宋史 周敦頤傳,《宋史 周敦頤傳》譯文

2022-04-01 15:40:16 字數 4691 閱讀 9471

1樓:左愉皖

獄指案件,法指國法,刑律,眾莫敢爭意思是說眾人都不敢對王逵的曲法提出異議。委在這裡的意思是扔掉、捨棄的意思。

這段是說周敦頤在任南安軍司理參軍期間,轉運使王逵有一次要處死一個按照刑律不該處死的囚犯。王逵是個很有名的悍吏,所以大家都不敢據理力爭,只有周敦頤堅持應當依律決獄,與之爭辯。王逵拒絕聽從,周敦頤將手版(就是**手中拿著用於記事的笏版)扔掉(表示如果不能依國家刑律辦案,寧願辭官以去就相爭),說:

「難道可以這樣作官嗎?用殺(不該處死的)人的辦法取悅上峰的事情,不是我該做的。」王逵這才罷手,囚犯沒有被枉法處死。

從這段可以看出周堅持原則、不媚權貴、明斷獄案的正直個性。周當時以人品高潔、光明磊落、勤於政務聞名。黃庭堅曾評價周「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廉於取名而銳於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菲於奉身而燕及煢嫠,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如此激賞,並不過分,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周也因此成為《宋史 道學傳》中第一人。

2樓:三皇五帝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縣人。原名敦實,因避諱英宗皇帝舊名而改為敦實。由於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做了分寧縣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後,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縣裡的人吃驚地說:「老獄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薦他,調任他到南安擔任軍司理曹參軍。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轉運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個殘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沒人敢和他爭,敦頤一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而去,說:

「像這樣還能做官嗎,用殺人的做法來取悅於上級,我不做。」王逵明白過來了,這個囚犯才免於一死。

《宋史 周敦頤傳》譯文

3樓:匿名使用者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人。原名敦實,因避諱英宗皇帝舊名而改為敦頤。

由於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做了分寧縣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後,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縣裡的人吃驚地說:

「老獄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薦他,調任他到南安擔任軍司理曹參軍。

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轉運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個殘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沒人敢和他爭,敦頤一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而去,說:「像這樣還能做官嗎,用殺人的做法來取悅於上級,我不做。」王逵明白過來了,這個囚犯才免於一死。

敦頤改任郴州桂陽縣縣令,政績尤其顯著。

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對他說:「我想多讀些書,怎麼樣?」敦頤說:「您年齡太大來不及了,請讓我給您講講吧。」兩年後,李初平果然有收穫。

周敦頤調任南昌知縣,南昌人都說:「這是能弄清分寧縣那件疑案的人,我們有機會申訴了。」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門小吏和惡少都惶恐不安,不僅擔憂被縣令判為有罪,而且又以玷汙清廉的政治為恥辱。

擔任合州通判時,事情不經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決定,即使交下去辦,老百姓也不願意。部使者趙抃被一些毀謗他的話所迷惑,對他的態度很嚴厲,周敦頤處之泰然。

後來(敦頤)當了虔州通判,趙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細觀察了他的所作所為,才恍然大悟,握著他的手說:「我差點失去你這樣的人才,從今以後算是瞭解你了。」熙寧初,擔任郴州的知州。

由於趙抃和呂公著的推薦,做了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他以昭雪蒙冤、澤及萬民為己任。巡視所管轄的地區不怕勞苦,即使是有瘴氣和險峻遙遠之地,也不慌不忙地視察。

因為有病請求改任南康軍的的知軍,於是把家安置在廬山的蓮花峰下,屋前有條溪水,下游與湓江合渡,於是就借營道縣老家所在的濂溪這個名稱來稱呼這條溪。

趙抃第二次擔任成都知府時,打算奏請皇帝重用他,還沒有來得及敦頤就死了,享年五十七歲。

出自《宋史周敦頤傳》

原文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人。原名敦實,避英宗諱改焉。

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

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手版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陽令,治績尤著。郡守李初平賢之,語之曰:「吾欲讀書,何如?」敦頤曰:「公老無及矣,請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寧獄者,吾屬得所訴矣。」富家大姓、黠吏惡少,惴惴焉不獨以得罪於令為憂,而又以汙穢善政為恥。

歷合州判官,事不經手,吏不敢決。雖下之,民不肯從。部使者趙抃惑於譖口,臨之甚威,敦頤處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視其所為,乃大悟,執其手曰:「吾幾失君矣,今而後乃知周茂叔也。」熙寧初,知郴州。

用抃及呂公著薦,為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以冤澤物為己任,刑部不憚勞苦雖癉癘險遠,亦緩視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於江,取營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鎮蜀,將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他人評價

朱熹認為周敦頤的「太極」說是「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微。」

這一評價雖有以朱解周、求之過深之處,但多少概括了周敦頤哲學思想的某些特徵。以後道學家爭論的理氣關係、動靜關係和理欲關係等問題,都可以在周敦頤的哲學思想中找到「具體而微」端倪。在宋以後的哲學發展中,周敦頤的「發端」作用是不應忽視的。

胡巨集《通書略序》:「今周子啟程氏兄弟以不傳之妙,一回萬古之光明,如日麗天,將為百世之利澤,如水行地。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

黃宗羲《宋儒學案》:「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

宋微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諡元,故稱元公(學生二程同時諡純諡正)。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祐六年(1319)封道國公,歷朝入祀孔廟。

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其後裔十二代孫周冕世襲五經博士,延至清末四百餘年共封十三位五經博士,這是自漢武帝尊儒設五經博士之稱以來,獲五經博士最多時間最長的家族。

4樓:小美女康康

原文: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原名敦實,避英宗諱改焉。

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

「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辨,不聽,乃委乎版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陽令,治績尤著。郡守李初平賢⑸之,語之曰:「吾欲讀書,何如?

」敦頤曰:「公老無及矣,請為公言⑹之。」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寧獄者,吾屬⑺得所訴矣。」富家大姓、黠吏惡少,惴惴焉不獨以得罪於令為憂,而又以汙穢善政為恥。

歷合州判官,事不經手,吏不敢決。雖⑻下之,民不肯從。部使者趙抃惑於譖⑼口,臨之甚威,敦頤處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視其所為,乃大悟,執其手曰:「吾幾失君矣,今而後乃知周茂叔也。」熙寧初,知郴州。

用抃及呂公著薦,為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以冤澤物為己任,刑部不憚勞苦雖癉癘險遠,亦緩視徐按。以疾求知南康軍。抃再鎮蜀,將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翻譯: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今湖南省道縣),原名叫敦實,因為避諱宋英宗趙曙的名字(趙曙原名宗實)而改名叫敦頤。因為當時擔任龍圖閣學士的舅舅鄭尚的推薦,擔任了分寧縣(今江西省修水縣)的主簿。

當時分寧縣有個案子拖了很久都得不到公正判決,周敦頤到了以後只審訊了一次就把事情的責任劃分清楚了,縣裡的人說:「連那些判決經驗豐富的老吏也比不上這小夥子啊。」部使者(巡查地方的使者,)調他到南安(今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擔任軍司理曹參軍(類似於今天的地方法院院長)。

當時有個囚犯按法律規定不用判死罪,但轉運使(主管運輸事務的**或地方官,相當於今天的交通運輸局)王逵想重判,王逵是個殘酷凶悍的官吏,沒有人願意和他爭,周敦頤一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周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並且說:「像這樣還出來做什麼官呀,靠殺人的做法來博取政績,取悅上級,這樣的行為我做不到。」王逵聽到這樣的說法,明白過來自己的處理不對,這個囚犯才免於一死。

周敦頤後來改任郴州桂陽縣縣令(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政績顯著,當時的郴州知州李初平看敬重周敦頤,曾問周敦頤:「我打算多讀些書,你有什麼好建議嗎?」,周敦頤說:

「您年紀大了,讓我來給您講講吧。」兩年後,李初平果然感覺有收穫。周敦頤後來調任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知縣,當地的老百姓說:

「新來的知縣就是以前審理分寧縣那件疑案 的人,這下子我們就不怕打官司了。」但是當地的那些橫行不法的大富人家、地方好強,衙門裡那些狡猾貪婪的小吏、惡少都揣揣不安,害怕得罪了這位剛正不阿的新知縣,(而在經過周敦頤教育後,)這些人認識到過去的錯誤,而且以玷汙清廉的政治為恥辱了(就是說地方豪強經過周敦頤的教育,變得遵紀守法了)。 周敦頤擔任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市)通判後,事情不經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決定,即使交下去辦,老百姓也不聽從。

部使者趙抃被一些謊言迷惑,認為周敦頤是個虛偽的人,對周的態度很不哦,周敦頤也不過多解釋,處之泰然。後來,周敦頤當了虔州(今江西省贛州市)通判,趙忭是虔州的知州,趙忭與他接觸多了,經過仔細觀察,瞭解了他的為人,才明白當初是自己錯怪了周敦頤,趙忭握著周敦頤的手道歉,說:「我差點失去了和你這樣的人做朋友的機會,從今以後,我算是瞭解你的為人了。

」熙寧初年,周敦頤擔任郴州的知州。因為趙抃和呂公著的推薦,被任命為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他以平反昭雪為自己的使命,不辭辛苦的巡視自己管轄的地區,即使是 偏遠地區,也要慢慢的視察。後來,因為病重,實在不能堅持,才請求調任南康軍的的知軍(「軍」是宋代縣以上的一個行政區域,一般設在衝要之地,一個軍等於一個州或府,直轄於路。

南康軍大致在今天的江西九江一帶,治所在今江西星子縣)。趙抃第二次擔任成都知府時,打算奏請皇帝重用他,還沒有來得及敦頤就死了,享年五十七歲。

宋史文天祥傳,翻譯,《宋史文天祥傳》 的全文翻譯

文天祥被押到朝陽,見到張弘範,左右元軍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絕不投降,張弘範於是用賓客的禮節接見他,文天祥與元軍一起進入崖山,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 我不能保衛自己的父母,卻教唆別人也背叛這的父母,這可能嗎?張弘範還是堅決要求他就範。文天祥於是寫下自己所作的 過零丁洋 給他,詩的末...

宋史 趙普傳 翻譯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 應處理 的事務,他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勸他多讀書。他晚年讀書勤奮,每次 退朝後 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開啟書箱,拿出書,讀上一整天。到了第二天,處理政務時,處理決斷很快。等到他死後,家裡人開啟書箱一看,原來是一部 論語 趙普性情沉著 嚴肅剛正,有原則,雖然對人多忌妒...

《宋史丘崇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丘崇字宗卿,江陰軍人。隆興元年進士,為建康府觀察推官。遷太常博士,出知秀州華亭縣。捍海堰廢且百年,成潮歲大入,壞並海田,蘇 湖皆被其害。崇至海口,訪遺址已淪沒,乃奏創築,三月堰成,三州舄鹵復為良田。除直祕閣,入奏內殿,因論楮幣折閱,請公私出內,並以錢會各半為定法。詔行其言,天下便之。召除戶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