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下中國漢字發展史,中國漢字的發展歷程

2022-03-18 20:45:38 字數 4828 閱讀 3232

1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方向》

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劉又辛教授負責的國家社會科學**專案"漢字發展史綱要",其最終成果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漢字發展史綱要》,這項成果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的觀點。

1、關於漢字發展史的三個階段

在漢字發展史上,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傳統的分期是以漢字字型變化為標準,即以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為標準劃分為四個階段。這項成果提出,字型變化不是漢字發展中的本質變化,不能說明漢字的歷史發展規律,而應從漢字的構造方法的變化來說明漢字的本質變化。

這項成果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漢字發展三階段的理論。即第一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商代以前的文字應該屬於這個階段。

第二階段是以表形文字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2、關於漢字的優缺點

現在世界上比較通行的文字有兩種:一是用幾十個字母記錄詞語語音的表音文字;二是兼表音和表形的漢字。這兩類文字型系,都各有優點和缺點,不能說哪種文字絕對好,哪種文字絕對不好。

歐洲的一些學者認為,表音字是最進步的文字,漢字是一種落後的文字。這種偏見被國內的一些學者所接受,他們在書刊上談到漢字時,很少說到漢字的優點,這是片面的。

漢字的優點。漢字的最大優點,是他的超方言性。中國是地域廣闊、方言複雜的國家。

在古代不可能做到語言規範化,就是現在推廣普通話,也還不能在短期內完成。但是漢字卻是全國通行的書面語言交際工具。語言不同,以筆代口寫出字來,卻完全一樣。

如果是文字拼音化,就會出現廣東文、閩南文、上海文、北京文等,妨礙人們思想交流。漢字的另一優點,是它的有理性。文字是一種符號體系,它可分為有理性文字和無理性文字兩大類。

所謂無理性,是指純表音文字,如假借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等,這種文字純係一種符號,與要表達的事物沒有直接聯絡。所謂有理性文字如漢字,它除了表示詞的讀音,還是代表事物形類的標誌。如"水"字,是從象形文字水的形狀演變而來的。

它有表形和表音兩個作用。再如"汪"、"洋"兩字,用"水"表示類屬,用"王"、"羊"表示讀音,叫做形聲字,是漢字的主體,這種形聲兼顧的特點,便於識別和記憶。

漢字在表音方面的缺點。漢字表形字中,有一小部分長期被當作假借字使用,這是漢字中的表音字。由於它的數目不大,且多為常用字,可以不談。

在這裡,只講形聲字的表音功能。形聲字的聲符大都是可以單獨使用的表形字,用以當作表音的聲符,不如字母表音準確。漢字在表音功能方面有不少缺點,而主要是以下三點:

a,形聲字的聲符不能區分聲調的差異,同一個聲符往往表示不同的調.如"胡"字是陽平字,但"糊塗"的"糊"讀陽平,"糊弄"的"糊"讀去聲。b,形聲字的聲符,往往因語言的變易,而喪失或減弱了表音功能。

如"尚"讀"shang"的第四聲,但以"尚"為聲符的"倘"、"躺"讀"tang"的第三聲,"黨"讀"dang"的第三聲,"徜"、"常"讀"chang"的第二聲,"敞"讀"chang"的第三聲。c,漢字的一字多讀的重音現象。如"參"字,在"參加"、"參觀"等詞中讀"can"的第一聲,在"人蔘"一詞中讀"shen"的第一聲,在"參差不齊"一詞中讀"cen"的第一聲,共有三個重音。

3、關於漢字的簡化問題

漢字是從圖畫文字演變發展而來的,若畫成其物,筆畫就多。從漢字發展史來看,簡省筆畫一直是漢字演變的明顯傾向。2023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2023年又擴大了簡化字的範圍和字數,這是兩千多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漢字改革。

經過四十幾年的實踐證明,在普及教育和書寫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從另一方面看,簡化字也並非全無可議之處。如"鄧"、"歡"、"難"、"樹"、"戲"、"對"等字,其部件"又",代替了"登"等聲韻不同的聲符,有些草書楷化的寫法同楷書的結構不同,有些同音代替字也有可斟酌之處。

但文字的規範一經確定,就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各行其是,放任自流。漢字是中國優秀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待漢字也要像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一樣,一是要繼承傳統而不能割斷傳統,二是要改革,按照漢字本身的發展規律進行改革,使之成為更好的交際工具。

由於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經濟的發展,使得學習漢語漢字的人越來越多。在各國教漢語的教師中,有的來自臺灣,有的來自大陸,在教漢字時自然就會出現繁簡兩套教法。對這兩套教法是否統一,或如何統一,有待海峽兩岸及海外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聚集一堂,共同討論解決。

4、關於漢字不能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2023年國家公佈了漢語拼音方案。它的作用是作為推廣普通話的工具,以及給漢字注音。目前拼音方案的應用範圍還有擴大的可能。

如小學生在寫作文時,遇到不會寫的漢字,可以用拼音寫這個字,書刊中的難字僻字可以加上拼音,在引用外國的人名、地名時,有人主張用拼音方案拼譯等。可以**,這套方案將會同漢字一樣長期生存下去。但曾有人認為,人類語言的書面符號都應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不符合這個標準的文字一概視為落後文字。

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偏見。漢字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之一,它不但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載體,而且在現在,仍然是全國人民以及國外炎黃子孫的共同交際工具。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外有識之士已認識到漢字的優越性,這個文字型系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重新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5、關於漢字的教學問題

按照漢字的教學方法教學漢字,這個原則是對的。但是,陳腐的"六書"說(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六種造字方法)必須改革。這項成果根據比較文字學的研究,並在唐蘭先生"三書"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表形、借音、形聲這個"新三書"說。

它包括了"六書"中的合理部分,淘汰了"轉註"。表形字包括"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這三書;借音字就是假借。改稱借音字或表音字,是因為有些人認為假借中還有一種借形字,無中生有,徒亂人意。

在唐蘭先生的"三書"中,把假借字排除在外,把用表形法造的字勉強分為象形和象意兩類,都不妥當。"新三書"中,既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糾正了前輩的不足之處。掌握"新三書"的劃分標準,對於漢字教學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今年八十九歲高齡的劉又辛先生在2023年7月1日香港迴歸日記中寫到:"這本書終於寫成,算是了卻了五六十年來的一點心願。······這部書是國家社會科學**資助的專案。

因為有了一點資助,這部書才得以完稿。我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交了這份答卷,希望我們沒有白白耗費了人民的這點寶貴資金。"著名語言學家、**民族大學教授馬學良先生說:

"這部《漢字發展史綱要》是(劉又辛)積多年對漢字研究的成果,與其傳人方有國合著公之於世的,不但理清古今漢字的本質與發展規律,且從漢字發展的必然趨勢,提出漢字改革的方向和漢字教學等一系列的重要問題,是一部研究漢字史和文字改革的務實的論著。"

參考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沒有統一的漢字,中國現在會合歐洲一樣國家眾多,還是要感謝秦始皇的歷史貢獻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看書阿 或者** 查

4樓:饕餮無鹽公子

和西方不同的 會意字

中國漢字的發展歷程

5樓:民生大不同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你能列出來漢字發展史嘛

6樓:湖北中公教育網

甲骨文 殷商時**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占卜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安陽

金文 商、周時期刻鑄在鍾、鼎及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

大篆 春秋戰國到秦時通行的字型,包括「籀文」和「石鼓文」

小篆 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著名的秦代石刻有《泰山刻石》、《會稽刻石》

隸書 由小篆演變而來,產生於秦,通行於漢,為後世楷書、草書、行書的產生和演變奠定了基礎

草書 直接從隸書演變而來,漢初始有草書。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楷書 又稱正書或真書,出現於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通行,特點是橫平豎直

行書 形成於兩晉,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

中國的漢字發展史

7樓:民生大不同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你能列出來漢字發展史嘛

關於漢字的發展史

8樓:

我的回答是: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

金文又稱鐘鼎文和銘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它從商朝後期開始在青銅器上出現,至西周時發展起來.大金文據古文字學家容庚所編《金文編》統計,大約單字共3000多個,其中2000字已經認識.

金文的形體和結構,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種字形.

到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經歷巨大變革,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文字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這時的文字趨向簡化,各諸侯國因不相統一而形成「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情況,大體上秦國用大篆,六國用「六國古文」.六國古文也是一種「篆」,從字形上看比秦國文字與西周的金文有更近的親緣關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規定通行全國的標準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型,由李斯書寫出標準字型《倉頜篇》,趙高作出《愛歷篇》,胡毋敬作《博學篇》,讓全國統一用他們簡化後的字型書寫,這就是小篆.

小篆又逐漸被更方便更簡化的隸書所代替.據說隸書最初是由下層低賤的人們使用的,當時「隸」指「徒隸」,本來隸書這種簡便的字是寫給他們看的.後來在民間用得多了,盛行起來,連統治階級也不得不用這種字書寫了,到漢朝時就成為全國範圍的正式書寫體.

現在流傳下來的漢碑,就是由這種隸書寫成的.

隸書後來又演變成草書.這是一種隸書的快寫體,它發展成為獨立字型,大約始於東漢.與草書同時興起的還有楷書,它又名「正書」或「真書」,成熟於東漢時期,盛行在魏晉南北朝時代.

最後出現於東漢末年的一種字型是行書,基本上是楷書的樣子,可以說是楷書的一個支派.楷書、行書和草書,一直流傳至今.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中國的漢字發展史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你能列出來漢字發展史嘛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 漢字七體 即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1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 前14 前11世紀 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 或寫 在龜甲...

詩歌的發展史,中國詩歌發展史

發展順序 詩經 楚辭 樂府 賦 辭 唐詩 宋詞 元曲 明清詩歌 現代詩 新詩。發展歷程如下 1 歷史演變 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產生了適合本民族語言的詩歌形式。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 詩經 其中最早的詩作於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時期中葉。到了戰國時期,在南方的楚國華夏族和百越族語言逐漸融...

中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

最早 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詩歌發展 詩經 楚辭 漢賦 漢樂府詩 唐詩 宋詞 元曲 明清詩歌 近代詩 現代詩。不懂可以追問。飲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