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過人過年吃餃子的歷史有多久了,吃餃子已有多少年曆史了?

2022-03-15 00:47:21 字數 5405 閱讀 9849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我國吃餃子至少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它成為玉潤玲瓏、彎如弦月的佳餚之前,美似餃子的麵食稱作餛飩。這種大小飯店都經營的食品,其淵源又可上溯到兩千年前的漢代。

當時有個叫楊雄的人,在他的《方言》裡記載說:「餅謂之飩……或謂之餛。」為什麼把這種食品稱作餛飩呢?

根據《資暇錄》的解釋,是因為「以其渾沌之形」。關於餃子的記載,最早見於隋顏之推的文集。他說:

「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這種屑米麵作成的偃月形餛飩,原稱作粉角。北方人讀「角」作「矯」(音餃),於是,餃子的名字誕生了。

餃子的誕生,並不意味餛飩的消亡,它依然是人們廣泛食用的佳品,而且,花色、名目越來越豐富。廣東的「雲吞」、四川的「抄手」,都是深具地方特點的餛飩。東周時期成書的《禮記》說:

「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所以,如果有考據家認為餃子的歷史可以有2600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除這些文字記載外,還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餃子。

它是從新疆吐魯番縣阿斯塔那的唐墓裡出土的。出土時,一隻餃子和四隻餛飩一起被放在一個木碗中。可見至少在唐代,餃子已傳入我國的邊遠地區。

2樓:醉意留香雨

我國吃餃子至少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吧,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

中國歷史上過年為什麼會有吃餃子的習俗?

3樓:百度使用者

作者江河散人

過年了。每逢春節,除了闔家團圓享受親情之外,另一個必備專案就是吃。在林林總總的美食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餃子,起碼北方如此。

那麼過年吃餃子這種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過年又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源自明朝的習俗

從明朝開始,就有了大年初一吃餃子的記載。明代劉若愚在《酌中志》中說,每到正月初一,皇宮內「五更起...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

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這裡的扁食,就是餃子,這種叫法始自元朝,可能是蒙古語中餃子的稱呼。

時至清朝,過年吃水餃在北方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水餃在清朝又多了一個藝名:煮餑餑,這種稱撥出自滿族,因為滿人將麵食統稱為餑餑,水煮的餃子於是便被稱為煮餑餑。

清代《燕京歲時記》說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作尾(餃)而食之謂之煮悖悖。舉國皆然,無不同也。」當然,這話有些誇張了,全國都吃不可能,北國皆吃倒是可能的。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一種說法認為,過年吃餃子,是因為餃子諧音交子。按照古代的天干地支計時方法,夜間的23點至第二天的1點為子時,又稱為子夜,而子夜的12點,正是子時中間,是新舊兩天的交更時刻。年三十?

1?3的子夜不僅是新舊兩天的交替點,更是新舊兩年的交替點,所以十二點一到,人們便由舊的一年邁進了新的一年,稱之為「更歲交子」。而年關難度,過年吃餃子,便是希望能順利地度過這個新舊交替的危險時刻。

然而這種說法有不少問題沒法解決,其一,北方很多地區包括明朝宮中,都稱呼水餃為扁食,這是沿用元朝以來的叫法。他們過年吃餃子就沒有餃子的含義。其二,明清時期,春節是最重要的節日。

我們知道,過年吃的特定食物必定有著更豐富的象徵意義,而不僅僅是為了口腹之慾。這種食物一旦確定,便有相當的生命力,不會輕易變更,明朝以前,過年並沒有流行吃餃子,那麼為什麼明清過年會改成吃餃子呢?難道以前就不需要取「更歲交子」之意啦?

所以,更歲交子的說法,解釋效果一般,有些流於表面。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楚何時有的餃子。

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宋朝,不過那是叫「角子」。是因為餃子外形類似三角形,兩邊有角而得名的嗎?恐怕不是,其實古漢語"角"有包裹、包裝的詞義,意思同「包」。

將用麵皮包裹餡料而製成的麵食,稱為角子名正言順,正如宋朝出現的另一種食物:包子,兩者是同樣的命名方法。後來在不斷的擴散、傳播過程中,「角子」便被訛傳為「餃子」。

不過,宋朝並不是餃子誕生的最早時刻,因為考古出土了唐代新疆的餃子,這是確切無疑的。?1?3

那麼唐代的餃子叫什麼名字呢?答案可能是餛飩。

原來我們今天加以區分的餛飩和餃子,宋代以前都統稱為餛飩,正如麵食被統稱為餅一樣。只是因為宋代麵食非常發達,產品種類變得非常多了,單一的名稱便不太合適了,於是就有了分化,原先不大區分的食物便有了不同的稱呼。雖然大體而言,相對於餛飩,餃子更大一些,麵皮也更厚一些,但其實人們並不能很好的區分它們,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地方,餃子、餛飩常常混淆,傻傻分不清。?

1?3最初為冬至的特定食物

餃子最初並不是春節的特色食物,反而是冬至的食物。唐朝時出現了冬至吃餛飩的習俗,這習俗直到宋朝發揚光大,宋時有「冬(至)混沌年(節)??」的諺語。??

,是麵條的前身。也就是說,宋朝人過年時要吃麵條,而如今春節要吃的水餃,則來自於他們冬至的食俗。

這種變遷有一定道理。宋朝最重冬至,民間冬至甚至超過年節,有「肥冬瘦年」的俗語。事實上,宋人也是將冬至當作年節來過的。

宋朝的孟元老說:「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祖先,官放半撲,一如年節。

」並且在冬至前一天晚上,人們也要守夜,稱為受冬,一如年節守歲。

不過元明以來,冬至的地位卻在不斷地下降,終於在明代宗時,官方正式廢止了冬至節。在這種種變化下,冬至的很多習俗逐漸轉移到了春節,原先冬至的特色食物——餛飩,也變成了過年時的食物了。?1?

3現在我們知道,明清以來過年必吃的水餃起源於唐宋冬至吃的餛飩,那麼唐宋時期過冬至為什麼要吃餛飩呢?

首先,咱們先從冬至這一節氣說起。冬至這一天,對於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先民,日照時間最少,白天最短而夜晚最長。我們知道,陰陽五行觀念自漢朝以後盛行於朝野,因此從陰陽角度來看,日光對應的是陽,冬至便是陰氣極盛的時刻。

陰陽之間是互相轉換、互相生成的,陰氣最盛的時刻,也就是陽氣孕育其中、即將誕生的時刻。在這個轉變的關節點上,人們不能無所事事,必須採取種種措施來破陰助陽,以便讓陽氣能順利破繭而出。可以說,冬至當天的種種活動,最初都是為了破陰釋陽而進行的。

中國人為什麼過年都吃餃子

4樓:夕陽麼麼靈

你是電視春晚看多了吧?只有北方几個省過年才吃餃子的。南方人一年都不吃一次餃子,人家吃粽子。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很多東西被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而被上升為文化,餃子就是其中之一。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長,特別是一些節日節氣吃什麼更有許多寓意和講究。民諺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圍鍋轉。

」合子也是一種餃子,平時是烙熟,而初三是煮熟。正月初五叫「破五」,也吃餃子。實際,中國人最講究、最為看重的是大年除夕這頓餃子(也叫「年飯」),這是祖祖輩輩血脈裡傳承下來的文化基因,全家人其樂融融在一起吃年夜餃子,以示來年財源茂盛、平安吉祥、幸福康健、人丁興旺等美好期望與祝願。

餃子雖小個中天,文化內涵深著哩!

6樓:筠且留住

誰告訴你都包餃子?中國北方文化真是霸道,把我們南方廣大地區都代表。既然北方面食南方米飯,南方人過年是不是用米制作美食?南方人大多地方吃年糕和湯圓。

7樓:奢人心

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過年都吃餃子 , 請不要用 " 都 " 來代表那部分過年不吃餃子的中國人. 民俗不同而已 .

過年吃餃子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8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距今約一千八百年曆史。

「餃子」與「交子」諧音,餃子命名取「更歲交子之義」。雖然作為中國北方民間日常主食,餃子天天餐餐都可以吃,但同時餃子又是最重要的賀歲美食,農曆大年初一零點是吃餃子的「正點時刻」。餃子通常要在年三十晚上十二點以前包好,甚至在晚上十一點多時燒上水煮餃子,等農曆新年零點鐘聲敲響放過賀歲鞭炮後,大家互道新年祝福,然後全家圍坐歡歡喜喜熱氣騰騰吃餃子,寓意「喜慶團圓」,「吉祥如意」。

圖吉利的中國人,年節餃子很重視餡料的寓意,比如,芹菜餡,寓意「勤奮上進」,「勤財」;韭菜餡,寓意「長長久久」,「久財」;白菜餡,寓意「百年好合,白頭偕老」,「百財」;香菇餡,寓意「鼓財」,荷包鼓脹;酸菜餡,寓意「算財」,善於理財。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寓意?

9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

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

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並且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

10樓:楓葉一樣

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麵餃」。

補充一下: 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

"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當人們吃著這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餅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歎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麵食奇苑呢!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

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

"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

"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 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

南方不少地區卻稱之為"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過年生餃子掉地上有什麼說法,過年吃餃子的來歷 簡短一點

餃子掉地上有什麼說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補救。掉地上的餃子,可以分別用水全面沖洗一下,迅速放入燒開著水的鍋裡,並要提前用勺子推動鍋裡的水旋轉,直至煮熟即可。過年吃餃子的來歷 簡短一點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 更歲交子 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立冬有吃餃子的習俗嗎,立冬吃餃子是什麼由來?

立冬是沒有吃餃子這個習俗的,只有冬至是有吃餃子這個說法的,寓意是耳朵會很暖和的,也是不會被凍僵的。是的,在很多地方立冬的話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所以呢在立冬這個時候很多人都習慣吃餃子。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中,立冬是有吃餃子的習俗。因為立冬是每年最寒冷的一天,吃餃子有助於提高身體熱量,防止凍耳朵。立冬的話...

更歲交子是什麼意思,過年吃餃子的含義是什麼?

就是新年鐘聲敲響的哪一刻。更 更替 歲 年,時間 更歲 時間更替 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開始 交 交會 子 子時,即0 00零點 交子 舊的一年與新的一年交會於零點 更歲交子 新舊年時更替交於子時,即新的一年到了。更歲交子,新舊交替,這時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因為 交 與 餃 餃子 同音,所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