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黃河中游經常發洪水,黃河出現2023年第2號洪水 ,啟動了幾級應急響應?

2022-03-14 06:23:47 字數 4205 閱讀 5151

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原因:在黃河中游,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導致河床高於地面,河水大量流出,形成洪水。

詳細原因:

從河口鎮到孟津為中游,流程1122公里。黃河從河口鎮南轉,穿行於晉陝峽谷之中,至龍門僅長718公里,但水位落差達611米,比降很大,如著名的壺口大瀑布,平水時瀑布跌落17 米。龍門河槽寬僅100米。

龍門以下到潼關,在長130公里的河段內,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等不少重要支流,水量大增,這裡河道流行在汾渭平原上,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黃河過潼關後折向東流,進入黃河最後一個峽谷段,著名的三門峽就在這裡。黃河中游 兩岸大部為黃土高原,是黃河泥沙的主要源地,年輸沙量佔全河的 89%,同時彙集了許多重要支流,又是黃河洪水主要**之一,此段水量約佔全河的40 %,因此黃河中游成為**黃河的關鍵地段。

簡介: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約古宗列盆地的瑪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市、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差不多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2樓:匿名使用者

從河口鎮到孟津為中游,流程1122公里。黃河從河口鎮南轉,穿行於晉陝峽谷之中,至龍門僅長718公里,但水位落差達611米,比降很大,如著名的壺口大瀑布,平水時瀑布跌落17 米。龍門河槽寬僅100米。

龍門以下到潼關,在長130公里的河段內,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等不少重要支流,水量大增,這裡河道流行在汾渭平原上,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黃河過潼關後折向東流,進入黃河最後一個峽谷段,著名的三門峽就在這裡。黃河中游 兩岸大部為黃土高原,是黃河泥沙的主要源地,年輸沙量佔全河的 89%,同時彙集了許多重要支流,又是黃河洪水主要**之一,此段水量約佔全河的40 %,因此黃河中游成為**黃河的關鍵地段。

孟津以下為黃河下游,長870公里。此段河道在華北平原之上游蕩,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旺盛,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除在孟津至鄭州桃花峪間納入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支流外,再無其它支流匯入,相反幹流束約在大堤間,成為海河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

徑流變化 黃河流經的主要是乾旱、半乾旱和半溼潤地區,雖為第二大河,但水量並不大,年徑流量僅480億立方米,還不及閩 江的水量。幹流沿程水量時增時減,頗為獨特。按利津站計算,蘭州以上流域面積佔利津以上的集水總面積的29.

6%,而水量卻佔72%,是全流域最主要的增水區。蘭州以下流過乾旱與半乾旱地區,既少支流匯入,又由於引洪灌溉,耗水甚大,是減水區。至河口鎮附近的頭道溝,徑流量比蘭州站減少了2 3%。

從河口鎮到花園口段,有汾、渭、徑等支流匯入,水量又大增。花園口到利津這一段因是「地上河」,少支流匯入,滲漏嚴重。引黃灌溉耗水量大,故水量又逐漸減少。

所以黃河涇流量基本**於上、中游。黃河水流以雨水補給為主。一般來說,水量多集中在夏秋季,約佔全年徑流總量的70-80%。

除河套地區至河口鎮段秋水大於夏水外,大部分河段夏水都大於秋水。冬季是整個幹流水量最枯季節,僅佔全年10%左右。春季水量約佔15-18%。

最大水月,一般在河口鎮以上為9月,以下均出現在8月。黃河徑流量的年內變化比其它河流劇烈, 極端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之比相當驚人。據陝縣記錄,最大流量為22000立方米/秒(2023年8月10日),而最小流量卻不及 200立方米/秒,二者相差100多倍。

這種狀況對徑流資源的利用非常不利,在農業生產中矛盾尤為突出。春季農業需水迫切,黃河卻處在低水期,到夏季則洪峰過高,易於氾濫成災。

黃河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其變差係數一般在0.2-0.3之間,並有自上游向下遊增加的趨勢,從徑流多年變化過程線看,黃河也有豐枯水交替現象,一般

洪水和泥沙

水量不穩定和含沙量特多是黃河為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水量不穩定突出地表現為汛期洪水的暴漲。黃河洪水主要由 夏秋季的暴雨所形成。

黃河流域是我國暴雨較多的地區之一,主要暴 雨中心在黃河中游的涇、洛、渭河流域,暴雨次數多,強度大(日雨量可超過100毫米以上),雨區大(一般達200平方公里以上),洪水相當劇烈。從全流域看,上游地形平緩,暴雨量小,區內又有不少沼澤 草地和森林調節洪流,洪水漲落速度較平緩。蘭州歷史最大洪峰流量不過7500立方米/秒,包頭最大流量不過4310立方米/秒,可見上游洪 水對下游影響不大。

可是,河口鎮以下的中游段是晉陝峽谷,兩岸支流流程短,比降大,黃土廣佈,植被又少,更無湖泊窪地調蓄,一遇強烈暴雨,徑流急速入河,洪水猛漲,汾、涇、渭、伊洛諸支流正值 暴雨中心,帶著巨暴洪水輻聚而入,使洪量驟增,對下游造成嚴重威脅。

3樓:

黃河中游屬於地上河!!因此很容易發生洪水,特別是河南那段!

黃河出現2023年第2號洪水 ,啟動了幾級應急響應?

4樓:哆啦a夢是夢想家

受降雨影響,黃河蘭州以上來水持續增加,黃河蘭州水文站7月20日20時42分流量達到3000立方米每秒,出現黃河2023年第2號洪水。自20日21時起啟動黃河上游水旱災害防禦 iv 級應急響應。

擴充套件資料

黃河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

7月16日,黃河正式迎來「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據有關方面訊息,當前我國長江和太湖流域防汛形勢依然嚴峻,預計後期雨帶將會北抬,黃河中游、淮河等北方河流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北方河流防汛將成為下一階段重點。

黃河「七下八上」洪水多發期主要是指每年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每年的大洪水也多出現在7~8月,花園口水文站發生大於10000立方米每秒大洪水12次,「七下八上」期間發生8次,佔比達67%。所以,這期間黃河防汛需要高度警惕。

根據氣象**,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佈,澇重於旱。黃河上游、渭河和小花間(小浪底至花園口區間)來水偏多,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盛夏區域性乾旱可能重於常年,水旱災害防禦任務十分艱鉅。

長江中下游地區易發生洪澇災害,簡述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5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1、中下游多bai平原,地勢低du平,不利於瀉洪。

2、屬zhi於季風氣候,

dao降水多且回集中,夏季多暴雨答。

3、南北支流匯入多。

4、上游地區對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荊江河段尤為突出,素有「九曲迴腸」之稱)。

5、人們圍湖造田,縮小了湖泊面積,湖泊的調蓄洪水的能力減弱。

措施:1、加強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樹造林。

2、中游河段「截灣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庫)。

4、提高人們的防洪意識和自救能力。

6樓:匿名使用者

中游的荊江河段素有九曲迴腸之稱,不利於洩洪,措施就是把河段拉直,建立水利樞紐

7樓:匿名使用者

事實上上黃河中bai下游的洪災在歷史上du

遠強過長江。只不zhi過最近dao幹了,沒水喝回了。長江真

正容易發生洪答災的是中游,也就是宜昌到湖口段。這一段江面較窄,且支流明顯增多。還有就是從湖口到宜昌,海拔升降很小,水容易在此滯留。

8樓:匿名使用者

夏季降水多,季風氣候顯著,中游地勢低平

9樓:匿名使用者

中下游多平原,地勢低平,不利於瀉洪。

提高人們的防洪意識和自救能力

黃河上游2號洪水來臨,採取了藍色預警提示這意味著什麼?

10樓:陽光明媚老師

藍色預警,這意味著,趕緊轉移居民。保障人身和財產的安全。要積極的做好防洪措施以免洪水破壞建築物。

11樓:葉美美呵呵

這意味著黃河的水位將會上升,這對黃河兩岸的人民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水位**將會對給他們帶來重大影響。

12樓:花花就是我

這意味著這次洪水其實還是比較危險的,我們要特別的重視,而且做好相應的防範措施

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是什麼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 降雨 土壤 地面物質組成 植被四個方面。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的流速越快,對土壤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彙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黃土丘陵區 地面坡度大部在15o以上,有的達30o 坡長一般100 200m甚至更長。每年每畝流失5 10噸,甚至15噸以上。降...

黃河為什麼叫黃河,黃河為什麼叫黃河 黃河名字由來

事實上,在兩千多年以前,黃河只是叫 河 那時的河水還很清亮。黃河上游以及晉陝一帶森林植被還比較多。在西安有 八水繞京城 一說,可見那時黃土高原上還草水豐茂。只是由於近千年來氣候變遷,以及戰爭 大興土木 濫砍森林,才導致環境惡化。黃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黃河,才造成它今天這般混濁模樣,於是兩岸百姓逐...

為什麼黃河水從青海流出來是清的到黃河中下游就成黃色的

中國第二大河。上游有3源 西源瑪曲,又稱約古宗列渠,源於巴顏喀拉山脈中部的雅拉達澤山東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西南緣 中源卡日曲,又稱喀喇渠,發源於巴顏喀拉山脈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 南源多曲,源於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日吉山附近。在這3條源流中,瑪曲為黃河正源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若依據 河源唯遠 的原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