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踏青是什麼意思,清明掃墓踏青,這個習俗怎麼來的?

2022-02-21 17:06:31 字數 3928 閱讀 9764

1樓:百度

踏青這個功能是清明節本來就有的,古人的墓地一般都在山間田裡,這種接近自然的地方當然也是踏青的好去處,而且清明這個節氣是氣溫回升春回大地的好日子,在這種春光明媚的時候外出踏青其實是再好不過的了。

2樓:小短腿

每年清明節的時候,都是鮮花遍野,綠意盎然,也是最適合放鬆踏青的。

3樓:來自涉故臺生氣勃勃的雪梅

清明掃墓早在西周時期便已成俗,它是由古代帝王春天祭祖的習俗演變來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寒衣被稱為三大鬼節。這三大鬼節,最為國人重視的就是清明節。據說,清明掃墓早在西周時期便已成俗,它是由古代帝王春天祭祖的習俗演變而來。

5樓:小遷吉他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在清明掃墓時,都會看看附近的風景。

6樓:弟弟行為呵

為了紀念故去的人,思念他們而出的踏青,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舉行

7樓:

清明掃墓踏青,這個習俗來自春秋戰國時期

8樓:匿名使用者

《曆書》「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清明節因此得名。

其中清明節的風俗是掃墓踏青還有什麼

9樓:

清明抄節的習俗除了掃墓襲、踏青之外,bai還有包括盪鞦韆、放風du箏、蹴鞠、射柳zhi、鬥雞等一

dao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1、掃墓祭祖

清明節掃墓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2、放風箏

古人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3、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蹴鞠是古代清明節時我國北方喜愛的一種遊戲。

4、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5、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帝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清明節為什麼掃墓踏青

10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是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 .

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達和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裡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

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新增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至於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1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 清明節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

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12樓:俞某某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

「三月清明節悼念活動(18張)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

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

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

「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裡的冥錢,種類很多。[3]

13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啊!中國人注重孝!所以要掃墓啊!至於踏青!就不知道了!

14樓:九寶轉出有花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掃墓 踏青 折柳 洙浴 吟咪等,體現了清明節緬懷 感恩和親近

立足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清明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發揚傳統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內容,去除封建落後的成分 採用節約環保的綠色過節方式,注入體現時代要求的新內容。博採眾長,以我為主。既吸取外來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國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堅持正確方向。克服 守舊主義 和 封閉主義 民族虛無主...

清明掃墓為什麼要用燒豬,清明節掃墓為什麼要用金豬,有什麼典故

對廣東人來說,清明節是一個堪與過年相提並論的重要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燒豬拜山。那為什麼要用燒豬來拜山呢?金記大酒樓的孫師傅告訴我們,從很早開始,就有清明 太公分豬肉 的說法。所謂 豬肥屋潤 那是因為當時家裡有大豬就說明生活水平很不錯,所以每年過清明的時候,一個家族就會挑出最大的豬來拜山,...

清明節掃墓言語和行為有什麼禁忌,清明節掃墓有什麼意義?

清明祭祀亡者和祖先,語言上應該少說話,多為亡者 念阿彌陀佛佛號修福報和超度。禁忌就是千萬不要殺生和用葷菜祭祀,會加重亡者的罪業。你應該全家吃素,不殺生,同時恭敬誠心為他每日念阿彌陀佛佛號或 地藏經 多多益善。然後以他的名義大量放生,行善積德,供養三寶,幫亡者修福。在寺院超度和給亡者立個牌位,去超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