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四句有何精妙,王陽明心學四句,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請通俗地解釋下。

2022-02-18 01:05:28 字數 1907 閱讀 5775

1樓:資深錦衣衛

四句話是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沒有善惡就是心的本體,類似於佛教的心形歸空,但又不同於佛教的空,也就是心中沒有想法,應機而動,如果水一般沒有形態,心體本空就像聖人和天地一般無有思慮和慾望。

心體本空就像聖人和天地一般無有思慮和慾望,當人有了善惡之分的時候,說明人的主觀意識有了活動,也就是所謂的意動(意識活動,也就是凡人的狀態)。

2樓:富梓維郟壬

唯心主義,以本心為真實。本心之外的皆是虛無,所以要修煉本心。

本心是怎麼想的就是這麼做的,是沒有善惡物我的分界,是對萬物的完全接受,是最真實的存在。

格物致知是本心的修煉,格物是本心意識的行為追求,致知是本心意識的道德追求。

良知是說本心的道德心,追求心,是本心的修煉追求。

本心是沒有善惡之分的,是真體。

有善惡之分就是心動,是意識行為了,這已經不是本心了。

知道何為善何為惡就是道德心,本心的正心

追求善剔除惡就是修煉,是格物

萬物皆有本心,只有本心是真實。

外在的意識行為都是虛妄,人的追求應該是向本心求,以到達行為與本心的統一,這才是真實的。

本心是真體,不分物我善惡,能接受世間萬物資訊。要達到知行合一就要進行修煉,他提出的修煉方法是《禮記*大學》裡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佛家稱為「內聖」。

心動然後產生善惡是非,格物區分善惡是非,致知是追求「真善美」摒棄「假醜惡」的過程,以使知行合一。

然後還有誠意、正心。誠意就是符合內心的真實的感情表達,正心其實是再次的迴歸內心進行反省修正,然後再次的進行修煉迴圈。

3樓:蠱箛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心學四句,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請通俗地解釋下。

4樓:天上的虎不會飛

第一句:心無善惡之分,心就是本原,完全沒有所謂的善惡。

第二句:心有善惡之分了,是因為人的心動了。

第三句:區分善惡是人有了觀念了,有了良知是懂得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第四句:修習善除去惡就是格物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一點惡的善(純真的善)是心的本體,動了意念就有善惡之分。良知能分辨善惡,在實踐上就是做善事不作惡事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幾句話的大概表達的思想就是,人的本心天生就是善良的,當你在意念發動之時,因為有私慾的關係會產生善或惡的想法。所謂的良知是即是本心,是知善知惡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是非之心。做善事,去除惡的想法就是格物,也就是正心,恢復自己本心原來的面貌,不被惡念所遮蔽。

在王陽明看來,格物致知,就是通過格物的方法來致良知,格物就是不斷的內省,讓被遮蔽的本心重新顯露出來,恢復本性至善的初始狀態。

7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的心,指的是意識的判斷,是動作過程,也就是說由於心的意識思維過程而認識和理解了世界萬物。

善或者惡,只是我們參與或者給予了行為目的後的結果,因此從其本身來說,並不真正具有善和惡的區分,是本來清淨自然的渾然之物。

而有善意惡意的思維,是這些思維活動的過程。所謂意之動,就是這個意思,善或者惡,都是心意的作用。

而知道善和惡的區分,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這就是所謂「良知」,也就是正確的認識、正確的思維方向

如何理解王陽明的「心即是理」「致良知」四句教? 20

王陽明心學精髓60句解讀是什麼?

1 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譯文 用事實記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記述的叫做經。2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方能靜亦定 動亦定。譯文 人必須在做事上磨鍊,才能真正站得住腳 才能做到於靜中能安定,在動中也能安定。3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閒話 管閒事。譯文 堅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

四句的愛國古詩有哪些,四句愛國古詩有哪些?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 泊秦淮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 病起書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李商隱 詠史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蘇東坡的詩有哪些?四句話,蘇軾的四句古詩

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 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蘇仙。漢族,眉州眉山 今屬四川省眉山市 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 書法家 畫家。嘉祐二年 1057年 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 杭州 密州 徐州 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 1080年 因 烏臺詩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