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外自古商人地位都極低為人不屑

2022-02-06 08:01:59 字數 2135 閱讀 2580

1樓:虎騰異世

古代商人地位低

1.賦稅: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從秦朝直至清朝,無不強調以農為本,這其中確有傳統和關於百姓溫飽甚至王朝穩定的考慮。

但更重要的是統治的方便性和賦稅!封建王朝農民對國家承擔稅、賦、役三重的責任,帝王通過大小官吏收取全國土地的地租為稅,收取人頭稅為賦支派民眾出工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修河、建陵甚至戍邊)為役。而無論這其中哪一項都有先決條件,即人員的相對駐地的固定性和民眾的順良。

人員固定,稅賦方便收取,勞役便於支派,所以有戶籍制、保甲制等等,限制人員流動。特別是在盛世,人口急劇增長人頭稅成為很重要的國家收入組成,就更強調人員的相對穩定。商人的特性是隨利而走,當然不會受統治者歡迎。

民眾特別是從事農業生產的民眾,其勞動的特質決定了,他們相對的穩定性和極強的災難承受力(品行溫良),相反商人的逐利本性和冒險精神是難以為人長期盤剝的!故被統治集團長期打壓,地位低下。

2.經濟思想的長期落後:古人只看到商人在流通領域高賣低買,賺取中間差價,便認為其奸黠狡詐,不事生產而徒分其利!

認為商業本身不創造價值(甚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都有此一說),反害農桑,故有重農抑商一說

這也造成了商人社會地位的低下。

3.社會心理的影響:因為以上兩點,在統治階級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刻意描述和誘導下,商人在社會大眾心理中的職業地位日漸沉淪,少數行業敗類的惡行被無限誇大甚至放大為整個職業群體的群像,同時,在封建社會商人本身的話語權有限難以為本階層正名,加之國人久已有之的仇富傳統,更使商人階層整體難以擺脫地位低下的境地。

4.儒家思想的毒害! 漢以前並不是這樣的。 象呂不韋就是大商人出身。孔子的學生子貢好像也是。

5.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商業網已經形成。《管子》的說法是,「萬乘之國必有萬金之賈,千乘之國必有千金之賈。

」 (《管子·輕重甲》)即一個國家的人口越多,市場越大,則大商人的資產越多。管仲為齊桓公作首相,壟斷鹽鐵批發生意,建立國家糧庫,用國家商業擠壓私人商業,形成一種計劃和市場相結合、壟斷和競爭相結合、國營和私營相結合的經濟體制,使齊國經濟發展,國庫充實,能夠成為春秋五霸。這一時期最著名的商人有,前越國大臣、後下海經商的范蠡,被後人稱為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史記·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用12頭牛犒勞秦軍、通報軍情的鄭國商人弦高(《史記·秦本紀》);趙國陽翟富商呂不韋。

(《史記·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秦統一六國後,隨即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建立寬達25丈的馳道和直道,修建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為全國範圍的物資運輸和交換奠定了制度和物質基礎。當然,秦始皇「尚農除末」,商業不發達。但是,漢高祖平定天下後,秦奠定的市場經濟的制度和物質基礎得到了有效利用,市場迅速發展起來。

漢朝吸取秦的教訓,輕斂薄賦,只收6.67%的農業稅,客觀上只能支撐一個宰相坐牛車的小**。在對待商業的態度上,漢初崇尚黃老哲學,放任無為,不抑兼併,相當於現今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結果,市場活動強烈,土地迅速集中到少數大地主手中,「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大地主避稅能力強,國家稅收進一步減少,迫使晁錯提出「納粟拜爵」政策。到漢武帝時期,大地主們都有了爵位,但國家糧庫又空了,邊境又告急,不得已,只好徵收6%的財產稅。如果富人們隱瞞稅收,一經告發,則財產一半給告發者,另一半收歸國庫。

一時間,「楊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害」。

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極其重要的經歷。從西漢初期放任自由的經濟政策,一轉到西漢中期的殺商政策,統治者懂得了,商人具有積聚社會財富的強大力量,必須「重農抑商」,才能平衡商人和農民的利益。從此,歷屆**都將重農抑商作為基本國策。

2樓:玄·小五

早在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便有這麼一條「重農抑商」,因為農業生產的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民之生計和國家的興衰存亡,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大事來抓,努力督促和組織農業生產。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有時也包括手工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3樓:漠雁高翔

古代是封建社會,經濟體制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不需要商品經濟和交換流通,所以不重視商業。而且封建社會的農業生產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所以大多統治者會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其次,中國古代的儒家理論普遍認為商人是投機倒把、奸詐之徒,讀聖賢書的人們一般不會選擇從商。

只有在我國明朝後期,手工業的初步發展才使得出現了商業發展的萌芽

4樓:靜

古時候的中國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而且當時也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體制。所以流通**是不需要的。

明朝社會環境改變 商人地位低,商人為何還能脫穎而出

元朝的時候,就已經嚐到了商人的甜頭了,所以到了明朝的時候,當朝統治者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就開始大力發展商業。想要大力發展商業,自然要改善交通條件,於是明朝建立了許多新的驛站,新的交通要道。因為有錢能使鬼推磨啊,商人有錢可以買官啊,就和呂不韋一樣,一個商人當上相邦。可能是因為商人他們經商非常的有錢,所...

自古以來中外交流頻繁,這對今天有什麼啟示

一 促進經濟發展,古代中國茶葉賣到國外,外國的 機也賣來中國 二 制度發展,就像金融制度,也是從外國引進的 三 去除不好的地方,比如y 唐中外交流頻繁,密切,給我們哪些啟示?通過學習唐朝文化對日本等國產生的影響,使學生認識中國當時在是世界上的先進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瞭解唐朝在與日本 印度的交往中互...

為什麼中國自古以來從不侵略外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 仿寫句子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小日本橫行霸道。門口的木瓜樹自早以來就是我家的財產,決不允許貪婪者偷雞摸狗。華人自古以來就是優秀的民族,絕不允許阿斗仔獨佔世界。歷史不好唷 補充一下 清朝,清世宗雍正皇帝說 臺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皇考 指康熙皇帝 聖略神威,取入版圖 參 大清世宗皇帝實錄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