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為什麼必亡,蜀國是怎麼滅亡的?

2022-02-03 19:29:06 字數 6067 閱讀 1022

1樓:永珍鏡中花

劉備死前說:此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偏偏不聽,結果句句應驗

2樓:alice丶安生

有這樣的感覺,當你第一眼看到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會產生直接喜歡或不喜歡的心理感覺。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目光吸引,有些人喜歡它的第一眼,但有些人明明是第一次看到它,卻感到很噁心,真的很奇怪,沒有理由怨恨。事實上,三國歷史上有諸葛亮、馬謖等人,但劉備並不這麼認為。

他臨死前對諸葛亮說:「此人不死,蜀國必亡!。」

雖然劉備不喜歡讀書,但他對聖人的話有深刻的理解。他一生恪守道德,踐行仁義。他深得部屬和人民的信任。

才過了五關殺了六將的關羽;才有了衝陣救阿斗的趙雲;才有了為不拖累趙雲投井而死的糜夫人;才有了劉備攜民渡江的壯舉;才有了長阪橋上立馬橫矛的張飛;才有了身在曹營一言不發的徐庶。

雖然失守街亭是馬謖的直接過錯,但諸葛亮的不當使用是關鍵原因。事實上,諸葛亮自己應該對失守街亭負責。雖然他和馬謖多年來不尋常的友情,讓他無法下殺手,但也只能忍痛殺死馬謖。

諸葛亮殺馬謖後流淚,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的決策失誤而悔恨哭泣,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沒有聽劉備臨終遺言而悔恨落淚。

因此,當諸葛亮流著淚割馬謖的時候說:「吾非為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3樓:

劉備這個人是特別善於識人用人的,他看出來了馬謖的自大。

4樓:科學發展的觀念

劉備的觀點不正確,一個國家的興亡不是靠一個人或者一幫人能做到的,它是要依靠整個民族力量捍衛和支援才能平安、發展壯大。

5樓:qiao趙

諸葛亮一定是覺得只要有他在,誰也翻不了天。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諸葛亮覺得自己能夠改造別人吧。

7樓:可愛的菇涼無邪

不信劉備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8樓:拖延症菇涼

說的是馬謖,因為這個人喜歡拍馬屁,說大話,才討劉備不喜歡,由於致命的缺點,最後馬謖失街亭。

9樓:靜好

主要是因為諸葛亮比較信任馬謖,但是最後也只能揮淚斬馬謖。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諸葛亮太過於自負,所以他不相信劉備說的話。

11樓:人魚雅雅

可能劉備應該是更有遠見了吧,可惜諸葛亮沒有聽。

12樓:幹穎然

說明諸葛亮私心太重!

13樓:阿文金文赫

啥玩意?問的驢嘴不對馬臉。

14樓:方義惠

諸葛亮隆中對策略一切應該都為司馬家族而準備的先分成三國再偷歸於一統司馬

蜀國是怎麼滅亡的?

15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1、蜀後主劉嬋寵信宦官黃浩,群臣人人只求自保,大將軍姜維屯田沓中避禍,蜀國防禦上下不能同心一致,被鄧艾偷襲成功。

2、姜維與鍾會相持於劍閣,、鄧艾的一支部隊偷過陰平,攻打江油,但是蜀後主懦弱無能,朝廷臣子懦弱不能統一禦敵,沒什麼抵抗投降了。

3、根本原因在於,蜀國地處偏遠,人口不足,戰爭潛力不夠,再加上蜀國人才後期凋零,政治腐敗無能,失敗是必然的。

4、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不能審時度勢,貿然出擊導致全軍覆沒,成都門戶綿竹失守。

蜀漢(221年5月15日 [1]  —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

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鬥中因戰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後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16樓:

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取蜀之役,以前曾轉貼過這方面文章。問題主要出在黃皓與後主身上,姜維沒有什麼過失,反而在極大程度上補救了蜀的危亡。

景耀五年,姜維伐魏失利,回來以後,因為和黃皓有矛盾,不敢住在成都,乃避禍沓中。六年,姜維聽說了魏國有取蜀的動向,就急忙上書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對未來的戰事做出了積極防禦的部署。但這個計劃被迷信鬼巫的黃皓壓下,說魏軍不會來,後主聽了黃皓的,不讓群臣知道此事。--這就失去了先機。

戰爭開始以後,蜀軍就陷於被動,打了幾個敗仗。漢中被魏軍佔領。這時姜維帶兵退保劍閣,抵擋鍾會的進攻。

其間還和諸葛緒有過較量,諸葛緒上了姜維的當,讓姜維成功地完成了軍事排程和轉移,諸葛緒自己部隊隨後便被鍾會奪了,自己檻車而還,倒了大黴。

姜維扼守劍閣,擋住了鍾會的進路,戰爭於此出現了轉機。鍾會此時寫信拉攏姜維,是沒有辦法的事:「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

姜維不給他回信,也很自然。一方面沒有必要和敵人互通聲氣,另一方面此時姜維佔著有利位置,不用怕鍾會什麼。

此時的魏軍,也成了強弩之末,糧草缺乏,軍無鬥志。已經開始討論是相持還是撤退的問題了。姜維的成功也就在眼前。

但鄧艾的另一支部隊偷過陰平成功,直抵成都,一下子扭轉了戰爭局勢。本來,鄧艾的偷襲成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偏師深入,沒有後援,一拖就垮。蜀軍只要堅守成都,支援上一陣子,鄧艾就完了。

但景耀六年的蜀國,朝政已經腐敗不堪,後主糊塗,黃皓專權,賢人去位,百姓離心,私毫沒有鬥志。是一個精神已經完全垮掉的可亡之國,實在沒有存活下去的必要,連譙周這樣的大學者都倡議投降,其它人討論的也都是逃和降的問題。後主於是立即投降,並下命令讓姜維也投降。

鍾會鄧艾等和來滅蜀之役,從正面說是「摧枯拉朽」,打得是病貓死虎,砍得是枯樹衰草,從反面說則是「勝之不武」。只有鄧艾率奇兵深入,可以說是戰爭史上一件高明而光彩的事情。

三國中,曹操取荊州,劉備取成都,和後來的鄧艾取蜀,都是這種情況。被消滅的一方,物質上的實力還很大,但精神上垮了,就支援不住了。

姜維的功過,《三國志》中就有很大的爭論,很有意思:

郤正著論論維曰:「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鹹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

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孫盛曰:異哉郤氏之論也!夫士雖百行,操業萬殊,至於忠孝義節,百行之冠冕也。

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雲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實有魏之逋臣,亡國之亂相,而云人之儀表,斯亦惑矣。

縱維好書而微自藻潔,豈異夫盜者分財之義,而程、鄭降階之善也?臣鬆之以為郤正此論,取其可稱,不謂維始終行事皆可準則也。所云「一時儀表」,止在好學與儉素耳。

本傳及魏略皆雲維本無叛心,以急逼歸蜀。盛相譏貶,惟可責其背母。餘既過苦,又非所以難郤正也。

評曰: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臣鬆之以為蔣、費為相,克遵畫一,未嘗徇功妄動,有所虧喪,外卻駱谷之師,內保寧緝之實,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何以過於此哉!今譏其未盡而不著其事,故使覽者不知所謂也。

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幹寶曰:姜維為蜀相,國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鍾會之亂,惜哉!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是以古之烈士,見危授命,投節如歸,非不愛死也,固知命之不長而懼不得其所也 !!!

17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是出於軍事物資不足而滅亡,由於物資的不足,姜維的進攻只能維持半個月甚至七天,鄧艾看出了蜀國的短處,開始加強魏國的屯墾政策,姜維的短期攻勢被數次挫敗,蜀軍已經難於佔領和管理佔領區,地盤越打越小。當姜維撤退時,鄧艾又主動進攻,一系列的毀滅性打擊,蜀國隨之滅亡。

18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說鄧艾有多少兵 當時他是徵西將軍 與鎮西將軍鍾會一起伐蜀 先破姜維 後在現在四川綿竹破諸葛瞻 然後劉蟬就用譙周的意見投降了 沒有偷襲成都這一段

19樓:新加坡阿光

蜀國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並不是某個人能夠左右的,蜀國的國力在三國是處於最下風,連東吳的實力都比蜀國強,而魏國的實力的更是在二者之上,甚至比吳蜀兩國加起來還強大,然而在國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諸葛亮竟然主動進攻蜀國,沒有取得多大戰果,相反還大大消耗了本已經疲弱的蜀國,而諸葛亮死後蜀國更是無人再能夠支撐起這個即將倒塌的大廈,所以蜀國最先滅亡沒有什麼奇怪的!

20樓:折翼蚊子

長年的征戰已經耗盡了蜀國的元氣,再加上扶不起的啊鬥,就是再有10個諸葛亮也無力迴天!

21樓:百變黑馬

劉備之關羽之死,以顯敗式,何以伐吳,自以私報天下,何以成道?何以平天下!

22樓:北魏孝文皇帝

1/關羽,劉備沒有貫徹好集團綱領:「聯吳抗曹」,導致孤軍奮戰,損失慘重;

2/後主昏庸,重用小人,政務荒廢,民心離散;

3/曹魏人才沒有斷層,相比之下,5虎以後,蜀漢領導層,尤其是將軍方面。人才匱乏;

4/曹魏國力強盛,蜀漢地處偏遠,國小民單;;

5/蜀道崎嶇難行,補給困難;

6/姜維連年征戰,消耗國力。

23樓:

《三國志》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

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便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得了三個,最後還被滅國了

24樓:匿名使用者

從太乙兵法來說:劉備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

1、得到臥龍諸葛亮時已失去天時(失去人民),曹操已經代漢,諸葛亮只好替劉繼續代曹。諸葛亮有地利和人和,沒有天時是大客。

2、得到鳳雛龐統時已失去地利(失去大將),劉璋已經設下埋伏,龐統只能替劉留書補遺。龐統有天時和人和,沒有地利是中客。

3、得到幼麒姜維時已失去人和(失去主公),劉禪猜疑又沒本事,姜維只有替劉獨立支撐。姜維有天時和地利,沒有人和是小客。

擴充套件資料

1、諸葛亮號稱臥龍,人稱臥龍先生。臥龍是指正在沉睡的龍,還沒有飛龍在天。諸葛亮的一生,也沒有徹底飛龍在天,雖然幫助劉備建立蜀國,在劉備去世以後,幫助劉禪治理蜀國,但還是沒有統一天下。

傳說臥龍鳳雛,得到一個人,就可以得到天下,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也。

2、龐統號稱鳳雛,和諸葛亮齊名。他是當世之人傑,可惜短命。鳳雛者,乃沒有長成的鳳凰。

自己剛好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幫助劉備建功立業,但是在落風坡被敵人用箭射死,救了劉備一命。也印證了沒有長成的鳳凰,要是長成,前途不可限量。

3、姜維號稱幼麟,智勇雙全,幼麟指正在成長的麒麟。在易經裡面,臥龍,鳳雛,幼麟三人何在一起,都是祥兆,三人合一,鳳凰浴火重生,臥龍飛龍在天,麒麟金光閃耀,但是麒麟沒有成長,國家已經敗亡,都是天意。

4、司馬懿號稱冢虎,冢為墳,亦指荒野。看似了無去處,不會危害於人。但是等人一旦睡去,自己醒來發威,可以一招致命。蜀國雖然有臥龍,鳳雛,幼麟,但終究熬不過這隻長命的老虎。

為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因為楚國地大物博,民風強悍,再加上楚懷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歸國,楚人都很恨秦國,所以有所謂的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秦統治的秦朝時代名言,出自西漢時司馬遷的 史記 項羽本紀 意為即使楚國只剩到三個氏族,也能滅掉秦國。比喻即使弱小,團結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種情緒化的堅定信念。楚王族姓...

三國時期,蜀國特產是什麼,三國時期的蜀漢真的有那麼弱麼?

蜀錦。作工精細,行銷吳魏 刺繡吧 蜀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豆腐乾相傳 三國時蜀地搞什麼廚藝大賽 有一廚師因為路上誤了時間 到會時 比賽都差不多結束了 他靈機一動 用現成的豆腐製成了今天的豆腐乾鄒形 在場評判和人們吃了都讚不絕口 擂茶 餅 又名三生湯 相傳是張飛行軍打仗時 尤其在遠征時 必備的乾糧 因...

關羽北伐失敗後緊貼蜀漢勢力,蜀漢為什麼不出兵去救

關羽北伐獲得暫時的勝利,但是由於東吳背信棄義,偷襲關羽駐守的荊州,致使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但是他緊貼蜀漢的部隊卻沒人出兵救他,原因有二,其一關羽兵敗的速度太快,沒反應過來以至於營救時間來不及 其二蜀漢守將劉封孟達見死不救。蜀漢獲得荊州之後,劉備派關羽駐守荊州,可見荊州在他心目中的重要程度。關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