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君王。戰國七雄是國家,春秋五霸是五個君王。戰國七雄是七個國家。

2022-02-03 06:29:03 字數 4325 閱讀 4640

1樓:網路傳播者

春秋五霸是五個君王,戰國七雄卻是七個國家,可以這麼理解: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作為盟主持續的稱霸,都是一代賢主撐起一代強國所謂「霸」,在同一時間內只會存在一個,否則哪有稱霸這個詞「七雄」指的是七個強國,霸主只能有一個,而強者可以並立於世,這七個強國都是國力相對於其他諸侯國強出至少一個量級的所謂「千乘之國」,互有爭逐而未能徹底壓垮其他各國

2樓:匿名使用者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期。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戰火紛飛,國家的存亡依靠本國君王領導,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經過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的無數次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為秦、齊、楚、燕、韓、趙、魏,這七個國家被歷史學家稱作「戰國七雄」。

3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五霸,到底哪五霸是說不清楚的,也沒有說清楚的必要,或者這個「五」根本就是一個虛數。

所謂霸主,是平王遷都之後,周王室力量衰微,諸侯之中,逐漸建立霸權的諸侯,這些霸主稱霸一隅、一時,,時而興起,時而衰弱,總的來說從鄭莊公擊敗周王開始到越往勾踐為止。

其實在西周也有諸侯挑戰周王權威,沒成功而已,比如徐偃王。

2、戰國不止七個諸侯,而所謂七雄,是指最大、最強的七個諸侯國:齊楚燕韓趙魏秦。

4樓:

春秋五霸不能算是五個君王,只能說是五個諸侯,因為他們還有共同的周王。戰國七雄在後期可以算是七個國家了,因為7大諸侯陸續都稱王了,周王朝實際已經沒落了

5樓:季公子**

春秋五霸有很多種說法,最具代表性:1、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分別為秦、魏、齊、楚、趙、韓、燕。

為什麼春秋五霸是五個人,戰國七雄是七個

6樓:動漫破顏拳

春秋當時的中原諸夏所最感威脅者,南方楚國、山中北戎。周天子既然權威不在,無法抵禦外侮,於是便產生了齊桓、晉文的霸業。

霸主的意思,大致有四:尊王、攘夷、禁抑篡弒、裁製兼併。

也就是說,最初的霸主是代周天子行王政,於是周的天下可以得到苟延殘喘。孔子曾說:微管仲,吾披髮左衽矣!便說明了齊桓公稱霸的尊王攘夷的重要性。

霸政可以說是變相的統治中心,其事創始於齊,而完成於晉。總觀當時霸政,有二大要義:

一、霸政是中原諸夏農耕民族的城市聯盟,以抵抗北方遊牧部落之侵略,使中原不致淪亡於遊牧民族之手。

二、霸政是為了聯合抵抗南方楚國的武力兼併。

春秋時期的國與戰國時期的國並不相同,更像是古希臘的城邦,是不連續的,沒有明確的國界,霸主便是城邦的聯盟。為了爭取成為霸主,各諸侯相互爭鬥,而霸主隨君主的變遷而變化,因此春秋五霸是五個人。

春秋爭霸的結果,是諸夏逐漸聯合,而楚國開始融入華夏。

後來霸主會盟頻繁,諸侯畏佬,常常讓大夫代行,於是大權開始旁落。

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拉開了戰國時期的帷幕。

到戰國時期後,春秋時期半獨立的貴族城邑被連片的國家行政單位所替代。各國都開始修「長城」,不再是各個貴族經營自己封地城邑的防禦。既然修了長城、設定了專職邊防軍團、給專業軍隊指定了後勤**模式,各國便有了邊界,一個國家便不再因一個君主的能力而驟然興衰。

於是戰國七雄便不再指人,而是七個國家。

春秋後期,在城邦的基礎上形成了東齊、南楚、西秦、北燕、中晉五強的局面,而三家分晉的結果便是晉國一分為三,於是五強便變成了戰國七雄。

春秋五霸的說法不一,但戰國七雄卻很明確——齊、楚、秦、燕、趙、魏、韓。春秋五霸的五隻是君主的列舉,是城邦聯盟;而戰國七雄的七則是國力的評估,是國土兼併。

戰國七雄和春秋五霸什麼關係

7樓:一首歌一個人

沒有關係,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屬於東周前半段的春秋時期,戰國七雄屬於東周後半段的戰國時期。

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是七個國家,魏國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在後來居上的齊、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時期參與爭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類史家、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春秋五霸」並不是勢力、地位完全等同的五人。

8樓:京城「老炮兒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戰國七雄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9樓:生活全知了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稱霸的五個諸侯,分別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分別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在這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又稱「山東六國」。

10樓:大路五點一刻

春秋五霸準確來說並不是在一個時間共存的,五國相繼成為華夏的老大。戰國七雄則是戰國時並存的七個大國,是為霸主。

1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和戰國是兩個不同的時期,春秋在前,戰國在後,是在周王室分封制下的兩個時間段。名字是後人起的,時間段也是後人定的。春秋五霸指的是人,五個有影響力的君王;戰國七雄是指國家,即當時組成中國的七個較為統一的國家。

12樓:

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時期的五位著名的君主,秦穆公、楚莊王、晉文公、齊桓公、宋襄公。

而戰國七雄指的是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建,齊楚燕韓趙魏秦。

春秋五霸指的是君王,為何戰國七雄卻指的是國家?

13樓:甲丁

古代在稱呼上的規定是非常嚴格的,在漢朝更是如此,當時宗祠制度,使得血脈很重要,而非皇族不得封王,外姓人最高只能封為諸侯,而諸侯裡面也有三六九等,就是公侯伯子男的區分。在春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是他們還恪守本分,稱自己是諸侯,而到了戰國時期,他們的野心和實力已經不匹配了,所以個個都封王,也因此成為了一個個小國家。

而別人還有著一定的理解,五是君主列舉,七是國力評估。他的意思是五霸之所以為五霸,要從列舉五位君主的依據切入;七雄之所以為七雄,要從七個國家的實力發展演變切入。也就是說,剛開始五霸只是因為名聲大,被人們推舉的謙稱;而後面國力強盛了,整個國家都發達了。

別看秦始皇在推翻了六國後可能會窮,可能會問到哪的錢來修長城,但是長城不是他一個人修起來的,自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每個國家在自己的防線都有著防線,秦朝的長城就是在此基礎上修建的。所以秦始皇的厲害就在於之前七國的國力。

可以說春秋時代貴族集團聯盟就是國家,就是漢王朝的天子,基層才是和君主同姓同家族的貴族分別控制,當然也有著眾多的聖賢后代統治的地區;戰國時期則是整個新統治集團構成國家,基本上這些人已經不是很看重漢朝的天子了,基層是沒有世襲權力,組合成龐大官僚機構的「士」和「吏」。

14樓:d**id烏霆殲

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戰火紛飛,國家的存亡依靠本國君王領導,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

15樓:詩允love詩傑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16樓:

五霸之所以為五霸,要從列舉五位君主的依據切入;七雄之所以為七雄,要從七個國家的實力發展演變切入。簡言之,五霸是名義、是修辭、是禮敬;七雄是實利、是估價、是局勢。

17樓:菜虛鯤

其實春秋五霸的說法是從春秋五大君王的方面來說的,而戰國七雄是對當時的局勢的一種總結。五霸是從各位君主的個人實力切入的,而戰國七雄是從各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切入的。

18樓:貓仔仔的花

這個是由人所決定的。春秋五霸是君王也是因為有人決定的,戰國七雄指國家可能也是由人們而定的。

19樓:suffer夕

霸就是霸王的意思,形容國家不能用霸王吧,而且這些稱號都是根據當時的時代情況定的

20樓:職場達人肥乎乎

這只是一個代詞而已,不必過多糾結,就像現在起一個外號一樣的意思。

21樓:

這個只是一個縮略稱呼而已,可以稱呼君王也可以稱呼國家

春秋五霸是哪些人戰國七雄又是誰

齊 copy楚 燕 韓 趙 魏 秦 戰國時期bai,諸侯國已經為du數不多了,有七 zhi個諸侯國曆dao史上稱它們叫 戰國七雄 你們知道戰國七雄是哪七個國家嗎。有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等七個。西邊是秦國,齊國在東邊,燕國在東北面,趙國在北面,楚國在南面,魏國和韓國夾在中間。關於春秋五霸的問題,...

戰國七雄分佈地圖是怎樣的,戰國七雄地圖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版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權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 魏國 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 齊國 楚國 燕國 韓國 趙國...

戰國七雄中哪個國家最強,戰國的國家是哪幾個?哪個國家最強。

戰國時期,魏國最先變法變得強大,接著是齊國,秦國是最後一個崛起的。商鞅變法最為成功,最為徹底,其實力最強。戰國時代前期是魏國最強,而後是齊國和秦國,秦國和趙國,最後是秦國獨大。秦 趙 都很強 只不過 後來 廉頗得不到重用 換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才有了長平之戰 然後 趙國一蹶不振!在中國古代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