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號怎麼來的,是從誰開始起用的

2022-01-31 17:27:32 字數 5654 閱讀 5713

1樓:匿名使用者

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使用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西元前一二二年)首創的。在此之前的君王只有年數,而無年號。而年號是皇權的象徵,是「家天下」的具體表現。

《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時,漢武帝率眾狩獵,捕獲一隻稀有的獨腳獸白麟,眾臣一致認為這是吉祥之物,值得紀念,便向武帝建議用來紀年,於是便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西元前一二二年)為元狩元年。「狩」為打獵的意思,以後就稱元狩二年、三年……。可是,沒想到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眾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寶物,同樣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武帝便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西元前一一六年)為元鼎二年,而不稱元狩七年了。

之後,人們就把記錄年代的開始稱為「紀元」,改換年號叫做「改元」。

《漢書.武帝紀》上記載∶「武帝建元元年,師古曰;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可見歷史上並沒有把漢武帝元狩元年作為年號紀年的開始。因為漢武帝是在即位的第十九年改稱為元狩元年,所以漢武帝就將之前的十八年,追補了三個紀元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朔,也就是每隔六年換一個年號。

漢武帝把自己即位的第一年(西元前一四○年)追訂為建元元年,「建元」就是建為元年之意,表示年號紀元開始使用。因此,後代的史學家就把建元元年作為中國史上的第一個年號紀年的開始。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是漢武帝劉徹即位時所使用的年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

建元年號,並不是漢武帝一開始就定名的,而是有**為了討好皇帝,認為「改元宜應天瑞,當用瑞命紀元,選取名號」,在武帝元鼎三年時新作出來,再往前追加所定的,後人根據史書上的記載,就稱武帝第一年為建元元年。

2樓:匿名使用者

年號這個東西是漢武帝發明的啊 自然也是他起用的啊

3樓:匿名使用者

從漢武帝開始起用,都是一些吉祥詞

中國古代從哪個朝代開始使用年號的

4樓:名字太難起了

中國古代從漢朝的漢武帝時期開始使用年號。

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與當時的日本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也可以作為年份來表示,一般都是由當時的統治者發起。

在中國,剛開始從秦朝到漢朝初年的時候並沒有年號,但是漢武帝即為了以後,第一次開始使用年號,被稱之為建元。

從此以後逐漸的形成了一種制度,只要是歷代的統治者登基或者遇到天降祥瑞,還有國家遇到大事和要事的時候都要更改年號。

5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年號是始於周朝的共和時期,約紀元前841年至紀元前828年期間,就是共和時期,不過後世的周天子沒有沿用。

年號真正使用的開創制度,當發源於中國漢朝皇帝漢武帝劉徹,年號建元。從此在中國長達二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一直延用,至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

6樓:昊天大帝

漢武帝時期

因為捕捉到一隻瑞獸

取年號 元狩。

但一般認為,第一個年號是建元,元狩是第四個年號。

也有人認為,元狩是第一個年號,前面三個是追加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年號,是中國及日本古代帝王使用當政的標誌,除了是用於紀年以外,另外還表示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確切地說,中國年號始於周朝的共和時期,約紀元前841年至紀元前828年期間,由周朝宗室召穆公、周定公共同執政,史學家稱之為共和執政。但其後周朝的姬姓天王們沒有繼續延用。

所以,年號真正使用的開創制度,當發源於中國漢朝皇帝漢武帝劉徹,年號建元。從此在中國長達二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一直延用,至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

8樓:learning星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年號紀年的國家。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

此後使用年號的傳統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期。

中國皇帝在即位時往往會改元,換一個新的年號重新紀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時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則都只有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康熙帝。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

http://zh.wikipedia.org/wiki/中國年號索引

中國古代紀年的年號是怎麼起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年號是古代皇帝釋出用來方便紀年的,一個年號的使用時間是沒有規定的,像唐太宗「開元」年號用了好些年,爾武則天幾乎一年換一個,沒有關係的。

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繼位後始有年號的出現,始創年號元狩,並追建元狩以前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此後形成制度。

歷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10樓:昊天俟

之前年號經常換 後來像明清 基本上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

11樓:亮艦深藍

隨便起得。年號的字數一般為兩字。有少數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

比如王莽的「始建國」,武則天的「萬歲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禮法延祚」。新君即位一般都會改變年號,稱為改元。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是指南宋端宗繼位,改年號為景炎。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如女皇帝武則天在位二十一年,前後改元達十八次。

新的國君繼位時一般需要重新使用新年號,但前一代皇帝逝世的那一年不可改元,在第二年的時候才可以改元。

12樓:遊問玉

針對有意義的大事,選些吉利的叫法。當然有意義可能只是對皇帝自己或他的愛飛有意義

13樓:歷史故事大王

中國古代歷代帝王年號查詢系統

歷代皇帝年號是怎麼得來的?

14樓:天縱之國

廟號、諡號、年號的由來

廟號、諡號、年號的由來

中國古代帝王,除了他們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後都有廟號、諡號。

所謂「廟號」,就是帝王的子孫在宗廟祭祀他時給他特立的名號。在上古時,帝王在生前死後都用的是同一個名字。後來,人們覺得直接稱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便,祭祀時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

所以,商時祭祀時就用每個王生日的天干來稱呼他,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表示恭敬。如夏、商兩代的王,習慣上就是以廟號相稱的,如夏朝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

「諡號」產生於周朝。據說,周公做諡法,每個天子死後,就根據他生前的行為,給他一個代名。譬如,周武王,因為他滅商朝有武功,死後諡他為「武」,後人就不叫他周姬發,而叫周武王了。

周文王因為發揚文化,重視本國的農業生產,關心內政,就諡他為「文」,後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做周文王了。這種諡法一直流傳了兩千多年,直到2023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才跟著清王朝一同消失了。諡號是一些固定的字,這些字都有特定的含義。

有的表彰帝王的功德,是美諡;有的則是惡諡。

一般說來,帝王因其地位至高無上,獲得美諡居多,這說明諡號並不完全反映真實事蹟。臣下之諡,由朝廷賜予。如諸葛亮的諡號是「忠武」,歐陽修的諡號是「文忠」。臣子的諡號兩個字的居多。

但是,諡法在秦朝時也曾一度中斷。這是因為,秦王贏政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認為加諡號是「子議父,臣議君」,不可取。於是下令廢除了諡法,自稱「始皇帝」。

後世子孫世代相傳,即二世、三世皇帝。後來到了漢朝,廟號、諡號才恢復過來。

怎麼區分「廟號」和「諡號」呢?一般說,凡稱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廟號,凡稱某某帝的便是諡號。但在歷史各階段習慣上的稱呼又有些不同。

開啟中國歷史年表,就會發現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稱「諡號」,如漢光武帝、魏武帝、隋煬帝等等。唐朝以後,一般都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不過在這期間,也有稱諡號的。

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廟號是「玄宗」,諡號是「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這中間關鍵的是「明」字,因而唐玄宗又被稱為「唐明皇」。

明朝中葉後,帝王的稱號又有所改變,多數以年號來稱呼。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年號是從漢武帝開始有的,漢武帝繼位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稱為建元元年,第二年稱建元二年,以此類推。

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稱為改元。

東漢以後,又出現私諡。私諡不是由朝廷賜予的,而是由德生們評定的。如陶淵明的私諡是「靖節」。

15樓:

大部分和皇帝自己本身有關,比如出生地曾經的官職等等

主要是要聽著吉利

16樓:匿名使用者

由新即位的皇帝召集一幫大臣協商決定的,用的肯定是一些好字眼,

17樓:巴哈莫特

什麼樣的字詞好聽就用什麼樣的字詞!

皇帝的年號是怎麼起的?

18樓:張柳力

遇到了一些大好事情,那麼皇帝就很開心,自然就改國號,大赦天下,將所有的犯人都釋放。不過改國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並且也要看皇帝的心情如何。

19樓:佔衍湛盼芙

1根據一些大事情的發生2都是一些好聽的詞語

...乾隆這些皇帝的年號是怎麼起的?有什麼由來嗎?

20樓:文史一家人

年號是由皇帝發起的,其由來是漢武帝時才初創年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此後形成制度。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

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一個皇帝在位時,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都改元兩次以上,一個皇帝的年號也可以有多個。

例如漢武帝有11個年號,武則天在位21年有18個年號。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例如五代時期後梁的「乾化」年號、後晉的「天福」年號、後周的「顯德」年號。

明朝以後採用一世一元制,扣除復辟政變者(如明英宗),大致上都是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崇禎皇帝、康熙皇帝等

21樓:莫憶千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而更改年號有的是按照大事來更改,有的是根據兩個前代年號合併而成。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

一般由皇帝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

此後形成制度。

擴充套件資料

年號的產生

年號發起於中國古代新君即位時為了區別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計算在位年數之制。至西漢武帝即位,在年數之前加上有紀念意義的名號,是為中國古代年號之始。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122年)為元狩元年。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

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號(或帝王紀年時代改稱元年)叫做「改元」。

古代錢幣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外圓內方的形狀的

一般認為是從秦始皇統一貨幣開始,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廢止了戰國後期各國形狀不一的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開始在全國通行。可以說 秦半兩 奠定 圓形方孔 的古錢幣造型。圓形方孔 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外圓內方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

古代「和親」這一政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其實古代的和親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停止國家之間的戰爭。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王已經提出了這樣的方法。那時候他手裡的兵力非常不充分,想要和其他國家一起去對抗敵國,根本沒有有力的條件。所以當時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自己自家的公主給嫁給對方,甚至給了對方很多的陪嫁禮品,包括金銀財寶等,就是為了想和對...

海水是怎麼來的,海水是從哪兒來的

要回答海水從何而來的問題,首先要追溯到60多億年以前。當時,無數微粒物質在空中聚集,相互混合,成為一個個塊團。這些塊團在不斷運動的過程中,又互相碰撞,互相結合,由小變大,最後逐漸形成了一個原始的地球。地球最初的溫度較低,各種輕重物質混合在一起。後來經過漫長的演化,由於絕熱壓縮作用,地球內部開始變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