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錢幣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外圓內方的形狀的

2021-03-04 09:14:02 字數 5301 閱讀 9406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認為是從秦始皇統一貨幣開始,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廢止了戰國後期各國形狀不一的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開始在全國通行。

可以說「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2樓:匿名使用者

外圓內方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

秦始皇是規定了統一使用外圓內方的半兩錢,但是外圓內方不是他的「發明」

3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秦始皇滅六國後開始統一度量衡。一說是人們認為天圓地方,因而從自然環境演變而來;一說是古代交通不發達,銅源短缺,選方孔形制主要是便於穿線繩之用。但真正的原因是製作古錢幣是一組組鑄造出來的,模具的表狀如同樹一般,這樣省時省料,行家稱為「錢樹」。

錢幣鑄成後必須一個一個地掰開加以修磨。為了使修磨方便快捷,工匠採用了方孔,目的在於成組的錢幣串在方形木棒上修磨時不會滾動,翻**如。這才是古錢幣採用外圓內方的真正由來。

4樓:匿名使用者

是秦半兩錢最早現,流至到清光緒,後改為無孔銅板。

古代的錢幣為什麼是外圓內方,代表著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的貨幣形式多樣,但秦統一後,一律採用秦幣的圓形,當然圓形幣比刀幣、布幣使用方便。在此之前的圓形錢幣也是圓孔的,單純為了攜帶方便,但自秦半兩始,一律為方孔圓錢,那是因為在錢鑄好後,需要將毛邊磨平,古人是用一根方形的長棒將錢串起來然後打磨,而圓孔是無法完成這項工作的。後來好象又與各種哲學說法聯絡起來,天圓地方之類。

方在內圓在外:內表示我們自己的內心,外表示我們接人待物為人處事;外圓表示我們為人處事要圓融一些、方便別人,而我們自己的原則要有,但原則在內心中,不必處處示人;此外內方外圓也表剛柔相濟、內剛外柔的處事哲學。

若是方在外,則必然處處碰壁,因為稜角分明必然與周圍人發生摩擦、是非、碰撞。

有人樂於把心直口快、直心腸來當作自我的「優點」來對待。是否是優點,要看其效果便知道。心直口快多半出口就傷人。

周圍人畢竟都是凡夫,凡夫嘛,就有自尊心,就有嗔心我執,你若張口就直說對方的不是,往往對方不會接受,不但不接受肯定還會**。這就是不善巧的結果。教育子女也是一樣,要有善巧方便。

我很喜歡丁遠峙著的《方與圓》一書!

6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鑄造的眾多錢幣中,有一類是圓形的,後人稱為「圜錢」或「環錢」。早期圜錢外圓內圓,後來發展為外圓內方。戰國時天圓地方的觀念盛行,以為秦始皇是在天圓地方的觀念下創造了外圓內方的半兩錢.

其實圜錢為什麼從圓孔發展為方孔呢?這可以從技術需要予以說明。第一,方孔便於錢上文字的定位,兩字的錢文安排在方孔的左右。

第二,錢鑄成後還要作一定的加工(如銼邊),方孔用方形細木棍插入,可以使錢固定不動,便於操作。

古代銅錢為什麼都是內方外圓的形狀?

7樓:汗青正浩

首先要說明的就是在秦朝統一貨幣之前,古代的貨幣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有刀形,有玉佩形,有貝殼形,形形色色。這種情況一直到了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為了便於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才將貨幣統一為外圓內方的形狀。

首先從實用性上面來看,外面的輪廓是圓的,很明顯相比於之前的各種形狀是便於攜帶的,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相比較於其他的奇奇怪怪的形狀,圓形放在口袋裡面是十分自然的,還避免了磕磕碰碰會對人體和貨幣造成的損傷,降低了貨幣的損壞率。

其次,鑑於古代的冶金水平,剛剛鑄造出來的貨幣邊角必定是很粗糙,也就是說要想正式發行,必須要把它經過打磨,在這裡就體現出了內方的好處了。

將這些貨幣統一穿過方形的木棍之中,就能很好的將貨幣固定,並且能夠一次性打磨幾百件甚至上千件,這在大批量的鑄造貨幣時,是十分能節省效率的。如果裡面是圓形,試想一下,無論用哪種方法,好像都不能將眾多貨幣一次性固定,所以這就是內方的原因。

還有一點原因就是將內部做成方形,然後在上面印上文字,是極其符合古人的閱讀習慣的,方便的古人的閱讀。

以上都是從實用性的角度上去分析。當然,後世學者根據《周易》裡面的天圓地方的內容對貨幣的形狀加以解讀,從而將貨幣的形狀和思想聯絡起來。例如,當人們獲取銅錢的時候,要告誡人們需要從正規的途徑得到這些錢財,必須符合天地之道。

還有小小的銅錢會時常告誡人們做人要守規矩,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當然以筆者的觀點來看,古代的銅錢為什麼是內方外圓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實用性,至於思想層次上的,應該是後世文人的附會之談。

8樓:歷史的集合號

在我國古代銅錢是一種普通的流通貨幣,早在秦朝我國就開始使用「圓形方孔」的半兩錢,自此歷朝歷代都有這種規格的貨幣大量流通,成為了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存在,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止。那麼古代銅錢為什麼都是內方外圓的形狀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

這與我國古人對於認識這個世界有關,當時的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因此天圓地方的說法很是盛行。

在很早的天文、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曾經這樣說到:「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而在《周禮》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比如祭天處為「圜丘」,祭地處為「方丘」。

這些說法是當時人們對宇宙、對世界、對自然的一種看法,更是一種崇拜。我們不能說不對,畢竟那時候的人類對自然的探索是有限的,而這種認知也成為了古代的一種共識,並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起到了作用。

清朝的銅錢

因此這種「天圓地方」的學說被剛剛統一六國的秦朝所借用,他們利用了人們對「天、地」的崇拜心理,有意識的將這種崇拜作為規範社會秩序來使用,目的就是達到國家統一後長治久安。所以在製造半兩錢時借用了「天圓地方」的方法,把銅錢製造成了外圓內方的規格,「外圓代表天,內方代表地。」

古代錢幣

同時錢幣是人們生活中的實用物品,也要考慮它的方便性、便捷性,在半兩錢使用之前的那些貨幣都有很多的不方便,比如貝幣不便於過多攜帶,刀幣過於細長容易折斷,銅幣尖角過多會給使用、儲存帶來不便。因此外圓內方的錢幣恰好避免了諸多的不便,能更好的流通使用。

9樓:忠肝義膽嶽老三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收藏有很多古錢幣,當然大多是清朝的錢幣,像康熙通寶,乾隆通寶,還有順治通寶,小的時候司空見慣也沒當回事,其實現在可能收藏起來應該有一定的價值。說到中國古代銅錢,的確有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內方外圓,之所以會是這種構造也是與中國古錢幣的鑄造有直接的關係。

中國古錢幣的打造都是先要將金屬熔成水,然後澆築在一些特定的模型之中,然後才製成特定的形狀,也便於後來的打磨。畢竟古代的模具總是有些粗糙,鑄造的錢幣也總會有些邊邊角角不太光滑,這些可能導致**被劃開,影響使用。

為了讓這些錢幣更加好用,那麼就需要將外面這一圈打磨齊整,倒是古代勞動效率低下,又沒有機器,人工打磨就非常麻煩,更別說一個一個地打磨了。如果錢幣設定裡面是圓的,那麼打磨的時候就會轉動,非常麻煩,完全沒法進行。於是,就有人想辦法,怎麼去將這些錢幣按照一個方向固定!

隨後,就有人把裡面的孔設定為方形,然後用一個同樣大小的方塊長條剛好可以將一串錢幣都給串起來,而且還能固定方向,這樣打磨起來就不會轉動。

一經嘗試,果然非常方便,於是這種內方外圓的錢幣就得到了傳承,也給鑄幣的這些人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而且,有些錢幣上還得增加一些雕刻,如字或者圖案之類的,如果不把這些錢幣固定起來,也是沒法進行的,所以「內方」的錢幣生產起來就高效很多。

而「外圓」其實也是避免這些稜稜角角對身體造成傷害,碰上去或者紮上去都可能受傷,所以外面最好不能成方形,圓形就避免了稜角,減少了對身體不必要的傷害。

當然,「內方外圓」的錢幣也蘊含著哲理,這就像我們做人一樣,自己內心要有自己的原則,如果一個人沒有原則和底線那肯定得不到別人認可,但同樣為人處世要懂得變通,不能總是直來直去,這隻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麻煩,所以「外圓內方」做人也是符合中庸之道。

10樓:壯哥平天下

銅錢之所以會造成外圓內方,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因為鑄造技術的需要。我們不放來看看銅錢的製造工藝,過去製造銅錢,一般都是採用的是熔銅鑄錢。什麼意思?

就是說一般都會先將銅熔化,然後再放到模具裡鑄成。當然,受限於製造工藝,用這種方法制成的銅錢的一點兒也不美觀,甚至用起來還會割手。所以,為了方便使用,必須用銼刀兩銅錢一點一點地修齊整,可以想象,如果一枚一枚的修,這將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所以,工匠一般都會將一百多枚銅錢串在一起,然後再用銼刀修整。

這樣銼起來就方便得多,也正因為如此,銅錢一般都是做成外圓內方的。

其二是因為中華文化的影響。銅錢在中國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其中「方」代表我們的原則,而「圓」代表圓融,方在內圓在外,意思是說在為人處事上我們既要有自己的原則,也要圓融一些,應時而變,換句話說,就是剛柔兼濟。那麼,如果方在外而圓在內會怎麼樣?

顯然,如果一個人在為人處事上過於講究原則,而不懂得圓融一些,那麼這個人誓必會到處碰壁。

比如有的人心直口快,他們不懂得換位思考,一開口就說別人的不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別人一般都是不會接受的,這就是圓融的緣故。事實上,在為人的很多方面,都要學會「外圓內方」。

其三是因為「外圓內方」蘊含了中國古代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同時也反映了陰陽八卦學說。「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國古人心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也正因為如此,銅錢才會製成「外圓內方」。

11樓:靜者為王的江湖

錢,是特殊商品,用於

物物交換。最早的錢是貝殼,這點大家都知道。隨著人類發展,用於物物交換的「錢」也必然跟著發展。這就需要至少滿足兩個需求了。

第一個是,便以攜帶和儲藏。這就要求「錢」要不怕摔,不怕藏,能承受得住各種極端環境的考驗,便於流通。

第二個是,隨著國家和政權的確立,要承載起相應的功能,代表國家權威和文化等。

正是因有這兩大需求,最終銅,這種蘊藏豐富的金屬,便成為了製造錢幣的首選。金銀都儲存少。只能承擔起大宗貨物交換。

既然銅錢被選中,代表官方權威,國家意志,那麼製造錢幣時,也就一定要體現出國家政權所賦予的外在審美觀,和內在的文化傳承。

一、天圓地方

皆知,中國文化中,有一個天圓地方的概念。因此,在錢幣上也就要體現出來,故而古代的銅錢幾乎都是圓形,即符合攜帶方便,安全的要求,也體現出了「天圓」這個概念。

而中間是一個方孔,則代表著「地方」,同時也便於用繩線串聯起來等。

其二、君子外圓內方

這點是從天圓地方引申而來的,是古代禮儀和做人修養的提醒,是「德」的表現。一個人的處世啊,說辭啥的可以圓滑,耍滑頭,以不傷彼此和氣為目的,但內心卻要堅定,要有稜角,即有底線,正邪分明,不可含糊。

比如孔子就說過:君子可欺以其方。即,為人處世太過剛正,容易被人利用。

錢財屬於「利」,所謂君子重義輕利。所以,錢幣也就跟著外圓內方了,體現出這種文化內涵。同時,由於古代是農耕文明,是以農為本,自然這種內涵,也就符合國家需要。

大致正是因這兩點,古代的錢幣,無不是外圓內方。即有攜帶和儲藏方便,同時也體現出了古代中國文化的特點。

請問錢幣是什麼時候發明的,錢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中國的第一個錢幣是從四川的絞子開始的。錢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金屬鑄幣之一,由鏟形工具錢演變而來。有銀質的,多數為青銅的,秦始皇統一方孔半兩錢,廢各國錢幣。錢的出現與商bai 品交易有du關,最早的商務交易是物物 zhi交換,後來出現dao 錢。1 原始社會回以前,剩餘產品答幾乎為零。因此幾乎沒有商品交...

古代「和親」這一政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其實古代的和親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停止國家之間的戰爭。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王已經提出了這樣的方法。那時候他手裡的兵力非常不充分,想要和其他國家一起去對抗敵國,根本沒有有力的條件。所以當時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自己自家的公主給嫁給對方,甚至給了對方很多的陪嫁禮品,包括金銀財寶等,就是為了想和對...

我國古代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風鈴

我國古代最早從唐朝開始有風鈴。唐朝開元天寶遺事記載 歧王宮中竹林中,懸碎玉 每夜聞碎玉子相觸聲,即知有風,號為至佔風鐸 可知中國古人將碎石懸在一起,當風吹玉振,叮叮噹噹發出清脆的聲音,稱為 佔風鐸 目的是用來知風。佔風鐸是風鈴最早的起源。銅鈴 風鈴 在風水中的意義 銅鈴就是古代的銅鐘的縮影,而銅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