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建國叫做魏國,為什麼曹操建國叫做魏國?

2022-01-31 11:29:12 字數 6729 閱讀 2141

1樓:蘇嘉愛娛樂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擴充套件資料

曹操晚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世子。待曹操去世,曹丕繼位為魏王,接受陳群的建議,設立九品中正制,又相繼平定了酒泉、張掖、武威三種胡的叛亂,收回上庸三郡。

見時機成熟,曹丕於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2月10日)代漢稱帝,改元黃初並定都洛陽。曹丕登基後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

同時,限制宦官、外戚權力,保證了魏始終沒有因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機。

2樓:蜀都棄影

曹操的根據地許昌是戰國時期魏國故土,後來也沿用叫魏地,曹操功高所以被封為魏公後來升為魏王,曹操死後曹丕繼位魏王,繼而廢漢帝再以自己本來的國名稱帝,就叫魏國了。

其實歷史上基本上的王朝名稱都是因襲建國者的根據地來的,嬴政掃滅六國,所以全國都叫秦帝國;劉邦根據地在漢中,為漢王,等他擊敗項羽定都長安,還是定國號 漢。

3樓:若回千年

親愛的,曹操並不是皇帝,所以哪來建國這一說的呢,是他的兒子曹丕在他去世的時候封他為魏王。

有史學家調侃曹阿瞞是把黃袍穿在裡面的人。哈哈

4樓:帝鄉異子

曹操的勢力興起的地方屬於古代的魏地,所以被封為魏公,後來晉升為魏王,立曹丕為世子。曹操死後,曹丕法堯禪舜,建立新的王朝,國號自然就叫魏。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曹操以鄴城為根據地,而鄴城屬於古時候的魏國,所以漢朝封王得時候封曹操為魏王,曹丕代漢自立後承襲國號

注:古代封王都是按這個人的根據何方封得

6樓:笑笑齋主

首先魏國是曹操的兒子曹丕建立的,之所以叫魏,是因為曹操封魏公

7樓:匿名使用者

魏國應該不是曹操建立的吧,是他兒子曹丕建立的吧!

8樓:明月僮

曹魏是曹丕建立的!曹操被東漢**封為魏王

曹操為什麼建國叫做魏國

9樓:飛哥文苑

始建魏國的不是曹操,而是曹操的兒子曹丕

建安18年五月,復《禹貢》九州。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曹操死後,220年,曹丕廢漢獻帝,在封國基礎上建魏,三國時代開始。

10樓:匿名使用者

飲水思源,不忘根本。

曹操受漢天子封魏公時,他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

因此推測,最終他兒子曹丕奪位後定國號為「魏」。

為什麼曹操建國叫做魏國?

11樓:絃歌清影

始建魏國的不是曹操,而是曹操的兒子曹丕。

叫做魏國的原因:曹操的根據地許昌是戰國時期魏國故土,後來也沿用叫魏地,曹操功高所以被封為魏公後來升為魏王,曹操死後曹丕繼位魏王,繼而廢漢帝再以自己本來的國名稱帝,就叫魏國了。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操不是魏國人,為何要稱「魏王」?

12樓:丞哥說娛樂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董卓進京把持朝綱,曹操不願與之同流合汙,於是逃出洛陽到了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諸侯共討董卓;192年兗州刺史劉岱死於西進的青州黃巾軍之手,濟北相鮑信和陳宮等人共推時任東郡太守的曹操出任兗州牧;204年曹操攻破鄴城,205年曹操上表朝廷歸還兗州牧,改為出任冀州牧。

曹操是豫州沛國人,陳留是其起兵之處,兗州是他的發跡和龍興之處,冀州更是曹操成就大業的行政中心和大本營,豫州、兗州(陳留郡是兗州治下)和冀州在戰國時期主要是楚國、齊國、韓國、魏國和趙國的地盤,既然曹操起兵於陳留,興起於兗州,大業成於冀州,為何捨棄楚王、齊王、韓王、趙王等名號卻偏偏只稱魏王?原因有三,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200年官渡之戰中曹操擊敗袁紹,又用了幾年時間於204年攻破袁氏大本營鄴城後,曹操把鄴城定為自己的行政中心,包括政令、軍令都是從鄴城發出,漢獻帝所在的許都只留有少數官吏而已,可以說大漢的中心是在鄴城而不是在許都。

鄴城是冀州治下的魏郡郡治所在,魏郡原本有十五縣,建安十七年(212年)也就是曹操進封魏公的前一年,曹操擴大了魏郡的範圍,把魏郡周邊分屬於河內、東郡、鉅鹿、趙國等十四個縣充實到魏郡,這樣魏郡的規模一下子幾乎擴大了一倍。

由此可見曹操對魏郡的情有獨鍾,也能看出曹操其實已經在為自己做打算了,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後的國號和地緣政治有一定關係,曹操的政治中心在魏郡,魏郡本身又是戰國時期魏國的核心區域之一,所以曹操先稱魏公再稱魏王是順理成章之事

第二,曹姓的主要**之一是姬姓:周武王封其弟叔振鐸於曹國成為曹姓始祖之一,曹操和自稱是其先祖的西漢開國功臣曹參都是源自姬姓。戰國七雄中的魏國也是源自於姬姓:

魏氏的先祖是周武王的弟弟畢公高(姬高),春秋時畢公高的後裔畢萬輔佐晉獻公,被晉獻公封於魏地,魏氏由此得姓;畢萬的十二世孫魏斯就是魏文侯,由此可見曹姓和魏姓系出同源。

曹操曾說過:「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的志向就是「若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把自己比作周武王姬發的父親周文王姬昌;所以曹操以魏為國號稱魏王並不奇怪(戰國時期的韓國也是姬姓,但是弱小同時又是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滅的韓國,曹操再怎麼選也不會放著魏國不用而用韓國國號)。

1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200年官渡之戰中曹操擊敗袁紹,又用了幾年時間於204年攻破袁氏大本營鄴城後,曹操把鄴城定為自己的行政中心,包括政令、軍令都是從鄴城發出,漢獻帝所在的許都只留有少數官吏而已,可以說大漢的中心是在鄴城而不是在許都。

第二,曹姓的主要**之一是姬姓:周武王封其弟叔振鐸於曹國成為曹姓始祖之一,曹操和自稱是其先祖的西漢開國功臣曹參都是源自姬姓。戰國七雄中的魏國也是源自於姬姓:

魏氏的先祖是周武王的弟弟畢公高(姬高),春秋時畢公高的後裔畢萬輔佐晉獻公,被晉獻公封於魏地,魏氏由此得姓;畢萬的十二世孫魏斯就是魏文侯,由此可見曹姓和魏姓系出同源。

14樓:

因為曹操的封地被是魏土,所以他被稱為魏王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吧。

15樓:大蝦米影視

而鄴城在戰國時期屬於魏國,也就是說河東是魏國故地,按照古代、分封的習慣,因此封曹操為魏公

16樓:二哈的狗骨頭

曹操稱王已將漢政權的根基掏空殆盡,僅剩一個空殼而已,為曹丕稱帝清除了全部障礙,曹操稱王其實就是為他的子嗣由稱王再稱帝做鋪墊。

17樓:浪子一個寶寶

曹操是魏國基礎人,在東漢末年時,相繼打敗了袁紹,張繡,呂布等人,為魏國的建立歷下了基礎,後來曹操自立為魏王

1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鄴城位於春秋戰國時期魏國,所以便稱之為「魏」。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漢獻帝又加封曹操為魏王,食邑三萬戶,位到諸侯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再後來其子曹丕稱帝,追尊其父親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所以曹操才會是不是魏國人而稱為魏王的原因

19樓:邸衣

做為韓信的副手與之並肩作戰的曹參,雖也戰功赫赫,但卻完全被韓信的光芒掩蓋住了,成了少為人知的大眾化將領。其實曹參的功勞也很大,被評為漢朝第二開國功臣,第一開國功臣是蕭何。曹參的官職最高至漢相國。

20樓:否羑澤丶亦良

因為曹操受到的封地就是魏國的土地,所以他要被稱為魏王。

21樓:囡歌子

因為曹操跟魏國人有很大的關係啊,曹操就是這個樣子的。

22樓:yu妍

魏是國稱,曹操是魏國最大的王,理當稱為魏王。

23樓:

曹操稱魏確是因為受封魏公、魏王,所謂魏公是指他可以以他的封地「魏」可建立公國,魏王是指他可以以他的封地「魏」建立王國。

曹操在漢朝下建立的封國為什麼會叫魏國,背後有什麼原因?

24樓: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親信荀攸、董昭等人公開表示丞相曹操功勳卓著,爵位僅為武平縣侯,有失天下所望。「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在他們的謀劃奏議下,漢獻帝劉協被迫遣御史大夫郗慮持節冊封曹操為公爵,封國建號為「魏」,賜予象徵權威的九錫之物。同時,漢獻帝劉協以冀州的河東、河內、魏郡、趙國(徙趙王劉珪為博陵王,改為趙郡)、中山、常山、鉅鹿、安平、甘陵、平原等十郡作為魏公的封國疆土,於魏郡的鄴城建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劉協冊封曹操為魏王(由魏公進位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都城為鄴城。在稱魏公、魏王,並建立魏國這一封國之後,意味著曹操已經下定決心要取代東漢王朝了。那麼,問題來了,曹操在漢朝下建立的封國,為何叫魏國,有什麼原因嗎?

一首先,曹操建立的封國,之所以要以「魏」作為國號,直接原因就是這個封國的都城在魏郡的鄴城。魏郡,中國古代歷史上西漢至唐初的一個郡。最大範圍包括今河南安陽,河北邯鄲市以南及山東冠縣,莘縣等地,治今河北省臨漳縣。

西漢時期,設立魏郡,郡治在鄴,屬冀州。東漢時期,魏郡轄境相當於今河北臨漳縣、魏縣及山東冠縣、莘縣等縣地及河南靠北少部分地區。就魏郡來說,治所在鄴城縣。

東漢末年,鄴城原本屬於袁紹的地盤。對於曹操來說,在擊敗袁紹勢力後,佔據鄴城(臨漳縣鄴北城),並對鄴城進行了修建,從而用來當做自己封國的都城。因為鄴城屬於魏郡,並且是魏郡的治所。

因此,曹操建立的封國,以鄴城作為都城,也可以說魏郡是這一封國的核心區域。那麼,這個封國採用「魏」作為國號,自然是容易讓人理解的事情了。

二其次,《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卓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把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改立其弟陳留王為漢獻帝,從而篡奪了東漢王朝的大權。對此,曹操來到了陳留郡一帶,正式在該地區起兵,從而討伐董卓。因此,非常明顯的是,陳留郡就是曹操的起兵之地,也即陳留郡之於曹操,類似於豐西芒碭山之於劉邦一樣。

陳留郡,古郡名,在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在戰國時期,陳留郡屬於戰國七雄中魏國的疆域,至於前面的鄴城,也屬於戰國七雄魏國的地盤。比如在戰國初期,魏文侯任命西門豹任鄴縣令,從而誕生了西門豹治鄴的歷史典故,至於陳留郡來說,則是戰國魏國都城大梁的所在地。

三結合以上兩點來說,曹操建立的封國,都城鄴城不僅屬於魏郡,還屬於戰國時期的魏國。至於曹操起兵的陳留郡,也屬於戰國時期的魏國。基於此,曹操選擇「魏」作為自己封國的國號。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為周文王之子畢公高。

在戰國初期,魏文侯率先變法,促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在戰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因此,魏國作為一個強國,選擇魏作為封國的國號,也寄託了希望自己封國強盛的寓意。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戰國七雄中,韓國因為比較弱小,所以戰國時期後的朝代和國家,就很少採用「韓」作為自己的國號。

四也即曹操雖然架空了漢獻帝劉協,但是,他的親信和手下,名義上都是東漢朝廷的臣子,也即是漢臣,如果直接篡漢自立的話,這些漢臣在心理上難以迅速適應,比如今天你是東漢的臣子,明天就變成曹魏的臣子,這是難以讓人接受的,甚至會引起牴觸的情緒。

不過,在建立魏國這一封國之後,這些文臣武將可以先在魏國兼任一定的官職,長此以往,大家顯然會完成身份上的過渡,也即逐漸由漢臣變成魏國這一封國的臣子,從而效忠於魏國,而不是東漢王朝,正如經典諺語所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自公元213年在漢朝建立魏國這一封國之後,曹操將東漢王朝的文臣武將逐漸轉化為魏臣。等到公元220年,曹丕即位時,這些魏臣已經完全適應和習慣了這一角色,所以自然沒有心理負擔的要求漢獻帝劉協退位,推動曹丕登基稱帝,從而正式建立了曹魏王朝。

曹操為什麼最終立曹丕為太子,曹操為什麼立曹丕為太子

文武全才,有野心,有心計 曹操為什麼立曹丕為太子 曹操五個兒子,曹昂 曹衝好,卻早死。曹彰只好為將,對政治沒興趣,排除。曹植政治方面過於幼稚,而且不懂韜光養晦,身邊多是禰衡 楊修等狂徒 此二人都是死與曹操的安排 在和曹丕的較量中敗下陣來。古代歷來立長子為太子,曹丕是長子。曹丕更善於謀略,他使用了一些...

曹植身為嫡子才華出眾,曹操為什麼不讓曹植繼承皇位

曹操喜歡曹植,但最後的繼承人卻是曹丕。是曹操仔細考慮之後做的最終決定,也是最好的決定。那麼有哪幾方面呢?第一是曹植的班底有缺陷。曹植因為為人正直豪爽,手下謀士也不少。被他認為左膀右臂的卻是楊修和丁儀兩人。楊修才華橫溢,但是他為人太過於放才恃曠,連曹操都不放在眼裡。曹操特別不喜歡他,恨屋及烏,自然對曹...

曹操殺陳宮時掉淚是因為什麼,陳宮為什麼恨曹操 死時曹操為什麼會流淚?

呂布之亂,唯一帶給曹操麻煩的就是陳宮,那時候曹操剛開始壯大,卻數次敗在陳宮的計謀之下,甚至差點丟了性命,如果不是呂布大意,曹操早就死了,這一切都是陳宮的計策。呂布敗後,陳宮被抓,曹操想為我所用,陳宮是不二主,曹操只能殺掉,流淚只不過是做給曹操的部下看的,收買人心啊。好讓別人為他賣命。可見其心計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