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國有幾州?幾郡,三國時期蜀國有哪些城池?

2022-01-20 02:16:04 字數 5888 閱讀 158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一州

包括益州。

二、九郡

包括漢中郡、巴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牂牁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

蜀國,即蜀漢,三國時劉備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

由於天下形勢的變化,蜀國的地理面積也歷經數次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鼎盛時期

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取荊南四郡,219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步入蜀國最鼎盛時期,劉備拿下漢中稱王后,關羽北伐襄樊前,鼎盛時期地跨荊、益兩州,總國土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

二、衰弱時期

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殺,222年劉備為關羽報仇遭受夷陵大敗,蜀漢精銳盡失,並且失去荊州,劉備死後,益州南方部落叛亂,此時是蜀國歷史上衰弱的時期,總國土面積約70萬平方公里。

三、穩定時期

諸葛亮於225年領兵平叛南蠻,討伐雍闓、孟獲,當年秋天平定所有亂事,穩定南部邊界,同時結盟孫權,穩定東部邊界,積極發展生產,準備北伐,至此蜀漢國界一直穩定到滅亡,總國土面積約106萬平方公里。

擴充套件資料

疆域範圍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略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蜀下大力量平定了越巂、益州(今四川境內)、牂牁(今貴州境內)、永昌(今雲南境內)四郡之變亂。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

三國時期疆域大致穩定:魏與吳、蜀間的界線是長江與淮河之間、今大別山、湖北漢川至興山一線、大巴山、秦嶺,而吳、蜀之間以今湖北的西界、貴州務川至臺江一線、廣西西界和中越邊界為界。

2樓:匿名使用者

準確點說是一州多一點,如果按最大版圖算,蜀國佔領過益州的全部,雍州、荊州的各一部分。

益州:漢中郡 巴郡 廣漢郡 蜀郡 犍為郡 牂牁郡 越巂郡 益州郡 永昌郡 9郡。

雍州:安定郡、天水郡、南安郡、西郡的各一部分,算4郡吧(演義上說諸葛亮取涼州三郡,實際上天水安定南安這三郡當時都算雍州治下了,雍涼二州的具體劃界,漢代有過多次反覆)

荊州:宜都郡、武陵郡、零陵郡、南郡 4郡。

但是蜀國佔據雍州和荊州的時期不同(荊州四郡在夷陵之戰後被吳國奪走,而雍州4郡是諸葛亮後來奪來的),同時雍州的四郡隨著街亭之戰也很快的得而復失,所以蜀國絕大多數時間佔據的地盤,僅僅有益州九郡。

三國時期蜀國有哪些城池?

3樓:莫失莫忘

蜀郡:治

成都,轄來地北源到松潘,南至宜賓。張肅、張鬆、劉闡、張任、張裔、杜瓊、王伉。

犍為:治武陽(今四川彭山東),轄今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各一部。楊洪、費詩、張翼、楊戲、李密。

牂牁:朱褒。

越巂:高定。

建寧:原叫益州郡,劉備時改,治昧縣(今雲南曲靖)。

永昌:轄今雲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韋,即今雲南保山東北。

新增:汶山: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北。

江陽、漢嘉、朱提、雲南、興古

三國時期蜀國有哪些城池?

4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三國各國的地理位置及屬地及曾經誰誰誰佔有過哪些地方,只要玩過三國志10或三國志11的幾乎個個都能畫出一張地圖來

1、蜀國從南邊開始算起,永昌、建寧、雲南,此三地皆曾為孟獲佔領2、雲南往北通兩個地方,往左是成都,往右是江州3、成都往上偏右是梓潼,之間有綿竹關

4、梓潼經過劍閣關就是漢中,漢中右邊往下是上庸,上庸右邊是新野5、江州右邊往上是永安,永安右邊一出是江陵6、江陵是重地,關羽失荊州就是失這。江陵上接襄陽,右上過江接新野,新野右邊是江夏;左下過江接武陵,武陵往下是零陵,零陵往右是桂陽,桂陽往上是長沙

全都在這兒了,至於關口和港口和要塞,就不寫了

5樓:中國四毛

全盛時期(關羽沒失荊州):成都、江州、永安、江陵、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梓潼、漢中、建寧、雲南;

後主時期:成都、江州、永安、梓潼、漢中、建寧、雲南。

補充說明: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后,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

6樓:

失荊州:成都、江州、永安、江陵、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梓潼、漢中、建寧、雲南

後期:成都、江州、永安、梓潼、漢中、建寧、雲南

7樓:

有成都,梓潼,漢中,江州,雲南,上庸(後面孟達投降魏了)荊州的就不說了,都是孫權的了。

8樓:多維的暗

綿竹,也是!你還是去看三鋼演義!

三國時期地圖和各州名稱及分佈如何?

9樓:hs霍先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

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166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1、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2、蜀漢疆域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

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

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3、東吳疆域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后疆域方穩定下來。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現在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63]:荊州、揚州、交州。

於226年設定廣州,後併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時期縣、郡、州的由來:

1、縣的含義分為三個階段。

縣鄙之縣:西周時的「縣」指的是國都之外的郊區,與「鄙」同義。

縣邑之縣:春秋中後期,楚國最早出現了作為行政單位但長官世襲的縣,與邑(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同義。

郡縣之縣:由於《史記》的記載,人們通常認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設定的邽縣(今甘肅天水市)、冀縣(今甘肅天水市甘谷縣東)是最早的建制縣。但我國曆史政治地理學的發起人——復旦大學周振鶴教授指出,郡縣之縣與縣邑之縣至少應該有四個差別。

一是國君直屬,二是長官不世襲,三是幅員或範圍一般經過人為的劃定而不純是天然地形成,四是縣以下還有鄉里等更為基層的組織。按照周振鶴教授劃分的標準,在戰國時期才出現我們所熟知的千古流傳的縣制。

2、「郡」究竟出現於春秋還是戰國時期,歷史地理學界有爭議。可以確定的是,郡的出現晚於縣,初期設定在邊遠荒僻之地,具有軍事防守性質,經濟開發程度低於縣,兩者不相統屬。

很多資料都說在秦代以前,郡比縣小。從斷代史的巨集觀視角來看,這樣說也沒錯。但如果細緻的劃分,便可以發現戰國後期隨著邊地日益繁榮,已經在郡下分設若干個縣,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於縣,這便是郡縣制的雛形。

當然,在秦朝之前,郡縣二級制屬於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區劃。

3、州。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傳說,把他們所知的天下地域範圍劃分成九個區域,即人們常說的「九州」。關於九州的名稱,雍、冀、豫、荊、揚、兗這六個州是沒有爭議的。

至於另外的三個州為:

《尚書·禹貢》認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禮·職方》認為是青州、幽州、幷州。

《爾雅·釋地》認為是徐州、幽州、營州。

《呂氏春秋·有始覽》認為是青州、徐州、幽州。

10樓:幾米要環遊世界

各州名稱:

司州(司隸校尉部),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回(先答

設雍州,後改涼州,非東漢十三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11樓:叫朕柾柾

三國時期地圖和各州名稱及分佈:

司州:河南尹、河內郡、弘農郡、河東郡、平陽郡。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3135(十三州說法中不包括司州)

兗州:東 郡、東平國、濟北國、泰山郡、魯 郡、任城郡、山陽郡、濟陰郡、陳留國。

豫州:汝南郡、潁川郡、陳 郡、樑 國、沛 國、譙 郡、弋陽郡、安豐郡。

徐州:下邳郡、廣陵郡、彭城國、東海國、琅邪國、東莞郡。

青州:齊 國、濟南國、樂安郡、北海郡、東萊郡、城陽郡。

冀州: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趙 國、鉅鹿郡、廣平郡、魏 郡、陽平郡、清河郡、平原郡、樂陵國、渤海郡、河間郡。

幽州:燕 國、范陽郡、代 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昌黎郡、玄菟郡、遼東郡、樂浪郡、帶方郡。

幷州:太原郡、雁門郡、新興郡、樂平郡、上黨郡、西河郡。

雍州:京兆郡、馮翊郡、北地郡、撫夷護軍、新平郡、扶風郡、安定郡、廣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隴西郡。

涼州: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

益州:蜀郡郡、廣漢郡、東廣漢郡、梓潼郡、汶山郡、陰平郡、武都郡、漢中郡、巴西郡、巴東郡、涪陵郡、巴郡郡、江陽郡、犍為郡、漢嘉郡、越巂郡、朱提郡、牂牁郡、永昌郡。

荊州:南陽郡、南鄉郡、魏興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陽郡、江夏郡、長沙郡、南 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衡陽郡、零陵郡、湘東郡、桂陽郡、臨賀郡。

揚州:丹陽郡、吳 郡、毗陵典農校校尉、廬江郡、淮南郡、蘄春郡、豫章郡、鄱陽郡、新都郡、會稽郡、臨海郡、建安郡、臨川郡、廬陵郡。

交州:南海郡、蒼梧郡、高涼郡、鬱林郡、合浦郡、朱崖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三國基本延續東漢的州郡,只不過改刺史為州牧。

東漢的疆域基本上同西漢時疆域,只是把西漢時各部州的轄區範圍變小,東漢在公元140年仍保持十二州刺史部(**派出的監察機構,其職能基本同西漢)和司隸校尉部,計有十三個**派出監察區。

另在甘肅以西仍設西域都護府,作為西域當地的最高權力機構。東漢的一級行政區劃為郡、國(王國)、屬國都尉;二級區劃為縣、邑、道、公國,侯國。

東漢接受西漢衰亡的教訓,加強郡縣的權利,削弱封國的範圍和力量,採取「封列侯,奉朝請」措施,不讓封國掌實權,只食租稅,封域減小,兵馬數量壓縮到最低限度。東漢的封國,—等為王(相當郡),二等為公國,三等為列侯(列侯食縣為侯國、小侯食鄉、亭,關內侯無土,寄食於縣),相當於縣級。

三國時期,蜀國特產是什麼,三國時期的蜀漢真的有那麼弱麼?

蜀錦。作工精細,行銷吳魏 刺繡吧 蜀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豆腐乾相傳 三國時蜀地搞什麼廚藝大賽 有一廚師因為路上誤了時間 到會時 比賽都差不多結束了 他靈機一動 用現成的豆腐製成了今天的豆腐乾鄒形 在場評判和人們吃了都讚不絕口 擂茶 餅 又名三生湯 相傳是張飛行軍打仗時 尤其在遠征時 必備的乾糧 因...

三國時期有哪幾個州,三國時期天下分為哪幾州?

1 三國時期州的劃分,以東漢十三州為基礎,既 兗州 豫州 徐州 青州 冀州 幽州 幷州 雍州 涼州 益州 荊州 揚州 交州。另有洛陽一地稱為司州或司隸,十三州說法中不包括司州。2 但是又有少數拆分州郡的情況。194年,東漢將涼州東部與司隸西部合成雍州,213年,涼州被併入雍州,但到220年曹魏又恢復...

三國時期的江東屬於哪個州,三國時期的「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狹義的江東 三國時江東六郡指吳郡 郡治江蘇省蘇州市 會稽郡 郡治浙江省紹興市 丹陽郡 郡治初在宛陵,後移至建業即江蘇省南京市 豫章郡 郡治江西省南昌市 廬陵郡 郡治江西省泰和縣西北 廬江郡 郡治安徽省廬江縣西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吳郡富春孫氏孫堅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升任長沙太守,擁兵自居,成為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