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重陽節的由來和習俗50字左右

2022-01-11 11:48:29 字數 6006 閱讀 8216

1樓:星座王老師

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23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2023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樓:光中震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3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答案正在飛速整理中,請您稍等兩分鐘~您好,重陽節的起源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源於《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第二種說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祭天帝、祭祖的活動,而當時也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第三種說法是起源於祭祀儀式,因為我國南方地區在重陽節仍然有重陽祭灶的習俗。

提問謝謝你

謝謝你更多3條

4樓:臺雋雅

重陽節可以登高、賞菊

重陽節的由來和習俗50字左右

5樓:小月兒在雲中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農曆九月九日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擴充套件資料

近現代,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2023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在傳承發展中,重陽節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世代流傳,設宴敬老、飲宴祈壽主題逐漸和中國傳統孝道倫理相融合,成為當今重陽節日活動重要主題之一。

6樓:葉秋

由來有2種。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另外是源於先秦,。《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

「(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 習俗每個地方都不同,主要有賞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紙鶴,吃重陽糕,喝菊花酒。

重陽節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7樓:宗介的金魚波妞

據《續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倖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

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

8樓:匿名使用者

每一種民族說法,中秋起源於古代,秋季是土地的活動故鄉的月亮是屬於母親的中秋佳節的團圓是被偉大母哎,所包裹的家庭盛會。中秋節的團圓是很有異味的,凡是能在這一天回家。潔功能就是拉近人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9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大致有三種說法。

1、據《續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倖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

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

2、源於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剋,所以被視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為了「解厄」,重陽習俗由此而來。

3、源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景公。九月初九的這天他帶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氣爽,心曠神怡,於是認定是個吉日。以後,每年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後人仿之,形成習俗。

但這3種說法究竟哪種正確,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們尚無定論。

10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11樓:婁濤

重陽節,又叫老人節、登高節,古時還是女兒節。我國習俗,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很多,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

12樓:匿名使用者

。。。。。。。。。。。。。。。。。。。。。。。。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簡短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來歷

其一、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其二、重陽節源自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二、習俗主要有:賞秋、登高、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等。

三、簡介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晒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14樓:永伴他樑

重陽節的起源和發展

戰國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見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重陽節飲菊花酒的習俗。

漢代 漢代**集《西京雜記》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重陽節風俗活動:

賞菊、飲菊花酒 起源於晉代陶淵明,後人效仿,遂有重陽賞菊飲宴之俗,北宋時,重陽賞菊之風盛行。

登高望遠 重陽節又名「登高節」,九月初九正是天高氣爽之時,適合登高望遠,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15樓:戚廣利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16樓:手機使用者

多嘴多舌奮鬥過的更方便吃個飯不煩不煩很煩很煩個飯

17樓:匿名使用者

吃重陽糕等等一些事情

重陽節的來歷·傳說·習俗 20

18樓:鬥愛

重陽節的來歷: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

《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節的傳說:關於重陽節由來的傳說是這樣的:在東漢時期的汝河有一隻瘟魔,瘟魔所到之處人們常會生病或喪命,有個叫恆景的青年,在一次瘟魔出現之後,奪走了恆景父母的性命,恆景也差點喪命,病癒後的恆景開始了他的訪師尋道之路,終於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強的仙長。

經過日夜修練,恆景終於學成了降妖劍術,在九月初八的這天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一把降妖寶劍,讓他在九月初九這天找到瘟魔為民除害,最後恆景終於斬殺了瘟魔,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便流傳了下來。

重陽節的習俗: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9樓:龍舞——天下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其並反映了許多歷史文化。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的由來,重陽節的由來

陽曆的10月17日,是我們的九九重陽節,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 重九 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 重陽 重陽節的由來已久很久了,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呢?這是一個與道教有關的神話故事。相傳東漢時期,有...

重陽節有什麼風俗,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農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 賞菊 喝菊花酒 吃重陽糕 插茱萸等,熱鬧非凡。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紙鷂即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

簡單介紹重陽節的由來,重陽節的來歷(簡略)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大致有三種說法。1 據 續齊諧記 記述 漢代桓景隨 易 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倖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2 源於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