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詳解「六肅三跪三拜」禮的具體動作是什麼

2022-01-11 08:34:50 字數 5826 閱讀 6276

1樓:今日有瓜否

肅的具體動作躬身作揖,迎揖引進;跪的具體動作:兩膝著席,上體聳直;拜的具體動作,兩手合於胸前,頭低到手。

「六肅三跪三拜」就是六次躬身作揖、三次跪下、三次拜首的意思。

據《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擴充套件資料

跪拜禮的起源

跪拜禮的起源,與古代人的起居方式有關。中國古代最早是沒有凳子、椅子的,當然連桌子也沒有,只有很矮的「幾」,留存到今天,還有茶几之類,大都很矮。「桌」字最早寫作「卓」,就是高的「幾」,有鶴立雞群的意思。

桌子與凳子、椅子等傢俱差不多時間出現。在此之前,中國人和亞洲很多民族一樣,長期習慣坐在地上,每個人都坐在一個席子上,不像今天,席子專門指涼蓆。至今在日本、韓國等國家還能看到席地而坐的古老習慣。

在古代社會,坐下時雙腿放在前面卻不盤起來,而是大大咧咧地伸開或張開,是非常不禮貌的舉止。史書中記錄某些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就有專門描寫席地坐時大伸腿的情形,例如秦始皇、劉邦等,都有這種情況。席地而坐的另一種方式是跪坐,也就是臀部坐在自己的雙腳後跟上。

參考資料

2樓:

三跪九叩是古代祭祀先人和神明的行禮,對於活人只有對皇帝行此禮,意為沒跪一次叩頭三次,然後起身再跪,叩頭三次。如此三跪,即為三跪九叩。至於三跪三拜意思應該和三跪九叩差不多吧。

這個真不是很瞭解。

希望對你有用。​​

3樓:愛的牽扯

跪下磕三個頭(三跪)雙手呈拳狀拜三拜(三拜)我只知道這些謝謝!

太子大婚時場景怎麼寫,儘量豪華點,

4樓:夢魘彼之千年

皇太子納妃儀

歷代之制與納後同。隋、唐以後,始親迎,天子臨軒醮戒。宋始行盥饋禮,明因之,洪武元年定製,凡行禮,皆遣使持節,如皇帝大婚儀。

納采、問名。制曰:「奉制納某氏女為皇太子妃,命卿等行納采問名禮。

」至妃第,儐者出,詣使者前曰:「敢請事。」使者曰:

「儲宮納配,屬於令德。邦有常典,使某行納采之禮。」儐者入告,主婚者曰:

「臣某之子,昧於壼儀,不足以備採擇。恭承製命,臣某不敢辭。」儐者出告,使者入,陳禮物於庭,宣制曰:

「某奉詔採擇。」奠雁禮畢,使者出。儐者復詣使者前曰:

「敢請事。」使者曰:「儲宮之配,採擇既諧。

將加卜筮,奉制問名。」儐者入告,主婚者曰:「制以臣某之女,可以奉侍儲宮,臣某不敢辭。

儐者出告。使者復入,陳禮奠雁如儀,宣制曰:「臣某奉詔問名,將謀諸卜筮。

」主婚者曰:「臣某第幾女,某氏出。」

次納吉。儐者請事如前,使者曰:「謀諸卜筮,其佔協從,制使某告吉。

」儐者入告,主婚者曰:「臣某之子蠢愚,懼弗克堪。卜筮雲吉,惟臣之幸,臣謹奉典制。

」儐者出告。使者入,陳禮奠雁如儀,宣制曰:「奉制告吉。

」又次納徵。儐者出告,使者入陳玉帛禮物,不奠雁,宣制曰:「某奉制告成。」

又次請期。辭曰:「詢於龜筮。某月某日吉,制使某告期。」主婚者曰:「敢不承命。」陳禮奠雁如儀。

又次告廟。遣使持節授冊寶儀注,悉見前。

又次醮戒。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奉天殿,百官侍立。引進導皇太子至丹陛,四拜。

入殿東門就席位,東向立。司爵以盞進,皇太子跪,搢圭,受盞祭酒。司饌以饌進,跪受亦如之。

興,就席坐,飲食訖,導詣御座前跪。皇帝命之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

」皇太子曰:「臣某謹奉制旨。」俯伏,興。

出至丹陛,四拜畢,皇帝還宮,皇太子出。

又次親迎。前一日,有司設皇太子次於妃氏大門外,南向,東宮官次於南,東西相向。至日質明,東宮官具朝服陳鹵簿鼓吹於東宮門外。

皇太子冕服乘輿出,侍衛導從如儀。至宮門降輿升輅,東宮官皆從至妃第,回轅南向,降輅升輿。至次,降輿入就次,東宮官皆就次。

先是,皇太子將至,主婚者設會宴女。至期,妃服褕翟花釵,出就閣南面立,傅姆立於左右。主婚者具朝服立於西階之下。

引進導皇太子出次,立於大門之東,西向。儐者朝服出,立於門東曰:「敢請事。

」引進跪啟訖,皇太子曰:「某奉制親迎。」引進受命興,承傳於儐者。

儐者入告,導主婚者出迎於大門外之西,東向再拜。皇太子答拜。引進導皇太子入門而左,執雁者從。

儐者導主婚者入門而右。皇太子升東階進,立於閣門戶前,北向立。主婚者升西階,立於西,東向。

引進啟奠雁,執雁者以雁進。皇太子受雁,以授主婚者。主婚者跪受,興,以授左右,退立於西。

皇太子再拜,降自東階,出至次以伺。主婚者不降送。初,皇太子入門,妃母出,立於閣門外,奠雁位之西,南向。

皇太子拜訖,宮人傅姆導妃出,立於母左。主婚者命之曰:「戒之戒之,夙夜恪勤,毋或違命。

」母命之曰:「勉之勉之,爾父有訓,往承惟欽。」庶母申之曰:

「恭聽父母之言。」宮人傅姆擎執導從,妃乘輿出門,降輿,乘鳳轎。皇太子揭簾訖,遂升輅,侍從如來儀。

至東宮門外,降輅乘輿。至閣,降輿入,俟於內殿門外之東,西面。司閨導妃詣內殿門外之西,東面。

皇太子揖妃入,行合巹禮,如中宮儀。

又次朝見。其日,妃詣內殿陛下,候皇帝升座。司閨導妃入,北面立,再拜,自西階升。

宮人奉棗慄盤,進至御座前授妃。妃奠於御前,退復位,再拜。禮畢,詣皇后前,奉腶修盤,如上儀。

又次醴妃,次盥饋,次謁廟,次群臣命婦朝賀,皆如儀。

四年,冊開平王常遇春女為皇太子妃。禮部上儀注,太祖覽之曰:「贄禮不用笄,但用金盤,翟車用鳳轎,雁以玉為之。

古禮有親迎執綏御輪,今用轎,則揭簾是矣。其合巹,依古制用匏。妃朝見,入宮中,乘小車,以帷幕蔽之。

謁廟,則皇太子俱往。禮成後三日,乃宴群臣命婦。」著為令。

成化二十二年,更定婚禮。凡節冊等案,俱由奉天左門出。皇太子親迎,由東長安門出。

親迎日,妃服燕居服,隨父母家廟行禮。執事者具酒饌,妃飲食訖。父母坐堂上,妃詣前各四拜。

父命之曰:「爾往大內,夙夜勤慎,孝敬無違。」母命之曰:

「爾父有訓,爾當敬承。」合巹前,於皇太子內殿各設拜位。皇太子揖妃入就位,再拜,妃四拜,然後各升座。

廟見後,百官朝賀,致詞曰:「某官臣某等,恭惟皇太子嘉禮既成,益綿宗社隆長之福。臣某等不勝欣忭之至,謹當慶賀。

」帝賜宴如正旦儀。命婦詣太后皇后前賀,亦賜宴,致詞曰:「皇太子嘉聘禮成,益綿景福。

」餘大率如洪武儀。

清代除了被廢的胤礽,之後沒有再立太子,所以只有皇子婚儀,沒有太子婚儀

《清史稿》:

皇子婚儀先指婚,簡大臣命婦偕老者襄事。福晉父蟒服詣乾清門,北面跪,大臣西面傳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為福晉。

」福晉父三跪九拜,退。擇吉,簡內大臣、侍衛隨皇子詣福晉家行文定禮。福晉父採服迎門外,皇子升堂拜,福晉父答拜,三拜,興。

見福晉母亦如之。辭出,福晉父送大門外。行納采禮,所司具儀幣,並備賜福晉父母服飾、鞍馬。

以內府大臣、宮殿監督領侍充使。及門,福晉父迎入中堂,謝恩畢,與宴,大臣陪福晉父宴中堂,命婦、女官陪女眷宴內室,畢,使者還朝覆命。婚前一日,福晉家齎妝具陳皇子宮,至日,皇子詣帝后前行禮,若為妃嬪出,則並詣焉。

吉時屆,鑾儀衛備採輿,內府大臣率屬二

十、護軍四十詣福晉第奉迎。採輿陳堂中,女官告「升輿」,福晉升,父母家人鹹送。內校舁行。

女官從,出大門乘馬。至禁城門外,眾步行隨輿入,至皇子宮門降,女官匯入宮。屆合巹時,皇子西鄉,福晉東鄉,行兩拜禮。

各就坐,女官酌酒合和以進,皆飲,酒饌三行,起,仍行兩拜禮。於時宮所張幕、結采,設宴,福晉父母、親族暨大臣、命婦鹹與,禮成。翌日皇子、福晉夙興,朝見帝、後,女官引皇子居左稍前,三跪九拜,福晉居右稍後,六肅三跪三拜。

見所出妃嬪,皇子二跪六拜,福晉四肅二跪二拜。越九日,歸寧。巳宴,偕還,不逾午

三跪九叩禮節的詳解?

5樓:莊生曉夢

三跪九叩別名三拜九叩,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

傳統的禮德文化裡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莊嚴禮儀。實際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 拜是自祭其身,把自己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

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是頂禮恭敬。

逐字解釋

1、拜:會意字。從兩手,從下。

《說文》古文上象兩手,「丅」為「下」的古體。《說文》引揚雄說:「拜從兩手下。

」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隸書將「丅」(下)併入右邊的「手」之下,而成為「拜」,一直沿用至今。

本義「拜」,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兩手合於胸前,頭低到手「拜」,就是站起身來,然後慢慢地雙腿膝關節觸地,上身匍匐在地,這個動作就稱之為「拜」。

2、「叩」:《說文》無「叩」字,只有「敂」字。《說文》:

「敂,擊也。從攴,句聲。讀若扣。

」從「攴」(pū),表示與擊打有關。本義擊,敲打。「叩」:

其動作就是身體不起來,而頭在地面,用頭叩觸地面三次。

6樓:匿名使用者

祭祀的禮節三跪九叩:也是平時民間所說的三揖九叩。常用於正日弔喪儀式上使用,方法是:

先做一個禮揖,就是成立正姿勢後右手掌抱左拳慢慢舉過頭首,在彎腰90度的同時雙手到雙腳,此為上主天下主地一大禮揖後跪下(1跪)叩4個頭後起來,在重新做一個禮祭(2跪)跪下叩1個頭後起來,再重新做一個禮祭跪下叩(3跪)4個頭後起來做禮祭後完成,意思是分三次完成9叩首。此祭祀禮節次於三八二十四拜和九揖九叩,一般用於外、侄女婿、仁兄弟、至親好友。

7樓:沙漠也長草

所謂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時頭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時先出左腳,手背向上。喪事叩頭時,真正大禮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腳且叩頭時手心向上。三跪九叩表層上代表了一種對他人的尊重。

但實則這是一種封建的象徵,也是一種權利的作祟。

回答如滿意,請點選 選為滿意答案 謝謝合作!

8樓:大道教育

1、三跪九叩其實不很古,這個禮節只是從清朝開始的。

2、三跪九叩之禮的行禮方式為:聽到「跪」的命令時,行禮者跪下,隨著「一叩頭」、「再叩頭」、「三叩頭」的三聲命令,將手放在地面上,三次將額頭叩向地面。聽到「起」的命令時,行禮者起立。

如此發令共計三次,行禮人叩頭共計九次,因此被稱為「三跪九叩之禮」。

9樓:匿名使用者

上古的時候,中國人是席地而坐的,坐姿象現在的日韓,坐在自己的腿上。這樣無論是君臣,無論席子的好壞,大家大致上是相當的,無所謂誰給誰跪的道理。因為要跪一起跪。

那麼要表示區別怎麼辦呢,下對上,就是席地而坐的時候,頭彎下去,這是拜,上對下的話表示認真,則是直起身,即所謂「長跪」。如果不尊敬,就是現在的普通坐法,所謂「長跪」。

到隋唐,漸漸坐在椅子上了。因為唐代比較的君臣一體。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坐到了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從椅子上站起來。

但唐朝後期,因為皇帝被太監玩得太厲害,而五代,皇帝地位更低。

再加上,唐到五代,古代貴族階層消失,平民階層興起。這當然不是壞事。但卻造成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出身低微士大夫,常常有些小家子氣,不象唐初出身世家大姓的大臣,覺得和皇帝平起平坐很正常。

於是宋代,大臣就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站著了。

朱熹就為這點很不高興,說,廢座很不好,因為很多問題不是一句話就完了的,君臣要討論很久,站著很累(見《朱子語類》)。呵呵,要是朱夫子知道後世的大臣連站的權利都沒有,要趴在地上,還要自稱奴才,不知會怎麼想。

那麼宋人的大臣要表示尊敬怎麼辦呢,基本上是作揖。至於「跪」,那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是非常重大的儀式才用的。

後來宋亡,文天祥被解到大都,忽必烈要他跪,他說「南揖北跪」,跪是你們胡人的風俗,我們「南人」是作揖的。

不過宋既然亡了,跪就成了一種常見的東西了。明初連蒙元的人殉都保留了下來,這個自然也不例外。不過並不是三跪九叩,而是四五叩耳。

直到滿清入主,才特以加強,除大臣自稱奴才(當然,也有自稱臣的,但那不過意味他還夠不上做奴才的資格)外,也形成了三跪九叩制度。

求這三句文言文的翻譯,求這三句文言文翻譯跪謝

1.如果 有一兩位賢能有智慧的人,大家就會擁戴他們並聽從他們的教導 2.眾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勢所趨,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沒有誰敢違背它。3.他的智慧能夠改變一百個人,就一定能選拔一百人之中的優異者栽培使之成材。沒見上下文,琢磨著翻譯,供參考 1 如果 有一兩個賢德並且有智慧的人,那麼眾人 樂意 把...

三書六禮中六禮的具體細節內容有知道的嗎

三書六禮 三書 聘書 禮書 迎書 六禮 納彩 問名 納吉 納徵 請期 親迎 納彩 由男 女任意一方託一媒人,拿著信物去另一家說媒,如有意向交換信物為納彩。窮苦人家的納彩也有男女自己交換信物,也有男 女 單方面送信物的,如手帕,鐲子,繡球 問名 問名是男方長輩以書信方式詢問女方名字,生辰八字 用於卜其...

求三國群英傳7霸王篇關於招降敵將的詳解

霸王降臨裡。所有敵方武將都不能招降。只能殺或放。但是有一種方法可以招降。方法是。選新君主時。部下要孫氏一族 周瑜。其他要些猛將或有情誼武將技的武將。比如劉關張。孫權周泰。等等。主城選夷洲。出來後把孫氏和大部分猛將堆在鹿兒門。帶上週瑜 有航船特性。水面移動快 看劉邦和項羽打仗後。肯定有俘虜。或截擊或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