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三大戰役的原因 過程和結果,簡短的,適合用作簡答題的

2022-01-10 07:20:13 字數 3622 閱讀 6583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先拋磚引玉

1、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2、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劉備、孫權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基本上統一北方開始南征準備,七月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九月劉琮向曹操投降,劉備南逃至江夏,十月曹操親率大軍東下,反而促使劉備與孫權聯合利用火攻之計在赤壁擊敗曹操,曹操退回北方。

3、彝陵之戰(夷陵)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削,此後,蜀漢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

都以少勝多的戰役。

2樓:令狐國鵬

官渡之戰

雙方:曹操 袁紹

袁紹要統一北方,曹操是其一大勁敵,於是在官渡開戰,曹操奇襲袁紹在烏巢的糧草而取勝。此戰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

赤壁之戰

雙方:曹操 孫劉聯軍

一統北方的曹操想要統一天下,於是於建安十三年南征,孫劉聯軍藉助天氣反常,藉著東風火燒了曹軍。

夷陵之戰

雙方:劉備 孫權

孫權覬覦荊州,便用計謀奪了荊州,誘降關羽不成變將其殺害。聽聞此事,劉備決議征討東吳,後來,張飛死於部將之手,部將逃至東吳,征討過程中,黃忠逝去。前期劉備將東吳殺的想要求和,但劉備不從。

後孫權請出陸遜,劉備大意之下,被火燒連營七百里,死傷無數。劉備被趙雲等拼死就回。諸葛亮的八陣圖也起了作用。

這一戰,西蜀元氣大傷。劉備白帝託孤,去世。

次三場戰役均為以少勝多。

關於三國演義中最經典的三大戰役的概述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期間:官渡,赤壁,彝陵並稱三大戰役。這三場戰役對三國局勢的影響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官渡之戰,曹操vs袁紹,這一戰曹操以少勝多,不但擊敗了袁紹,而且一鼓作氣徹底消滅了這個對自己北方統治構成最大威脅的鄰居。此戰下來,曹操得到了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自己的兵力也從抵抗袁紹的十幾萬,迅速擴充到百萬之眾。使曹操成為北方不敗的霸主。

而且此戰之後,曹操收袁紹文臣武將幾十員,如名將張郃,高覽,文臣辛毗,陳琳等人。曹操得到北方穩固的根基全賴此戰。從此曹操可以稱得上是發展最好的時期。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vs曹操,正值巔峰時期的曹操想一股作氣取得江東,滅掉劉備以及孫權。卻受到孫劉聯軍的頑強抵抗,並招致史無前例的慘敗。縱觀此戰,周瑜水兵5萬,劉備得江夏之兵兩萬。

外加孫權接應的幾萬兵馬加起來不過十幾萬,大敗了曹操的83萬大軍實在是空前的勝利。這場戰爭之所以著名還有一個決定性的原因,就是它確立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剛剛滅掉袁紹的曹操正值巔峰時期,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其他諸侯,如果他能妥善利用手中的優勢,取得天下真的不難了。

但是驕兵必敗在其身上應驗。狠狠地扼制了他發展的勢頭,使其從急速發展減慢到穩步發展。雖然此場戰役曹操損失慘重,但是並未傷及元氣。

北方大片的土地尚存。也讓他能安下心來治理國家。對於孫權來說,不但守住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增強了自己的軍事實力。

赤壁一戰,孫權不可能不是出傾國之兵。但這傾國之兵才只有十幾萬。而之後取荊州,假途滅虢動輒就幾十萬兵馬。

不能不說孫權在這場戰役中受益匪淺。但是此仗的最大收益者還是一直飄泊全國的劉備,這場戰役之後,劉備不單兵力有了明顯變化,之後取了荊襄,進而取得了整個荊州為家,為之後打益州奠定了根基。劉備在新野的時候兵馬能有1萬就不錯了。

就算逃到了江夏也只有2萬兵馬。赤壁之戰之後他成了當之無愧的暴發戶。才有與孫權抗衡的實力。

彝陵之戰,(從走麥城算起)這場戰役對贏得了漢中勝利發展勢頭正盛的劉備來說無疑是傷筋動骨的打擊。剛剛建立的蜀國,剛剛有幾十萬兵,一場火萬事皆空。損失將領幾十員,其中包括五虎將中的三位。

劉備自己也在這場戰役之後命損白帝城。但是東吳雖然贏得了這場仗但是也並沒好到哪兒去。損失也是相當的慘重,畢竟彝陵一戰之前一場沒贏過,折兵幾萬,損失了甘寧,潘漳,馬忠,朱然等十幾員武將!

但是比劉備強的是,東吳取得了荊州全境。但是從實力上比劉備強了些。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場戰役註定了兩家數十年之後被吞沒的命運。

縱觀三場戰役,第一場曹操100%獲益,第二場曹操損失100%,孫權獲利30%,劉備獲利70%。而第三場劉備損失100%,孫權損失10%,曹丕獲利50%(漁翁之利)

《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三大戰役是什麼,有什麼異同

4樓:活著的三國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資治通鑑》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三戰在進行過程中都使用了「相持」這一戰術,戰爭拖延的時間都比較長。尤其夷陵之戰,戰爭的雙方在山川綜谷間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謂曠日持久。

四、這三戰都是三國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之戰,因而其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官渡之戰使曹操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使他一躍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赤壁之戰確立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使三國的走向日趨明朗。

夷陵之戰則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國成為事實。

這三戰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三戰爆發的時間不同。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

二、三戰爆發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戰是在軍閥割據狀態下爆發的,赤壁之戰是在曹操顯現統一趨勢的情況下爆發的,而夷陵之戰又是在三國鼎立已經大致形成的情況下爆發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夷陵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是個以少勝多的典型,

赤壁之戰確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夷陵夷陵孫、劉關係至此完全破裂,終於釀成彝陵之戰。蜀漢章武元年(221)七月,劉備為重新奪取荊州、替關羽報仇,不聽大臣勸阻...彝陵之戰使蜀漢遭到慘重的失敗,史稱蜀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

屍骸飄流,塞江而下」

6樓:逆天驚雷

官渡之戰

是曹操對袁紹 兩個好朋友打仗 曹操贏了

赤壁之戰 是曹操對孫劉 為2個女人的戰爭 曹操輸了彝陵之戰 是孫權對劉備 兩個親家打仗 劉備輸了對手不一樣 原因不一樣

不過都用了火

火燒烏巢

火燒赤壁

火燒連營

7樓:貝幹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

《三國演義》中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有:(至少4個);

8樓:宇奕祖陶

1.赤壁之戰 2.合肥之戰 3.官渡之戰 4.

夷陵之戰

三國演義中各個著名的戰役,三國演義的著名戰役有哪些

三國演義著名戰爭有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 合肥之戰 漢中之戰 夷陵猇亭之戰等。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孫權 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合肥之戰 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衝突,不過數次...

三國演義好詞,三國演義的好詞。

眉清目秀 容光煥發 美如冠玉 出水芙蓉 冰肌玉骨 冰清玉潔 明眸皓齒 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 道貌岸然 秀色可餐 國色天香 粉白黛黑 靡顏膩理 傅粉施朱 婀娜多姿 衣冠楚楚 亭亭玉立 霧鬢風鬟 鶴髮童顏 鶴髮雞皮 短小精悍 面黃肌瘦 面如土色 面紅耳赤 面有菜色 蓬頭垢面 囚首垢面 蓬頭歷齒 鳩形鵠面 ...

三國演義的問題,三國演義問題

很顯然 曹操很不想放關羽走,所以一直躲著關羽。結果關羽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離家出走 在當時,這算是做人不上道 曹操沒辦法了 派人給的關文。曹操知道他歸心已定,留是留不住 換句話 擋我者死 曹操敬重關羽為人的那種 義 這是他所崇拜的 所以才放了他關羽。曹操避而不見,想拖住關羽,可是關羽直接就跑路了。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