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後面誰當的皇帝哇

2022-01-07 12:46:48 字數 5689 閱讀 7400

1樓:筱鴨電影

李治。貞觀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於東宮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太子李承乾與四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駕崩於紫微宮貞觀殿, 享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2樓:匿名使用者

高祖李淵(566-635)618年稱帝,在位9年,626年讓位於李世民

高祖李淵,陝西人,世襲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農民起義時,他乘機起兵攻入長安,建立唐朝。李淵是一個酒色之徒,並無雄才大略。退位後死於635年,時年70歲。

太宗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軍隊統帥,在即位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無所作為,後期被武則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時年56歲。

中宗李顯(656-710)(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顯,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後即位,但僅僅2月,被武后所廢。705年武后讓位與李顯,無所作為,被皇后韋氏毒死,時年55歲。

睿宗李旦(662-716)(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擁立為帝,690年被廢。710年其子李隆基剿滅韋后,擁李旦為帝,712年讓位與李隆基,死於716年,時年55歲。

玄宗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為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使國庫豐盈,百姓安樂。但後期,卻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致使政治腐敗,「安史之亂」險些葬送大唐江山。

756年他讓位與其子李亨,761年死,時年77歲。

肅宗李亨(711-762)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肅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亂」時被擁立為帝。死於762年,時年52歲。

代宗李豫(726-779)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肅宗長子。762年被宦官擁立為帝。平亂守成,中才之主。死於779年,時年54歲。

德宗李適(742-805)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適,代宗長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為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死於805年,時年64歲。

順宗李誦(761-806)805年即位,在位八個月

順宗李誦,德宗長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給李純,806年死,時年46歲。

憲宗李純(778-820)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純,順宗長子。憲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統一戰爭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在憲宗時,基本結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終被宦官所殺。時年43歲。

穆宗李恆(795-824)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恆,憲宗第三子。穆宗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剛登位就縱情聲色。他企求長生不老,服藥過量而死,時年30歲。

敬宗李湛(809-826)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長子。826年12月被宦官殺死。時年18歲。

文宗李昂(809-840)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當政時宦官專權,文宗成為宦官的傀儡。死於840年時年32歲。

武宗李炎(814-846)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時,社會矛盾有一定的緩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藥而亡,時年33歲。

宣宗李忱(810-859)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憲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藥毒死,時年50歲。

懿宗李溫(833-873)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長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死於873年時年41歲。

僖宗李儇(862-888)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間發生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一度佔領長安。僖宗死於888年,時年27歲。

昭宗李曄(867-904)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曄,懿宗第七子。被朱溫(即後梁太祖)所殺,時年38歲。

哀帝李拀(892-908)904年即位,在位4年遜位

哀帝為昭宗第九子,907年讓位與朱溫,908年被朱溫所殺,時年17歲。

則天皇帝(624-705) 690年即位,在位15年

武則天於655年被高宗立為皇后,開始參與朝政,690年自立為帝,國號「周」,雖然稱帝十幾年,實際統治卻有五十多年。武則天當政期間,社會發展很快,國庫豐盈。她注意選拔人才,量才適用。

她於705年讓位與李顯,同年病死,時年82歲。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3樓:匿名使用者

唐高宗 李治

居儲君:憑"仁孝"得以立

太宗有14個兒子,李治排行第九,他是長孫後所生,小名"雉奴"。貞觀二年(628)六月出生在東宮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封為晉高宗《矛江敘帖》

王,七年(633),遙授幷州都督。在他前面,不僅有太宗的長子李承乾,而且有四子李泰,均是他一母所生的同胞兄長。在古代皇位繼承製度的傳統當中,嫡長子具有特殊的優越。

李治以皇九子的身份能夠最終被立為皇太子且能繼承大統

4樓:匿名使用者

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唐太宗李世民哪個兒子當的皇帝,叫什麼

5樓:小草的心闖天涯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繼承皇位。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於長安東宮的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貞觀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幷州都督之職。

唐太宗晚年,由於寵愛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導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一方爭奪儲位。貞觀十七年(643年),由於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李承乾被廢黜。

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為儲君,李泰許以唐太宗將「殺子傳弟」,表示將來將皇位傳與胞弟晉王李治。李泰又以漢王李元昌事恫嚇與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將此事告訴李世民,而被廢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謀反是因為李泰對太子位有所圖謀。

於是李世民下定決心,帶著李治駕臨兩儀殿,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重臣面前因為諸子諸弟爭位之事而欲拔劍自殺。長孫無忌等出面阻攔,表示晉王李治可立為儲君。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

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自己決斷各種政務,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唐太宗多次稱讚他的才能。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駕崩於終南山的翠微宮。二十七日,以禮部尚書、兼太子少師、黎陽縣公于志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書左丞張行成為兼侍中、檢校刑部尚書,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戶部尚書高季輔為兼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太子左庶子、高陽縣男許敬宗兼禮部尚書。

二十八日,李治回京。六月一日,高宗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六月十日,詔令其舅父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英國公李勣為開府儀同三司。以二人為輔政大臣。

擴充套件資料

唐高宗統治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全國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李治統治後期的顯著特點是持續多年的歉收。咸亨元年(670年),穀物嚴重短缺,致使**禁止釀酒。

7世紀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歉收、洪水、乾旱、蟲災和饑饉接踵而來,一直達到危機的程度。

永隆元年(680年),糧價之高,前所未有,唐**認為高物價是流通貨幣過多的結果,因此大量減少鑄造新幣,對私鑄的懲辦也比以前更加嚴厲。與此同時,從原有登記地區逃往其他地區而成為不登記、不納稅的佔地者的流民佔有令人不安的比例。李治是在經濟和財政危機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去世的。

雖存在這一系列問題,但唐高宗的**仍提出了控制物價的措施,並取得部分成功,它們後來繼續使用於整個唐朝。**週期性地從自己的**穀倉中拿出穀物以低價賣出,調露元年(679年)甚至用穀物換回私鑄錢。更重要的措施是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在部分重要城市進一步發展常平倉,

永徽六年(655年),京師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資**充分時以高於當時市價的**買回商品,物資短缺時再以低於市價的**賣出,使物價浮動保持在一定限度內。後來每個州都設立了這種糧倉。

6樓:空素琴狄己

第9子李治,就是後來的高宗。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1]

,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祖籍隴西成紀,628年出生於長安。唐朝第三位皇帝,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李世民有14個兒子。按慣例,立太子以長,餘為王,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礎,可是非嫡長子立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長子。

因而,皇帝的所有兒子總是處於一種極為特殊的地位。而結果呢,這些天潢貴胄絕大多數不成器,下場也很可悲。

7樓:匿名使用者

唐高宗 李治

他當上皇帝也是因為長孫無忌

李治的妻子 也是後來的王皇后

是長孫無忌的侄女

唐太宗時期長孫無忌就相當有權利了 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 又因知道李治性格懦弱 所以費盡心思的剷除異己 一手把懦弱的李治推上皇位 不過結局也是相當慘的 「武代李興」 最後被武則天關入大牢。還縫了他的嘴

李世民當皇帝時誰是宰相?叫什麼名字?

8樓:杳然高中化學資料小店

要回答「唐太宗時期的宰相到底有誰」這個問題,先得弄清楚唐朝時宰相是指哪些官。我們知道隋唐時實行「三省六部制」,把秦漢以來一個宰相變成三個,「三省」(尚書、中書、門下)的長官都是宰相。據《新唐書》卷51「百官一」記載: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其後,以太宗嘗為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侍中、中書令號為宰相。」可見,真正的宰相就是中書令、侍中(均正宰相,正二品。

尚書令缺)和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尚書左右僕射(均副宰相,正三品)。但尚書左僕射實際上也是正宰相。

唐太宗時真正做過正宰相的有房玄齡(中書令、尚書左僕射)、杜如晦(尚書左僕射),這兩個最有名。此外較有名的還有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唐太宗皇后長孫氏胞兄)、溫彥博、蕭禹等。

現在說一說魏徵。

魏徵(580-643) 字玄成,原為唐高宗李淵太子李建成部下,任太子洗馬。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為諫議大夫。他好犯顏直諫,前後陳諫二百餘事,深為太宗器重,遷為尚書左丞。

貞觀三年(629年),任祕書監,參預朝政,貞觀十年(635年),為侍中,能識大體,以常情處事。受詔監修樑、陳、齊、周、隋史,又總編《群書治要》,書成,進官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魏徵死後,唐太宗思念不憶,嘆息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歿,朕亡一鏡矣!」

可見,魏徵雖然以敢於「犯顏直諫」而著稱,卻很長時間裡不是宰相或副宰相。「諫議大夫」是諫官,品級只是正四品下;後來升為「尚書左丞」也只是正四品上,只升了半級;這時他都不算「參預朝政」。到貞觀三年(629年),任祕書監(從三品,又升了半級。

掌管圖書檔案)才「參預朝政」。直到貞觀十年(635年),為侍中(正二品),才算是真正的宰相。唐太宗雖很看重魏徵,但由於魏徵畢竟是建成的部下,很長時間裡,品級並不高。

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他儘管職位不太高,仍然敢於「犯顏直諫」,後來更是積極「參與朝政」,真正盡了宰相的職責。

唐太宗後誰繼位,李世民死後誰繼位?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後由李治繼位。唐朝皇位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正常情況下應由嫡長子繼位。但是,因嫡長子 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 魏王李泰互相爭奪皇位,李承乾皇儲之位被廢,李泰被隔離 改封其為順陽王 徙居均州之鄖鄉縣。貞觀十七年 643年 嫡三子李治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 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

李世民的開國24大功臣是誰,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的24位功臣是誰

趙公長孫無忌第一。趙郡王李孝恭第二。萊公杜如晦第三。鄭公魏徵第四。樑公房玄齡第五。申公高士廉第六。鄂公尉遲敬德第七。衛公李靖第八。宋公蕭禹第九。褒公段志玄第十。蔣公屈突通第十二。鄖公殷開山第十三。譙公柴紹第十四。邳公長孫順德第十五。鄖公張亮第十六。陳公侯君集第十七。郯公張公謹第十八。盧公程知節第十九...

唐太宗後來是怎麼對待魏徵的,從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身上你學會什麼為人處世的道理

貞觀元年 627年 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同年,河北一帶原太子李建成 齊王李元吉的舊屬因玄武門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進行安撫。路上魏徵正好碰見太子千牛李志安 齊王護軍李思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