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李的人是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代

2021-07-26 11:33:15 字數 5358 閱讀 1746

1樓:的是我個定的

李姓是中國的大姓,但不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代。李姓由來有幾種說法:

1、出自贏姓,李氏的遠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時代的高陽氏顓項,出自贏姓。

2、出自姬姓。商朝時期,居武落鍾離山的巴人,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後滅於東晉。

3、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4、唐王賜姓。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勳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2樓:

李姓是中國的大姓,據2023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但不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代。

有關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 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1、源出嬴姓說。

即認為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為理氏,後為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世。

2、李樹圖騰說。即認為李姓起源於圖騰崇拜, 以李樹為圖騰。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 後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 並以李樹為神樹, 亦即圖騰樹。故凡李氏子孫, 常於宅旁種李以為象徵, 至今還儲存這個習慣。

入李白家有桃李園, 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

3、源出姬姓(虎圖騰)說。

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

有一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於封賞賜姓與恢復李氏。

蜀漢時期,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

漢晉時期,北方遊牧的少數民族內附,部分匈奴人和鮮卑人隨之被賜為劉、李等姓;

北魏時期,孝文遷都洛陽後,實行文化上全面漢化政策,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被封為李氏 。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實為漢將李陵後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時被賜為李氏,名義上是賜姓,實際是恢復李姓,因為西夏皇族拓跋氏為漢將李陵後裔。

唐朝時期,皇室賜予大臣或武將為國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羅等氏,因建國有功從李唐皇族姓李。

稍後大食國人李訶末將軍、李彥升和波斯人李鉉、李珣均被王侯賜姓,再後來沙陀、氐、回紇、契丹、高車、吐蕃以及猶太、安息、高句麗、党項等外來少數族裔因功或者內附,多被封賞為李姓。

擴充套件資料∶

木子李的由來∶

「李」,木子李,十八子李,從木,古同「理」,姓氏。

「有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姓。」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三億左右的人口,追根溯源,他們的根在一個叫鹿邑的地方。

鹿邑,古稱鹿鳴、苦縣,谷陽,這個地方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故里,老子名叫李耳,有文字可考的李姓第一人,李姓始祖。

還有個地方不能忽視,隴西,現在的甘肅臨洮,是李氏的發源地之一,只不過傳說的成分較重,這裡是從炎黃二帝開始的,也算正統。最早的李姓圖騰就出現在這裡。

正如太陽的光輝,向四面八方散射出去,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李姓的祖先也是如此,由一個點,慢慢地向四周衍射,最終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姓,在各地繁衍華夏子孫。

3樓:匿名使用者

高淳縣淳溪鎮有一個村落,這裡聚居了一部分唐太宗的後人,因為家家都姓李,久而久之形成「李家村」。從第一代李氏家族成員定居在此開始,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村民中許多人都知道自己是皇室後裔,唐朝的故事和唐太宗李世民的豐功偉績,讓他們津津樂道。

李建峰,身高一米八左右,瘦削的臉龐稜角分明。由於老家面臨拆遷,他把家譜儲存在了辦公室的櫃子裡。據稱,李建峰儲存的這部家譜,極有可能是李家村這一家族分支最後一套家譜。

見到記者到來,李建峰拿鑰匙開啟密封的櫃門,一摞陳舊的線裝書出現在眼前,一本又一本,20本家譜封面上都寫著:「蓮溪李氏宗譜」。

書長約40釐米、寬20釐米左右,淡棕色,書從左向右翻頁,裡面的紙張酷似現在的油畫紙,感覺很古老。其中有3本家譜已破爛不堪,還有十多本儲存比較完整,只是紙張上有明顯水漬。家譜裡面是從上至下工整的字,對李氏每一代都有詳細的記載和劃分。

家譜是由李建峰的祖上傳下來的。「我爺爺和我父親都是農民,不識什麼字,只知道這些祖宗留下的家譜很重要,一直作為傳家之寶相傳。」李建峰告訴記者,他父親去世的時候鄭重地對他說,其他的可以不管,但是這些家譜一定要儲存好。

「文革」「破四舊」期間,家譜面臨被毀,李建峰的爺爺李維化冒著危險,千方百計把這部家譜儲存了下來。

李世民後裔避難到高淳

李姓的**有頗多典故,傳說是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根據宗譜的記載,漢景帝時李家就出了個驃騎都尉李廣,李廣一生戍守邊關,與匈奴七十餘戰,因為李廣行動快,箭法精,忽來忽去,叫人摸不準他的路子,匈奴人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飛將軍」。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也是這套家譜中記錄的李家第24世子孫。宗譜中記載:「諱淵,字叔德,襲封唐公,隋末起兵,受恭帝禪國號大唐,廟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在位9年後,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得以立為太子,而後繼帝位。

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他勵精圖治,出現了天下昇平的景象,史稱貞觀之治。這套族譜對李世民的情況也進行了詳細記錄,宗譜記載:「諱世民,高祖次子,初封秦王。

唐得天下,勘定禍亂,削平偕偽,皆其功也。高祖因傳位焉,廟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唐懿宗去世後,太子李儼即位,是為僖宗,在位15年,後唐昭宗李曄即位。李曄也是懿宗的兒子,僖宗排行老三,昭宗第七。唐昭宗是一個悲劇性的皇帝,此時的唐朝已經積重難返,迴天無力。

昭宗所做的,只能是勉強使大唐多存在了幾年而已。

而高淳李家村人就是唐昭宗的子孫。

想把這些家譜傳下去

從家譜記錄來看,唐昭宗的重孫就是李德鵬。而現在高淳李家村人是以李茂學為始祖的,李茂學的祖先從家譜中可以清楚地查閱到,李茂學的祖宗是唐昭宗的重孫李德鵬。李茂學是李氏家族的第54代子孫,也是高淳李家的第一代,屬李世民一脈相傳的正統後代分支。

宗譜記載中有這樣的文字:「茂學,行區入遷溧水俞家灘,即今分隸高淳縣老莘圩蓮溪村。」據李建峰解釋,唐滅亡後,李氏家族許多子孫被迫分散,到處都有李家後人。

其中李茂學這一支流落到溧水俞家灘,當時高淳和溧水還沒有分開,俞家灘也就是後來的高淳縣老莘圩蓮溪村,因此他們這一支被稱為「蓮溪李氏」,修的宗譜也被命名為「蓮溪李氏宗譜」。他還解釋,蓮溪村也就是現在的高淳李家村。

李建峰的爺爺李維化在家譜中亦有記載,是作為最終的輩分名單出現的。李維化是第71世,由此算來,李建峰應當為李氏家族第73世。若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算起,李建峰就是李世民的第48代子孫。

從家譜上的記錄看,這套家譜在清朝和**都曾經重修過。但從**以後,家譜就沒有重修過,時間長了,由於紙質問題,已經損毀不少。李建峰覺得,他還想把這些家譜傳下去,但怕這些破舊的家譜儲存不了,因此他打算儘快修復這些家譜,並重新影印一份,讓這套家譜一直儲存下去

可以肯定的是還有其他的人 但不會太多

4樓:匿名使用者

姓李的是大姓,李世民的後代只是一部分而已,我們就是他的後代,在湖南省永興縣。但是我們這裡另外還有好多姓李的,他們與我們同姓不同宗,不是李世民的後代。

5樓:悟淨弘微

蜀王李恪。西平塘。隴佑堂元吉的後代隴西堂。李擔的後代。

6樓:竹子

大唐不分姓氏,大唐只有兄第情

7樓:吶達令

我是李火德的後裔,李火德是李世民好多代好多代的孫子。

姓李的都是李世民的後人嗎?李淵是什麼人?

8樓:匿名使用者

姓李的只有少部分是李世民的後人。大部分是在唐朝鼎勝時候由別的姓改姓過來的!李淵是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

9樓:匿名使用者

姓李,姓劉的祖先很多是古代少數民族人,因為漢代少數族人改漢姓,多改為劉,而唐代李淵本來就有至少一半的鮮卑血統,又大規模的給少數民族貴族賜姓李。

李淵是唐高祖,唐開國皇帝,李世民他爹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 那我姓王的 難道也就王羲之的後人??至於李淵呢 李淵(566~635在世,618~626在位),唐朝開國皇帝,漢族。靜寧成紀人(今甘肅省靜寧縣治平鄉)鮮卑姓大野,字叔德。

先世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隋朝的唐公,死後諡唐仁公。

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北周明帝明敬皇后與他的母親和隋文帝文獻皇后分別是鮮卑貴族獨孤信的長女、四女和七女,他曾深受隋煬帝的重用。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

大業十一年(615),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當時,隋末農民起義遍佈全國。

李淵便與次子李世民在大業十三年五月趁勢起兵造反,,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淵起兵後,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召募軍隊,並於七月率師南下。此時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激戰方酣,李淵乘隙進取關中。

十一月攻拔長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李淵入長安後,立煬帝孫代王侑為天子(恭帝),改元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又以楊侑名義自加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綜理萬機。次年(618)五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

不久唐統一了全國。李淵在位時期,依據隋文帝舊制,重新建立**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頒佈均田制及租庸調製,重建府兵制,為唐代的職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課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礎。武德年間,統治集團內部充滿了複雜的鬥爭。

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太原起兵時的佐命元從,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寵信;劉文靜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勳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淵藉故殺了劉文靜。秦王世民自認為在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他的功業超過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無法繼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儲的地位的重大威脅。

於是,雙方了劇烈的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在這場政爭中,李淵則經常站在建成一邊。太子的心腹楊文斡受命召募壯士送長安,以供李建成發動政變時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淵揭穿這件事,李淵盛怒之下產生了廢李建成、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念頭,但查出是李世民派手下為奪太子之位而精心設計的一個陰謀,所以並未實現。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發了玄武門之變。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淵立己為太子。

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淵在度過一段閒散失意生活後,死於太安宮。廟號高祖。

葬於獻陵。

唐太宗後誰繼位,李世民死後誰繼位?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後由李治繼位。唐朝皇位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正常情況下應由嫡長子繼位。但是,因嫡長子 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 魏王李泰互相爭奪皇位,李承乾皇儲之位被廢,李泰被隔離 改封其為順陽王 徙居均州之鄖鄉縣。貞觀十七年 643年 嫡三子李治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 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

唐太宗後來是怎麼對待魏徵的,從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身上你學會什麼為人處世的道理

貞觀元年 627年 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同年,河北一帶原太子李建成 齊王李元吉的舊屬因玄武門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進行安撫。路上魏徵正好碰見太子千牛李志安 齊王護軍李思行被...

唐太宗李世民教如何做人做事的詩,從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身上你學會什麼為人處世的道理

李世民的詩知道的還真沒有,但是他那句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非常出名。做人做事的古詩 在學習中,古詩哲理賞析 我國古代有著浩如煙海的詩詞其中有不少詩詞蘊含豐富的哲學思想,剖析其中哲理,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