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的起源 故事,重慶火鍋的來歷故事

2022-01-05 06:43:17 字數 5683 閱讀 5406

1樓:晨習夜讀

解密:火鍋最原始的吃法是怎樣?探祕火鍋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重慶火鍋的來歷故事

2樓:阿龍崎

重慶火鍋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成吉思汗發明說:火鍋的起源並不在四川,它是成吉思汗發明的。他長年統兵征戰四方,看到士兵們吃傳統的燒烤羊肉很費時,為了使得部隊不延誤戰機,他將羊肉切成小塊擲進沸騰的鍋裡,從此這個世上就有了火鍋。

從某種角度來說,正是有了火鍋,才使得蒙古騎兵填飽了肚子之後,精神煥發地攻下中原,並一直向西打到了中亞。

三峽縴夫發明說:

一千多年前,在長江三峽,一群縴夫,邁著沉重的腳步,拖著疲憊的身軀,就在江邊砌土為灶。他們掏出隨身攜帶的辣椒、花椒、香辛料,取長江水,熬成湯,佐以烈酒,燙食鮮魚活蝦及各種蔬菜。一番豪邁,一番激情,全身疲乏頓消,縴夫們又吼著激昂的號子,揹著纖繩上路了。

身後留下一個個土灶和一縷縷青煙。

拓展資料:

火鍋的容器、製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它是火鍋的雛形。

《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歷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談到他遊五夷山,訪師道,在雪地裡得一兔子,無廚師烹製。「師雲,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半吊子),候湯響一杯後(等湯開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涮)熟,啖(吃)之,乃隨意各以汁供(各人)隨意沾食。

」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

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到1550個,其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歎。

3樓:重慶渝味楠老火鍋

火鍋作為重慶的代表美食,起源於長江與嘉陵江畔,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zhi初。在百年的歷史裡,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革,火鍋逐漸成為了國民美食,其麻辣鮮香深受人們的喜愛,就算在炎熱的夏季也蓋不過火鍋的熱度。是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bai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du餐飲方式,把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這些東西放進一個鍋裡一起煮,於是後來就有了火鍋這個。

重慶依山為城,憑水而興。巴山林密,渝水流急,重慶人的祖人-巴人,就在這一片過著艱苦而又危險的漁獵生活。這樣的生產生活方式,養成了巴人不畏艱險,粗獷豪放的性格,也註定了巴人愛熱鬧,喜群聚的習性。

對安穩富足的極度渴望,一代代的流傳下來,融入在重慶人的血液裡,演變成這座城市對火鍋的摯愛。重慶人嗜辣,花椒,辣椒....麻辣鮮香的底料,與形形色色的食材融為一鍋,成就大名鼎鼎的重慶味道。

4樓:獨狼

成吉思汗發明說:火鍋的起源並不在四川,它是成吉思汗發明的。他長年統兵征戰四方,看到士兵們吃傳統的燒烤羊肉很費時,為了使得部隊不延誤戰機,他將羊肉切成小塊擲進沸騰的鍋裡,從此這個世上就有了火鍋。

從某種角度來說,正是有了火鍋,才使得蒙古騎兵填飽了肚子之後,精神煥發地攻下中原,並一直向西打到了中亞

5樓:充郎

我的人是你的人是你的人是你的人是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打不罵教孩子60招流量卡的

火鍋的起源?

7樓:小樂學姐

關於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

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成都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之《蜀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在2023年以上。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

8樓:呂梁百科書

回答火鍋歷史: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火鍋業的產業鏈條已具雛形。四川、重慶、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等地農牧業面向全國火鍋餐飲市場,組建了辣椒、花椒、羊肉、香油、芝麻醬、粉絲、固體酒精等火鍋常用原料、調料、燃料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臺灣多在大年初七這天吃火鍋,火鍋用料有七樣是少不了的,即芹菜、蒜、蔥、芫菜、韭菜、魚、肉,這分別寓意:「勤快、會算、聰明、人緣好、長久幸福、有餘、富足」。

更多1條

9樓:曉宇火鍋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鑊鬥」,即為火鍋。

唐朝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食火鍋的情景。到宋朝,火鍋的食法在民間已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朝,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

至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宮御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遊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了歷史上最大一次火鍋盛宴。

10樓:沙蒙牟涵忍

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民間,歷史悠久。

今日火鍋的容器、製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是火鍋的雛形。《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

歷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他談到在遊五夷山、訪師道時,在雪地裡得一兔子,無廚師烹製。

「師雲,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意各以汁供隨意沾食。」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

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到1550個,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歎。

11樓:一紙寡言

如今,火鍋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美食。騰騰熱氣、各種食材翻滾、口味麻辣可口,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美食。夏天吃,排除身體溼氣;冬天吃,讓身體暖洋洋的。

網上盛行一句話:「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足以說明我們多麼喜愛火鍋,火鍋基本成為了我們的主食。親朋好友相聚、情侶、同學等各種聚會,火鍋都不會缺席。

很多人都以為火鍋是從清朝開始的,其實則不然,火鍋的歷史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了。那麼火鍋是如何在這悠久的歷史中,幾經波折後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歡的美食呢?

一、火鍋的「前世今生」關於火鍋的起源,現如今一直流傳著兩種說法:其一是在三國時期,那時所稱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其二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指火鍋。

不過這兩種說法並沒有誰得到了最確鑿的證據,靠幾個已出土的文物,我們並不能確認是真是假。雖說無法證實哪個才是火鍋的源頭,但是我們也依然知道了火鍋的歷史比我們想象中更久遠。至於火鍋的名字的**,據說是因為往火鍋中加蔬菜等食材時會發生「咕嘟咕嘟」的聲音,所以被稱為「古董羹」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銅製的火鍋已經出現了,人們用火鍋來涮雞、鴨、魚等肉食;但是由於時局動盪,當時只有皇族才能吃火鍋的,那時皇族使用銅製的器皿來製作火鍋。與之相比,底層百姓大多流離失所,朝不保夕,**談得上享樂,而且烹飪技術也不夠完善,所以火鍋只是在貴族中比較盛行,在民間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偉大的詩人白居易也曾在詩中寫道:「綠蟻新醉酒,紅泥小火爐」。紅泥小火爐便指陶製火鍋

唐朝時期,大部分的器皿都是陶製的,被稱為「暖鍋」。在此之前,煮火鍋大多使用銅鼎等銅製器具,到唐朝,大多人使用陶製的瓷器,火鍋也不再是皇室貴族的專享的美食,也為火鍋的普及造就了一定的條件。

東晉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一直被列為文人雅士之首,他隱匿於山水之間,與山川蟲鳥相伴,他最喜愛的便是詩、酒、柳和菊,對火鍋也十分喜愛。陶淵明一生追求田園生活,為此幾次三番罷官歸隱,他對清幽、雅緻的追求處處可見。

他對菊的喜愛不僅僅是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甚至把菊花擺上了餐桌,創造了一種火鍋,被稱為「菊花火鍋」——也就是在火鍋上放上菊花,不僅能讓顏色看起來更加好,而且能讓人延年益壽。

到唐朝時,文人雅士們爭相模仿前人的高風亮節,與之菊花火鍋的名聲也就漸漸大了起來。據說,當時的酒館、餐廳都開始應季提供菊花火鍋,慈禧太后對菊花火鍋更是情有獨鍾。經過唐朝之後,火鍋已經遍佈整個大街小巷,成為人盡皆知的美食。

到宋代時,世間安穩,經濟發展也欣欣向榮,據說宋朝的gdp佔整個世界的22.7%,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手中的餘錢也增多了不少,自然也就會想著吃更好的、過更好的日子了。所以在宋朝,人民對於吃的講究越來越多,如今我們熟知的各種「烹、燒、爆、炒」等做法都是那時候才發明的,涮火鍋的吃法也是從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

相傳南宋的美食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提到的兩次涮火鍋的經驗:林洪幾人來到武夷山,山間下起了大雪,有人在風雪中捕獲一隻兔子,但是並沒有廚師,該如何吃呢?將兔子切成薄片,以風爐為器皿,放上水,水沸騰後,便用涮著使用即可。

時隔五六年之後,林洪在杭州又吃了一次涮火鍋,回憶起山中的兔肉火鍋,他不禁有感而發,脫口而出「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於是他便給火鍋取名「撥霞供」。說起名字,是不是畫面感撲面而來呢?

明代時,火鍋更具現代風味。相傳,當時的火鍋已經不僅僅考慮口感,而且開始研究養生的問題。與當代年輕人追求的「吃著火鍋,喝著涼茶」有異曲同工之妙。

到清代,火鍋更是大受推崇,滿族將這種吃法再次變成了宮廷佳餚。據說當時火鍋的發展已經達到空前盛世的地步。民間酒樓所售的火鍋更是種類豐富多樣,雞鴨魚肉,應有盡有,蔬菜水果等讓人目不暇接。

乾隆皇帝就是十分喜歡吃火鍋,據說他微服私訪時,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去嘗一嘗當地的火鍋,在外尚且如此,在宮中時,也離不**鍋。

作為火鍋的死忠粉,乾隆皇帝甚至還制定了不同的火鍋以供自己在不同的季節食用:春天吃「燉酸菜熱鍋」,夏天吃「野意熱鍋」,秋天吃「燕窩蔥椒鴨子熱鍋」,在寒冷的冬天更是,幾乎頓頓不離火鍋。據記載,在乾隆十四年,他一個月內便吃了23種火鍋,合起來有66次,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看來乾隆不只是一位明君,更是一個吃貨呢。

他不僅本人喜歡吃火鍋,而且也親自「代言」火鍋。據記載,乾隆四十八年的正月初十,他曾在宮中大擺宴會,530桌的火鍋宴,實在之巨集偉壯觀。在他退位之時,也就是嘉慶元年,他辦了一個更大的火鍋宴,史稱「千叟宴」,共置辦1550桌,邀請宮中眾大臣一同品嚐,赴宴人數達5000人,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到現在火鍋更是不得了,不僅在中國發展,而且早已走出國門,許多外國友人對中國的火鍋也是甚是喜愛,火鍋的未來可謂蒸蒸日上啊。

重慶南山火鍋,正宗的重慶火鍋

在重慶南岸區,從南坪坐車需要45分鐘,到達南山。我就在南山上學,可是沒有你說的那麼誇張呀 要來南山你可以搭乘384或者383,如果要來吃火鍋,推薦你吃南山的火山石燙魚,泉水雞,老廠火鍋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好不要在節假日來,上山下山很不方便。重慶火鍋 重慶的火鍋 正宗的重慶火鍋 作為 重慶十大文化符號 ...

重慶火鍋的原料是啥?重慶火鍋裡面都有什麼材料?

多的不說 最主要的是 豆瓣,海椒,花椒,香料,老薑,大蒜,豆石,雞精,味精,鹽,等。辣椒節2000克 郫縣豆瓣400克 生薑200克 獨蒜500克 花椒400克 八角60克 三柰20克 小茴50克 桂皮30克 草果20克 香葉10克 公丁香5克 蓽撥10克 化豬油500克 生菜油5500克。主要是還...

重慶火鍋底料的做法,重慶火鍋底料的做法是怎樣的?

材料 豆瓣醬20克 醪糟20克 芽菜10克。輔料 姜1坨 豆豉10克 冰糖1塊 大蒜1坨 花椒45克 大蔥1根 白酒100毫升 油200克 幹辣椒30克 丁香12克 砂仁60克 豆蔻7克 肉桂7克 陳皮6克 甘草7克 桂皮7克 三柰12克。具體步驟 1 準備好各種佐料。2 用熱水將香料泡約半小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