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古詩的意思以及寫作背景,《示兒》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2022-01-04 01:36:03 字數 5282 閱讀 1277

1樓: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

詩歌開頭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但他並不感到恐懼和痛苦。「元知」,即本來就知道,「萬事空」的意思是:當人死去後,世上的萬事萬物對他來說都變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著牽掛了。

這話看來平常,但在全詩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現了詩人豁達的生死觀,同時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也就是說,陸游能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唯獨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懷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意思是:

我只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沒能親眼看到支離破碎的祖國重新統一。這一句是向兒子們交代他畢生的心事,下一句寫對兒子們的囑託和深切盼望。「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外族侵略。「中原」泛指被金人佔領的失地。寥寥數字,既包含詩人熱切的盼望,堅定的信念,也寄託著把他呼號一生「北定中原」的心願和未了的事業要下一代來繼承,希望孩兒們努力奮鬥,實現遺志,不要忘記你們父親還在九泉之下等候著北定中原的勝利訊息。

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

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詩歌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發端,直接敘寫喜訊。薊北乃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誌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重新統一。這對於多年漂泊「劍南」急於結束流落返回故鄉的詩人來說,確是天大的喜訊,詩人通過寫他的淚如泉湧、灑滿衣襟的樣子反映他那種悲喜交集的心情。

詩的第二聯,詩人的那種驚喜之情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帶著欣喜的熱淚,回看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他們昔日的愁雲早已驅散,正沉浸在歡樂之中,親人的喜悅是對詩人最大的安慰,他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隨手胡亂地收拾詩書,再也無心伏案讀書。這對於一位原是讀書破萬卷的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的描寫,卻恰當地把詩人大喜欲狂的心態逼真地表現出來。

「喜欲狂」既是上面初聞驚喜的結果,又是下面由驚喜而引發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鄉的遐想,於是詩篇便有了第三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把內心的狂喜之情,作了進一步的渲染與昇華。尾聯是想象中的具體還鄉路線,「巴峽」是出發之地,「巫峽」是必經之處,「襄陽」和「洛陽」是詩人的原籍和故鄉。

這一句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2樓:關澤脩

回答❤️

賞析 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 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 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

更多2條

3樓:

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註釋]

1. 示兒:給兒子們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國統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淪陷在金人手裡的地區。

5. 家祭:對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親。

[簡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這種遺恨從生前留到死後。在生命彌留之際,心情更為沉痛。

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結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4樓:匿名使用者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這種遺恨從生前留到死後。在生命彌留之際,心情更為沉痛。

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結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示兒》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5樓:誰能教我熊

陸游(2023年—2023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

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

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並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中興四大詩人」。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

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

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陸游的一生,呼吸著時代的氣息,吶喊著北伐抗金的戰鬥呼聲,表現出高度的愛國主義熱忱。《示兒》詩為陸游的絕筆,作於寧宗嘉定三年,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首《示兒》,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6樓:縱橫豎屏

創作背景:

《示兒》詩為陸游的絕筆,作於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2023年元月)。此時陸游八十五歲,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

作品原文:《示兒》

【作者】陸游 【朝代】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訊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7樓:沒有l先森

《示兒》的寫作背景:是詩人陸游在其臨終時所作,此時陸游已經八十五歲高齡,臥床不起。給他的兒子們寫的。這首詩不僅是陸游的遺囑,而且是他表達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

《示兒》原文如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賞析: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

陸游臨終前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復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訊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一樁重大的心事。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此詩「悲壯沉痛」、「可泣鬼神」,歌頌陸游愛國精神光照千秋。

8樓:匿名使用者

《示兒》,乃陸游之絕筆也。「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

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年,陸放翁85歲高齡,然北方大片國土仍在敵國手中,心中之悲憤傾注在詩的每一個字中。

陸游出生在兩宋之交。由於金兵大舉入侵,宋朝的兩位皇帝宋徽宗宋欽宗都被金兵虜去,北宋王朝被迫遷都。宋高宗趙構帶著文武百官南下,終於在臨安(現在的杭州)安頓下來。

臨安,成了南宋的都城。此時,年幼的陸游也隨父母家人南下,好在老家就在山陰,就是現在的紹興,在臨安之南。這國破之恨深深地埋在陸游幼小的心裡。

成年後的陸游參加過禮部考試,雖中第一名,卻被秦檜的孫子搶了去,陸游雖心中不平,但也無可奈何。及至秦檜去世,陸游才有機會步入仕途,心中的一腔報國之情洶湧而來。他做過主薄,做過通判,上書朝廷主站,收復北方失地。

他曾棄筆從戎,與金兵對陣。然所有的一切努力都付諸東流,他想不通,為什麼主和一派永遠佔著上風。皇帝為什麼這麼昏庸無能。

中年的陸游進入四川,目睹天府之國的錦繡山川,愛國之情更濃。但想到祖國北方大片國土仍在金兵的鐵蹄下飽受苦難。他寫下《入蜀記》,讚美祖國之大好河山。

愛國之情如大海滔滔巨浪。想到此,他心有不甘,他仍堅持北伐,但未被採納。後又被主和派打壓,他閒居鄉野,自號「放翁」。

但他收復失地的願望從未改變。對國家的熱愛之情更加強烈。

晚年的陸游重歸山陰,但光復北方,實現中華一統的夢想未能如願。期間,有辛棄疾到訪,有韓侂冑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陸游聞訊,欣喜若狂。

有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冑,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這些不幸的訊息,悲痛萬分。最終寫下絕筆《示兒》,撒手人寰。

縱觀陸游一生,其愛國之情貫穿始終。他熱愛自己的家人,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祖國。他渴望北方被金兵佔領的國土能回到中華的懷抱。

然而在那個時候,他的願望不可能實現。陸游,是個愛國主義詩人。

《示兒》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陸游 1125年 1210年 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 今浙江紹興 人。南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

《示兒》古詩的全文《示兒》古詩的全文

示兒 宋 陸游 死去元 此 元 非彼 原 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作品譯文 我本來以為,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的時候,千萬別忘把這好訊息告訴你們的父...

示兒的詩意,古詩 示兒 的詩意

示兒 賞析 示兒 寫於嘉定三年 1210年 春。當時陸游已是89歲高齡了,是重病在床時寫給兒子看的一首絕筆詩,也是遺囑。這首詩,意境高遠,情感濃郁,至今仍放射著燭照天地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光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這兩句寫詩人臨終前的心情。人死之後,形神俱無,萬事皆空,無牽無掛了,但詩人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