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形成的時候,出現在地球上的生物是什麼

2022-01-01 02:19:22 字數 6053 閱讀 2539

1樓:召新楣

地球起源問題自18世紀中葉以來同樣存在多種學說。目前較流行的看法是,大約在46億年前,從太陽星雲中開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溫度較低,輕重元素渾然一體,並無分層結構。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於繼續吸積太陽星雲物質是體積和質量不斷增大,同時因重力分異和放射性元素蛻變而增加溫度。

當原始地球內部物質增溫達到熔融狀態時,比重大的親鐵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為鐵鎳地核,比重小的親石元素上浮組成地幔和地殼,更輕的液態和氣態成分,通過火山噴發溢位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氣圈。從此,行星地球開始了不同圈層之間相互作用,以及頻繁發生物質—能量交換的演化歷史。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生活在原始海洋裡的沒有細胞結構的原始生命。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2樓:手機使用者

太陽系初期,隕石聚整合較小的行星,較小行星相撞形成地球。地球上的第一個生物應該是單細胞微生物吧。

3樓:太平洋書生

據說是,宇宙大**形成的,最初出現在地球上的生命是單細胞的細菌,但具體是什麼不知道

4樓:

最初出現在地球上的生命應該都是在水裡,而且只有一種生物。水裡的生物為了適應當時的環境等等因素,在意念的作用下慢慢的進化,從而進化出來了很多種類的生物,其中某些的生物又因為意念慢慢的進化,起初應該是先到兩棲動物,之後又為了適應陸地上的環境等因素,經過慢長的歲月進化,才有了地球上各種各樣的動物,總之一句話,有了意念才有進化。

5樓:戲暗

地球是宇宙中的萬物和許許多多的隕石組成的 第一個生物是「恐龍」。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上的第一個生物又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問題實際上也就是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問題。早期的假說主要分兩大派:以康德和拉普拉斯為代表的漸變派和以g.

l.l.布豐為代表的災變派 。

漸變派認為太陽系是由高溫的旋轉氣體逐漸冷卻而成的;災變派主張太陽系是由此及彼2個或3個恆星發生碰撞或近距離吸引而產生的。早期的假說主要企**釋一些天文事實,如行星軌道的規律性,內行星和外行星的區別。太陽系中角動量的分佈等。

在全面解釋上述觀測事實時,兩派都遇到不可克服的因難。

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起,人們逐漸傾向於太陽系起源於低溫的固體塵埃的觀點。較早的倡議者有魏茨澤克、施米特和尤里。他們認為行星不是由高溫氣體凝固而成,而是由溫度不高的固體塵物質積聚而成的。

地球形成時基本上是各種石質物體和塵、氣的混合物積聚而成的。初始地球的平均溫度估計不超過去時1000℃。由於長壽命放射性無素的衰變和引力勢能的釋放,地球的溫度逐漸升高。

當溫度超過鐵的熔點時,原始地球中的鐵元素就化成液態,由於密度大就流向地球的中心部分,從而形成了地核。地球內部溫度繼續升高,使地幔區域性熔化,引起了化學分異,促進了地殼形成。

海洋和大氣都不是地球形成時就有的,而是次生的。因為原始地球不可能保持大氣和水 。海洋是地球內部增溫和分異的結果。

原始大氣是從地球內部放出的,是還原性的。直到綠色植物出現後,大氣中才逐漸積累了自由氧,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逐漸形成現在的大氣(見地球起源)。

第一個生物是蛋白質聚合體。

這個生物先出來是因為這個生物先具備了演化成生物的條件。

7樓:雪葉海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當時的地球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隨著碰撞漸漸減少,地球開始由外往內慢慢冷卻,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地殼,這時候地球內部還是呈現熾熱的狀態。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

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圈包圍在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不會太近而致使水蒸氣被太陽蒸乾,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層拉住,所以地球才會有得天獨厚的大氣環境,

大氣層形成之後就開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約在47億年前,宇宙中塵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陽系的其他星球。當時的空氣中不含有氧氣,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氣體)、氮氣。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斷有宇宙中的塵埃及小的星體撞擊,體積不斷增大。而且撞擊時能量聚集,溫度不斷上升,最終融化為液體。

不久,星體撞擊的次數減少,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形成地殼。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內部的岩漿不斷噴湧,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氣冷卻凝結為水,從而形成海洋。

球的形成

2003-3-20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

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

這些行星互相撞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

當時的地球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

隨著碰撞漸漸減少,

地球開始由外往內慢慢冷卻,

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地殼,

這時候地球內部還是呈現熾熱的狀態。

大氣與海洋的形成

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

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

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圈包圍在地球外圍的大氣層,

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不會太近而致使水蒸氣被太陽蒸乾,

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層拉住,

所以地球才會有得天獨厚的大氣環境,

大氣層形成之後就開始降雨,

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氣層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氫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氣、氖氣、氪氣、氙氣和水蒸氣。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米。對流層的大氣受地球影響較大,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水蒸氣也幾乎都在這一層記憶體在。這一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0米,溫度下降5~6℃。

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絕大部分活動,也在這一層內。因為這一層的空氣對流很明顯,故稱對流層。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平流層的空氣比較穩定,大氣是平穩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水蒸氣和塵埃很少,並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溫層,其溫度在-55℃左右。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徵是氣溫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中間層以上是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層最突出的特徵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升高,故稱暖層。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為帶電粒子所組成。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特殊的層,即臭氧層和電離層。臭氧層距地面20至30千米,實際介於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這一層主要是由於氧分子受太陽光的紫外線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變成了臭氧。

電離層很厚,大約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電離層是高空中的氣體,被太陽光的紫外線照射,電離成帶電荷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及部分自由電子形成的。電離層對電磁波影響很大,我們可以利用電磁短波能被電離層反射回地面的特點,來實現電磁波的遠距離通訊。

沒有細胞結構,甚至比病毒的結構都要簡單

40億年前地球原始的海洋,可以說叫原生湯,那時候地球沒有任何生命,也許是閃電或是別的原因,地球上的無機或是有機物形成了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大分子,可以自己複製自己的有機大分子,可以把它想像成最原始的生命。

地球上第一個生物是怎麼出現在地球上的?

8樓:首山山

答覆你的簡單提問如下:

對於地球生物起源來講,人們對地球生物起源的認識還停留在達爾文物種起源論的基礎中,目前最有權威的解釋理論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論》,

對於地球生物的最終起源來講,今後需要人類不斷的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逐步揭示地球生物起源的奧祕。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物是怎麼來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出現的是生命之源--蛋白質.以後才有單細胞生命.最早的是微生物菌母.

5億年前的陸地上,到處是光禿禿的山脈和大地,除了石頭就是沙子,沒有任何生命,也沒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壤.直到4億2千5百萬年前,海藻才在地球大氣中積累了足夠的氧,形成臭氧層來保護暴露在陽光下的生命,生物才可能浮出水面。這種單細胞的小生命遍佈海洋,孤獨地生活了大約20億年。

用了漫長的時間,讓地球大氣中充滿了氧氣.這樣,最早的地球生命就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進化成一些更復雜的生命.這是生命的重大突破。

生命在進化過程中,前仆後繼地經營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生命第一次從海洋爬上陸地後,就不斷地開發新的棲息地,直至佈滿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它們始生於距今47億2千萬年前,蓬勃生髮,持續了約一百萬年之久,在後四十餘萬年趨減至無。

繼息粒之後,地球迎來了第二批絢麗的生命之花——微生物菌母,這是地球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生物生命。

人類的進化:人類進化起源於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類四個階段。

因現今考古學的發展,史前文明被逐步否定,考古學已經有大部分進化中的古人猿化石。配合現今生物學的發現,發現了遺傳基因  dna是進化的,證實了類中性進化論的真實性。

10樓:玄元昊農

根據米勒等人的實驗表面地球的原始大氣環境是由於二氧化碳,甲烷,氨,氫,氮這些化學物質組成,而在這些化學物質中有放射線,雷電這些能量,這些物質在原始大氣這個環境下相互融合,形成了簡單的有機物,這些簡單的有機物近過原始海洋的匯聚在一起形成複雜的有機物,而複雜的有機物在進一步融合,形成更加複雜的多分子體系,這些多分子體系產生了原始的氨基酸,也就是單細胞生物

11樓:板迎荷

原始地球上儘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產生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科學家推測,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後來,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有些有機物又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彙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進一步推測,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及其漫長的歲月,在地球形成的10億年左右,才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地球上第一個生物是怎麼誕生

12樓:翰林學庫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如何誕生的,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令人信服的說法,這就 給生命的源頭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當然,要弄清楚地球生命的起源,就非常有必要知道地球是如何演化的,其中與生 命尤為相關的便是大氣,因為是它為生命的出現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地球大氣的演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代大氣即原始大氣在地球演化的初期就消 失了;第二代大氣是被地球內部物理化學反應擠壓出來的,稱為還原大氣。還原大氣的 顯著特徵便是缺氧,只是由於後來出現了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大量的氧氣,才 使得還原大氣變成了以氮、氧為主的現代大氣,即氧化大氣。據此,科學家們推測,在 35億年之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生命。

推測終歸是推測,地球生命起源依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現在,可以肯定地認 為,大約在40億年前,地球上只有巖五和水,地表溫度很高,缺氧的大氣使來自太陽的 紫外線可以暢通無阻地射到地表,而紫外線具有相當強的化學活性,它是生命形成的催 化物。諸多關於生命起源。

2023年,海洋學專家 柯利斯在太平洋底考察海底火山時無意中發現,在沸騰的火山岩漿噴口周圍活躍著形形 色色的生命形態,有鞋底大小的蛤,也有肝達近兩米的大管蟲。這時,一個奇思妙想在 他的腦海中產生: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催生的,因為在地球形成生 命的初期,地球的環境也是相當惡劣的,許多地方都很類似於海底火山四周圍的環境。

柯利斯的發現及假設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從未有過科學家真正去認真地加以驗證。絕 大多數探索生命源頭的人都不會相信,生命是在滾燙有毒的環境中誕生的。直到最近幾 年,才有一些科學家開始挽起袖口驗證熱液出口是否有發生生化反應的可能性。

試驗結 果表明,那些炙熱的、甚至含有大量有毒物質的熱液噴口處果真有早期生命產生所必需 的化學變化。2023年8月,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的科學家宣稱,他們解開了當初由柯利斯 提出的作為生命第三分支(另兩種為細菌與真核細胞)而存在的一種原始生物楊氏產甲 烷球菌的1700個基因密碼。楊氏產甲烷球菌生活在太平洋洋底2623米水深的一座火山口 的邊沿上,其生活不受陽光的影響,而且不以有機碳作為食物源。

它靠火山口排放出的 二氧化碳、氮和氫為生,釋放甲烷。研究人員從這種微生物中抽取了生命體中最重要的 生命物質dna。科學家認為,這種微生物可能是原始生命最早的形式,還可能是外星上 最有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地球的形成,地球怎麼形成的

地球起源如下 關於地球的起源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理論,但目前還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論。地球膨裂說提出的新的地球演化史認為,137億年前宇宙星因內部核聚變發生 飛出許多熔融的火球,銀河星就是其中之一 136億年前,銀河星因內部核聚變發生 飛出許多熔融的火球,太陽就是其中之一 46億年前太陽因內部核聚變發...

地球怎樣形成的?地球怎麼形成的

原始地球的形成。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形成了原始的地球,當時的地球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隨著碰撞漸漸減少,地球開始由外往內慢慢冷卻,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 地殼,這時候地球內部還是呈現熾熱的狀態。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

地球直怎麼形成的,地球怎麼形成的

越50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早期太陽的周圍有一圈吸積盤 有點類似於土星環 裡面都是塵埃。隨時間的推移這些塵埃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開始吸聚,形成了多個早期行星 數量可能大於9個甚至更多 在經過互相碰撞合併之後內太陽系就形成了4個比較大而穩定的行星,我們的地球就是第三個,一說當時的地球曾被另一顆相似大小的星體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