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散文《送行》寫作背景,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寫作背景

2021-09-21 03:24:49 字數 2620 閱讀 5462

1樓:匿名使用者

梁實秋在《送走》中寫道:

“你去,我不會送你;你來,不管風雨如何,我都會接你。”作家楊大俠認為,有種愛叫做等待。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風雨無阻我也去接你”出自**??

2樓:舍北春水

梁實秋先生的散文《送行》

現在人多以此句描述愛情,但是在原文中的含義則是諷刺了那些沒有感情只是走形式的現代人的送行,於是,作者在文末寫了這句話,意思是這樣虛情假意的送行不如不要,真實的感情才是人與人之間真正重要的。

3樓:解憂

出自梁實秋《送行》。原文段落如下:

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痛苦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擴充套件資料

《送行》是梁實秋作品中的其中之一,出自《雅舍小品》,是一篇散文。梁實秋,(1903一1987)原名樑治華,出生於北京,浙江杭縣(今餘杭)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4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送行》

《送行》是梁實秋作品中的其中之一,出自《雅舍小品》,是一篇散文。梁實秋,(1903一1987)原名樑治華,出生於北京,浙江杭縣(今餘杭)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原文: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痛苦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5樓:小白楊

出自於梁實秋的散文《送行》。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你可以看看,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這句話表達的是對朋友的送別之情,不送,是不忍離殤,怕留你,你悔。

你來,風雨再大都會接你,是期待你能來,只要你回頭,他會給你一個臂灣……

從古至今友人依依惜別之情一直是文人墨客最難免對的情感,關於送別的千古佳句更是多之又多。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翻譯: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2、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晏幾道《少年遊·離多最是》

翻譯:離別跟這樣的情景最為相同,二水分流,一個向西,一個朝東,但最終還能再度相逢。

3、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翻譯:請你問問東流江水,別情與流水,哪個更為長遠?

4、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候館梅殘》

翻譯: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5、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訊息到今朝。——劉禹錫《楊柳枝 》

翻譯:曾經與沒人相別與橋上,如今站在橋上卻痛恨沒有你的訊息啊。

6樓:※淡茗

出自梁實秋的散文《送行》,原文如下,

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痛苦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這句話是關於關於友情的,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不拘泥於分別,而是勇敢的面對前方,當你來時我就會風雨無阻的接你。

7樓:金六福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風雨無阻我也去接你”出自梁實秋《送行》。

梁實秋《送行》: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痛苦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風雨無阻我也去接你”: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不拘泥於分別,而是勇敢的面對前方,當你來時我就會風雨無阻的接你。

8樓:心死情灰

梁實秋的散文裡。

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9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是說愛情的,這是梁實秋說的,是關於朋友的,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不拘泥於分別,而是勇敢的面對前方,當你來時我就會風雨無阻的接你,這原來並不是說愛情的

10樓:預警_防範

梁實秋《送行》,"你走的時候我不會去送你 ,但你來的時候我會風雨兼塵去接你 "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寫作背景

11樓:程華衣慕梅

主旨句: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

此詩由寫遠遊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後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少年遠遊、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將進酒》寫作背景是什麼?詳細李白將進酒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自開元末年起,唐朝的政治就一步步走向了腐敗之路,各種各樣的矛盾先後湧現,而階級矛盾 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顯得尤為突出。此外,法律與制度也開始崩壞,土地兼併的問題日趨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府兵制也難以再支撐下去,唐朝帝國真正走向了衰落。此時,李白卻懷抱經邦濟世 救國救民的希冀,被唐玄宗召進長安...

李白的歷史背景,李白的時代背景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 據 新唐書 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 涼武昭王李暠 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故鄉的寫作背景,魯迅故鄉的寫作背景

魯迅於1919年12月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平 今北京 目睹農村的破敗和農民的悽苦,十分悲憤,1921年1月便以這次 回家的經歷為題材,寫了這篇 魯迅當時處在封建社會,那時候社會十分黑暗,農村被壓迫,魯迅當時回到故鄉紹興時,頓生感慨,於是就寫了 故鄉 魯迅故鄉的寫作背景 辛亥革命後,封建王朝的專職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