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談讀書是什麼意思,古人談讀書第一個是什麼意思?

2021-09-11 00:06:25 字數 3805 閱讀 8689

1樓:雪月森林

意思是: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原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春秋戰國孔子及其**《論語》

2樓:

古人談讀書一的意思是: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其原文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樓:小輝學長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向則自己不甘心為下流;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恆心則必然沒有幹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識、有恆,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談讀書》三則指的是三篇古人談論讀書的文章,分別選自《論語》 、《訓學齋規》和《曾文正公全集》。全文通過古人對讀書的論述,總結了讀書的正確態度與正確方法。

擴充套件資料

《古人談讀書》由兩則文言文組成,記錄了古人有關讀書、學習的言論。 第一則選自《論語》,是孔子關於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六句話。第一句寫要以誠實的態度對待學習,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

第二句寫要聰敏勤學,不以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第三句是說孔子自己讀書的時候多記多背,學習不知滿足,教誨他人不知疲倦。

第四句寫的是我並非生來就有知識的人,只是愛好古代文化,勤勉敏捷地去探求知識的人罷了。第五句寫的是學習起來就像老趕不上一樣,還生怕把學到的東西又丟掉了。第六句寫的是要明白「學」與「思」的關係,我曾經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問題,但是並沒有益處,這樣還是不如去學習啊。

4樓:呼阿優

古人談讀書第一個目標是「狀元」。

中國科舉史上,曾經湧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名進士,而作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之巔峰的「狀元」郎,則是屈指可數。

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河北故城縣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2023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河北肅寧縣人)止。

在這2023年間,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擴充套件資料

狀元就是類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今天在史籍中留有名號的狀元約有七百多人左右,他們都是在苦讀之後,才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當時科考上的佼佼者。因歷朝歷代多以文藝及哲理為取才的標準,雖然這些狀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學家,但仍以文學家為多。

其中較為人知的有,唐代的賀知章、王維、柳公權,宋代的張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廣、楊慎,清代的翁同龢、張謇等。中狀元稱為「大魁天下」。

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譽,但大多數的狀元,因為個人的因素或當時環境的牽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腳,有所作為,而終至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5樓:冉趣人生

狀元。這都是古人讀書的第一目標。苦讀寒窗十年啊!誰都想著金榜題名時。

6樓:

我們的祖先很早都在書中寫道:書中自有**屋,書中自金如玉。偉大的***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而證明讀書能創造人類更高的價值,古人淡讀書的目的也就是告訴世人,只有去讀書才會傳你的大腦發達,才會創造人類奇蹟。

7樓:蘭花

古人談讀書的重要性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還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屋,等等都講的是讀書的重要性,勸人多讀書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實力。

8樓:華仔記

就是讀書是第一位的意思,讀書是很重要的。

9樓:匿名使用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屋。

10樓:話梅太飛糖

古人談讀書是一種什麼意思呢查查

11樓:請叫我聲傑哥

古人談書是第一個,因為股書古人的知識非常多。

12樓:行走的佳人

第一個意思就是考官。

13樓:風花雪月緣

通過讀書使人,會認字,會寫字,會算賬。

古人談讀書第三篇的意思是什麼? 5

14樓:blackpink_羅捷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向則自己不甘心為下流;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恆心則必然沒有幹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識、有恆,三者缺一不可。

原文: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國藩

15樓:阿沾

意思是: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向則自己不甘心為下流;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恆心則必然沒有幹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識、有恆,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談讀書》是三則關於古人讀書的言論總編,從《論語》、《訓學齋規》、《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獻中總結古人讀書的方法。

第三篇是《曾文正公全集》。

擴充套件資料

曾國藩於道光十八年(2023年)考中進士,入翰林院,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追求的一種最高理想境界。而曾國藩正是這樣一位集修身、治學、治世、治政、治軍於一身的「古今第一完人」。

16樓:木錘哥談趣事

《古人談讀書》(三)五年級語文上冊

17樓:北極雪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8樓:鹹丹寒

蓋世仁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實第三要有橫,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時則知學問無盡,不該以易得志,至此如何博之海,如警花之規定,借物使者也有患者之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9樓:淡淡的憂傷

知識階層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向則自己絕對不甘心為下等;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可以買非常課課通

20樓:青春如此浪蕩1米露

??????????

21樓:六月梅

《古人談讀書》第三篇:

曾國藩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譯文: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氣則絕對不會甘心居於下等;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恆心則必然沒有幹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識、有恆,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讀書的三上,三下什麼意思,古人所謂的三上之功是指什麼,其用意是什麼

三上 即馬上 枕上 廁上。三上作品出處歐陽文忠公文集 歸田錄版 作者歐陽修權原文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寮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 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 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亦篤學如此。餘因謂希深曰 餘平生...

古人說的忠義是什麼意思,古人說的忠義是什麼意思幾乎所有的古代片

忠貞義烈 指忠臣義士 忠 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於齊家 治國 平天下。而盡忠者,必能發揮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幹,因為公生明,偏則暗 就是心正 不偏不倚 義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公正 合理而應當做的。本來是 但後來都變成 儒家倡導的 忠君愛國 講義氣了 就是 古...

古人臨別折柳是什麼意思,古人為什麼折柳送別

寓含惜別懷遠 感懷的意思。折柳,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最早出現在漢樂府 折楊柳歌辭 第一中。折柳 一詞寓含 惜別懷遠 之意。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人們離別時折柳相送,在思念親人 懷念故友時也會折柳寄情。我國 折柳送行 的習俗最早見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