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位敢於向皇帝直言不遜的人是誰啊?急

2021-09-01 22:59:52 字數 2945 閱讀 5045

1樓:匿名使用者

魏徵,唐太宗,以其為鏡

2樓:匿名使用者

魏徵魏徵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河北魏州曲城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

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敗後,魏徵隨其入關降唐,但久不見用。次年,魏徵自請安撫河北,詔準後,乘驛馳至黎陽(今河南浚縣),勸嵛李密的黎陽守將徐世績歸降唐朝。不久,竇建德攻佔黎陽,魏徵被俘。

竇建德失敗後,魏徵又回到長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魏徵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衝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制人,及早動手。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由於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徵問道:「何謂明君、闇君?」魏徵回答說:

「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後,自己還被矇在鼓裡;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對這番話深表贊同。

貞觀元年(627),魏徵被升任尚書左丞。這時,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親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此事。結果,查無證據,純屬誣告。

但唐太宗仍派人轉告魏徵說:「今後要遠避嫌疑,不要再惹出這樣的麻煩。」魏徵當即面奏說:

「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助,義同一體。如果不講秉公辦事,只講遠避嫌疑,那麼國家興亡,或未可知。」並請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太宗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魏徵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

」太宗點頭稱是。

急!!!!!!~~~~急!!!~~~~~~~急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出自**? 含義?

3樓:頑童吉安娜

這是唐貞觀十七年,在諫臣魏徵病逝後,唐太宗說的話,原句為:「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大意是:「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這說明了魏徵在唐太宗執政期間起到的重大作用。

這句話直至今日仍然起到警醒我們的作用,提醒我們應該時刻以他人為鑑正視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4樓:賤小彥

出自《舊唐書·魏徵傳》,是魏徵勸諫唐太宗李世民的話。

它的意思是:把銅當作鏡子,可以檢查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齊;把歷史當作鏡子,可以知道朝代是怎樣更替的;把別人的話當作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魏徵想通過這幾句話來勸誡唐太宗廣聽忠臣建議,把國家治理的更加繁榮昌盛,因為皇帝一個人治理一個國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多聽聽臣下的看法可以集思廣益,有利於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剛愎自用,很容易導致一個國家的滅亡,而李世民也確實做到了聽臣下規勸這一點,開創了大唐盛世。

5樓:百度使用者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 魏徵》 :「以銅為鑑,可正衣寇;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後魏徵逝死,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嘆曰:

「以銅為鏡,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以史為鏡,可知歷朝以來,存亡興替;『以人為鏡』,可觀人之舉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鏡矣。」

「以人為鏡」。乃指以人為借鑑。即將其成敗得失,引以為鑑,以免重蹈覆轍。

唐太宗鑑於隋亡於虐民的教訓,把

"存百姓"當作"為君之道"的先決條件,同時又把

"存百姓"跟帝王"正其身"相聯絡.他的思路是很

明確的: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取決於百姓的能否生存,

百姓的存亡取決於君主自身能否克己寡慾.他把國治,

民存,君賢三者有機地聯絡起來,反覆強調民存取決

於君賢.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意思是說,人們用銅鏡照自己,可以看到穿戴

是否整齊;用歷史做借鑑,可以知道歷代興衰和更替

的原因;看別人的成功和失敗,可以汲取經驗和教訓.

正因為唐太宗能納諫,大臣們都敢於直言進諫,所以

他在位期間,唐朝的政治比較開明,經濟繁榮.

6樓:百度使用者

唐太宗說的,意思狠明顯。開頭那句就不用解釋了,對著鏡子可以整理服飾穿戴;中間那句是參照歷史可以總結出事物興衰更替的規律,因為我們現在的狠多事其實之前都有發生過,從中可以得到經驗教訓;最後句說拿自己和別人對比,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處。總之,這幾句話告誡人們:

端正態度,注意對比和反省。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出自,唐朝宰相魏徵之言,他是向皇帝諫言,皇帝才說出來,隨可載舟,也可覆舟

8樓:百度使用者

出自唐太宗,說的是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含義是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鑑。

9樓:匿名使用者

大意是:「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光緒帝下一位皇帝,光緒皇帝后的下一位皇帝是誰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通稱順治皇帝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

嘉慶皇帝后面好皇帝是誰,嘉慶皇帝后的下一位皇帝是誰?

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名叫清宣宗愛新覺羅 旻寧 1782.9.16 1850.2.25 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在鴉片戰爭前的二十年間,他力圖繼承嘉慶帝的遺志,勤政圖治,克勤克儉 他也曾戡定西陲,嚴禁鴉片流毒,以重現盛世的輝煌。道光二十年 1840年...

漢朝最偉大的皇帝是哪一位,漢朝皇帝之中哪位最厲害

漢朝是我國封建時代第二個封建王朝。漢王朝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中算是比較偉大的一個朝代了,在這個朝代中也有許多勵精圖治的皇帝。漢武帝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很多人認為他是最偉大的漢代皇帝,實際上他不是,漢文帝才是,具體的原因如下 首先就是文帝以孝名揚天下。漢文帝是一位比較孝順的皇帝。他親自為母親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