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傾聽共情孩子的心聲

2021-08-18 21:17:26 字數 5819 閱讀 1639

1樓:卷枋茵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他有他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選擇。在與你的孩子一起生活時,不要對他只是生活上的關懷與照顧,你還要深入到孩子的內心,聽聽他們是怎麼想的。

每天都和你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你瞭解你的孩子嗎?知道他們心裡都想些什麼嗎?有時你會覺得孩子的想法無關緊要,只要他不哭不鬧乖乖聽話就好。

可是反過來想想,如果換位思考,你願意沒人聽你傾訴,

不發表任何意見,整天是按照別人的規定生活嗎?孩子的內心,你觸及到了多少,瞭解孩子是怎麼想的嗎? 進入孩子的內心,才能瞭解孩子的心理。

現在,大多數年輕父母在生活上對孩子都是十分關愛的,可真是銜在嘴裡怕燙著,捧在手裡怕化了。然而真正將孩子作為有人格尊嚴的人看待,

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的父母並不多。孩子學習和生活上有什麼問題,在向父母訴說時,父母往往稍不如意,就打斷孩子的話,輕則斥責,重則打罵。你們大人聊天時,身邊冒出一個小腦袋,聽著你們聊,還時不時地插上一兩句,這時你們會「大人說話,小孩不許插嘴,

一邊玩去」一句話就把孩子的發言權給剝奪了。對此,孩子只能將話咽回去,失落地回到自己的小空間。

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據某校的一項調查,70%的父母承認沒有耐心聽孩子說話。

孩子正在成長中,他每天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今天可能覺得世界是這樣的,明天就可能覺得世界是那樣的。隨著自己的長大,幹也們對身邊的事物的認知也就會不斷地變化。在你們不經意時,你們的孩子就已經變成了一個有自己思想、有自己主意的人了。

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和他們的意見,這對他們的個人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往小裡說是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疑問或者困難,往大里說,還能培養出他們良好的性格。這對孩子以後的個性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

楊南有一個女兒小名叫妮妮,今年9歲。從女兒小時候,楊南就有意地多與女兒交流,培養她的交際能力。這個妮妮從小就喜歡說話,不怕見生人,和誰都能聊,不管是比她小的孩子,還是小區裡80多歲的老奶奶她都聊得有滋有味。

楊南給她買了一件新衣服,她能跟別人就她的新衣服談論大半天。人人都喜歡這個小機靈。

妮妮的健談能力可不是天生的,據楊南說,妮妮小的時候也不是這樣,特別不愛說話。後來楊南就開始鍛鍊她。楊南有意地給妮妮說話的機會。

家裡要換窗簾,楊南就會問妮妮的意見,要什麼顏色、什麼款式,楊南聽完妮妮的意見並沒有馬上決定,而是偏偏說一個和顫妮不一樣的選擇,再問問妮妮的看法。這樣妮妮的主見意識就比較強了。

後來妮妮長大一點兒的時候,楊南就會談些深一點兒的問題。而妮妮一遇到問題也會和楊南說,所以她所困擾的事情從來就沒有給她帶來不良的影響。孩子就這樣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著。

傾聽孩子的心聲,你們還要經常考慮孩子的心理,站在他們的立場,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

2樓:平凡沉靜灑脫

這個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家長細心的陪伴才能真正與孩子進行溝通!

3樓:不能夠

想要理解傾聽共情孩子的心聲,首先要把自己的思考的角度放在孩子的思維角度,把問題想的簡單一些,單純一些,要把事情原本的模樣考慮的更多一些,而不是把它複雜化,孩子往往是很簡單的,他們的思想其實就是看到什麼說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高高在上,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就像朋友似的去和孩子溝通,去體貼孩子,去關心孩子,那麼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心聲。

5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作為家長的話,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應該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來教育孩子。

6樓:

孩子獲得成功或者是開心的時候,都希望給父母分享,孩子內心恐慌或者失望的時候,也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所以,父母不要只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和父母對話的時候,可能話題會非常的幼稚,但是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不管孩子說什麼,要表現對孩子說話的興趣,讓孩子覺得是被尊重的,會願意開啟心扉

7樓:葉非花非霧

那就學會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去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可以達到,聽到孩子的心聲,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想,想要去怎麼做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傾聽是一門藝術,傾聽是一種尊重,傾聽是一種理解,傾聽是一種能力,傾聽幼兒是培養幼兒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傾聽更是開啟幼兒心靈窗戶的一把"金鑰匙"。教師要學會傾聽,只有多傾聽孩子的對話,多傾聽孩子的表白,傾聽孩子的坦然吐納,傾聽他們的心聲,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解讀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9樓:兒科智醫生

傾聽是開啟孩子心扉的鑰匙,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溝通交流。

10樓:龍眼與荔枝

多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遊戲,和他成為朋友關係,而不是冷冰冰的家長關係

11樓:無雨

擁有一個很有母親功能的母親,實非易事;同樣的,找到擁有母親般功能的伴侶,也實非易事。大多數我們的母親也許在這個理解傾聽共情孩子的部分,功能都在及格線以下,或者更低,只有一二十分,而這樣的母親養育的孩子,長大**後又怎能一下子就跨越這一代代原生家庭的烙印,跨越自己的匱乏缺失,成為一個有著飽滿心理能量的理解者,傾聽者呢?

12樓:無所不知圈圈姐

在和孩子溝通時候,應該引導孩子講述,家長傾聽孩子的講述共情孩子的心聲,就能更加理解孩子的需求。

13樓:訾鳳憶槿

想要理解傾聽共情孩子的心聲,那麼就要換位思考,讓自己的位置變換成孩子的位置,感受一下他們的當時情況到底是如何想象的?感受一下孩子心裡也許會有哪些想法?和孩子共同去**他們內心深處的祕密

14樓:行走的冥想大師小喬

傾聽共情孩子的聲音。需要有耐心。

15樓:來自興福寺塔高興的史瑞克

對孩子的心聲大家都要用心去理解,跟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這就是理解孩子傾聽共情孩子的心聲。

16樓:

孩子的心聲是同齡的,心聲。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人。形成只有父母耐心的傾聽孩子心聲才能教育孩子培養孩子成才素人。

17樓:電子數碼科技谷

你好,樓主如果要做到與孩子共情於孩子傾聽理解。那麼這種情況下肯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這樣的話你才可能與孩子產生共情,共情之後你才有可能去傾聽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所以要想與孩子產生共情,還是要先以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能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一些事情。否則的話,是很難與孩子達成共情。

更談不上傾聽理解孩子的心聲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以孩子的想法去考慮事情。這樣的話才能產生共情,充分理解傾聽孩子的心聲。

18樓:我呢恐龍妹

愛護他,關心他,多和他溝通,瞭解他內心的世界。

19樓:匿名使用者

多和孩子認真溝通,不要對他們冷冰冰的,對孩子態度要和藹

20樓:米諾提

首先你得讓孩子充分表達他自己的思想,然後你試著現在他的角度上去理解下他的做法和想法,最後引導孩子該怎麼做比較好。

21樓:小笨象同學

想要理解傾聽共情孩子的心聲,那就要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想問題,要做到理解孩子這麼小的年齡階段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學心理學要具備什麼要的條件啊?

22樓:匿名使用者

要學好 心理學對個體而言,要看這個個體是否真誠、是否真實地對待他人和自己,只有真誠並真實地對待他人才能使他人信任你並坦然地無界線地與你溝通;真誠並真實地面對自己你才能獲得更多的領悟,對於心理學這麼科學而言領悟的東西明顯要比學到的東西要多得多,你只有對自己真誠並真實,你才能夠獲得這些。從你的條件來看,你是個愛思考的人,但任何一個問題,都要以一個平常心去看,不能有任何的偏見,偏見會讓你迷失思維和領悟的方向;只有保持平常心,你才能在事實的基礎上分析問題的起因,找到解決的方法。先從自己做起,自己做到真誠、真實、平常心,就具有了學習心理學的條件,否則學到的只會是知識,而不是成為心理學者所具備的素質。

23樓:匿名使用者

是當做專業或者職業來學習,則需要熱愛、堅持

如果是愛好和興趣來培養,不需要具備條件

24樓:匿名使用者

唯一必要條件:智商正常足夠了

25樓:我們一無奈

有耐心,具備耐心你就足夠了、

心理學有哪些流派?

心理學到底是什麼

26樓:巴巴拉小白兔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

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擴充套件資料

研究物件

動態性維度

1、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資訊的接收、編碼、貯存、提取和使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以上三種過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構成個體有機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

2、個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合。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徵和個性調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個性傾向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反映了人對周圍世界的趨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特徵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27樓:鄒寄竹帥茶

心理學是「人」學,是研究人的科

學;心理學是「我」學,是研究認識自我的科學;

心理學是「大腦」學,是研究人類大腦的科學。

人是生物,是動物,是最高階的生物、最高階的高等動物。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心理」。心理是人與一般動物的最根本區別。研究心理就是研究人。所以心理學最主要的就是人學。

我為什麼是「我」?我是怎樣成為現在的「我」的?這主要也得到依靠心理學來解開這一疑團。

所以研究「人」是心理學的一般任務、總的任務,研究「我」,也就是研究個體,是心理學的具體任務、重要任務。

研究人是研究普遍心理,研究我是研究個體心理。

心理是由大腦產生的,沒有大腦就沒有心理。所以研究心理,歸根到底就是研究大腦。

一般的心理研究只是研究心理的現象。心理的實質研究就必須研究大腦。這是門極其深刻的科學,也是極其深奧的科學。近年來,已發展成為人體科學。

有朋友說:「學心理學的人能看透別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裡想什麼,好厲害!」這些說法把心理學神化了,其實,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

心理學者只是在儘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缺乏共情能力,對孩子來說有怎樣的影響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別人的重視,希望自己的委屈,能夠得到別人的關心和鼓勵。特別是對於父母來說,為了孩子默默付出,可能是很多家長的常態了,但是家長也會希望能夠得到孩子的認可。可是事實就是,很多時候,想象和現實完全不是一回事。什麼叫做共情能力呢?其實很多人都有,但是卻不能準確地說出來比如你看到...

如何提高同理和共情能力如何以同理心的心態來提升工作績效

同理心,根據其定義來看 同理心 empathy 又叫做換位思考 神入 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 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 換位思考 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在我們應用同理心...

如何理解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窮人的孩子在經濟 社會關係上都沒有依靠,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所以早早地知道了錢的來之不易 知道了只有將自己 用知識 金錢 能力 武裝的強大才能不受人欺負,才能立足於社會。窮人的孩子早早地就知道學習的重要,一分一毛的來之不易,為人處世的艱難,所以他們會抓住機會學習,珍惜每一分錢,去做別人不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