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洲挖出來的五株錢和半兩是哪的朝代的

2021-08-03 10:16:24 字數 1482 閱讀 8315

1樓:張為臻老師

半兩錢形制為圓形方孔,重12銖(中國古代規定1兩為24銖),有錢文曰「半兩」。「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

漢武帝初鑄三銖錢,元狩五年(前118)廢除半兩錢,始鑄五銖錢。——常識歷史篇。

2樓:

半兩錢是

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五銖錢是漢代

漢武帝時停鑄半兩,改鑄三銖錢。三銖錢重8銖,銖字金旁從王,背無輪廓。三銖錢剛鑄一年,武帝又令停鑄三銖,改鑄五銖,錢背增加了輪廓,重5蛛,「因郡國共銖株,又稱郡國錢。

又過三年,制赤厭錢(厭指邊緣),輪廓上帶赤色,以一當五,但幣值不足。到了公元前113年,武帝將鑄錢權收歸**,由上林三官統一鑄造,鑄工精美,以一當一,由於私人仿製費銅費工,無利可圖,民間盜鑄絕跡,五銖錢使用至東漢,鑄數極大,使用極廣,流行時間很長。因前代的銅範常為後代使用,所以要斷代事實上不可能,到東漢和帝(89一105年),五銑」質量逐漸下降,重則只有2~3克、東漢未靈帝時有了四出五銖,即方、孔的四角突出,碰到了錢的外輪。

(四出五株錢形常見於西南地區的銅鼓紋節,亦成為反映銅鼓時代的標誌之一。歷代收藏家喜收當時誤鑄、戲制的傳形五銖(五銖兩字倒排)疊字五銖(五

五、銖銖),舍背五株(兩面有字,或兩面無字)。另有作為壓勝錢的吉語、圖案、人名五銑。五株錢是我國古代很有影響的一種貨幣,存世較多。

與後代方孔圓錢比較,五銖錢方孔較大,字型較大,外輪較狹,文字較峻深。存世的五銖錢一般均為真品,有些作偽者往往用真錢改刻或用廢品翻砂,鑄造「五五」、「銖銖」錢,以為奇貨可居,謀取暴利,應注意察別其真偽。

3樓:李小囡愛

是秦朝的。漢武帝之前西漢曾經使用。

五株錢幣是哪個朝代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五銖錢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始於118 bc,歷經約400年,是中國錢幣內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金容屬貨幣。漢武帝元狩五年,118 bc,開始發行五銖錢,開啟了漢朝五銖錢的先河;直到東漢末年,上下400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

5樓:威武大中華

五株錢是漢代的,是中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金屬貨幣

6樓:匿名使用者

五株錢,是西漢末年,王莽串位時所築的錢幣,很稀少,有收藏價值,好好的儲存!有未來的空間!

7樓:歷史的塵埃

漢代,漢武帝鑄造漢五株,取代秦半兩

五株銅錢是什麼朝代

安徽滁洲的方言有哪些?

從土裡挖出來的黑色泥塊是什麼,在土裡挖出來一根很黑的木頭,又很硬是什麼木

很可能是黑鈣土它是一些植物腐敗的殘體與泥土混合後的產物,在東北大部分地區的土出層裡都能找到尤其河道淤泥處更多,通常成黑色或是白灰色質地細膩 黑鈣土較粗糙或混有雜質 常與泥沙或黃土層混合存在,由於同其它的土質不同所以成球塊狀存在於土層裡!通常來說是耳癤子 能弄著玩吧?可能是中耳炎,或外耳道炎,最好找醫...

這是什麼石頭。土裡挖出來的,土裡面挖出來的,綠色,半透明的石頭,這是什麼石頭,

你好!有可能是紅寶石原石,建議到礦物質檢測中心出個證書。祝你生活愉快!水晶,你發了,還是大塊的粉晶 土裡面挖出來的,綠色,半透明的石頭,這是什麼石頭,葉臘石是黏土礦物的一種,質地細膩,硬度低 1 2 多以葉片狀 纖維狀 放射狀和片狀塊體產出。白色 灰色 淺藍色 淺黃色 淺綠色和綠棕色,條痕白色。透明...

古墓挖出來的棺材釘有什麼用,從墳墓中挖出來的棺材釘值錢嗎

那個東西不吉利,而且還有莫名的細菌,最好扔了吧。棺材釘有什麼作用?死者入棺,謂之 大殮 入殮 在死後的當天 第二天和第三天不等,通常是三日入殮成服。入殮前,死者的兒女,按長幼次序排列成行,為死者淨面。一般用棉球在臉盆中象徵性地蘸一下,然後再在死者臉上虛晃幾下,表示擦拭,同時對死者喊道 給你淨面啦 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