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是那個朝代的人,鄭燮什麼朝代

2021-05-26 05:42:40 字數 1899 閱讀 9799

1樓:做自己最喜歡的

鄭板橋是清朝書畫家【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

2樓:晗晗

鄭板橋(2023年11月22日-2023年1月22日)原名鄭燮(xiè),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書畫家,詩人。他是江蘇興化人。

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

3樓:儒雅的地球儀

鄭板橋(2023年11月22日-2023年1月22日),漢族,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原名鄭燮,"燮"讀音ㄒㄧㄝˋ,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歷史上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 著有《板橋全集》。

4樓:逆流沙z月影

是清朝的人。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2023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5樓:全世界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2023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以畫竹子著稱的書畫家鄭板橋是哪個朝代的人?

6樓:小豪

清朝鄭板橋,名來燮,字克柔

源。板橋是他的別號。他生於一六九三年,卒於一七六五年,祖籍江蘇揚州興化縣人。

他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他工詩詞、擅文章、精於書法、繪畫,尤其擅長畫竹,他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是清代時期乾隆年間著名書畫家和詩人。他的“三絕”詩、書、畫中,怪異之作俯拾即是,甚至連他的創作論亦頗奇談怪論。

他時時好發寄語,稱自己的作品是“掀天揭地之文,震雷驚電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原不在尋常眼孔中也。”故此,他又被人們稱之為“揚州八怪”之一。 “揚州八怪”(汪士慎、黃慎、金農、高翔、李鱔、鄭板橋、李方膺、羅聘),在當時這八位藝術家在政治態度、生活作風、書畫創作等方面都不同於社會流俗,他們的為人有明顯個性,他們的作品,有獨創風格,他們的書畫就形成了“揚州畫派”、“揚州八怪”,而鄭板橋更是 “八怪”之中的佼佼者。

鄭燮什麼朝代

7樓:0妖妖零

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曾在我們濰坊做過知縣;

8樓: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清朝詩詞畫家,“揚州八怪”之一。乾隆時進士,曾任七品縣官。

9樓:匿名使用者

鄭板橋 清中期,好像是揚州八怪之一

10樓:梅檁

鄭板橋,清代八怪之一,有名的畫家、清官

1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鄭板橋,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雍正年間的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堪稱三絕。

12樓:搏鬥

即鄭板橋,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間

13樓:狂飆的綠皮車

鄭板橋嘛,當然是清朝的。

鄭燮號 鄭板橋是之一,鄭燮號什麼,是什麼之一

揚州八怪之一,板橋同志好像還是老大。揚州八怪 鄭燮 1693 1765 字鄭燮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今人謂之為八怪之首,他的代表作是 竹石圖 清康熙年間的板橋,坐對紙窗竹影,鋪開筆墨畫起了他最愛的竹子。秋風昨夜窗前過 他看見清風在竹葉間穿行,看見竹子搖曳的樣子。板橋畫竹有 胸無成竹 的理論,他畫...

鄭燮是哪個朝代的,鄭燮是哪個朝代的給我答案

清代書畫家 文學家 鄭板橋 1693 1765 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 1736 進士。官山東範縣 濰縣縣令,有政聲 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 揚州八怪 之一,其詩 書 畫世稱 三絕...

鄭板橋墨竹圖的簡介,清朝鄭燮的《墨竹圖題詩》意思

我的看法 在房間裡聽著沙沙的竹葉聲,好像是民間人民的生活困苦潦倒的嗚咽之聲。只是我們這些小小的州縣官吏,衙門臥室外竹子的一枝一葉,都牽動著我們的感情。網上資料 這是鄭板橋的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中的詩句,全詩是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兩句詩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