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若波羅密是什麼意思,波若菠蘿蜜多是什麼意思?

2021-05-25 15:57:53 字數 6402 閱讀 6543

1樓:我茶喝過毒

這句話正確說法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一般指「般若波羅蜜多」(prajna paramita),「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羅」指「彼岸」,「蜜」指「到」,「多」是語尾的拖音,譯「了」(有時「多」也可省略),譯成漢文合起來是「到彼岸了」。所以原詞指的是「智慧到彼岸了「。般若波羅蜜多,智慧至彼岸。

類似「般若波羅蜜」的佛教用語:

痴心妄想」:指愚蠢荒唐、不能實現的心思和想法。痴,佛教又稱為「無明」,是貪、嗔、痴三毒之一,為一切煩惱之源。不明是非善惡的汙染之心,叫作「痴心」。

「家賊難防」:佛教以色聲香等六塵為外六賊,以眼耳鼻舌等六根為內六賊。家賊即內賊。

「盲人摸象」:為《涅槃經》卷三十二所載的一則故事。比喻對事物只有片面的瞭解,就妄下結論。

「鏡花水月」:鏡中花、水中月,常用來比喻虛無縹緲的東西。《景德傳燈錄》卷十四載:「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映象,豈有生滅?」

「愛河」:愛慾浸染人心,使人溺沒而不能自拔,故喻為愛河。蘇軾有詩云:「欲平苦海浪,先幹愛河水。」

2樓:途虎話養車

一般指「般若波羅蜜多」(prajna paramita),這句話是梵語的音譯。

「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羅」指「彼岸」,「蜜」指「到」,「多」是語尾的拖音,譯「了」(有時「多」也可省略),譯成漢文合起來是「到彼岸了」。

所以原詞指的是「智慧到彼岸了「。般若波羅蜜多,智慧至彼岸。

這個也是佛教用語,其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原出於六百卷之【大般若經】,其中包含了一切佛菩薩六度萬行之智慧與功德,也是大乘佛教精神所在,而之心經亦為【大般若經】中之肝要與其結晶之精華。

3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波羅蜜】

梵語prajn~a^-pa^ramita^。又作般若波羅蜜多、般羅若波羅蜜。意譯作慧到彼岸、智度、明度、普智度無極。

或稱慧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為六波羅蜜之一,十波羅蜜之一。即照了諸法實相,而窮盡一切智慧之邊際,度生死此岸至涅槃彼岸之菩薩大慧,稱為般若波羅蜜。

4樓:清心浮萍

波若波羅密是梵語 意譯『智慧』

5樓:

般若(拼音:bō rě),佛教詞語,亦作「波若」、「缽羅若」等,全稱「般若波羅蜜多」(梵文:prajñāpāramitā)或「般若波羅蜜」。

為巴利文 paññā 的音譯,梵文是prajñā,意為『智慧』。不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聰明智慧」,而是指洞視徹聽、一切明瞭的無上智慧。為了跟普通的智慧相區別,所以用音譯而不用意譯。

「般若」的古音現代人很少知道,但念成「巴尼亞」,將「尼亞」縮合成一個音節,是比較準確的。

6樓:陌上一縷天天

這個出自於《金剛經》,是一種佛語。就跟平常的咒性質差不多

波若菠蘿蜜多是什麼意思?

7樓:餘音繞樑上君子

是梵語,譯為中文意思是:智慧到彼岸了。

此句是佛教用語,六波羅波密之一。

般若」的意思是「智慧」,「波羅」是「彼岸」的意思,「蜜」指「到」,「多」是語尾的拖音,屬於語氣助詞,翻譯為「了」(有時「多」也可省略),將它們結合起來翻譯成漢文則是「到彼岸了」。所以原詞指的是「智慧到彼岸了「。般若波羅蜜多,智慧至彼岸。

另外,佛教經書中也有在般若波羅蜜前,加上「摩訶」兩個字,也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梵文,翻譯成中文漢字是「大」的意思。所以,它意思就是大智慧到彼岸。

擴充套件資料: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譯為中文意思:

觀自在菩薩修習般若功夫,功行已達深久而純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鏡,無一物不盡顯其中;其智光猶如太陽,無一物不能盡照。所謂五蘊,亦即作為物質的色境、隨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內心的意志取向以及針對世間所有萬物的認知活動和觀念。

在般若智慧的觀照之下,無不顯現本有的空相。由於相空,從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於除去了妄念,從而不生煩惱,不起業惑,因而得以度脫一切災難與苦厄。

舍利子啊!那作為物質界的色本來就與空沒有什麼區別,那作為世間一切存在的本來之相,那作為存在之底蘊的空也與任何物質形式沒有什麼不同。其實,從現象反映本質的角度看,色就是空;從本質依託現象的角度看,空則就是色。

進而可以說,五蘊的其他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識,同那作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這種關係。因而也可以說,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舍利子!這世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皆稱為諸法。這一切法的本相便是空。

這空相既沒有生起,也沒有消滅;既沒有垢染,也沒有清淨;既不能有所增長,也不能有所減損。空是從無始以來便無動作、無變異、無生滅的。

空是原本寂然,是在時間序列上無從加以分辨區別的。所以我說,從根本上看,這個空之中並沒有物質之色,並沒有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識;也沒有作為認知活動依據的六種官能,即沒有有眼耳鼻舌意所代表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知覺;也不存在那作為六種認識官能的物件的色、聲、味、觸、法,也就是形象、聲音、氣味、滋味、軟硬冷暖等以及可以成為思想物件的一切事物;也沒有六種作為認知官能的根器;沒有六種作為認知物件的塵境;也沒有作為認知所得的六種意識。

這便是從眼界開始數下去,直到意識界才結束的十八界。不僅空中沒有十八界,也沒有十二因緣;即沒有從無明開始,直到老死而再生的生命系列,也沒有超越生死的老死盡這一最終環節;不僅沒有十二因緣,也沒有認識人生本質,超越生命侷限性的四諦道理,也即沒有知苦、斷集、修道、證滅的聖教實踐過程;沒有根本的般若智慧,也沒有憑籍此智慧要把握的任何東西。

由於並不存在智慧要把握的物件真理,所以菩薩修行就要實證這一無所得的境地,這也就是依止般若波羅蜜多修行法門的本意。因為依止般若波羅蜜多,無所不了,所以心中任運自在,不再有牽掛滯礙,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懼,遠遠地離棄了關於一切事物的顛倒想,離棄了關於眾生所處境地的幻想,達到了究竟的涅槃境地。

十方三世的所有佛世尊,也都是如此,因為依止了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法門,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據此我才說,般若波羅蜜多是神妙而不可思議的諸佛之母,是破除生死無明障礙的光明之師,是無以倫比的至尊至上的總持法門,它能解除世間一切眾生的苦難,它與作為一切諸法的真實而不虛妄的空相是不二而沒有分別的。所以,在這裡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度生死的總持法門,也就是宣說如下的咒語: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8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佛教名詞的波羅蜜

完整的發音音節是波羅蜜多(paramita),梵音「波羅」漢譯「彼 岸」,「蜜」譯「到」,「多」是語尾的拖音,譯「了」。譯成漢文合起來是「到彼岸了」。在漢語使用中,也常省掉尾音,就成了波羅蜜。

「波羅蜜多」是有很多的意思, 即是度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有很多, 在小乘佛教有十個波羅蜜; 在大乘佛教比較常說的是為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亦稱為六度, 這種翻譯,意含六種度我們到彼岸的方法、道路的意思。它們是佈施波羅蜜度慳 貪, 持戒波羅蜜度毀犯,忍辱波羅蜜度嗔恚, 精進波羅蜜度懈怠, 禪定波羅蜜度散亂, 智慧波羅蜜 度愚痴。

4)般若

普通話念(bo rou),廣州話念「波野」。這是梵文panna的音譯。可以譯為「甚妙的智慧」。

(如果譯為智慧,往往就把它與我們自己所體會的智慧混淆起來了。世智辯聰對於學佛說起來,不是好事,是壞事。佛法把聾子、瞎子、啞巴、精神病,加上世智辯聰列入難於學佛之列。

)佛法把智慧分為:世間智慧、出世間智慧,後者才是般若之智。

佛法又將出世間智慧分為聞、思、修三慧。

聞慧是從聽聞佛法得來;

思慧是聞解後,再於自己心中詳審觀察, 如是深一層認識;

修慧是思後更依方法去修禪觀,於定慧雙運中仔細觀察宇宙人生真理。

中國佛教把 聞、 思、 修 三 慧,安在般若上來說,就有: 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

般若波羅蜜,就是以智慧到彼岸。

5)般若心經

要嘗一點般若佛法的滋味,推薦讀心經。這是中國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一。很多人能終生持誦。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 陀從開悟成道,到入滅, 說法49年,全部的經論被後人分門別類編輯成《大藏經》。在《大藏經》中的般若部有六百卷的《大般若經》, 總共有640萬字。而 268字的《心 經》, 就包含了整部 《大般若經》的精華心要; 所以有群經心藏的意思。

讀《心經》有大概兩種讀法。

一種就是文字解讀,因為它是由 佛 教 重 要 的 般 若 名 詞 撰 寫 而 成, 如果順藤摸瓜深究義理,廣 釋 《心 經》, 就串出整部640萬字的《大 般 若 經》 了。

另一種,就是不用腦去想,思考其中理論。只是用「心」去讀。就是把它背下來,常念。

這是我們中國所說的讀書百遍,自解其義的做法。在佛教來說,叫熏習。象常點香,身上就有香味了。

總有一天,心開慧解,「開竅了」。

這部經有多個翻譯版本,其中以鳩摩羅什和唐玄裝的版本最風行。其中差異只是一句,一個是「遠離顛倒夢想」,一個是「遠離一切顛倒夢想」。

歷史上的唐僧取經,的確是一路揹著這部經做護身符的。當然不是西遊記裡的《多心經》,是《般若波羅蜜多 心經》。所以從靈異的角度,也頗多人信奉。

「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

9樓:檀世靜

般若波羅蜜一般指「般若波羅蜜多」(prajna paramita),

「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羅」指「彼岸」,「蜜」指「到」,「多」是語尾的拖音,譯「了」(有時「多」也可省略),譯成漢文合起來是「到彼岸了」。

所以原詞指的是「智慧到彼岸了「。般若波羅蜜多,智慧至彼岸。

1、般若(音波野)

般若是印度語,即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大智慧,或者是妙智慧,而佛經所講的智慧並不是說文化知識,科學理論之類的智慧,仍是指心說法,經中所說的,都是使人認識心,理解心,練心,明心的正法,所以說字字不離心,離心,都沒有經書,佛離心沒有法可說,佛的千經萬卷,通稱為心法。

學佛的目的是明心,因為人有心才能學佛,沒有心用甚麼學佛?所以心為萬法源,心經就是為心源而說,所以叫心經,心經的智慧,為大智慧,妙智慧,智慧功能**於心,心為智慧體,心為智慧根,簡稱慧根。

用智慧破愚迷叫法,智即是理,慧即是光,心叫妙明紫金光,亦叫妙明心,因此,心生之慧叫慧光,也叫智慧燈。六祖雲:「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慧波萬年愚。

」心有欲叫迷,解迷生智慧叫覺悟,迷既然解了,法也沒用了,這叫做物空心空法亦空,了無一物。

2、波羅密

漢語叫做「到彼岸」。

甚麼叫做此岸,甚麼叫做彼岸呢?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苦多樂少,所以又叫做苦海,有些是人為的災難,有些是自然的災害,有可以避免的,有不可抗拒的,如水火刀兵,旱澇飢謹,生老病死離別苦,貪求之心不得等等,人若脫離苦海,登上佛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為到彼岸,一個學佛者,思想境界達到如如不動,不被一切所迷,不被萬境所轉,心若真空,為到彼岸。遇事著急上火,生氣發愁,悲傷恐懼等等,是此岸,坦然無事,心平氣和,常樂常淨,是非無動於心,是彼岸。

實際上,幸福和痛苦,好與壞等,全在一人之心,佛說萬法,不過是為人明心而說,法是船,覺是岸,心達明,覺至圓,也無此岸,也無彼岸。

3、多漢語叫做「定」。

定,心穩如泰山,如如不動為定,非指身體的姿勢或身體動與不動而言,萬境攻心心不動為定,心不被是非,混亂,煩惱,憂愁,悲傷,恐懼,生死所轉為定。

定乃心之用,無心何言定?定,心之假名,心達真空,無定無靜,定靜無非明心之法語,人的一生幸福,貧困,本屬虛幻,百年之後不過是一把骨灰,完結了人的一生,留下來的,只是幻影虛名.

世人把人生看得真實不虛之事,所以心迷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不能自拔,作為一個人來講,社會,工作,家庭,是非,繁多複雜,萬事紛紜,事過心清,心不被一切所迷為定。

擴充套件資料

「般若波羅蜜多」六波羅波密之一。

亦修唯識行,於修習位所修的十種勝行之一。

般若有三種:一生空無分別慧,就是了達人空,而不起人我見的智慧。

二法空無分別慧,就是了達法空,而不起法我見的智慧。

三俱空無分別慧,就是了達人、法俱空,而不起人、法二種我見的智慧。

六波羅密華譯六度,即檀那(佈施)、屍羅(持戒)、羼提(忍辱)、毗離耶(精進)、禪那(禪定)、般若(智慧)。

六波羅密華譯六度分別是:

1、檀波那羅密

2、屍羅波羅密

3、羼提波羅密

4、毗梨耶波羅密

5、禪那波羅密

6、般若波羅密

參考資料

佛教摩訶波若波羅密是什麼意思啊,波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

摩訶 大。般若 智慧,不同於世間智慧所以不譯。佛的一切言教,一切戒律教條都是為了讓眾生求得清淨一心。清淨一心是定,定能生慧,這個慧就是般若智慧。這個智慧才是修行的最終一截道路。乘這智慧能出生死能成佛果能度眾生。波羅密 度。也譯作舟船。合起來是 大智慧之舟。般若 拼音 b r 佛教詞語,亦作 波若 缽...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摩訶波若波羅密是什麼意思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直意為 皈命或禮敬香雲蓋大菩薩 香雲蓋 三字,就是香爐裡的香菸,騰在虛空裡頭,結成象雲一樣的寶蓋。當然,這是出自 金光明經 裡頭的。經上說 一位人間的國王,一心恭敬聽法師說 金光明經 手裡頭拿著燒香的爐,供養這 金光明經 只要在轉一個念頭的時候,那種香氣已經散到了十方無量無邊的...

「若愚」是什麼意思,若愚取名是什麼意思

若愚 du古代對圍棋zhi段位的稱號,相當dao於現代的二段。回讀音 ru y 2.圍棋簡介 圍棋,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答國古時稱 弈 西方名稱 go 流行於東亞國家 中 日 韓 朝 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