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1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2021-05-11 08:56:48 字數 5443 閱讀 7146

1樓: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實踐活動中體驗1千米有多長,知道米和千米之間的關係。學生是在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後認識“千米”的,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太大了,學生很難形成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

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體驗,才能更好地感知我們的數學,運用好我們的數學,特別是像“千米”這種抽象又難理解的長度。備課時,我想通過實踐活動完成本課教學活動。我計劃讓學生在“手拉手”活動中體驗1米、10米、100米分別有多長,從而推理1000米有多長;再實際走一走,感受實際長度。

因此,我將本課分成了3大部分。

一、複習匯入。

複習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並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已學過的長度的單位的空間觀念。接著提問如果要表示從你的老家到晉江的距離需要選用什麼單位呢?學生思考著好像選用這些長度單位都不行,於是引入新課。

二、體驗感知。

(1)手拉手活動:讓學生思考併到操場上手拉手體驗,從小到大、循序漸進,讓學生的行為與思維一步步靠近我們需要的大數。

1、一個同學把手張開大約1米長,那需要幾個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約10米長的一排呢?

2、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夠不夠100米長?

3、多少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約夠100米長?

4、 沿著100米長的路線走10圈就是1000米,還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走一走:學生通過走一走體驗到千米真的很長。

1、讓學生沿著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幾步?

2、10米需要走幾步?100米呢?1000米呢?

3、下課時間可以去操場上來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時間。

這裡學生通過體驗,在原有知識概念的基礎之上充分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實踐經驗,使學生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同時對生活中米與千米的運用才會靈活。

三、生活中的運用與單位互換。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是學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學生學完後還不能夠理解千米的實際意義導致生活中運用錯誤、單位呼喚錯誤,因此教學的重點在於讓學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義。因此在教室裡可以利用張開的手大約長1米這種學生容易直觀的現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有些數學知識必須讓學生感受、體驗,不能嫌麻煩,學生沒有理解的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在做題就不能靈活運用好知識。從這裡,我更進一步體會到,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讓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絡,才能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反思:小學數學《一米有多長》

2樓:匿名使用者

《1米有多長》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節中關於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課。本節是學生已經認識釐米、會用釐米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基於學生已有一定的認識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離的測量經驗,本節課教學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實際測量中產生需要學習新知,感受米與釐米二者之間的的關係,並會運用新知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同時教學中提醒學生米尺用來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又為二年級下冊進一步學習千米奠定了基礎。

一、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習動機

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認識釐米、會用釐米量,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測量黑板的長,在學生的操作中,因測量的物體較長,用20釐米長的學生用尺進行測量,比較麻煩,學生產生了換個比較長的尺子做測量工具或用比釐米大的單位米來進行測量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的新知識。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學生解決問題中遇到問題而產生求知的動力,激起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除此之外,我還想通過這個設計想向學生們滲透:

在今後遇到困難時,沒什麼好怕的,可以通過學習新知加以解決,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精神。

二、圍繞重點,多層次

孩子們兩天內一下子學了兩個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對1米和1釐米的實際長度認識不夠,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造用錯單位的錯誤。

這了讓孩子們充分認識,我先讓孩子們用米量:(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捲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麼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再讓孩子們區別釐米和米:(1)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釐米有多長,再用兩手比一下1米有多長。通過孩子們的動手比較感知釐米是比較小的單位,米比釐米要大得多。

(2)用學生用尺量一量;數一數;看一看等方法瞭解1米里面有多少釐米。(3)實物測量,使用正確的長度單位。

本節課孩子們對米的認識較好,能正確地用長度單位——米,並進行有關測量。

三、存在的不足

1、反思這次的教學設計是沒有把“估計”運用到實際測量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今後的教學在這方面要牢固樹立此觀念,因為學生掌握此項技能,在今後的實際生活當中受益匪淺。

2、有關長度單位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後面教學中要給學生不斷的強化和運用,絲毫不能懈怠——這是ms-eepo有效教育理念中的由於強化次數不夠導致的知識遺忘,這也是我教學中要汲取的一點失敗的教訓。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 1米有多長 教學反思

3樓:哥被震精了

這種題明顯不是讓你回答1米等多少分米或者等多少釐米的問題,應該是用實物進行比較

比如1米大概是書桌的高度,或者是書桌的長度那麼長,或者說小朋友兩手伸開,大概就是1米的長度等等

4樓: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實踐活動中體驗1千米有多長,知道米和千米之間的關係。學生是在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後認識“千米”的,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太大了,學生很難形成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

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體驗,才能更好地感知我們的數學,運用好我們的數學,特別是像“千米”這種抽象又難理解的長度。備課時,我想通過實踐活動完成本課教學活動。我計劃讓學生在“手拉手”活動中體驗1米、10米、100米分別有多長,從而推理1000米有多長;再實際走一走,感受實際長度。

因此,我將本課分成了3大部分。

一、複習匯入。

複習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並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已學過的長度的單位的空間觀念。接著提問如果要表示從你的老家到晉江的距離需要選用什麼單位呢?學生思考著好像選用這些長度單位都不行,於是引入新課。

二、體驗感知。

(1)手拉手活動:讓學生思考併到操場上手拉手體驗,從小到大、循序漸進,讓學生的行為與思維一步步靠近我們需要的大數。

1、一個同學把手張開大約1米長,那需要幾個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約10米長的一排呢?

2、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夠不夠100米長?

3、多少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約夠100米長?

4、 沿著100米長的路線走10圈就是1000米,還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走一走:學生通過走一走體驗到千米真的很長。

1、讓學生沿著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幾步?

2、10米需要走幾步?100米呢?1000米呢?

3、下課時間可以去操場上來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時間。

這裡學生通過體驗,在原有知識概念的基礎之上充分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實踐經驗,使學生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同時對生活中米與千米的運用才會靈活。

三、生活中的運用與單位互換。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是學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學生學完後還不能夠理解千米的實際意義導致生活中運用錯誤、單位呼喚錯誤,因此教學的重點在於讓學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義。因此在教室裡可以利用張開的手大約長1米這種學生容易直觀的現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有些數學知識必須讓學生感受、體驗,不能嫌麻煩,學生沒有理解的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在做題就不能靈活運用好知識。從這裡,我更進一步體會到,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讓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絡,才能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1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5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kiss咪兔0

《1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1米的認識》是學生已經認識釐米、會用釐米測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用米尺較準確的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基於學生已有一定的認識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離的測量經驗,本節課教學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實際測量中產生需要學習新知,感受米與釐米二者之間的關係,並會運用新知靈活地創造地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一、運用課件,聯絡生活實際,設計動手操作,激發學習興趣匯入新課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認識釐米、會用釐米量,在這個基礎上,運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課題《1米有多長》。通過讓學生自己用小棒,看課件以及動手量一量來感受1米有多長,在親手操作中學習本課的新知識。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學生遇到問題中自己解決問題而產生求知的動力,激起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

除此之外,我還想通過這個設計想向學生們滲透:在今後遇到困難時,沒什麼好怕的,可以通過學習新知加以解決,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精神。

二、精心設計,採用多種途徑理解和區分單位:釐米和米孩子們兩天內一下子學了兩個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對1米和1釐米的實際長度認識不夠,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造用錯單位的錯誤。這了讓孩子們充分認識,我先讓孩子們用米量:(

6樓:du知道君

《米的認識》是學生已經認識釐米、會用釐米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基於學生已有一定的認識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離的測量經驗,本節課教學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實際測量中產生需要學習新知,感受米與釐米二者之間的的關係,並會運用新知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一、聯絡生活實際,設計動手操作,激發學習動機匯入新課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認識釐米、會用釐米量,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測量黑板的長,在學生的操作中,因測量的物體較長,用20釐米長的學生用尺進行測量,比較麻煩,學生產生了換個比較長的尺子做測量工具或用比釐米大的單位米來進行測量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的新知識。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學生解決問題中遇到問題而產生求知的動力,激起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除此之外,我還想通過這個設計想向學生們滲透:

在今後遇到困難時,沒什麼好怕的,可以通過學習新知加以解決,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精神。

二、精心設計,採用多種途徑理解和區分單位:釐米和米孩子們兩天內一下子學了兩個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對1米和1釐米的實際長度認識不夠,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造用錯單位的錯誤。這了讓孩子們充分認識,我先讓孩子們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捲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麼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再讓孩子們區別釐米和米:(1)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釐米有多長,再用兩手比一下1米有多長。通過孩子們的動手比較感知釐米是比較小的單位,米比釐米要大得多。

(2)用學生用尺量一量;數一數;看一看等方法瞭解1米里面有多少釐米。(3)實物測量,使用正確的長度單位。

課後孩子們對米的認識較好,能正確地用長度單位:米並進行有關測量。

2023年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1米有多長

1米就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張開雙臂,從手尖到手尖的距離。1米等於1o分米等於1oo釐米。一米等於100米釐米。新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 1米有多長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在實踐活動中體驗1千米有多長,知道米和千米之間的關係。學生是在認識了長度單位米 分米 釐米 毫米後認識 千米 的,千米這個長度單...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教室有多長教案北師大版

內容來自使用者 健康青松 教室有多長 教學目標 1 會選用一定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2 通過觀察與測量,體會測量長度需要一定的長度單位。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會用不同的物體表示物體的長度的方法。難點 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教具學具 教具 課件。學具 用於測量的標準物...

新版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滲透轉化思想,應用 湊十法 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 的思考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因此我設計了幾個教學環節 1 談話匯入,激發學生興趣。在學習這節課前,學生已學習掌握了11 20各數及10加幾 減幾。學生對得數是10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