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產生了哪些傳統文化

2021-05-11 06:13:39 字數 5468 閱讀 717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思想——儒家文化思想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思想學派,歷來被奉為官學。甚至在西方也以不同的形式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也就是說,儒家文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化,能夠影響世界的文化,至今還在人類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

儒家思想講求"和"。不管是孔子的"仁愛"思想,還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人合一"思想等都在**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對於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都是有益的借鑑。

儒家文化「和」的思想值得全世界學習。

一種精神——茶道精神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曆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更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始於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國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其目的是藉助飲茶藝術來修煉身心、體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

飲茶即道,是修道的結果,是悟道後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順其自然,無心而為,要飲則飲,從心所欲。不拘泥於飲茶的程式、禮法、規則,貴在樸素、簡單,於自然的飲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一兩好茶、一壺沸水、一套古韻猶存又契合茶葉特性的茶具,一個灑落陽光的午後,煮一壺好茶,看茶葉在沸水間上下翻騰,最後靜靜沉落,凝練成最適宜的顏色,清香溢滿心間。就像是看人生起伏,繁華過後見真淳。掬一杯好茶,滿足味蕾,更體會中國人的智慧。

如此之魅力,如此之精神,怎能不向全世界展示?

一種理念——中醫理念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體觀相似觀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依據,具有樸素的系統論、控制論,分形論和資訊理論內容。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鍼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中醫**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藥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

此外,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

一種戲曲——崑曲

崑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在我國文學史、戲曲史、**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崑曲**屬於曲牌體,運用曲牌多達兩千多種,行腔優美,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崑劇表演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和諧,載歌載舞。

崑曲的興衰和士大夫地位有密切的關係,士大夫的文化修養,為崑曲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品位,他們的閒適生活和對空靈境界的追求,賦予了崑曲節奏舒緩、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內心深處含有對社會對人生的哀怨、悲涼感受,使得崑曲在**、唱腔上每每顯示出惆悵、纏綿的情緒。明末清初的崑曲鼎盛時期,文人把它作為一種交流方式,親自表演、演唱、寫劇本、設計舞蹈。文人把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習俗都融入到崑曲當中。

因此,今天當我們聽到和看到崑曲的時候,一方面是欣賞崑曲的表演本身,另一方面則可以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一種**——傳統**

中國民族**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歲月積澱和總結中形成了專屬於自己民族的**特色。從西周開始民間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湧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流水》等。秦漢時流行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絃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嵇康臨刑前彈奏絕唱廣陵散,白居易詩歌"猶抱琵琶半遮面",中國古代的**總是與文學聯絡在一起,總是帶有那麼一些詩意的內涵。

中國民族**一般分為五大類,即歌曲、歌舞**、說唱**、戲曲**和器樂。每類**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間歌曲之分;民間歌曲中又分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長歌及多聲部歌曲等不同的體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區、民族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點。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應該向世界推薦的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文化。中國許多古曲,不僅旋律優美,曲子背後還有動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例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

一種精緻——瓷器

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瓷器的國家,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的發明,堪稱我國的"第五大發明",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

"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垂千古;元代青花和釉裡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並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製品,尤為突出;清代風格古雅渾樸,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制器物,更是出類拔萃,令人叫絕。

瓷器所蘊含的獨特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技藝的高超,也對世界的文明程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瓷"作為展現中國文化的代表推向世界當之無愧。

2樓:因緣法

五千年中華歷史,傳統文化的主流,主要為道、釋、儒。

道家的歷史最為悠久,從三皇五帝至今,從未斷絕。老子是第一個高峰期,至漢代張道陵創立道教。代表作《道德經》及後來成為宗教的道教的道藏。

釋本來是外來文化,但傳至中華之後,因為與道教的思想有相通之處,而被廣泛接受,並且逐漸本土化,成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還產生了《六祖壇經》這樣的本土佛經。

儒家自孔子創立,至漢代漢武帝獨尊儒學,從而成為官方的顯學而流傳最廣,深刻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文化。

3樓:陽光文學城

其中產生了哪些傳統文化?

如何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議**

4樓:蔡琪琪

中國,泱泱大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作為一個炎黃子孫,瞭解中國歷史文化是理所當然的。在理解中國歷史的過程中,《中華上下五千年》成為了我的良師益友。

《中華上下五千年》講的是五千年來中國——這個大國的改革和變遷,生動有趣地介紹了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或歷史現象。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盤古開天到三皇五帝,再到中華**,世事滄桑,歷盡了數不勝數的悲涼與歡喜。 中華民族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了,我們祖先所締造的國家,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

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熱愛自由、熱愛和平的民族。 我們的祖先,經過原始社會後,首先在人煙稠密、物產豐富的黃河一帶的中原大地,建立了以華夏族為中心的多民族國家。 從此,各族人民共同建造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其中,我最佩服的要數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最典型的兩個代表就是舉世聞名的長城和秦兵馬俑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彙集了人間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當讀到越王勾踐為過犧牲時我為他的滿腔熱血所振奮:當讀到大禹治水時,我被大禹頑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當讀到夏朝國君暴虐荒淫時,我的心中不禁生起團團怒火,為當時的平民百姓抱不平;當我讀到清王朝腐敗而簽訂一條條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時,不時覺得心寒。 上下五千年,好漢千千萬。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的民族孕育了許多傑出的人物:如思想家孔子、民族英雄林則徐、文學家陶淵明、科學家張衡等,他們以優異的成績為中華民族添光增彩。 曾幾何時,巴比倫、古羅馬等國家和中國一樣,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但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卻失去了昔日的光澤,惟獨中國——這條東方巨龍還閃耀著光輝,中華浩浩五千年創造了無數令人歎為觀止的奇蹟:

世界上最大的皇宮是中國北京的故宮,世界上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世界上最早最全的醫藥書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這些都凝聚著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歷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知識寶庫,蘊藏著人類文明的光輝成果與高深的智慧。 「讀史使人明智」——這是英國哲學家培根在30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

的確,讀史能讓我頭腦變得睿智,讓心胸變得開闊,讓目光變得敏銳,讓志向變得高遠,真正成為天地間一個大寫的「人」。 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不知有過多少奇蹟,我真為我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我們的祖國而感到驕傲!書中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一位位鮮活的歷史人物,激勵著我在今後的學習中一定要加倍地勤奮。

我們在學習現代科技時,也要紮紮實實地學好我國的歷史文化,我們要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樣化,汲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把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代代相傳,這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中,如何將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融入傳統文化中的?

5樓:宵夜很好吃

傳統文化如何融入語文教學中?學校是文化再生產的重要機構,語文教材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所以我們有責任將傳統文化的精華融進語文教材,在現代教育中賦予其新的價值,讓語文教材真正能起到塑造中國人的心理結構和行為方式的作用。 

提倡經典誦讀最直接的意義是能夠很有效地提高小學生、中學生在識字、作文乃至於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為長遠的語文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對傳統語文教學的「背功」大加讚賞:

「我們傳統的啟蒙教育,發矇時老師不作任何解釋,就讓學生大聲朗讀**,在抑揚頓挫之中,就自然領悟了**中某些無法(無須)言說的神韻。

然後一遍遍地背誦,把傳統文化中的概念像釘子一樣地楔入學童幾乎空白的腦子裡,實際上就潛移默化地融入了讀書人的心靈深處,然後老師再稍作解釋,點撥,就自然『懂』了。即使暫時不懂,已經牢記在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一定的閱歷,是會不解自通的。」這番話很吻合實踐教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見多識廣,表達方能左右逢源,否則語言潰乏,筆底空疏。近現代文學巨匠很多人都是背誦的高手。魯迅小時侯差不多讀完了十三經(其實是背),試想「一部十三經裝在肚裡,會多麼的營養"。

茅盾甚至能背誦《紅樓夢》。一些科學家如楊振寧先生對《易經》頗有研究,蘇步青能詩詞,無不得益於早年熟讀經史典籍。多背必然視野開闊,「胸中自有丘壑」。

缺少記憶和背誦,就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本之木了。

當然,國學教材的編寫要注重系統性科學性。經典教材需經過眾多的專家學者反覆論證。我們的基礎教材從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中選取,選取在歷史上最具代表性、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同時又最適合中小學生學習的內容。

語文課本中小學國學經典教材的編寫要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由淺到深。小學階段可以從《三字經》、《**規》誦讀開始,逐漸加深。在注重科學性、系統性的前提下,著力在趣味性、可讀性上下功夫。

力圖通過講說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營造想象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愛學、樂學,從而將他們引領進入到教育的過程之中。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中,整套教材要整合專家學者的反覆論證,構成一個嚴整的、系統的國學經典學習體系,有助於華夏青少年兒童在基礎教育學習過程中,逐步把握中國傳統經典的精華所在,系統地瞭解國學經典中的核心內容。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歷史,急求,《中國上下五千年》主要講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藥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 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

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是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是誰

1全部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約有五千年的歷史淵源,所以 五千年 也就代指整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 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 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講述了中國的實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 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

韓國有8千年歷史嗎,韓國的歷史是五千年?

韓國曆史 三韓時代 大約公元前3 2世紀存在的辰國被認為是三韓 辰韓,馬韓,弁韓 的前身,可能是朝鮮民族最早建立的國家。其都城可能在漢江之南。辰國被認為是像三韓一樣的聯邦制的國家。從辰國能與衛滿朝鮮抗衡並能派特使到漢朝的角度上看,辰國應存在穩定的 集權。三韓中的辰韓沿用了辰國的名字。馬韓曾宣稱自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