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青少年應該怎樣樹立遠大理想

2021-05-10 14:19:06 字數 5095 閱讀 4767

1樓:景田不是百歲山

一、要把長遠理想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立志從現在做起魯迅先生說過:「失掉了現在,也就沒有了未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也說過:

「最好不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去幻想什麼,而要在旭日初昇的時候即投入工作。」有的青少年朋友談起理想,不勝激動,甚至認為那是「明天」的事,始終沒有行動,殊不知,明天雖好,它只是希望,而今天才是實現理想的起點。

二、要把偉大目標與平凡小事相聯絡要知道所有大事都是有無數小事組成的,因此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定要從身邊平凡的小事做起。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的人總想「一步登天」、「一鳴驚人」,而不願紮紮實實地從平凡消失做起,這是不對的。消失雖小,但它是大事之源。

列寧說:「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實現遠大理想,就要從平凡的小事做起

三、要實現人生的遠大理想,必須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寓言大師克雷洛夫曾作過一個精彩的比喻,他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是架在河上的橋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

翻開成功者的歷史,哪一頁沒有記載者艱苦的字眼;回顧成功者走過的歷程,哪一步沒有留下辛勤的汗水。

四、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指引我們走向成功;理想是成才的點金石,使我們朝著輝煌大步前進;理想是希望的動力,不斷推動我們奔向勝利。因為正值青春,才會追求深沉和深遠;因為浪漫,才會渴望詩情和畫意;因為告別幼稚,才會擁有風度和氣質;因為不再單純,才會走向成熟和成功;因為我們長大了,才會開始思考明天自己的樣子。

五、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力爭上游,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每個人都是自己明天的主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要看一個國家明天會怎樣,其實最應該看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祖國的未來取決於今天站在這裡的每一個人。我不禁想到和我同齡相近的人。

2樓:

21世紀青少年應該怎樣樹立遠大里?21世紀是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應該福利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建立有一個價值的人生,創造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學前教育心得體會

3樓:匿名使用者

16歲的花季,是人生最美麗的年華。如何讓花季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不僅是全社會和廣大家長關注的焦點,更應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高中教員的神聖使命。由於青春期的特殊性,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因身體、心理及外界的諸多變化,內心深處不斷聚變著、湧動著、迸發著。

引導好了,向良性迴圈發展,他們可以作出一番偉業,成為對家庭、對社會、對民族有用的人才;而偏激了,誤入歧途,將貽誤終身,更有甚者將會給家庭、社會帶來極大的後患,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新聞、報紙、廣播及我們身邊不乏事例。因此,我認為必須大力做好高中生的入學教育,把這一起點作為人生的第二次啟蒙期,打有準備之仗,全方位、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

老師特別突出強調兩點:

一、養成良好習慣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習慣」是指在長時期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對高中階段的學習、成長有利,而且會受益終身。這裡我所說的「良好習慣」,不僅僅指學習習慣,還包括生活習慣、心理習慣。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科學文化知識武裝頭腦。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而21世紀的職業主體是技術性工作,這就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紀的勞動者應該成為受教育程度更高、對新技術適應能力更強、具備計算機應用和跨國語言溝通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要具備這樣的知識和技能,首要的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而學生文化知識學習的狀況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學生,如果能夠課前認真預習、課堂全神貫注地聽講、課後鞏固複習、思考發現問題,然後加以分析、解決、整理,這樣達到的學習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而相反,如果課前不聞不問、課堂似是而非、課後似懂非懂,沒有自己的分析、思考、加工和整理,學習起來自然無頭無緒,久而久之,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運用會比較混亂。這就提醒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學習方法的形成,從而可以系統地掌握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以便以科學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也要求任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把住關口,在入學初始階段就給學生打上深深地烙印,讓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快速地克服、解決過去存在的不良習慣,保證學習的質量,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文明健康方式促進成長。

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的活生生的一份子,其生活狀態如何,也直接或間接地關乎著社會發展的狀況。而作為學生,能否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他一生的學習、工作、發展等意義重大。由於受到形形色色撲面而來的大眾傳媒的影響,許多青少年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主要表現是心情浮躁、追求時尚、注重感官刺激,結果做事不負責任、不考慮後果、不設想將來,往往為了一時的瀟灑而耽誤了一輩子的前程,後悔莫及。

這就要求老師要從學生的一生髮展著想,指導學生認識到真正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幫助學生處理眼前**與長遠發展的關係,進而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學生才能夠克服困難,不懈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鍛鍊多方面的能力,確立長遠的人生目標,對自己的生活負責,為國家、社會發展盡義務。

3、養成良好的心理習慣——以積極樂觀心態挑戰羈絆。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人們從關心改造自然界與人類社會逐步深入到關心人們的內心世界。在廣泛的人群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與分析,發現青少年學生中存在這樣那樣心理問題的不佔少數,而且呈現上升的勢頭。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認真觀察,也不難發現學生中廣泛存在的厭學、情緒頻繁波動、早戀、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對人對事缺乏信任感、缺乏自控能力等等情況。看到這樣的局面,我很著急,也很痛心,認識到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習慣的至關重要性,更在思考如何指引學生走出各種心理誤區,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積極地成長,勇敢地面對、思考、解決人生不同階段存在的不同問題。經過反覆思考,我認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還是多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多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多關注學生接觸的外部環境,同時,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加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指導學生隨時進行心理調節。

這樣在遇到問題甚至是難題時,學生才不會一味地退縮、逃避、恐慌,而是可以逐漸地面對、正視、調節,直至加以積極地解決。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而心病的「**」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們要做好長期心理戰鬥的準備,抓反覆、反覆抓、長抓不懈,方能逐步解決長期以來被忽視而又積聚很深的心理問題。

要成才,首先要學會做人,要做好人,做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人,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必不可少和至關重要的。

二、學會理性思考

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前,基於所處的年齡段、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和能力以及個人的認知構成,學生們的思考方式以感性認識為主。步入高中之後,由於生理、心理的發育、成長,課程的科目設定、難易程度的增加,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將會有一個跨越式發展,而跨越式發展的程度除了與個體差異相關外,還與能否儘快學會運用理性認識關係密切。

所謂「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階階段,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所獲得的感性材料,經過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飛躍,它反映事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絡。高中新生由於特殊的年齡、心理、認知能力,使他們具有如下特點:

從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看,他們大多數正處於十六七歲的年齡,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較強,但興奮點仍主要集中在直觀感覺上;從思維特徵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從認知結構看,通過初中的學習,他們已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由於剛剛接觸高中教材,因此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認識未免存在一定的膚淺、偏頗和模糊。所以,對於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遇到問題、困難是草率、衝動,還是理智、冷靜,我想結果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而能夠自覺地運用理性認識進行理性思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逐步培養、形成的過程。

而這裡我強調的學會理性思考,既指這一過程,更是要突出思考的內容。

1、思考人生的價值取向——選擇什麼樣的道路。

步入高中階段,應該說是人生進入了一個新的起點,思考的問題也應該更加成熟、理性,而其中無法迴避地就要探詢人生的價值,也就是要逐步形成和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認識事物,利用事物,並在自己的思想意識中形成了判斷事物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價值觀。一個人能否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對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於人生選擇和人生道路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

青年學生更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評價標準,樹立與當前時代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以便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完成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同時也使自己得到發展和完善。可見,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確立什麼樣的人生價值觀,就是選擇生命之舟航向的大問題。這同樣也是對「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一個大考驗。

教師必須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指導學生設計人生的藍圖、確立前進的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道路,從而能夠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大舞臺上有所作為。

2、思考未來的專業方向——成就什麼樣的事業。

由於缺乏對人生的長遠規劃,很多學生學習知識、鍛鍊能力很被動,特別是對於自己將來到底要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方向,許多學生從來沒有慎重考慮,甚至出現很多隨潮流、大幫哄、憑感覺、看情緒的情況,高考報自願、選專業很盲目,上了大學發現並不是自己的專長或者遠非自己的興趣所在,嚴重的還有所選方向早已落伍於時代發展的要求,以至於學習起來很痛苦,看不到前途。這就充分說明一句古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真理性。所以,在學生步入高中時,老師就應該提示學生在學習中不斷觀察時代發展的趨勢、思考自己的興趣與特長,這樣就可以提前很長一段時間探詢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並且不斷地加以調整、完善,到報考時就可以水到渠成,縮短髮展方向,少走很多彎路,人生道路就可以順暢、寬闊許多。

3、思考終身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抱負。

由於青少年是跨世紀的一代,是中國21 世紀的建設者和**人。這就要求青年學生必須具有歷史責任感,擔負起時代發展的重任,而能否樹立起崇高的理想、遠大的抱負具有決定性意義。本著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生思考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

有了強大的精神支柱,就會有前進的巨大動力,對自己及國家的長遠發展就會有所思考、有所行動,不會為眼前的困難、浮躁所羈絆,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使命感、責任感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能否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關係重大,所以這方面的教育尤為重要,而且方法必須得當,否則會流於形式、變成說教,反而讓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學生反感,達不到預期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把握住時代發展的方向、深刻認識中華民族教育的目標,又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特點、心理品質,與時俱進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學生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烈願望,並能夠自覺地轉變為求知的慾望、品德修養和投身偉大實踐的行動,在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同時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繁榮富強。

以上所述兩點是本人的一點心得體會。

21世紀科技發展有哪些,21世紀的科學技術發展有哪些

1 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成功的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 俄羅斯 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2 神舟七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將宇航員翟志剛 劉伯明和景海鵬送入太空。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

青少年應樹立怎樣的世界觀,青少年應當樹立什麼樣的世界觀?

馬克思主義 世界觀是抄迄今為止最科學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突破,一是確立了 思想,二是確立了 理論。不...

19世紀的英國繪畫是怎樣的,18 19世紀英國美術是如何發展的?

英國的繪畫藝術在18世紀就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出現了一大批像荷加斯 雷諾茲 庚斯博羅和威爾遜那樣具有全歐洲意義的繪畫大師,使英國繪畫在歐洲畫壇上處於僅次於法國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到了19世紀,英國繪畫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經躋身於世界先進藝術之國的行列。英國19世紀的繪畫藝術,較之同時期法國繪畫的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