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何為魏徵墓碑撰文後又推倒墓碑

2021-05-09 17:11:29 字數 993 閱讀 1904

1樓:我是龍的傳人

主要原因是:唐太宗懷疑魏徵與候君集因罪罷官,與杜正倫謀反案有關,因為魏徵生前曾經舉薦他們二人。

貞觀十七年即公元643年正月,魏徵薨。太宗親臨痛哭,罷朝五日。命九品以上**都去參加魏徵的葬禮,並「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如此高的待遇,魏家沒全接受,因為厚葬不符合魏徵生前之志,魏家拒絕了朝廷饋贈的一切儀仗物品,只用一輛布車載著棺柩送到墓地。那天,太宗登上高樓,向西眺望送葬的隊伍,他哭了。賦詩痛悼魏徵:

「閶闔總金鞍,上林移玉輦。野郊愴新別,河橋非舊餞。慘日映峰沉,愁雲隨蓋轉。

哀笳時斷續,悲旌乍舒捲。望望情何極,浪浪淚空泫。無復昔時人,芳春共誰遣。

」魏徵的墓地是太宗親自定下的,大臣陪葬墓當中數魏徵墓離昭陵最近,他知道將來有一天他會來這裡和魏徵相聚,離得近一些更方便。他親自為魏徵墓碑撰文書丹。做這樣的事,在李世民一生中,是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僅僅幾個月以後,當年秋天,太宗就命人將魏徵墓碑推倒。事件導火索有二:一是魏徵曾推薦杜正倫、侯君集,說他們兩人有才幹,能任宰相。

後來杜正倫因罪罷官,侯君集以謀反罪被殺,這時有人站出來指責魏徵,說他阿附惡黨。又說魏徵曾記下前後諫爭之言,悄悄拿給史官褚遂良。也就是說,魏徵為讓自己名垂千古,把什麼都抖落給史官,不顧君王的面子。

太宗大怒。不但「仆倒」墓碑,將字磨去,而且答應魏家的婚事跟著作廢。魏家眼看著衰落下來。

兩年以後,遼東會戰,唐軍盡力死戰,方才破敵。回師途中,太宗悵然,想起魏徵:「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

」即召其家覲見,「賜勞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復立碑,恩禮加焉。」

當初碑拉倒,字跡磨去,如今又立起來。李世民真正讀懂了魏徵。有些東西是可以磨去的,比如字,有些東西是磨不去的,比如魏徵。

立在地上的碑石,再高大,都有傾倒的一天。魏徵活在人的心中,有那些字,是座豐碑,沒那些字,也是座豐碑。

2樓:何處流光照月明

懷疑魏徵與候君集,杜正倫謀反案有關,魏徵生前曾經舉薦他們二人,晚年唐太宗對功臣多加猜忌。

唐太宗後來是怎麼對待魏徵的,從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身上你學會什麼為人處世的道理

貞觀元年 627年 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同年,河北一帶原太子李建成 齊王李元吉的舊屬因玄武門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進行安撫。路上魏徵正好碰見太子千牛李志安 齊王護軍李思行被...

從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身上你學會什麼為人處世的道理

從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身上你學會什麼為人處世的道理 1 唐太宗 1 重視人民的力量 他說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慄庶 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才會支援你 2 重用人才,注重人際交往。如他重用的房玄齡 杜如晦 魏徵等 3 注重改革創新,如他合併州縣,革除了民少吏多的痺症 4 重視對比,借鑑。如以史 人 銅...

唐太宗在魏徵死後對眾臣說的話的原文是什麼

以銅復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制史為鏡,可bai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du 以明得失。今魏徵已去,吾zhi失一鏡矣dao。白話文就是 以銅作為鏡子,可以端正衣冠 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國家的興亡 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現在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鏡子啊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