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分派系麼,藏族的六大派系

2021-05-04 10:10:29 字數 3572 閱讀 5777

1樓:匿名使用者

藏民族從族繫上說,是「蕃」和「羌」兩系民族的融合。

從地域上說,則分衛、藏、康、安多,四大區域,衛藏一般比較固定,所以可以稱為一個完整的區域,衛和藏基本就是以拉薩中心的前藏和日喀則為中心的後藏,按方位說,分佈在青海、甘肅和四川的阿壩州一部分的是安多地區,康區主要包括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昌都地區、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這三大區三大方言基本不能互通,方言內部也有不能互通的區域,比如衛藏方言,阿里地區與藏南地區通話也困難。

除了傳統的三大區外,還有幾個比較特殊的藏族群體,比如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區的嘉絨藏族;青海的樂都北山、互助、門源、大通東部、甘肅的天祝、肅南皇城等藏區的華銳藏族;生活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鄉白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縣、九寨溝縣一帶的白馬藏族。

藏族認同主要依靠文字、習俗、宗教,從語言方言角度看,說明其族源的多種不同影響。

2樓:炎發灼眼

嘉絨藏族居住在川西,原為羌族的一支,被藏族吸收同化後,保留了獨特的方言和習俗。

嘉絨方言稱為「嘉絨藏語」,與藏語的其他方言差異較大。

甚至有民族學專家認為嘉絨藏族可以從藏族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單一的民族。

由於藏族全民信仰藏傳佛教,往下又分若干不同的教派,一個地區的居民往往屬於同一個教派,由此可以區分藏族內部的不同派系。

有「薩迦派」(紅教)、「格魯派」(黃教)等。

藏族的六大派系

藏傳佛教都有哪些派別?是如何分的

藏傳佛教中的四大派別的區別??

3樓:常駐本吧總執事

寧瑪派:

寧瑪派的傳承主要分經典傳承和伏藏傳承兩部分。14世紀後,經典傳承即不見史載,由伏藏傳承取而代之。

伏藏為前弘期時蓮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經典法門,後弘期時發掘出來弘傳於世。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寧瑪派最為重視,有南藏、北藏之分,《大圓滿法》即為該派獨有的特殊伏藏法。

薩迦派:

薩迦派在顯教方面注重經論的翻譯及辯經。顯宗方面有兩個傳承,一個倡導唯識見,傳授法相學;一個主張諸法性空,傳教中觀應成學說。密教方面有薩迦十三金法(《十三種不越外圍之金法》), 「道果法」是最獨特的教法。

「道果」法認為,修習佛法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捨去「非福」(「惡業」、做壞事)。專心於行善,來生即可投生三善趣之中。

第二層次是斷滅「我執」(「我執」指執於一切有形或無形的事物)。「我執」一斷滅,煩惱苦痛便無從生起,人也可從流轉輪迴的痛苦中得以解脫。

第三層次便是除去「一切見」。一切見指「斷見」 (指片面解釋「宇宙萬物皆非實有」 )和「常見」(指一般人的見解)。薩迦派認為,要防止「斷見」、「常見」,走中道,這樣才能達到智者的境界。

噶舉派:

噶舉意為教諭或教傳,師徒相承,口語相傳,耳聽心會,注重密法,不重經典。相傳該派遠祖馬爾巴、米拉熱巴等人修法時,穿白色僧衣,故稱「白教」。

噶舉派是公元十一世紀中形成的教派,它的支系眾多複雜,從一開始就有兩大傳承系統,一為香巴噶舉,一為達布噶舉,香巴噶舉到十

四、五世紀就消聲匿跡,而達布噶舉一直延傳至今。

噶當派:

噶當派本是**最早出現的教派。噶當,意為佛的教誨或教誡,即用佛語來教導人們接受佛教道理。它的創始人是仲敦·加唯瓊乃。2023年,仲敦從阿里迎來高僧阿底峽,並拜他為師。

阿底峽死後,仲敦於一o五六年倡建熱振寺,以該寺為基礎逐漸形成噶當派。該派的特點是強調戒律,教法以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為基礎。到了十五世紀,宗喀巴以該派教義為基礎,創立格魯派。

4樓:獨孤九霄

藏傳佛教早期的四大派別,並沒有太大區別,皆因眾生根器不同,需求差異,實則殊路同歸,百川歸海,但在念誦梵唄、修行的重點及細節上,有所不同。在最終修行的果位上,顯與密完全沒有差別,完全一樣。

寧瑪派(俗稱紅教)

以九乘次第而聞名的藏傳佛教舊譯派系名。最初在公元八世紀中葉,吐蕃王朝赤松德贊時期,初由印度翻譯傳入藏地,經印度佛學家白瑪炯涅加以弘揚。

白瑪炯涅也就是蓮花生大士,他是藏傳佛教的始祖,若沒有他,可謂就沒有今天的藏傳佛教。

據歷史中記載,當時在**盛興本土的一種巫教,所有的藏民,尤其是王朝裡所有的大臣幾乎都是信奉該教。

因此,令他們改信佛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後來決定以辯論和較量神通的方式來裁決國教,佛教在較量中大勝,使對方退出其原來的國教地位,逐放到**邊遠地區。從此佛教取代了**的本土教,傳遍了整個**,使**變成了所謂的佛教淨土。

薩迦派(俗稱花教)

十一世紀中,坤-袞卻傑玻倡建薩迦寺,創立以道果論為法要的藏傳佛教一派系名。後經薩迦班欽等薩迦五代祖師弘揚,並有僧俗兩系傳承,至十二世紀薩迦班欽、八思巴叔侄與蒙古皇帝締結法緣,因此薩迦法王成為**的統領,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止。

此派著名有三大支派,即薩派、鄂派、察派。

噶舉派(俗稱白教)

「噶」意為「佛語」;「舉」意為「傳承」。傳承金剛持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的教派,是藏傳佛教派系之一,在十一世紀由大譯師瑪爾巴所創立。

該派在**分為兩大支系,由瓊波克珠所傳者,名香巴噶舉,這一系在十五世紀已沒落;由瑪爾巴譯師所傳的名達波噶舉。達波噶舉後來發展出四大派系:噶瑪噶舉、採巴噶舉、跋絨噶舉、帕竹噶舉。

其中帕竹噶舉一系又分出八小派,即:直貢噶舉、達隆噶舉、竹巴噶舉、雅桑噶舉、措普噶舉、休色噶舉、耶巴噶舉、瑪倉噶舉。

格魯派(俗稱黃教)

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師在十四世紀所創藏傳佛教派系名,主張顯密講修結合,此派所著袈裟和僧帽均為黃色,故稱之為黃帽系。

擴充套件資料:

藏傳佛教的歷史

其實,對於**來說,佛教也是一種「進口產品」,它的輸入又與**的「明星」松贊干布相關。

當時松贊干布為求政權穩定,積極與鄰國聯姻,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已經與尼泊爾尺尊公主聯姻。

文成公主與尺尊公主各自帶了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來**,修建了拉薩著名的大、小昭寺,隨同前來的佛教僧人開始陸續修建寺廟、翻譯佛經。

松贊干布去世後,王室權力之爭影響了佛教發展,到其曾孫赤德祖贊時,佛教才又得以興盛起來。

為鞏固王室的統治,赤松德贊以佛教為號召,請來印度著名僧人寂護大師和蓮花生大師,修建起**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桑耶寺,剃度了7名貴族子弟出家,開創了**佛教史上自行剃度僧人的先河。

赤松德贊還派近臣迎請受人尊敬的唐朝大乘和尚摩珂衍僧人到**講經,摩珂衍在**傳教11年,使漢地佛教也在**興盛起來。此後,歷任贊普都大力地提倡佛教,興寺建廟,供養僧人,以僧人蔘政削弱大臣權勢。

王室利用佛教鞏固王權,激化了與苯教大臣的矛盾。公元842年,苯教徒將國王赤祖德贊謀害,擁戴其兄朗達瑪為贊普,掀起一場大規模的滅佛運動。

朗達瑪滅佛不久,又遭佛教徒暗殺。吐蕃權臣,挾王子自重,互相征戰。隨後一場奴隸平民大起義又席捲吐蕃,整個社會陷入各個勢力割據一方的**狀態,從此時,被稱為「前弘期」的佛教階段就此結束。

公元10世紀初,**地區進入封建社會,原割據一方的吐蕃權臣,又積極開展興佛活動,**佛教復興。

不過這時興起的佛教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都與前弘期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它在與苯教進行的長達300多年鬥爭中,互相吸收和融合,並隨著封建因素的增長,形成既有獨特地方色彩,又有深奧佛教哲學思想的地方性佛教。

至此,藏傳佛教終於形成。

藏傳佛教中不同的派系,最主要的差異是什麼?

藏族的真言是指什麼呢藏族的六字真言是指什麼呢

六字真言 六字真經或六字大明咒,是藏傳佛教誦咒 唵 嘛 呢 叭 咪 吽 6個字,據說是佛教祕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現代漢語讀音 唵 ng 嘛 ma 呢 n 叭 b i 咪 m i 吽 h ng 藏族的六字真言是指唵 嘛 呢 叭 咪 吽。中文拼音參考發音,現代漢語讀音 唵 ng 嘛 ma 呢 n 叭 b...

「白馬藏族」的來歷,「白馬藏族」的來歷

白馬藏族屬於藏族的分支,居住在九寨溝的高山上。白馬 是古藏語,漢語意思為 藏族的兵 公元6世紀的某一天,吐蕃王朝東征大軍與唐朝的部隊在九寨溝一帶相遇,於是,一場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戰開始了,最後,這場戰役以吐蕃王朝的勝利而告終。奇怪的是,這支打了勝仗的隊伍並沒有跟隨大部隊繼續前進,而是就地留守。整個...

藏族的風俗,藏族的風俗習慣

藏族 藏族主要分佈在 其餘在青海 甘肅 四川 雲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敬獻 哈達 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 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 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裡或手腕上就行 對晚輩或下屬,就係在他們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