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的時間認知(特點 概念越長越好,越多越好

2021-05-02 19:54:49 字數 5232 閱讀 575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學前兒童時間認知的特點

(一)時間的次序關係和綿延關係

學前兒童必須應用次序關係和綿延關係來協調兩種運動,才能理解時間概念。

實驗活動:下圖為兩個容積相同的玻璃瓶ⅰ和瓶ⅱ。瓶ⅰ中注滿有顏色的水,每隔規定好的時間,讓一定量的水從瓶ⅰ流入瓶ⅱ。

給兒童6到8張圖紙,上面印有瓶ⅰ和瓶ⅱ的畫面,每次水流動後要求兒童記下每個瓶中水面的位置。

作業1:這件事做完後,把這些**打亂,然後要求兒童把**按照畫的次序排好。

作業2:把每一張畫上的瓶ⅰ和ⅱ剪開,使得上面瓶子與下面瓶子分離。次序打亂後,要求兒童把瓶ⅰ的畫與相應的瓶ⅱ的畫配對。

次序關係,指作業 1中能夠把瓶ⅰ各圖和瓶ⅱ各圖依序排列起來。這實際上是將兩種運動協調起來,形成一種所謂「共進序列」(coseriation),即皮亞傑所說的時間本質。

綿延關係,是指兒童理解水從瓶ⅰ中的一個標記到下一個標記所經過的時間,是否與瓶ⅱ中的一個標記升到另一個標記所經過的時間相同。這就是時間的延綿問題。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學前兒童能完成作業1和作業2,標誌著其是否對涉及兩種運動的時間先後順序和時間的綿延有了運算的理解。

(二)怎樣從時間的綿延來理解「以鐘錶指標運動來計時?」

就上述實驗活動來說,讓兒童注視水滴運動,然後提問:

「水從瓶ⅱ的一個位置升高到另一位置所經過的時間,同水從瓶ⅰ的一位置降到另一位置所經過的時間是不是一樣長?」有三個水平的回答:

水平1:流逝的時間不同。兒童認為,從ⅰ1 到ⅰ2 要比從ⅱ1 到ⅱ2 經過的時間要長些,因為瓶ⅰ(上面的瓶子)比較大,裡面水較多。兒童思維受知覺所侷限。

水平2:時間同速度成反比。從ⅱ1 到ⅱ2需要更多的時間,因為瓶ⅰ中水流出的速度要比瓶ⅱ中水灌進的速度要快些。

就如同「我跑著回家要快些」。事實上,兩容器中流出、流進是同時的,具有同步的時間綿延。這種同時性是由連線兩個容器的活塞開關實現的。

水平3:具有了運動同步化的概念。兒童已具有來構造一個包含全部瞬時的事件的時間量度表,能夠使兩個不同運動的時間同步化。

兒童雖然認識到液體的水平面在一個容器中比在另一個容器中移動得快些,但時間綿延是相同的。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以鐘錶指標運動來計時」其道理與水平3相同。「鐘錶指標的運動」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同步化即時間的本質。學前兒童認識時鐘有困難,原因就是沒有「時間延綿」的概念。

(三)學前兒童對時間的理解受知覺的影響

知覺對兒童時間理解的影響,即沒有能夠將不同速度的運動納入統一的時空參照系中。

實驗活動:實驗者把兩個布娃娃放在起跑線上,發出一個訊號 (如敲一下桌子)後,兩個娃娃開始賽跑,一個娃娃比另一個快些,實驗者再敲一下桌子,兩個娃娃都停下來;向學前兒童提問:「這兩個娃娃是否在相同時間起跑?

是否在同一時間停下?」兩種水平的回答是:

水平1:兩個娃娃不是同一時間停下的。一個娃娃晚停下,因為他跑得遠些。兒童將時間和空間混淆了。

水平2:能夠將時間和空間協調起來,對時間的理解不再受速度的影響,不為知覺侷限。

(四)學前兒童對以年齡來表示時間的理解

向學前兒童提問以下問題:

(1)「你幾歲了?」

(2)「你和弟弟誰大?為什麼?」

(3)「你和媽媽誰大?為什麼?」

(4)「你的奶奶比你媽媽大嗎?為什麼?」

(5)「你出生時是幾歲?」

(6)你和媽媽誰先生出來的?」

(7)「你奶奶出生時是幾歲?」

(8)「你上學時你和小紅誰大?」

(9)「你長大時,你和媽媽誰大?」

(10)「你媽媽的年紀每年還會增加嗎?」

要指出的是,(1)(2)(3)(4)是年齡的比較,與小紅、媽媽、奶奶比較,誰年齡大?(5)(6)(7)是以出生為先後或標準,判定學前兒童對年齡的理解。(8)(9)是以「變化」或時間綿延來理解年齡。

兒童有三個水平的回答:

水平1:沒有時間連續性觀念,其回答具有原始直覺的性質。如對 (3)的回答是,「我比媽媽大,因為我出生時第一次看到媽媽」。對(7)回答:「我奶奶出生時已很老了。」

水平2:學前兒童能根據現時年齡推斷出誰先生出來的。但這時兒童把年齡(時間與大小、空間)等同起來,如:

「我比弟弟大,因為我先出生的。弟弟長大時,他比我年齡大了,因為他長得比我高大。」另一些學前兒童,不能根據現年齡推斷出誰先出生,但是他們認識到當他長大時,他和弟弟的年齡差異將保持不變。

水平3:兒童能夠正確回答上述問題,是基於邏輯的而不是知覺的。兒童能夠理解:

一是各種事件在時間上具有先後順序的觀念(藉助時間或出生的次序),如:「如果我的年齡大,那麼我必定先生出來。」二是具有了時間綿延的觀念,「如果我大5歲,我將永遠大5歲。

」二、教學啟示

以學前兒童認識時間的心理特點為依據開展活動,主要有以下要求:

(一)注重事物發展的次序關係

注意時間的先後次序。象一日的生活,用一系列的**表示 「吃早飯」「上課」「遊戲」「午飯」和「午睡」哪個在前?讓學前兒童按照時間的先後來排隊。

(二)注重時間的綿延性觀念的訓練

「吃飯」「睡覺」和「打針」等活動所用時間是不同的,這是時間的綿延性問題。可以要求兒童按照其所用時間的長短來排序。

(三)遵守時間守恆中的「等時性」和「共時性」原則

組織觀察計時器和操作運動之間的關係。「等時性」指鐘錶指標的運動快慢是均勻的,其速度不取決於外部的運動。「我做完了一件事情與鐘錶指標所運轉的過程是等時的」,即等時性。

「共時性」指所有鐘錶指標的運動速度是一樣的,它們告訴我們相同的時間。

組織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前兒童做某些事情或有節奏地敲擊桌子,與鐘錶時針的運動作比較,或者快速或慢速敲擊桌子與鐘錶指標作比較,以便理解「等時性」。為理解「共時性」,可以讓兒童觀察各種時鐘的指標運動,不同地點報時等等。

(四)結合空間認識

使學前兒童理解時間不受速度的影響。教學中可以演示兩個物體,根據其速度快慢或所經過距離的長短來判定其所用時間的多少。

(五)讓學前兒童多次觀察和認識 「時鐘」與「日曆」

使之從糊塗認識向清楚認識或正確的認識過渡。將分、時、日、周、月和年等時間單位讓兒童多接觸,反覆理解,正確掌握時間概念。活動室放置一個鐘錶和掛一幅日曆,每天都讓孩子多次觀察,不斷地認識到時間的週期性、反覆性,不可逆轉性和流動性等特點。

(六)交談和提問

交談的內容,是結合日常生活,問兒童每天活動的內容,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明天準備做什麼;昨天週末去**玩了。教師也可根據 「時間的過去和將來的對稱性」讓兒童練習時間的詞彙,象教師說 「將來」——兒童說「過去」;「白天」—— 「晚上」;「很快」——「很慢」等。

教師以年齡為線索向兒童提問各種問題。這裡注意三點:一是比較輩份不同或身材大小不同的人的年齡的 「誰大誰小」;二是根據 「出生」來提問年齡誰大誰小;三是根據 「時間變化」後年齡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不斷髮展。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你問的有些籠統了

補充後再回答你

教育和學習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人在工作過程中,總會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培訓就成為員工和管理者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培訓不僅教導員工和管理者該怎樣做,還為其解釋他們自己為什麼不會做,所以培訓是公司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種管理手段。

培訓、教育、學習的關係

培訓是側重於專業性和實踐性的培養訓練,它尤為重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關係。

從師生佔用課堂時間的比例方面去區分培訓和教育,在小學、中學、大學教育中,老師佔用的比例是90%以上,學生佔用的時間幾乎是零。此時的教育是較長時期內(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接受的教導培育。成熟的教育重視理解,通過交流、理解力求永遠記住。

學習相對前兩者而言則是比較廣義的概念,通過任何途徑獲取知識都叫做學習。

表1-1

培訓與教育的區別

教育(教導培育、填鴨教育)

形式內容

重點教學過程

演講知識

培訓者演示內容

評估結果

培訓(重視理解、互動溝通)

內容重點

過程培訓

技巧培訓者學員

演示內容

教學員做

觀察學員

指導提高

【表析】

教育的內容側重於知識,而培訓的內容側重於技巧;教育活動的主角是教師(培訓者),而培訓講究培訓者和學員的互動,其重點角色既是培訓者又是學員;從過程來說,教育的過程主要是演示,而培訓除了演示之外還有教習和指導。

1.操作方法

一直以來,企業培訓存在問題的根源在於沒有正確地理解培訓的含義及其科學的操作方法:

æ 教育要素

教育的要素是考試、作業、老師,其中考試是衡量教育水平的一個最主要的手段。

æ 培訓要素

培訓的特徵是訓練,它是與實際應用緊密相連的。

æ 學習要素

學習的概念更加廣泛,「活到老,學到老」,生活中無處不可以成為學習的課堂。

2.針對層面

這三個概念的共同點是能夠幫助一個人不斷地提升和進步。但是,這三個概念之間又有著本質的不同:

æ 教育

解決被教育者如何做人與做事的問題。

æ 培訓

解決如何將事情做得更為專業。

æ 學習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解決自我完善和充實提高的問題。

培訓是學習的一種手段,學習是教育的一種方式,教育也是培訓的一種形式。培訓的人數沒有嚴格的界限,但是一定會有一個度的限制,過了這個度就不叫培訓了。ibm把培訓部叫做教育部,其中就融合了一些本質性和專業性的認識。

【自檢1-1】

你要給公司的新員工做一次培訓,這是你第一次在公司做培訓,同時也是領導對你的信任,你很想把這次培訓做好,努力達到領導設定的培訓目標。為了將達到培訓目標你會採取哪些方法?(

)(a)產品知識

(b)商務禮儀

(c)團隊合作

教育的特徵與方法

æ 教育的特徵

教育的特徵是考試,老師與學生之間是不平等的關係,老師具有約束和要求學生的權力。老師對學生擁有某種權力,這種權力可以要求學生不遲到,可以決定學生學習的內容,可以要求學生學到什麼水平,考試是體現這種權力的一種手段。

æ 教育的方法

實踐證明,對公司員工或管理人員培訓,採取教育這種師生不平等模式是行不通的,但是企業培訓卻可以採取考試的制度來督促員工強制記憶,從而提高其專業水平。這是因為記憶是枯燥的事情,沒有一定的強迫力量是不能夠取得明顯效果的。

【案例】ibm的考試製度

ibm的員工手冊明文規定:公司為了保證員工培訓的效果,每次培訓之後要進行考試,第一次沒及格,允許補考一次,補考不及格者予以開除,結果沒有一個員工不及格。

所以一個成功的公司,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制度保障。公司培訓用了教育的某些特徵,其優勢是督促員工對專業知識強制記憶;但是也有不足之處:講授的知識越多,員工的學習氛圍就越沉默,課堂氣氛越枯燥。

學前兒童的發展特點有哪些,學前兒童想象發展有哪些主要特點?

一 想象力豐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當你說起汽車,我馬上就想像出各種各樣的汽車形象來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想象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二 容易受父母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

桔子為什麼會越放越甜,橘子放的時間越長越甜為什麼

水分越來越少!糖的濃度越來越高!當然越來越甜了 水果都是這樣的 剛開始都沒有熟 青澀 是有點酸的 等放久了熟透了也就變甜了 桔子在存放的過程中,內部的酶類仍然發揮作用,如果膠酶纖維素酶等,這些酶把桔子裡面的纖維慢慢分解成糖類,同時,分解過程中也會釋放乙烯等催熟劑,所以桔子越放越甜,也越放越軟。橘子放...

幼兒語音發展的特點是什麼簡答,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語言發展的特點 1 語言理解方面 這一階段,您的孩子將越來越 善解人意 因為他能理解的詞越來越多,可以說是 與日俱增 每天都在增加詞彙量.除了名詞以外,他還可以聽懂很多描述事物特徵的形容詞,如 熱 漂亮 髒 等等.對於一些描述方位的詞語.如 在裡面 在外面 等,他也能理解.那些描述日常生活基本動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