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的歷史,古箏有哪些歷史?

2021-04-30 14:24:10 字數 4978 閱讀 324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古箏的起源

箏,又名秦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因為它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淳樸典雅、古色古香,所以後來人又把它稱為「古箏」。

古箏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之一,它是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的方式之一。

二、古箏的發展

在漫長的二千多年曆史程序中,經過歷代彈奏者和樂器製作匠的共同努力,古箏這件華夏民族的古樸樂器得以不斷改進,其發展趨勢和人類社會的事物發展規律一樣,也是由「簡」和「繁」、「彈撥樂器」。

最初的古箏體積小,只有5根弦,後來發展到十

二、十三、十

六、十八,直到現在最多的有五十餘根弦,目前慣用的則是二十一根弦,又稱二十一弦箏。

古箏在東南亞很多國家非常流行,在日本、朝鮮、新加坡及我國臺灣、香港等地可與鋼琴並駕齊驅,由於古箏的表現力豐富,韻味深長、色音淳美、古樸典雅,彈奏起來時若玉珠落盤,時若翻江倒海,跌宕起伏,變幻莫測,氣勢磅礴,令人陶醉。

三、箏體簡介

(1)箏頭、箏尾。大的一頭稱箏頭,小的一頭稱箏尾。

(2)嶽山:古箏分前嶽山、後嶽山,大箏頭處稱前嶽山,箏尾初處稱後嶽山。

(3)箏碼:也稱柱或雁柱,它是箏弦和麵板的傳振支柱,箏碼可以左右移動,以調整音高低,前後移動,以調整音質。

(4)箏弦:分鋼絲絃和尼龍弦,從高音到低音依次排列為1—21弦。

(5)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

四、坐姿

1、彈箏姿式分立式、坐式及盤式(盤腿、坐地)日本、朝鮮彈奏政者多采用盤式,我國常用坐式。

2、坐式要點

(1)坐在靠箏頭一邊,身體右側與前嶽山延長線對齊、人體中線對第

一、第二個箏碼。

(2)箏上最高碼之頂端在彈奏者胸腰之間。

(3)坐距箏體約10—15釐米。

(4)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呈「丁」字形。

(5)上體平直,放鬆自然。

3、手形要求

兩肩自然放鬆,手腕放平,手呈半握拳狀,各手指自然彎曲,各關節凸出,不能踏陷,大指要立起與中指相對,彈奏時各關節往掌心運動。

2樓:匿名使用者

古箏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之一,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分好幾個品牌,有敦煌,金韻,華韻

古箏有哪些歷史?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古箏是我國古老的撥彈樂器之一,形成流傳於秦地(主要是陝西、甘肅一帶),盛行於隋唐。隨著歷史的變遷,流傳到全國及亞洲不少地區。史稱秦箏。

對古箏的起源,說法不一,主要有三種見解:第一種認為:古箏淵源於瑟。

唐趙磷《因話錄》記述:「古箏,秦樂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黃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後瑟至二十五絃。

秦人鼓瑟,兄弟爭之,又破為二。古箏之名自此始。宋代《集韻》中載有:

「秦人薄義,父子爭瑟而分之,因此為名。古箏十二絃,蓋破二十五而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紀元祿年間宮廷樂師岡昌名所著《樂道類集》中記載有:

「……或雲:秦有婉無義者。以一瑟傳二女,二女爭引破,終為二器,故號箏。

」二人爭瑟,而產生了「箏」,僅是傳說而已。

第二種認為:古箏是由秦國名將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書勸秦始皇收回他對客卿們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話中,有兩處談到古箏,即「彈古箏博髀」和「退彈古箏而取韶虞」。

這在時間上比蒙恬發跡之初早了十六年。所以蒙恬造古箏的說法是靠不住的。在《舊唐書.

**志》中,對蒙恬造古箏也持否定的看法。至於蒙恬改革箏的說法倒是有可能的。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記載:「古箏五絃,施於竹如築,秦蒙恬改於十二絃,變形如瑟,易竹於木,唐以後加十三絃。」這一段文字記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箏。

第三種認為:早期第三種認為:早期古箏是五絃竹箏,築身瑟弦。

如:東漢應劭《風俗通》雲:「古箏五絃,築身而瑟弦。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宋代徐鉉校定重刊本)中記載:「古箏,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

從歷史材料看,早期古箏與築更為類似:都是築身,都是竹製,都是五絃。關於古箏的命名,在東漢劉熙《釋名》一書中解釋為:

「古箏,施弦高急,古箏箏然也。」這就說明古箏是由本身發出的「錚、錚」音響而命名的。古箏很可能**於一種大竹筒製作的五絃或少於五絃的簡單樂器。

年代當在春秋戰國時期或春秋戰國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秦代。古箏、築、瑟的關係,既不是分瑟為箏,也不是由築演變為箏,而很可能是古箏築同源,古箏瑟並存。五絃竹製古箏演變為十二絃木製箏,築身筒狀共鳴結構演變為瑟身長匣形共鳴結構,可能是參照了瑟的結構而改革的。

古箏在我國有著古老的歷史淵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古箏就已流行於秦、齊、趙等國。其中以秦國最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聲」、「秦古箏」之稱。

古箏流行於民間,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樂器。正如《戰國策.齊策》中一段話所述:

「臨淄甚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箏。」又如西漢桑弘羊《鹽鐵論.散不足篇》中所述「……往者,民間酒會,各以黨俗,彈古箏鼓缶而已。

」可見古箏在民間流行的廣泛性。古箏發展到漢代已出現了轉調。候瑾《箏賦》中記有:

「於是急弦促柱,變調改曲。」是採用移動古箏柱來轉調的。

十三絃古箏,在隋代就已流行,隋文帝開皇雅樂中首見載有十三絃古箏的使用。隋代古箏的演奏中也用了移柱轉調的方法:「促調轉移柱」(王臺卿詩),「調宮商於促柱」(顧野王賦)。

古箏在唐代**中廣泛使用,並東傳日本。公元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日本遣唐使準判官藤原貞敏來我國從琵琶名家劉二郎學藝,二郎以女妻之,二郎之女是彈箏名手,6年後隨藤原去日本。公元889年(唐昭宗龍紀元年),唐代曾派遣彈箏博士皇孟學,率62人樂隊前往日本傳授箏藝,在日本朝中掀起彈箏熱,天皇和大臣也紛紛學習箏技。

在此後的千餘年裡,箏逐漸成為日本邦樂的主要樂器,產生了許多演奏流派和箏曲。現在日本正侖院珍藏的一張經過修復的桐木箏,已成為世上罕見的唐制箏標本。

古箏在宋代也流行較廣。宋陳煬《樂書·宋史·樂志》中記載:「本朝十三絃箏,然非雅部樂也。

」明代已出現十五絃箏,但仍以十三絃箏流傳最廣。據明代《敦煌實錄》雲:「索函宗伯夷成善彈箏,悲歌能使喜者墮淚;改調易謳,能使戚者起舞,時人號曰:

雍門周。」

清代的箏有了新的發展,值得重視的是,清代十四弦箏已用了七聲音階的定弦。在《律呂正義合編》中記載有:「箏似瑟而小,十四弦。

……;各隋宮調設柱和絃以諧律呂,通體用桐木金漆,四邊繪金夔龍,樑及尾邊用紫檀,弦孔用象牙為飾……今箏十四弦則五聲二變為七,倍之為十四也」。這裡說的「五聲二變為七,倍之為十四也」,即指七聲音階定弦。另據記載,清康熙年間,曾有人用箏等四種樂器在宮廷合奏了康熙根據琴曲改編的「平沙落雁」。

當時還有人用箏獨奏了變調「月風兒」。箏此時也廣泛用於民間器樂和說唱**中。到了清末,箏發展為16弦。

在廣東,有人借鑑揚琴,將銅絲絃用於16弦箏上,替代使用了2000多年的絲絃,從而使箏的音色發生了鮮明的變化。這種幾弦箏一直延用至今,本世紀30年代,箏才使用鋼絲絃。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古箏逐漸流傳到全國不少地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奏風格和地方流派,如河南箏、山東古箏、潮州古箏、客家古箏等。在延邊朝鮮自治州,箏又演變發展為伽揶琴。古箏還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傳統古箏曲據記載可查到漢代的《陌上桑》及民間流傳的《天下大同》、《寒鴉戲水》、《高山流水》、《出水蓮》、《錦上花》等。在民間流傳的有手抄二四譜記錄的箏曲,但是一直沒有正式的箏譜出版,直到1930年,才有樑在平先生編著的《擬箏譜》一書出版。

古箏不僅用於獨奏,還在傳統民間器樂合奏和地方戲曲的伴奏佔有重要位置。如《絃索十三套》、《河南板頭曲》廣東潮州**的傳統合奏中都有箏。河南曲劇中箏是不可缺少的主奏樂器之一。

陝西《榆林小曲》也有箏伴奏。

近年來,古箏的演奏藝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古箏的改革也進行了多種實驗,製作了多種優質精美的箏(如四川箏、上海箏、蘇州箏);箏的轉調也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已經改革了幾種轉調箏(如營口張力轉調箏,瀋陽**學院移碼轉調箏,蘇州截弦轉調箏,上海**學院蝶式箏),這些轉調箏擴大了箏的表現力,使箏更便於參加合奏和伴奏。

古箏的歷史發展

4樓:★偢☆兲

箏演奏技法發展歷史

2023年,王昌元成功創作出古箏曲《戰颱風》,《戰颱風》的出現,使古箏的演奏的技術、技巧,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結束了古箏只能輕彈慢揉的時代,此曲中的掃搖四點、密搖、扣搖、刮奏及使用無效區的噪音來製造颱風效果等技法,都是創新技法,提高且豐富了箏的表現能力。

70年代,趙曼琴在演奏實踐中,創造使用了雙弦過渡滑音、和絃長音、快撥及1/5泛音等新技巧。並突破傳統的八度對稱模式,創立了由輪指、彈輪、彈搖等幾十種新指序構成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使箏不須改變定弦即可單手演奏五聲、七聲及變化音階的快速旋律,為箏由色彩樂器進入常奏樂器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岡山上太陽紅》等。

90 年代以來,古箏創作迎來了百花爭豔的春天。《黔中賦》的演奏以運用扎樁搖和懸樁搖的交替手法而成為亮點;在這時期中,作曲家們參與箏曲創作,增強了創新力度,他們突破傳統五聲性調式的侷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調式、都節調式的色彩,借鑑了梅西安人工調式的經驗,自行設計了許多新的調式,甚至創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調式色彩,每個八度分為三個環節,每個環節是一個大三度音程,在每個環節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調的調式。新的調式色彩和多調性連環疊置的定弦方法,促進了演奏技法的變革。

如《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莊曜曲)、《溟山》(王中山曲) 等。在這些箏曲的定弦中,就為轉調準備了條件。不同音區還採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區演奏不同的調式色彩成為可能,既有對傳統調式色彩的偏離,又有對傳統調式色彩的迴歸。

音程的變化又為新的**語言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同時期內,更多的還是用五聲音階定弦法創作的箏曲,如《秦桑曲》、《臨安遺恨》、《鐵馬吟》等等。同時古箏的重奏曲作品亦陸續推出,說明人們注意到發揮古箏在群體中的表現力。古箏琵琶二重奏《大浪淘沙》、《水鄉高歌》、《春江花月夜》、:

古箏與高胡二重奏《漁舟唱晚》:古箏高胡三重奏《豐收之歌》:古箏二重奏《滿江紅》; 古箏與蝶式箏二重奏《春之海》; 古箏四重奏《採蘑菇的小姑娘》、《步步高》、箏合奏《豐收鑼鼓》、《瑤族舞曲》、《伊犁河畔》、《百花引》、《拔根蘆柴花》等等,基本上都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

箏常用於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

古箏全部音符,古箏有哪些音符

古箏初學都用簡譜 樓上有人說錯了 四分音符x 八分音符x下一道線 十六分音符x下二道線 1個四分音符等於2個八分音符等於4個十六分音符 不是很明白你的問題,古箏使用簡譜,四分音符下面一道橫線,八分音符下面兩道橫線,以此類推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古箏貌似,使用簡譜 拉 sei 米 瑞 do s...

古箏有哪些音符古箏音符怎麼寫

古箏分四組。倍高音1,高音12356,中音12356 do re mi sol la 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當樂曲出現4 fa 或7 si 音時,只能依靠左手在箏碼左側的弦段上用力按壓3弦或6弦,使其增加張力獲得。具體4音先在距離箏碼約1分米處用力按壓3弦,然後用右手彈奏這根弦,即可奏出...

有哪些好聽的古箏曲,有哪些好聽的古箏流行曲?

49.古箏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 50.古箏 並蒂花 51.古箏 步步高 52.古箏 步步清風 53.古箏 滄海一聲笑 54.古箏 草原英雄小姐妹 55.古箏 禪院鐘聲 56.古箏 陳杏元落院 57.古箏 出水蓮 58.古箏 大海啊故鄉 59.古箏 二月裡來 60.古箏 分飛燕 61.古箏 豐收鑼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