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21-04-27 01:24:40 字數 5630 閱讀 4630

1樓:杜卡迪等等

這句話的複意思是,子貢問孔子

制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恕,漢語拼音為 shù 。這個恕字,雖然經過孔子用這兩句話來解釋,但他的含義很廣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願的事情,都不能夠推給他人。這裡包括言語行為都在其中的。

出自《論語·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的若干問題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

3樓:杜卡迪等等

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恕,漢語拼音為 shù 。這個恕字,雖然經過孔子用這兩句話來解釋,但他的含義很廣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願的事情,都不能夠推給他人。這裡包括言語行為都在其中的。

出自《論語·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4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子貢向孔子問道:「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出處: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再傳**《論語·衛靈公》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準則。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要願意這樣做,或者你自己本身也做到和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就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千萬不要心胸狹窄,而應該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

倘若自己不願意做的,不要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很糟糕而不可收拾。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5樓:匿名使用者

子貢問(他的老師孔子)說:「有什麼話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就回答)說:「那就應該是「寬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6樓:匿名使用者

恕,漢語拼音為 shù 。這個恕字,雖然經過孔子用這兩句話來解釋,但他的含義很廣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願的事情,都不能夠推給他人。這裡包括言語行為都在其中的。

7樓:諫幼儀羿邃

譯文: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出自:《論語·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中的一則,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這句話寫的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準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擴充套件資料

1、重點字詞解釋

(1)一言:一個字。

(2)行:奉行。

(3)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4)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5)施:施加。

(6)其:大概

2、評析本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3、相關成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出處:先秦《論語·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8樓:風塵閃人

子貢問:「我不想別人誣枉我,我也不想誣枉別人。」孔子說:「子貢啊,這不是你所能達到的。」

9樓:吃粉筆的小新

子貢問老師: 有什麼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嗎?

孔夫子就說了: 那就應該是「寬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10樓:葉勁秋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也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11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邏輯有問題。既然「勿施於人」那這句話要不要勿施於人?如果是,那還廢啥話啊。

如果否,那是欲還是不欲?若欲應該怎樣?孔子沒說,若不欲,那就像這句話說的應該「勿施於人」啊,和不「勿施於人」矛盾。

實際,這句話應該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恕乎」的倒裝,孔子是反對這句話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13樓:匿名使用者

子貢問:"有什麼話是 可以 用來終身奉行 它 的嗎?孔子說:「那就應該是 '寬恕' 了吧!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不要強加(施加)給別人。」

14樓:匿名使用者

子貢(孔子的學生)問道:是否有一句話可以終生奉行?

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而不願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體會:孔子主張「以寬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為了千百年來流傳的佳句,表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主張。反映了孔子「仁」的學說的一個方面,也是談思想品德修養,強調「修己」。

我們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要為別人考慮,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

各個好評吧!

15樓:羞澀の糖果

子貢問老師:「有哪些話是可以一生都可以伴隨我的、終身奉行的話嗎?

老師回答:「那就是寬恕,自己不能做的,或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許強加給別人。」

16樓:肖羅的世界

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

那就是寬容了!自己不想要做的事,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這句話出自《論語》。

17樓:匿名使用者

子貢問曰:「有一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譯文是什麼?

18樓:沐雨蕭蕭

【原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翻譯: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19樓:守巧雲通寄

【譯文】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讀解】

在《里仁

》篇裡孔子對

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時,曾子曾

概括「夫子這道,忠恕而已矣。」把「恕道」作為「夫子之道「的一個重要方面.《

顏淵》篇裡,當

仲弓向孔子問什麼是仁時,孔子也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仁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仲弓推薦。

在本章中,聖人又再次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作為終身奉行的座右銘推薦給他的

高材生子貢。

人們遇事常說:「將心比已。」又說。「人心都是肉長的。」這實際上正是在推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

問題在於,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恰好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讓別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巴不得賣給別人。相反,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鍾愛的東西,就不那麼願意與別人分享了。

所以,不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所以會如此,其基本原因在於凡事都很少為他人著想,而是為自己著想。

說到底不是一個私字在作怪。

其實,我們也看到,在《

公冶長》篇裡,子貢自己曾經說過: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無加諸人。」這正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當即孔子就說:「子貢啊,這不是你做到了的。」

可這裡又要子貢終身這樣做。這一方面說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說明它的確很難做到,就是連孔門的高足之一子貢也如此。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實際上是孔門儒學中的頂上功夫之一,也就是我們在前面(《公冶長》)所說過的:

「『恕』道之難,難於

上青天!」

青天雖不能上,但心嚮往之,努力追求不是可以的吧!

20樓:星緣默絡

【題解】

孔子認為,一個人應該終身堅持行「恕」,就是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格言育有普遍使用的價值。

【譯文】

子貢問道:「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望採納:)

21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譯文如下: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拓展知識: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十則》

全文如下: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2.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該文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個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

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子貢問為仁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貢問孔子問道 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回 孔子回答 答說 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恕,漢語拼音為 sh 這個恕字,雖然經過孔子用這兩句話來解釋,但他的含義很廣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願的事情,都不能夠推給他人。這裡包括言語行為都在其中的。出自 論語 衛靈公 ...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完成相關問題。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

小題1 2分 推己及人 或能近取譬 博施濟眾 小題2 4分 孔子認為即使是堯舜這樣的人也對能否達到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33662聖 的境界感到苦惱呢 2分 他覺得要達到 聖 的境界是很困難的 1分 能夠達到推己及人 設身處地地為他人...

翻譯論語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到。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貢說 如果一個人能廣泛地給民眾以好處,而且能夠幫助眾人生活得很好,這人怎麼樣?可以說他有仁德了嗎?孔子說 僅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聖德了!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一個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立 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凡事能夠推己及人,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