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有哪些特點,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特點及其價值追求

2021-04-26 05:01:57 字數 5095 閱讀 8432

1樓:三砂群島

中國傳統工藝

bai的發展個方向可概du括為兩個層面,zhi即民間工藝dao和官方工藝,兩種

版工藝都體現著工匠精權神,只是有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和宗旨。

第一類民間工藝,是傳統工藝的基礎,它融合在老百姓的日常民間生活裡,生產出民間工藝品,其中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民俗用品,例如織布、打鐵、年畫等,包含著民眾祖祖輩輩傳下來過日子的方式,顯出勃勃生機,具有淳樸粗獷的特點,並在有限的條件下努力做到工藝精湛。

第二類是官方工藝,民間的能工巧匠發明工藝最終轉移至宮廷手工業工場內,進過一段發展發達到頂峰。由於官方工藝在招募工匠,徵用優質原料,不計成本、不惜工時、不問盈虧的特點,工藝和材料的使用常常成為工藝技術的最高典範。官窯瓷器精品往往就是這樣產生的,例如,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的郎窯紅,郎窯紅燒造工藝非常難,但卻不恤工本,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有「其明如鏡,其潤如玉,其赤如血」的美譽。

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特點及其價值追求

2樓:彼岸的暗夜

中國古代工匠儘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群體含義不同,但他們所具有的精神特點卻是共同的。這種精神特點包含三個方面,其一是理性實用下的開拓創新精神,其二是藝術審美下的精益求精精神,其三是經驗主義下的科學探索精神。這些精神特點的背後其實蘊涵著古代工匠們對和諧、平等、敬業、法治等價值的追求。

這種價值追求與當今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工匠精神的內質是相通的。

中國有哪些工匠精神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工匠以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傾注著他們畢生精力,大到一項工程,小至一個工具的發明,不僅僅是對技藝的追求,更有著奉獻精神與濟世情懷。他們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所帶來的金錢。把對自然的敬畏、對作品的虔敬、對使用者的將心比心,連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傾注於一雙巧手,創造了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

曾侯乙編鐘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效能,改寫了世界**史;北宋徽宗時燒製的汝瓷,其釉如「雨過天青雲**,千峰碧波翠色來」,被稱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時代都絕不可缺少的,若忽視了工匠精神,那社會不斷髮展和人類文明持續走向輝煌就會受挫。在當今社會,只有把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擁有競爭的優勢,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企業才能永遠在複雜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不僅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

我們需要重拾工匠敬業、勤奮、執著、創新精神,形成一種獨特的、具有創造性的文化和價值觀。

敬業創造財富

回顧中國歷史,春秋時期,魯班發明了木工工具、農業器具等,被視為工匠的典範與祖師;東漢張衡發明地動儀、北宋沈括撰寫《夢溪筆談》、明朝宋應星撰寫《天工開物》……,《增廣賢文》言:「良田百頃,不如薄藝在身。」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底層人眼裡,再多的財富也有失去的時候,唯有一門手藝可以保證自己衣食無憂。

正是出於這種樸素的認識,民眾願意學手藝,為了飯碗的堅固,才願意將手藝練得越來越好,無形中,形成了中國工匠獨特的敬業精神。

中國古代傢俱的設計和製造主要靠手工勞動來完成,設計、製作往往是同一人,在學習技藝上也完全採用**帶徒弟的方式,憑經驗和記憶,伸展繩墨、竹筆劃線、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測量,製作成各式各樣的經典傢俱和工藝品。

我國明代,木匠把日常生活的床已經做到了極致,一個家庭有一張好床,就是擁有了一筆財富。《金瓶梅》第九回說西門慶用十六兩銀子為李瓶兒買了一張黑漆描金床,他又用十一兩銀子順手買了兩個丫鬟。潘金蓮知道西門慶為李瓶兒的屋裡買了一張好床,就鬧了起來,不得已西門慶旋即用了六十兩銀子買了一張螺鈿敞廳床。

可想一張床相當於多少個丫鬟的身價。

工匠的執著精神,還表現在農具的發明創造方面。據周昕《中國農具發展史》載:古代工匠經過長期反覆實踐,發明了高效實用的耬車。

它是一種用畜力牽引的播種器具,能一次完成開溝、下種、覆土等作業環節,達到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均勻,既提高了播種質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達到了「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播一頃」的效果;元朝棉紡織專家黃道婆對我國棉紡織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革,創造出一套趕、彈、紡、織的工具: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

使紡紗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兩三倍,她的敬業精神推動了我國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使我國古代的棉紡織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勤奮促進發展

古代工匠的勤奮精神表現在方方面面,它促使我國農業生產的排澇澆灌器具的發明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傳統水車,即人們通常所稱的「翻車」和「筒車」,是一種能從江湖河塘地表中不間斷持續汲水的大型農業機具,它不僅能用於高地提水、低田排水等生產領域,而且在濟漕保運、沿海製鹽等非農業方面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先進技術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從機械學原理的角度來看,水車結構複雜,有連桿曲柄機構、輪軸齒輪機構、鏈輪調節機構等。

從動力學看,由人力、畜力逐漸上升到水力和風力自然能的應用。據方立鬆《中國傳統水車研究》載:「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在動能利用上的卓越成就,它與耕種等其他農具系列配合,發揮各自的作用,共同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在那個時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國漢代就已有了畜力碓和水力碓,用來加工糧食,脫殼磨面。據張力軍、胡澤學主編的《圖說中國傳統農具》載:

到魏晉南北朝時的崔亮發明了用一個水輪推動八個磨盤的「八磨」機,使糧食加工的工效一下子提高八倍。西晉時有人將水輪轉動改為用牛牽引,達到「策一牛之任,轉八磨之重」,這樣就可以在沒有水源的地方也能用上高效的「八磨」等工具了。

除了以上古代工匠為我們留下很多寶貴文化遺產外,還有大家知道的大彬的紫砂、江千里的螺鈿、黃應光的版刻、周翥的百寶嵌、方於魯的制墨、張鳴岐的手爐、朱氏三鬆的竹雕等工藝品。這些工匠可稱得上是舉世聞名的能工巧匠。

執著鑄就輝煌

古代工匠的執著精神為我國陶瓷的發明、發展同樣作出了巨大貢獻。秦始皇陵的兵馬俑,不但把人物形象表情刻畫得逼真生動,而且規模巨集大,成隊成陣,不愧為世界奇觀。唐代的三彩陶朝著更為精緻的方向發展,人俑、馬俑、駱駝俑,色彩鮮豔,各具形態,有很多細微的動作和表情。

唐宋以後,瓷器的工藝越來越精,出現了許多名窯名瓷。唐代紹興有名的「越窯」青瓷,有「類玉」的美稱。河北內丘的「邢窯」,則以出產白瓷聞名。

湖南長沙一帶的彩瓷,不但有繪畫,還使用貼花、模印,裝飾性很強。河南的鈞窯、汝窯、柴窯,浙江的龍泉窯,河北的定窯,陝西的耀州窯等名窯所產瓷器,都馳名海內外。當時的瓷器有「青如天,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說法,被一般家庭爭相收藏。

中國的瓷器,從唐代起就通過陸路和水路傳到亞洲、歐洲和世界各地,贏得了全球人的讚歎。

說起中國人的傳統服裝,一項令國人自豪使全球人驚歎的偉大發明——絲綢。毫無疑問,我國是世界最早養蠶和織絲的國家。祖先們很早就發現蠶吃桑葉吐絲又 「作繭自縛」的現象,經過仔細觀察和實踐,大約在六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養蠶、繅絲、織帛的全套生產過程。

聰明的古人們把蠶繭用開水煮燙,去掉膠性,抽出絲頭,合成絲線,再織成綢、緞等帛品。這個過程說起來一句話,做起來難上加難。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服裝長128釐米,袖長190釐米,但重量僅有 49克,衣服可謂輕若煙霧,舉之若無,讓人著實驚歎當時的織造工藝如此精湛。

到目前為止,用現代化的工藝都很難複製。絲綢的發達,促進了服飾、染織、刺繡業的發展。與絲綢密不可分的刺繡,它的藝術創造,商代就開始出現,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形成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四大名繡。

中國的刺繡與絲綢伴隨著工匠的執著精神,名揚世界。

創新超越世界

我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工匠們除了以上各種發明創造外,還具有不斷追求創新的精神。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 700多年;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

1415927,這一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兩千一百年左右;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旋轉式揚穀扇車,到18世紀初,西方才有了揚穀扇車,比中國晚了兩千年左右;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獨輪手推車;而西方到公元11世紀才出現獨輪車,比中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東漢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譽為 「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 600多年;隋唐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等等。

我們在傳承中國工匠精神的同時,也要研究中國工匠精神的內涵。將這些寶貴文化遺產與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相結合,並引入科學研究範疇,拓寬中國工匠精神與人文研究的視野,加深我們對中國工匠精神在企業文化中不可替代性以及提高員工地位的再認識。

中華民族是充滿智慧的民族、不甘落後的民族,今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我們要呼喚中國古代工匠那種敬業、勤奮、執著、創新精神,以此為企業鑄魂。企業更要為衝鋒陷陣者、為敢於亮劍者、為勇於改革者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激勵機制,讓人人敢擔當、個個能出彩,使中國成為創新大國、製造大國。清代鄭板橋有詩曰: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有了這種精神,定能實現我們的強國之夢。

4樓:

中國工匠精神現在都在民間啊其實基本上沒有了

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有哪些特點

5樓:咪浠w眯兮

1、敬業。

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2、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

3、專注。

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

4、創新。

「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只能依賴於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這是現代的大工業的組織制度與操作流程無法承載的。

「工匠精神」的傳承,依靠言傳身教地自然傳承,無法以文字記錄,以程式指引,它體現了舊時代師徒制度與家族傳承的歷史價值。

中國人自古以來有哪些特點,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勤勞 勇敢,熱愛和平 不屈不撓 自強不息等是中華民族精神各種具體的表現。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的確顯現了這些美德。但也必須承認,世界上其他優秀的民族也擁有這些美德。這就是說,它們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特本性,而是人類文明所共有的屬性,甚至可以說是普遍人性 中國人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民族,...

中國戲曲特點中國傳統戲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一 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民族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 諸如舞蹈 雜技等 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 念 做 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 最突出的體現...

中國傳統禮儀有哪些,中國傳統禮節有哪些?

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 趨禮 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 趨禮 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 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 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