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分析中,對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分析的目的是什麼

2021-04-21 22:53:58 字數 2449 閱讀 5309

1樓:說好_不流淚

答:(1)土地利用結構與佈局分析常用的指標①一級(二級)地

類的比重=某一級(二級)地類總面積/土地(相應一級地類)總面積*100%②一級地類人均面積=某一級地類總面積/總人口數③某地貌型別區域內的一級地類比重=某地貌型別區內的某一級地類面積/該地貌型別區總面積*100%④各坡度級耕地的比重=某坡度級的耕地面積/耕地總面積*100%⑤各海拔高度範圍耕地的比重=某海拔範圍的耕地面積/耕地總面積*100%⑥各地類區位指數=某行政區域(鄉鎮、縣或地市)某地類面積佔該行政區(鄉鎮、縣或地市)土地總面積的比重/上一級行政區域(縣、地市或省)該地類面積占上一級行政區與土地總面積的比重(2)土地資源動態變化分析常用的指標①各地類年均變化量=某一時段地類的面積變化量/該時段的年數②各地類人均面積的變化量=統計基期某地類的人均面積-統計末期某地類的人均面積③人均(戶均)城鎮用地面積變化量=統計基期人均(戶均)城鎮用地面積-統計末期人均(戶均)城鎮用地面積④人均(戶均)村莊用地面積變化量=統計基期人均(戶均)村莊用地面積-統計末期人均(戶均)村莊用地面積⑤交通密度變化量=統計基期交通密度-統計末期交通密度⑥森林覆蓋率變化量=統計基期森林覆蓋率-統計末期森林覆蓋率(3)土地開發利用程度分析常用的指標①土地墾殖率=耕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②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③土地農業利用率=農業用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農業用地: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水產養殖用地)④土地建設利用率=建設用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建設用地:居民點、工礦、交通、水利設施用地等)⑤耕地複種指數=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耕地面積*100%⑥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積/水面總面積*100%⑦林地覆蓋率=林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⑧建築密度=建築物基底面積/用地總面積*100%⑨建築容積率=建築總面積率/用地總面積⑩人均用地面積=用地總面積/人口總數(4)土地集約經營程度分析常用的指標①單位耕地農機總動力數=農機總動力數/耕地面積②有效灌溉面積比率=有效灌溉面積/耕地面積③單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

分實物量、折純量兩種)④單位耕地用工量=用工量/耕地面積(用工量:可用勞動力數代替,其他農用地的計算方法相同)⑤單位土地資金集約度=土地總投資/土地總面積(可按各類用地計算)⑥土地利用投入產出率=土地產出總值/土地投入總值⑦單位用地產值率=土地產出價值/用地面積(可按各類用地計算)⑧單位產值佔地率=用地面積/土地產出價值(可按各類用地計算)⑨交通密度=交通線總長度/土地總面積⑩城市化水平=城鎮人口總數/人口總數*100%(5)土地質量與土地利用生態效益分析常用的主要指標有:①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鹽漬化)面積指數=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鹽漬化)面積/土地總面積②氮及有機質含量③土壤環境質量指數④水質質量指數⑤受災(難利用土地、中低產田)面積比率=受災面積(難利用土地面積、中低產田面積)/土地總面積(6)土地利用經濟效益分析常用的主要指標有:

①單位播種面積(或收穫面積)產量(或產值)=作物總產量(產值)/作物總播種面積;(可分作物按產量或產值計算)。

2樓:無籟義曉瑤

(1)土地利用結構與佈局。(2)土地資源動態變化。(3)土地開發利用程度。

(4)土地集約經營程度。(5)土地質量與土地利用生態效益。(6)土地利用經濟效益。

(7)土地利用社會效益。這只是大概的內容,詳細的內容,去地理國情監測雲平臺,這裡不能留連結,找不到可以再來問

藉助資訊化建設,規範土地市場——以鄭州市土地市場資訊化建設為例

什麼是土地利用的佈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標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字面意思也就是土地局規劃土地時的佈局,如何分析就要找土地局的了

公司經營成本都包括什麼呢?

4樓:老黃搞事

公司經營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經營成本是專案評估中,資金的現金流量表中的專案之一,為企業總成本扣除固定資產折舊費、流動資金利息淨支出後的成本。經營成本中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費和利息支出。經營成本中不包括折舊費、攤銷費和貸款利息支出。

經營成本是指建設專案總成本費用扣除折舊費、攤銷費和財務費用以後的全部費用。

5樓:光子洙

營業成本是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物件的各種直接費用。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銷售產品、商品和提供勞務的營業成本,是由生產經營成本形成的。工業企業產品生產成本(也稱製造成本)的構成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用於產品的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3.其他直接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

4.製造費用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成本構成專案進行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