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造紙術的創造者是誰,請問造紙術的創造者是誰

2021-04-03 01:37:20 字數 3317 閱讀 1700

1樓:匿名使用者

造紙術——蔡倫發明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古人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

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

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係。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自從造紙術發明之後,紙張便以新的姿態進入社會文化生活之中,並逐步在中國大地傳播開來,以後又傳佈到世界各地。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造紙術的意義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述歷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

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髮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造紙術的發展

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見之古籍記載,《後漢書·蔡倫傳》中說:「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筒;其用縑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世遂尊他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一部條理清楚、體系分明的字典《說文解字》裡談到「紙」的**。

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說話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現在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

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公元105年發明造紙後,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蔡倫被封到陝西洋縣為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

據蔡倫家鄉湖南耒陽的民間傳說,蔡倫生前也向家鄉傳授過造紙術。東漢末年山東造紙也比較發達,出過東萊縣(今掖縣)的造紙能手左伯。另外,紙和藻飾書通過絲綢之路也先後傳向 北方各少數民族地區。

晉代開始,我國書畫名家輩出,大大促進了書畫用紙的發展。如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時期書畫用紙大有提高。晉與南北朝的書寫紙抄經紙為麻和楮皮製造,紙面已敷用澱粉與白色礦物塗料並進行研光。

隋代統一南北後,唐、宋繼承與發展了數百年造紙的成就,並開闢了唐、宋我國手工造紙的全盛時期:唐代書畫與佛教盛行,使紙的需求劇增,造紙的原料擴大 到用藤和桑皮等。書畫紙還用澱粉硝煮成塗料塗布後再經打蠟,最後用粗布或石塊等揩磨砑光。

寫經紙還用黃檗染成黃色以避蠹。北宋時安徽已採用日晒夜收的辦法 漂白麻纖維以製紙,抄出的生紙光滑瑩白,耐久性好。南宋時我國南方已盛產竹紙,王安石、蘇東坡等都喜歡用竹紙寫字,認為竹紙墨色鮮亮,筆鋒明快,當時受到 許多文人墨客的仿效,從而促進了竹紙的發展。

宋代不但盛產竹紙,而且開始用稻、麥草造紙。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記載了浙江人以麥、稻稈做紙漿及與油藤 配用造紙。 到了明代,我國用竹子造紙的技術(指手工)已臻完善,該時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系統敘述了用竹子造紙的生產過程,並附有生產裝置與操作過程的插圖。

該書已譯成日、法、英文傳人日本與歐洲,是我國系統記述造紙工藝的最早著作。 經過元、明、清數百年歲月,到清代中期,我國手工造紙已相當發達,質量先進,品種繁多,成為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發展傳播的物質條件。

2樓:南南小吉

蔡倫-造紙術

蔡倫,字敬仲,桂陽郡耒陽(今湖南耒陽)人。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

蔡倫家鄉地處長江以南湘水(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米穀之鄉。他出生於普通農民之家,從小隨長輩種田。漢章帝劉炟(公元56—88年)即位後,派人至各郡縣選聰明伶俐的幼童入宮。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宦者,時年約15歲。蔡倫一生在內廷為宦46年,先後因侍奉4個幼帝、投靠兩個皇太后而節節上升,位尊九卿,身居列侯,然以慘死告終。他在兼管尚方時,卻因作出推動手工業工藝發展的事而得以留名於後世。

蔡倫主管尚方期間,曾「監作祕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後漢書·蔡倫傳》。後漢書中的這段話有近代考古發掘實物為證。當時所造器物在質量、效能及外觀上確是精工堅密,堪為後世仿效。

說明蔡倫在兼任工官時亦盡心盡職。尚方令這項工作使他對工業技術發生興趣,他每有空暇即閉門謝絕賓客,親至現場作技術調查,掌握了有關工業技術知識。他的創新精神,對發展當時的金屬冶煉、鑄造、鍛造及機械製造工藝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

此時製造的鋼刀以炒鐵為料,經多次鍛打而成百鍊鋼。但他對工藝技術的最大貢獻在造紙方面。先秦時中國書寫紀事用的是竹簡、木牘及縑帛。

但簡牘笨重,絲織物昂貴,均不便使用。隨著社會經濟及文化的發展,需要廉價易得的新型材料取而代之,為此人們作了各種探索。

早在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初就已有了用廢舊麻繩頭和破布為原料製成的麻類植物纖維紙。2023年甘肅天水市放馬灘西漢墓中出土繪有地圖的麻紙,年代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時。2023年西安市灞橋也出土不晚於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時的麻紙。

東漢定都洛陽後,西漢麻紙技術得以繼續發展。在公元102年前各地已生產麻紙進貢。

蔡倫在掌管宮內文書檔案時也深感「帛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於是他決定造出比西漢紙更好的紙。為此,他總結前代及同時代造麻紙的技術經驗,組織生產優質麻紙。蔡倫在主持研製楮皮紙時,完成了以木本韌皮纖維造紙的技術突破,並擴充原料**、革新造紙工藝。

皮紙的出現是一項重大技術創新,蔡倫正是這項創新的倡導者。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促進世界文明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關於蔡倫與造紙術的關係,當今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他是造紙術發明者,第二種意見認為西漢初已用紙代簡,蔡倫只是造紙術革新者。

現在看來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因早在蔡倫前200年的西漢初即已有用於書寫的麻紙。蔡倫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階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的發展,但「造意用樹膚以為紙」者,倒有可能是蔡倫或其尚方下屬。皮紙用樹皮纖維製成,其技術難度比麻紙更大。

蔡倫的貢獻就在於使皮紙生產在東漢發展起來。麻紙及皮紙是漢代以來2023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而得以迅速發展。至晉代(4世紀)時,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

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雖不是造紙術發明者,但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廣者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了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由蔡倫改進。東漢元興元年 105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 麻頭及敝布 魚網等原料,經過挫 搗 抄 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 蔡侯紙 造紙術是...

造紙術是西漢蔡倫發明嗎,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嗎?

這是個具有歷史爭議的問題,最標準的說法是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那麼造紙術是誰發明的呢?長期以來一般都歸功於東漢時的宦官蔡倫,後漢書 蔡倫傳 明確記載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 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 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 發明 創造 用樹膚 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

造紙術的發展與歷史,造紙術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造紙術,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至今仍在推動文明的發展。紙的發明,可以說鑄造了今天的輝煌。她也和我們的社會一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日漸成熟。而以後,更由我們拓展出新的天地。一 紙的概念1 古人關於紙的定義 且看三國時代魏國張揖的 古今字詁 帋,今紙也,其字從巾,古之素帛,依書長短,隨事裁絹,數重沓,名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