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陋生於萬物若沙漠之一塵什麼意思!!然後有沒有關於一塵的詩

2021-03-30 15:24:59 字數 5619 閱讀 1305

1樓:隨你天涯海角

塵[yī chén]

詳細解釋

粒微塵喻事物微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雖陋於萬物若沙漠塵 唐 聶夷 《古興》詩:片玉塵輕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 《質疑·周易》:附《周易》質疑若干條塵勺水未必補於高深或道尚遠亦示近問所已

一塵的詞目釋義

一塵的拼音是什麼

2樓:看看看麼麼麼麼

一塵[yī chén]

詳細解釋

一粒微塵。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雖陋生於萬物,若沙漠之一塵。」 唐 聶夷中 《古興》詩:

「片玉一塵輕,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學 《質疑·周易》:「附上《周易》質疑若干條,一塵勺水,未必無補於高深,或去道尚遠,亦示近日學問所到而已。」

3樓:雅默幽寒

一 塵拼音

yi chen

第一聲第二聲

青山無一塵,青天無一雲,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描述是什麼意思?

4樓:

你好【原bai文】

天童山中

du月夜獨坐

[清]易順zhi鼎

青山無一dao塵,青天無一雲專。

天上惟一月,山中屬惟一人。

此時聞鬆聲,此時聞鐘聲,

此時聞澗聲,此時聞蟲聲。

我的理解:

描述的是作者深處俗世,心無旁騖,卻孤身一人,獨對一月,聽鬆聲、鐘聲、溪聲,蟲鳴聲,都突出平凡世界中彷彿只有他一人獨坐於此的悲涼之感。

歡迎指正!滿意請採納~

佛祖以「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請問「實無有法」是什麼意思?

5樓:t深深海底行

《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

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

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乘般若經典,其義甚深;非是末學未悟之人能解。以熏習所得知見,勉強解答,若有錯誤,願得善知識斧正。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菩提,區別於二乘菩提;此無上菩提,是究竟成佛之義。佛於菩提樹下得道,就是證得此無上菩提。這與禪宗的「明心見性」所證是一樣的,但是,佛是最後身菩薩示現成道,而祖師之悟可能是無始以來第一次開悟,也可能是前世多次開悟,此次為菩薩再來;但是,尚未修除全部汙染種子,不是最後身菩薩,還需要「悟後起修」。

二者雖有這個差別,所悟卻是一樣(皆為此不生不滅之真心);所以,祖師之悟也可以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上略說「無上菩提」;那麼,為什麼說「實無有法」得此無上菩提呢?

「實」者,非同虛妄,非同未悟凡夫之思維戲論;乃是悟後依據「諸法實相」,如實而說。所以聞者應當生「實信」:「無有任何一法可得無上菩提。

」這樣說來,佛與祖師是否真實證得無上菩提呢?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前後就矛盾了!

其實問題也很簡單:「得」者,「前無今有」之謂也!此真心本來自在,不是「前無今有」,故不可名為「得」。

以此義而言:真實不壞之法,具有「無所得」性,而無上菩提,正是這樣的「真是不壞之法」。舉凡能「得」之法,既有得則必有失,既然「前無今有」,則必然「今有後滅」。

世間一切法,莫不如此,皆是生滅無常;唯有此無上菩提「不生不滅」「本來自在」「人人具足」。故不可說為「得」。

其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真心又名「菩提」,又名「諸法實相」,又名「如來」,如來得如來,於理不通!故不可說為「得」。

這一句翻譯為白話:

以真實而言,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獲得「無上菩提」這個「真實不壞」之法;因為這個法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不可能由外而得;因為這個法,本來就是如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6樓:匿名使用者

小乘僧眾聲聞入教,未忘名言習氣,執有實法,難入般若。這是為了破除法相所說。

簡單的來說,學生向老師學習,老師要教授其入門的基本方法,並一步步的引領學生進步。時間久了,學生會執著於依賴方法去達到目標。而佛法是一個境界,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不是用一個固定的方法就能達到的。

所以,當學生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老師就要著手破除學生心中的執著了。老師告訴學生,當初教授的方法只是為了讓你入門,在你入門之後就不應該再死抱著方法不放手了,真正的佛法境界不是用語言、文字能夠形容的,也不是依靠某種固定的方法就能達到的,是要靠自己去體悟的。他還告訴學生,他當初向他的老師討教的時候,只是印契此心而已,並沒有得到一個什麼東西。

如果你覺得有一個法可學,有個道可得,那就是錯誤的。如果你悟道還有一個東西可得的話就是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7樓:匿名使用者

法尚不生,法本非法,法尚不得,何況非法?即心即佛,不得而得,悟無實體,菩提無樹,離假即悟,何迷非假?過則不及,如同未悟,以得而得,如浪求水,未識空性。

8樓:泥頌

實無有法:去除法執。自性一塵不染

抱一個有所得的心,求得一個無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錯誤。佛就說:當時我得一個無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

9樓:本願達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本意為 「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無上也就無所謂下或者中間的 定位

第一種解釋:像這樣一種無相之智 怎麼能夠通過一定的有為法或無為法從中獲得呢?有為法或無為法始終還是心識的生滅法呀。所以,實在不能從心外求得無上正等正覺。

這句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和那句: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完全相應了

10樓:正定小康

沒有什麼辦法,得無上正等正覺

11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法的終極,看起和凡夫幾乎有點一樣了,參考臥輪禪師的,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見境心不起,菩提日日漲。

慧能大師的。慧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見境心數起,菩提作麼漲。

把這個弄透了,則如香象過河,一足到底。這個詩,你仔細想想,為什麼說的和凡夫一樣了。

關於四字的古詩

西遊記第一回的翻譯

12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 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 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 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裡洗澡。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 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 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 「我進去,我進去!

」 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 ,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 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 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裡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 、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

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 簾洞洞天。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 ,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

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 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颳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麼多的好東西, 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佔灶的佔灶,爭床的爭床,搬 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

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 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

三、五百年過去了。一天正在玩 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 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 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

第二 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準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 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他下了木 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 ,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 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裡傳出一陣美妙的歌 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 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裡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瞭解到 ,這座山叫靈臺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 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 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 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 時,門卻忽然開啟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 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 你呀!

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 來到祖師講道的法臺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臺上,臺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 就趕緊跪下叩頭。

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 你就叫悟空吧!」

一塵含永珍,一念具三千是什麼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小中見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14樓:匿名使用者

都說這麼直白了,還有必要解釋麼?

一塵不染的意思是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塵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淨。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清潔、乾淨。

後用以形容清靜、純潔。也形容為人清廉,不沾染壞習氣。後多用以形容清淨廉潔,品格高尚。

【拼音】yī chén bù rǎn

【出處】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

白話釋義:如果菩薩在乾土山中行走,腳不沾地,隨著山間的霧氣而來,吹破泥土堆積成的小山,飄散為塵埃,佛身還是一篇塵土都沒有沾染到。

擴充套件資料

一、一塵不染的近義詞

六根清淨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釋義: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

出處:隋·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白話釋義:五種法師,都得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沒有任何慾念。

二、一塵不染的反義詞

野心勃勃 [ yě xīn bó bó ]

釋義:形容野心非常大。

出處:清·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白話釋義:這一位大帝野心非常大,就想把世界各國都把控到他的名下。

我可以聽見世間萬物的聲音若沒有我怎樣去聆聽這美好的世界用文言文怎麼說

界 先來看屬看句子裡面的詞語可以翻譯成什麼文言詞語 我 餘。可以 可。聽見 聞。世間 世。萬物的聲音 萬物之音。若 設。沒有 無。怎樣去 安能。聆聽 聆。這 此。美好的世界 美世。我可以聽見世間萬物的聲音,若沒有我,怎樣去聆聽這美好的世界 用文言文可以這樣說 餘可聞世萬物之音,設無餘,安能聆此美世。...

以匠人之心,琢萬物之美。心有所向 勞而有獲。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話是什麼意思

以一顆能工巧匠的心去雕刻出世間最美的物品,心裡想要得到東西,總有一天會通過努力,勤勞的雙手而獲得。規範自身的一言一行,品質,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朋友。以匠人之心,琢萬物之美。心有所向 勞而有獲。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嗯,有噠,點主頁吶 文學與宗教的區別 比較文學與宗教,在思維和功能方面的異同點。在思維的...

水是生命之源 萬物之基,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們每個人都要關心水 愛護水 節約用水(1)我國規

1 活性bai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 du水中的色素 zhi和異味,所以daoab 指標可以通過版加入活性炭達到權 過濾能除去水中難溶性雜質,c 指標可以通過過濾操作達到 2 涼開水不宜養魚,其主要原因是涼開水中幾乎不含氧氣,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 3 a 水資源比較緊缺,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