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在七步詩之後寫的一首三步詩,曹植七步詩,史青五步詩,寇準三步詩。

2021-03-26 23:01:34 字數 5744 閱讀 7063

1樓:行不得也哥哥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

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三國演義》七十九回

須臾,曹植入見,惶恐伏拜請罪。丕曰:「吾與汝情雖兄弟,義屬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禮?

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誇示於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筆。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詩一首。若果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姑恕!

」植曰:「願乞題目。」時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隻牛,鬥於土牆之下,一牛墜井而亡。

丕指畫曰:「即以此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二牛鬥牆下,一牛墜井死字樣。

」植行七步,其詩已成。詩曰:「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

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曹丕及群臣皆驚。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

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植曰:「願即命題。

」丕曰:「吾與汝乃兄弟也。以此為題。

亦不許犯著『兄弟』字樣。」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聞之,潸然淚下。其母卞氏,從殿後出曰:「兄何逼弟之甚耶?

」丕慌忙離坐告曰:「國法不可廢耳。」於是貶曹植為安鄉侯。

曹植七步詩,史青五步詩,寇準三步詩。

2樓:手機使用者

曹植的《七步詩》情采並茂,語言精練,用語淺顯。原為六句:「煮豆持版作羹,漉豉以為權

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來《漫叟詩話》和《三國演義》把它改為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謝靈運曾稱讚道:

天下才共有十鬥,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唐代開元年間的史青上書給唐玄宗,自稱曹植七步詩尚為遲澀,他五步之內即可成詩。唐玄宗當即下旨相召,以《除夕》為題,史青未出五步,即吟詩云:「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高中改,客顏暗裡摧。風光人不覺,已入後園梅。

」唐玄宗大讚其才,當即授以左監內將軍之職。

宋朝宰相寇準,天資聰穎,寫詩詞有奇才。他在七歲時在眾賓客酒筵前,眾客以《華山》為題,命他賦詩助酒興,小寇準剛邁出三步,脫口吟出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下,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寥寥數語道出西嶽華山雄偉險峭,眾人拍手叫絕。

曹植寫了幾首七步詩

3樓:森海和你

曹植寫了一首《七步詩》。

全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曹植,於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

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 豆和豆秸是同一個 根上長出來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把鍋內的豆煮得哭泣不已。

比喻兄長逼弟弟,十分貼切感人。

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文學批評家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於東武陽。曹植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為曹操生了四個兒子:丕、彰、植、熊)。

當時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穩腳跟,缺乏固定的根據地,家屬常隨軍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眾多兄弟們一樣,是在戎馬倥傯的生活中度過的。這種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擊敗了勁敵袁紹集團,攻克了其經營多年的鄴城(今河北臨漳),方才有所改變。

曹植自小非常聰慧,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他思路快捷,談鋒健銳,進見曹操時每被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

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你請人**的吧?」曹植答道:

「話說出口就是論,下筆就成文章,只要當面考試就知道了,何必請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講究莊重的儀容,車馬服飾,不追求華豔、富麗,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漸漸地,曹操開始把愛心轉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歲的曹植第一次隨父東征海賊管承到達淳于(今安丘東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師鄴城,他在《求自試表》中所說「東臨滄海」即指此事。九月,16歲的曹植隨父北征柳城(今遼寧朝陽),他在《求自試表》中說「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馬篇》就是曹植對此期間隨父征戰的寫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歲的曹植隨父南征劉表至新野,後又隨父與孫權戰於赤壁。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隨父征戰第一次回到家鄉亳州。

4樓:檾茗蔏菏荼

曹植寫了一首《七步詩》。

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出自《世說新語》,傳說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但此詩是否系曹植所作,至今仍有爭議。 因此事僅為《世說新語》所錄,是否為史實待考。且此詩並未收錄於《曹植集》,是否為曹植所作也有爭議。

有觀點認為,六朝時期文壇還未流行五言絕句詩體,《七步詩》為後人之作;另一觀點認為,此詩體並非五言絕句,或許是建安文學所流行的五言體。

5樓:木水幾

這裡只講三國演義的,世說新語的不討論!其實曹植七步完成的是: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

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但是曹丕仍以為有點慢,於是要曹植應聲作詩一首才算是,這首才是現在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現在還有一個版本: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樓:耨耨の尐悅兒

《七步詩》

曹植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就這麼一首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另外一個版本,但是現在普遍贊同第一個版本,也就是六句的版本。

7樓:天天吃飯星人

他能七步成詩,不是說他寫的詩是七步詩。

揭祕比曹植七步詩更厲害的三步成詩才子是誰

8樓:匿名使用者

寇準三步成詩

對於北宋大臣寇準來說,七步成詩、五步成詩皆不足為怪了。他少年時,已三步成詩詠華山。

寇準自幼聰穎過人,吟詩作對,鋒芒畢露。一天其父宴客,酒過三巡有客提議:「聞令郎善詩,何不即席吟哦一首以助酒興﹖」寇準之父也不推辭,只是說:「犬兒獻醜,求還諸位方家賜教也。」

其時寇準只有7歲,他畢恭畢敬地說:「請出題。」客人說:「此地離華山不遠,

你就以華山為題吟詠一首《華山》,如何﹖」小寇準果然了得,他在眾賓客面前踱步思索:一步,兩步,剛邁出第三步,便興高采烈地說:「諸位見笑,有了!

」於是,一首五言絕句脫口而出。詩云: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舉座聞之,交口稱讚——「三步詩,三步詩,這是一首三步詩?」「超過史青五步,更超過曹植七步?」「兼且是小孩呢?

」「還有,『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這詩中佳聯,道出了西嶽華山之險峻、雄奇!」大家都為寇準的才華歎服,異口同聲對其父道:「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說不準能當宰相呢!」

果不其然,7歲已三步成詩的寇準,40出頭就成為宰相了——那是宋真宗景德三年。

柳公權三步成詩

一次,皇上對隨駕未央官的柳公權說:「我有一件喜事:長期以來,戍邊將士的衣服總是不能及時送到,但是今年二月我終於把他們的春季衣服及時送到了。」柳公權聞之,連聲恭賀。

哪知皇上心情好,興致也高,說:「單賀未了,卿可賀我以詩。」宮女太監們更是要討皇上歡心,一起連聲催促柳公權。

柳公權不慌不忙,三步之內,應聲成詩:

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

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

曹植《七步詩》原文的意思是什麼?

9樓:小白家裡小白

釋義:(版本一)

鍋裡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鍋裡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後,留下豆汁來做成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

原詩:《七步詩》兩漢:曹植

(版本一)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0樓:北島無夢丷

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裡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

全詩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樓:姜晏歸

曹植《七步詩》原文的意思是:鍋裡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這首詩出自兩漢時期曹植寫的《七步詩》,全詩為:

《七步詩》

兩漢: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三國時期,魏國曹操去世後,他的長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曹植很有才華,精通治國理家,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生了怨恨之心, 曹丕正好如償所願,借文武百官之口,決意趁早動手。

正趕上一樁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為主謀。因此而得這首詩。

3、詩人曹植,字子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關於曹植《七步詩》的故事,曹植寫七步詩的小故事

七步詩 的故事 黃初元年正月,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 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后,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

曹植七步詩

七步詩典故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曹植知...

簡述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曹植七步成詩故事

曹操死後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 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 兄弟 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 兄弟 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