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心理基礎 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機理與教育對策 出自

2021-03-26 12:50:00 字數 4908 閱讀 6812

1樓:匿名使用者

德育的心理基礎——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機理

與教育對策

德育的心理基礎——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機理與教育對策

一、品德的概念:

1、概念:品德,道德品質的簡稱。在我國又稱為德行或品德、操行等等。

品德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是人依據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行為規範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例如:一個學生在總是表現遵守學生守則的要求,一貫誠實坦白、熱愛集體、遵守紀律。熱愛勞動積極學習,我們就認為這個學生有上述的良好品德。

2、品德的基本特徵:

第一,品德必須以某種社會道德意識或道德觀念為基礎。通常所說的不道德行為乃是指在不正確的道德觀念支配下產生的行為。

如:嬰幼兒、精神病人的行為不能認為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

第二,品德與行為習慣有密切聯絡,但又有區別。行為習慣是品德的基礎。要有優秀的品德,一定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基礎,有良好行為習慣不一定具有良好品德。

選擇良好的行為,反覆實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且具有明顯的自覺性、主動性,這樣良好品德就開始形成了。

第三,品德具有穩定的傾向特徵。個人的品質不是表現在一時一事,而且體現在一毓行為中,甚至體現在他的一生中。黑格爾曾指出「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俗理的事,還不能說他是有德的;只有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時,才可以說他是有德的。

」3、道德與政治經濟有密切的聯絡。

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道德。反過道德又要為政治經濟服務。

例如:對中學生道德要求之一是:「愛勞動」如果一個人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制度、奮鬥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途徑等等毫無認識或認識錯誤(想到的盡是不勞不獲)對勞動是愛不起來的。

再如:大連市著名民營企業家、大連市政協委員——韓偉在政協會議期間接受記者採訪講:一個人有一百萬,首先想到的是買車買房;有一千萬想到為別人、為社會做些事情;有1億想到為世界做些什麼。

俗話說:人窮志短。

英國的紳士:富人階層,打領節,燕尾服。

我國50—70年代出生的人,為什麼道德境界、政治覺悟較高,70年代還可以,80年代出現分化,90年代後明顯道德滑坡。就是與所處時代的政治環境,價值觀念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原因。

那個年代,學校學工、學農、學軍,經常把學生拉出去參加集體勞動,集體活動,如收割玉米、大豆、水稻、小麥、扒玉米、扒花生、摘蘋果等等。同學們在輕鬆愉快的心情**現了勞動人民的艱苦,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還有經春遊、鄰遊(抓特務),祭掃烈士墓等等活動。

這些活動對學生形成良好品德起到遷移默化的作用。

4、兒童學生的品德是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他們從呱呱墜地開始,就在共同生活中同周圍人結成了一定的社會關係。先是母子關係、家庭關係、鄰里小朋友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及同其他人的社會關係等等。

社會生活環境很複雜,兒童與其他人的關係對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所以說,母親是最主要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學生如果與積極向上、先進的班集體建立了密切的關係,那麼他的品德就會同全班同學一起得到健康發展。

相反……

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建立的社會關係是不斷髮展的。學生最初只能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建立個人與個人的關係,只有到了初中二年級以後才逐漸建立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5、社會**和教育是影響兒童品德發展的主導性因素。

學生在生活中可能廣泛地接觸到各種道德標準,各種道德標準必須通過學習和體現才能更好現實。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和教育的影響是必不可少的。

社會**和教育會幫助兒童認識和學會處理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各種道德問題。只有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教育環境,學生的道德才會得到健康成長。

二、品德的心理結構

品德的心理結構非常複雜,搞清它的結構不僅有助於我們更清楚的把握品德的實質,而且會為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

大量實驗研究表明:品德的心理結構非常複雜,概括起來講,包括有: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技能與習慣等四種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心理成份。

1、道德認識:就是對於行為中是非、好壞,善惡及其意義的認識。當兒童對某一種道德準則有了較系統的認識,感到確實是這樣時,就會形成有關的觀點。

當這一認識繼續深入,達到堅信不移的程度,並能指導自己的行動時,就形成信念。道德觀點、道德信念的培養是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重要條件。

2、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也是對事物愛憎的態度。道德情感可以使人的整個身心都發動起來。

道德情感是鼓舞人的力量。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是推動人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導致道德行為和習慣的產生和形成。

3、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去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道德意志與道德行為是密切聯絡的。

離開了道德行為,道德意志就無從表現。道德意志是調節道德行為的內部力量。

4、道德行為技能與習慣是完成道德信念達到道德目的的手段。道德行為技能與習慣同一般的技能、習慣的區別常常是相對的。當一般的行為技能與習慣同完成一定的道德任務相聯絡時,它們便也具有了道德的性質。

5、品德結構的四種基本心理成份,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其中道德認識與道德情感居於核心地位,它們不僅決定著品德的性質,而且也決定著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技能和習慣的發展。

6、關於品德心理結構的幾種觀點:

1)唯智論:這種觀點認為,人的品德取決於道德知識的掌握和信念、智慧以及動機等因素的形成,不重視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認為「大部分的不良行為習慣和不道德的舉動,都是由於愚昧無知,由於缺乏對各種事物的全面認識造成的」。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主張在道德教育中,必須給予倫理談話和系統的道德知識的講解以很高的地位,而不強調行為習慣培養和訓練的作用。典型觀點是「知書達禮」。

這種觀點,對一部分人是這樣的,對另一部分人不是這樣的。

2)習慣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知識多的人不見行品德就好,人的品德是一定行為習慣的總和,是「我們所有的各種習慣系統的最終產物」。一個人只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出現高尚的品德。

這種觀點極力主張,在道德教育中,必須將行為練習與習慣培養放在首位。

以上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有不足之處。如果將道德知識的地位和作用估計過高,因而在工作中把重心只是放在各種道德談話上,就有可能造**們言行脫節的現象。相反,如果將工作重心只是放在行為習慣的訓練上,沒有在道德認識上進行大量工作,那麼人的道德行為習慣不僅難以形成,而且還會阻礙他們道德評價能力的提高,出現在複雜的道德情境中無所適從的現象。

所以進行道德教育,必須做到「知」和「行」的統一,只有按著這種理念指導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初一政治書是什麼? 5

2樓:網名不能重複

初一政治書是——《思想品德》

1、思想品德簡介:思想品德,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及道德品質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思想品德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

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質是將一定社會的思想道德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道德。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目標,學校德育是中小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

2、思想品德定義:思想品德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它與一定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道德風尚及風俗習慣相聯絡,受到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

3、基本要素: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簡稱知、情、意、行。

4、意義: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

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3樓:玫珍兒

沒錯啊,其實和你一樣,媽呀!我也以為老師發缺了啊!而且看到思想品德的時候我還在想,還是脫不了小學時最無聊的課本啊!

也是剛剛才知道的撒!因為初中生接觸社會的較少,對所謂「政治」的理解還是太少了,所以還是講政治說的簡單一點,就叫思想品德,主教道德,其意相當於政治的啟蒙。等到了高中,才真正開始學思想政治,那時的政治,就要比初中的更具體化,更深化。

好好學吧,不然高中的時候,政治就真的成了拖分的啦!

4樓:獨孤de傲天

初中政治其實就是思想品德,和小學那本一樣啦!

5樓:空格—不空

是的,那個就是政治。初中叫 思想品德 高中政治書叫 思想政治。

6樓:八三老人

是的,那就是政治書。

7樓:問題繼承者

是的,是政治書,我保證

8樓:匿名使用者

。。。。。。。那就是了

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方面

9樓:抱香蕉睡覺

一、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勞動教育;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6)自覺紀律教育;

(7)民主與法制觀念教育;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二 、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3、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情侶之間如何改變不好的行為習慣

首先要自己嘗試改掉自己身上的壞習慣,如果改不了就想一想,他也在為你改變,那麼你就有動力了。畢竟自己的行為習慣是從小到大跟隨自己的,沒有那麼容易改掉的,但為了彼此還是需要咬牙堅持。以前男朋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特別特別的拖拉,說了無數次他都做不到,然後我就開始限制他打遊戲,只要他一拖延,我就不允許他打遊戲...

良好的行為規靠他律還是自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靠自律還是他律

要說 他律 我們可以講 每個人,總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必須依靠他人的幫助 就像自己的後背,如果不借助他人或者工具,是看不到的 這是在肯定 他律 的作用,但是更是在為 自律 鋪路 人在生活中,就有很多類似 自己的後背 這樣的盲點,必須由他人幫助指出,但是,別人儘管說,我就是不自律,結果又會怎樣呢?可想...

家長如何幫孩子糾正錯誤的行為習慣

要看是哪方面的壞習慣,如果是吃飯不端正,或者走路不規矩,或者對長輩沒禮貌等只有家長管轄範圍內的,那就只能家長用心了。首先需要家長言傳身教,從自身做起,影響孩子。其次,如果孩子很頑固,不聽勸阻,無動於衷,那就需要採取一些手段,獎懲結合,依孩子性格不同,制定不同的規範守則。如果是學習上的壞習慣,那麼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