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於觀察星象的官職,古代夜觀星象的官叫什麼官

2021-03-26 06:18:32 字數 3742 閱讀 5802

1樓:匿名使用者

欽天監官署名。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秦、漢至南朝,太常所屬有太史令掌天時星曆。

隋祕書省所屬有太史曹,煬帝改曹為監。唐初,改太史監為太史局,嗣曾數度改稱祕書閣、渾天監察院、渾儀監,或屬祕書省。開元十四年(726),復為太史局,屬祕書省。

乾元元年(758),改稱司天臺。五代與宋初稱司天監,元豐改制後改太史局。遼南面官有司天監,金稱司天臺,屬祕書監。

元有太史院,與司天監,回回司天監並置。明初沿置司天監、回回司天監,旋改稱欽天監,有監正、監副等官,末年有西洋傳教士參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監事王大臣為長官,監工、監副等官滿、漢並用,並有西洋傳教士參加。

乾隆初曾定監副以滿、漢、西洋分用。後在華西人或歸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2樓:匿名使用者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天資睿哲,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道德漫流,文章雲浮,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奇技偉藝,磊落煥炳。

"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國人,戰國中期天文學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

《史記·天官書》記載,戰國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有四家:「在齊,甘公;楚,唐昧;趙,尹皋;魏,石申。」還說各家的天文學都有占星術的內容,在他們的著作中能夠看到當時戰亂相尋的形勢,記錄著為政治事件占驗的各種各樣的說法,即「田氏纂齊,三家分晉,併為戰國。

爭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數屠,因以飢謹疾疫焦苦,臣主共憂患,其察視祥候星氣尤急,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言從(縱)衡者繼踵,而皋、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史記正義》引南朝時代樑阮孝緒的《七錄》說,「石申,魏人,戰國時作《天文》八卷也。」可惜書已失傳。

石申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是他與甘德所測定並精密記錄下的黃道附近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是世界上最古的恆星表。相傳他所測定的恆星,有138座,共880顆。從唐代《開元佔經》中儲存下來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內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標有「石氏曰」的121顆恆星的座標位置(今本《開元佔經》中佚失6個星官的記載)。

現代天文學家根據對不同時代天象的計算來驗證,表明其中一部分座標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極度和黃道內、外度等)可能是漢代所測;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則確與公元前4世紀,即石中的時代相合。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代的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字若思,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生於元太宗三年,卒於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榮家學,攻研天文、算學、水利。元十三年(公元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臨安,在統一前夕,命令制訂新曆法,由張文謙等主持成立新的治歷機構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負責,郭守敬輔助。

在學術上則王恂主推算,郭主制儀和觀測。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稱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臺。當時,有楊恭懿等來參予共事。經過四年努力,終於在至元十七年編出新曆,經忽必烈定名為《授時歷》。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

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古代夜觀星象的官叫什麼官

3樓:匿名使用者

天文官是對古代星象觀測(工作既包括星佔內容也包括天文學內容)、記錄的朝廷**的統稱,中國古代有很多稱呼,比如明清代稱欽天監。

如何觀察星象

4樓:匿名使用者

對氣候的季節變化,最初人們不是根據對天象的觀察,而是根據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去捕捉氣候變化的資訊。自然界草木的榮枯,鳥獸的出沒,冰霜的凝消,等等,是與氣候的變化相互呼應的。「天氣變於上,人物應於下矣」(《論衡·變動》),這就是所謂「物候」[1]。

以物候為從事農事活動的依據,這是人類掌握農時的時最初手段。在中國一些近世或多或少保留原始農業成分的少數民族中,差不多都有以物候指示農時的成套經驗,有的甚至形成了物候計時體系——物候歷。[2]這些民族應用物候指時早於應用天象指時。

我國中原地區遠古時代也應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相傳黃帝時代的少皞氏「以鳥名官」:玄鳥氏司分(春分、秋分),趙伯氏司至(夏至、冬至),青鳥氏司啟(立春、立夏),丹鳥氏司閉(立秋、立冬)。

玄鳥是燕子,大抵春分來秋分去,趙伯是伯勞,大抵夏至來冬至去,青鳥是鶬鴳,大抵立春鳴立夏止,丹鳥是鷩雉,大抵立秋來立冬去。[3]以它們分別命名掌管分、至、啟、閉的**,說明遠古時代確有以候鳥的來去鳴止作為季節轉換標誌的經驗。甲骨文中的「禾」字作「

古代朝廷觀天象的部門叫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欽天監是掌管觀察天象、推算節氣曆法的機構。秦、漢以來以太史令掌天象曆法。唐代始設太史局,後又改司天臺,隸屬於祕書剩宋、元時設有司天監,與太史局、太史院是平行並置的機構。

元朝還設有回回司天監。明、清則改名欽天監

觀天象算命的大臣是什麼官職

6樓:匿名使用者

秦、漢至南朝,太常所屬有

掌天時。隋

所屬有曹,煬帝改曹為監。唐初,改

監為局,嗣曾數度改稱祕書閣、渾天

、監,或屬

。開元十四年(726),復為太史局,屬

。元年(758),改稱司天臺。五代與宋初稱,後改太史局。遼南面官有

,金稱司天臺,屬

。元有太史院,與

,回回司天監並置。明初沿置司天監、回回司天監,旋改稱欽天監,有監正、監副等官,末年有西洋

參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

為長官,

、監副等官滿、漢並用,並有西洋

參加。乾隆初曾定監副以滿、漢、西洋分用。後在華西人或歸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7樓:測卦算命

星官,這個官要經驗沉澱的。

中國古人觀測天象,一般都在晚上嗎?

8樓:李翔

天象不僅僅指星空!還有太陽,雲雨霧霞。

9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必須的。白天沒有天文望遠鏡之類的無法觀測,只有晚上在觀星臺進行觀測。古時有專門觀測星相天文的官職:

司天監。掌管觀察天文,並推算曆法,元初掌天文曆象的**機構。後為天文學校。

金代設司天臺,隸祕書監,掌天文歷數風雲氣象,兼教授生員。設提點、監、少監、判官、教授、司天管勾等。轄天文、算曆、三式、測驗、漏刻諸科。

關於古代做官的詞有哪些,古代關於官職任 免 升 降 平調的詞語有哪些?

升 升官。如 升 魯 臺都事 擢 在原官上提拔。如 擢為後將軍。拔 提升本來沒有官職回的人。如 答山濤 人名 作冀州 長官 拔三十餘人。遷 一般指提升。如 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陟 進用。如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晉 進 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 成語 加官進爵 加 加封,即在原來的...

古代的觀星像占星有科學性嗎,古人夜觀星象是否有科學依據

什麼東西研究深了,都有準確性。用數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建模的過程,什麼代表什麼,什麼對應什麼。不喜歡科學倆字,這個詞現在專指西方學科。所以我只能說占星很準確,可是再準確也不會被科學所承認。什麼是科學?咱們小時候學的那些所謂的科學知識,已經出現問題了。現在的量子物理學,已經徹底顛覆了科學的理性。古代的觀星...

古代司禮按現在是什麼官職,古代的各種官職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官

司禮監bai,官署名。明置,明朝內廷管du理zhi宦官與宮內事務的 十二監 dao之一,有提督 掌 版印 權秉筆 隨堂等太監。提督太監掌督理皇城內一切禮儀。刑名及管理當差 聽事各役,但最讓這個機構出名的還是 批紅 的權利。明代司禮監設 掌印太監一員,秉筆 隨堂太監八員,或四五員 司禮監提督一員,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