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與杜甫《登岳陽樓》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

2021-03-26 05:28:14 字數 5209 閱讀 6195

1樓:阿沾

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中描寫了在岳陽樓極目遠眺所見到的景象,表現了一時樂以忘憂的閒適曠達的襟懷。

杜甫的《登岳陽樓》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全詩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詩人登岳陽樓極目遠眺天嶽山之南所見到的景象,表現了一時樂以忘憂的閒適曠達的襟懷。

全詩沒有正面描寫樓高,而是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從俯視、遙望、縱觀、感覺等不同角度形容樓之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風格飄逸瀟灑。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兩聯寫登岳陽樓所見,用凝練的語言,將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和巨集偉壯麗的形象真實地描畫出來,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頸聯表現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

尾聯抒寫出詩人眼睜睜看著國家離散而又無可奈何,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悽傷。這首詩意蘊豐厚,抒情雖低沉抑鬱,卻吞吐自然,顯得雄渾大氣,氣度超然。

2樓:匿名使用者

杜詩將個人際遇與國家命運結合在一起 詩歌意蘊渾厚蒼涼 李詩則超脫豁達,豪情萬丈

3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是主觀之詩人即理想家造境,杜甫是客觀之詩人即寫實家寫境,然後揭示出李白雄奇俊逸的詩風和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

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與杜甫的《登岳陽樓》各有什麼心情

杜甫的登岳陽樓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在感情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麼不同

4樓:南瓜蘋果

1、人生境遇不同

《登岳陽樓》起句就與杜甫的人生相聯絡。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

大曆三年,住在成都的杜甫經歷了長期的困頓艱辛後,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因四川政局混亂他沿長江出川,輾轉來到湖南。這年的冬季,漂泊中的詩人歷盡人生坎坷,才有幸登岳陽樓;過去充滿巨集大的人生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他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作於乾元二年,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2、感情不同

《登岳陽樓》,登臨岳陽樓,親睹山色湖光,本是人生快事,可這並沒有給杜甫帶來多少喜悅,反而觸發無盡的感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極寫洞庭湖雄偉壯闊的氣象。「日夜浮」三字寓情於景,隱含自己長期漂泊無歸的感情。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連年戰亂,親朋好友音信全無,一身是病。這裡借「孤舟」來表達無所依託之意。這又加重了他自傷漂泊的感情。不過,杜甫沒有停留在個人痛苦上,而是以國事為念。

因此,當他站在岳陽樓「憑軒」遠眺時,就聯想到兵荒馬亂的動盪情總值,不禁潸然淚下。在詩人傷時憂世中,全詩的意境由寬闊轉入狹窄又轉為寬闊,富於變化,既壯且悲,顯示出沉鬱頓挫的風格。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這裡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矇矓中的幻景。

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

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3、手法不同

《登岳陽樓》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區域性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全詩以自敘和抒情為主,真摯感人;寫景只是三,四兩句,既是實寫,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杜甫《登岳陽樓》的賞析

詩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經是「漂泊西南天地間」,沒有一個定居之所,只好「以舟為家」了。所以下邊接著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戚朋友們這時連音信都沒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詩人泛著一葉扁舟到處飄流!從這裡就可以領會到開頭的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本來含有一個什麼樣的意境了。

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來,意境象是很簡單:詩人說他在若干年前就聽得人家說洞庭湖的名勝,今天居然能夠登上岳陽樓,親眼看到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因此清人仇兆鰲就認為:「『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杜詩詳註》)但僅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會得太淺了。

這裡並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許許多多的感觸,才寫出這麼兩句:過去只是耳朵裡聽到有這麼一片洞庭水,哪想到遲暮之年真個就上了這岳陽樓?

本來是沉鬱之感,不該是喜悅之情;若是喜悅之情,就和結句的「憑軒涕泗流」連不到一起了。

參考資料

5樓:卡門kamen之歌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與杜甫的《登岳陽樓》這兩首詩區別在於,一寫喜悅,,一寫憂愁;一想象奇特,一注重現實,對比十分鮮明。

1、人生境遇不同

《登岳陽樓》起句就與杜甫的人生相聯絡。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

大曆三年,住在成都的杜甫經歷了長期的困頓艱辛後,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因四川政局混亂他沿長江出川,輾轉來到湖南。這年的冬季,漂泊中的詩人歷盡人生坎坷,才有幸登岳陽樓;過去充滿巨集大的人生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他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作於乾元二年,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2、感情不同

《登岳陽樓》,登臨岳陽樓,親睹山色湖光,本是人生快事,可這並沒有給杜甫帶來多少喜悅,反而觸發無盡的感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極寫洞庭湖雄偉壯闊的氣象。「日夜浮」三字寓情於景,隱含自己長期漂泊無歸的感情。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連年戰亂,親朋好友音信全無,一身是病。這裡借「孤舟」來表達無所依託之意。這又加重了他自傷漂泊的感情。不過,杜甫沒有停留在個人痛苦上,而是以國事為念。

因此,當他站在岳陽樓「憑軒」遠眺時,就聯想到兵荒馬亂的動盪情總值,不禁潸然淚下。在詩人傷時憂世中,全詩的意境由寬闊轉入狹窄又轉為寬闊,富於變化,既壯且悲,顯示出沉鬱頓挫的風格。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這裡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矇矓中的幻景。

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

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3、手法不同

《登岳陽樓》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區域性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全詩以自敘和抒情為主,真摯感人;寫景只是三,四兩句,既是實寫,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6樓:可能有點疼

兩首詩的感情詩境不同之處:

杜詩的前四句寫景,寫得開闊巨集大,

五、六兩句敘述自己身世又寫得那麼淒涼落寞,

七、八兩句寫憂國憂民之情寫得那麼蒼涼悽楚,整個意境沉鬱悲壯。李詩寫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巨集麗美好,人物的心情輕鬆歡樂,交融成一個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整個意境巨集麗迷人,令人陶醉。同樣是寫岳陽樓,意境與杜詩迥然不同。

李白這時正遇大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義,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因此全詩流露了一片喜悅之情。豪情逸志,溢於言表。而杜甫當時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既老且病,生活窘困,以舟為家,前途茫茫,加上國家動盪不安,處境沉浮,詩人的憂國傷時之情與身世淒涼之感緊密聯絡在一起,通過《登岳陽樓》一詩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淒涼孤寂,流露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心。

兩首詩的風格不同之處:

杜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樣。這是作者以雄闊之景反襯哀傷之情。李詩「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是說大雁飛過,把他原來的因為流放而愁苦的心情全部帶走了,對面的君山為他銜來了好看的月光,這裡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嚴羽《滄浪詩話》雲:「太白髮句,謂之開門見山。」李白此詩正是這樣,開筆便寫在岳陽樓上的所見然後是所聞所感。

所見者,天嶽之南、川、洞庭;所聞者,浪聲、雁鳴、夏十二與「我」等人豪飲語;所感者,開闊、渺遠的視野和胸襟。高張揚厲,誇飾鋪排,意象繁複卻不嫌冗雜,似醉後之語卻又以能一貫之,字裡行間無不瀰漫著酒氣,無不衝斥著豪氣,大有「落筆搖五嶽,笑傲凌滄州」之感。

杜甫《登岳陽樓》卻不同,首先拉長時間、記憶的線段,沉穩厚重地起筆,然後描寫登臨之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恢巨集雄大。

史料記載,洞庭湖廣圓五百多裡,日月若出沒其中。杜詩雖不如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崇高(口氣大、力氣大、才氣大),但因寄寓了江山紛亂之事,又比孟詩來得凝重,來得有神。

擴充套件資料:

登岳陽樓

唐 •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釋義: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

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

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

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

登岳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釋義: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願終於登上岳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杆遠望淚流滿面。

杜甫的登岳陽樓是什麼主旨,《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的主旨是什麼

1 杜甫創作的五言律詩 登岳陽樓 詩篇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達了報國無門的哀傷。2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3 註釋 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願終於登上岳...

登岳陽樓和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說說它們同是登岳陽

李白這首詩寫於乾元二年 759 流放途中遇赦,南遊岳陽時。開頭寫岳陽樓四周的巨集麗景色 接著把自己遇赦後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 雁兒高飛,帶走自己愁苦之心 月出山口,彷彿君山銜來好月 然後浮想聯翩,在岳陽樓住宿 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最後寫樓上涼風習習,衣袖飄飄起舞,多麼瀟灑自如。這首詩...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與登岳陽樓比較,兩首詩的風格有什麼不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整首詩運用陪襯 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內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容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 開闊 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自然渾成,巧奪天功。登岳陽樓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