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詩人黃庭堅怎麼重視詩人的「性情」修養和詩歌寫作的「法度

2021-03-25 12:27:07 字數 4846 閱讀 1062

1樓:幻想於仲夏夜夢

論黃庭堅的詩論主張

摘要:宋代文學在蘇軾主持文壇下發展達到了高潮,其中宋詩的成就更是達到了頂峰,但由

於蘇軾直率的性格和作風使得眾多青年文人遠而卻步,此時講究作詩法度、平淡溫潤的黃庭堅便成了青年詩人學習的典範。他提倡對前人知識積累並模仿,特別是以杜甫為祖體現著宋代的時代精神。到了北宋後期,黃庭堅在詩壇上影響很大,追隨和效法黃庭堅的詩人頗多,逐漸形成以黃庭堅為中心的江西詩歌派,其提出的「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兩大命題為青年詩人學詩提供了一條捷徑,但後人不善學習而使得這兩命題逐漸僵化。

不過總體來看,黃庭堅的詩論主張對之後南宋詩壇仍有著重大影響。

關鍵字:點鐵成金 奪胎換骨 杜甫

「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百體、昆體、晚唐體」( 方回《桐江續集》卷32《送羅壽可詩序》 )北宋初期的詩歌基本沿襲了晚唐五代浮靡的文風,以楊億、劉筠為代表的西昆體詩文流行一時,幾乎同時,一批出身中下層地主階級,通過科舉參加政權的文人,他們對現實的認識企圖糾正晚唐五代以來文藝上的頹風,努力把詩文引向現實主義的道路。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諸家在提倡古文的同時,詩歌上也接受了韓愈及其同派作家的影響,在內容上要求以詩歌「敘人情,狀物態」,反對西昆詩人的無病呻吟;藝術上要求以清麗平淡的風格糾正西昆詩人的浮豔作風,這才開始表現了宋詩的獨特面目,此後經過王安石到蘇軾,此時宋文、宋詩和宋文都在蘇軾手中達到了高峰,特別是宋詩,毫無疑問,蘇軾是當時成就最大的詩人,但是因為蘇軾寫詩的方式多變而憑才情隨意揮灑,難以追仿,特別在因為***和新舊黨爭中對蘇軾的直率而敢怒敢罵的性格和作風更加敬而遠之,而此時與蘇軾並稱「蘇黃」的黃庭堅因為其作詩講究法度,題材又偏重書齋生活成為了青年詩人成了學習的典範。

宋代詩論的主流在於探索是個的內在審美特徵,但在北宋後期政治黑暗,使人們難以直面殘酷的社會現實,因此,詩人追求技巧,講究句律便成為當時的風尚。黃庭堅詩論中關於詩法技巧、句律的論述,初學者有跡可循,比較容易掌握,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因而產生重要影響。

一、黃庭堅的詩論的發展

在初期,黃庭堅的詩還是較為關注社會現實的,如《流民嘆》、《和謝公定徵南謠》等,尖銳地抨擊時弊。但在遭受新舊黨之爭,特別由於寫《神宗實錄》而引起***屢遭貶產生政治上的挫折後產生額保身遠禍的人生態度,之後作詩開始減少,並且內容轉向抒寫人生感慨為主。由於思想上受儒釋的影響,書法上的極大成就,都使他的詩充滿了文人氣和書卷氣,體現著高雅的文化底蘊和

高潔的志趣。更令人矚目的是他的詩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求新求變,「隨人作計終隨人後,自成一家使逼真。」( 《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 )。

黃庭堅在詩在慣用修辭手段,善於出奇制勝,在聲律上具有奇峭勁挺的特點,並且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諧以致圓熟的聲調,如「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 《題落星寺》 ),但是如果以唐詩為參照,可以發現黃詩過於生硬、不夠自然等缺點。在中晚年後,詩歌有逃避現實的傾向,詩風逐步克服了上述缺點,重在抒發個人情懷,因而把生命視角轉向了對於詩歌審美特徵及其創作規律的探索,重在練字、造句、格律、佈置等內部規律的研究。

他的詩論,包含了消極和積極的矛盾方面。

二、詩歌的宗旨、功用

早期黃庭堅喜在理論上制定青年詩人,贊成「其興託高遠,則附於《國風》;其忿世疾邪,則附於《楚辭》」( 《胡宗元詩集序》,《豫章黃先生文集》 )即主張詩歌要有所寄託,要批判現實,重視詩歌思想內容和社會功用,如說杜甫「《北征》不可無」,杜詩「書一代之事」,可「與《國風》、《雅》、《頌》相為表裡」(範溫《潛溪詩眼》稱引),還認為,「文章功用不經世,何義絲窠綴露珠」(《戲呈孔毅父》)。他也認同「文以載道」的觀點,但他更加強調詩歌應該抒寫性情,以道德修養為根本:「孝友忠信是此物根本,極當加意,養以敦厚醇粹,使根深蒂固,然後枝葉茂爾。

」( 《與洪甥駒父》,《山谷老人刀筆》卷一 )。

而後遭到*****,黃庭堅在《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後》中說道:「詩者,人之情性也,非強諫爭於廷、怨忿詬於道、怒鄰罵坐之為也。其人忠信篤敬,抱遭而居,與時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並世而不聞,情之所不能堪,因發於呻吟調笑之聲,胸次釋然,而聞者亦有所勸勉。

比律呂而可歌,列幹羽而可舞,是詩之美也。其發為訕謗侵陵,引頸以承歌,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人皆以為詩之禍,是失詩之旨,非詩之過也。」他雖然認為詩歌是表現「人之惰性」的,但是政治失敗的教訓使他收縮情性的範圍,從激烈的政治鬥爭的慷慨縮小為個人情懷的閒適,他認為「怒鄰罵坐」、「訕謗侵凌」的詩歌,只能招來「承戈」之禍,是「失詩之旨」,因而不主張詩歌表現政治色彩和濃厚的鬥爭性強的內容。

他要求詩人「抱道而居」,對現實「不察」「不聞」,即便是「與時乖逢」,「情之所不能堪」,也只能「發呻吟調笑之聲」,而不可以詩表現怨憤和抗爭。這充分反映了北宋後期文人士大夫趨於內斂和畏禍心理,具有明顯的消極傾向。不過,以訕謗怒罵和直截了當的政治說教為詩,必然缺乏含蓄深長的韻味。

求採納!

黃庭堅作詩的主張與看法

2樓:毛毛雨在下

黃庭堅論詩以「不俗」為高標,而要達到這種境界,他強調須多讀書,只有「胸中有萬卷書」,才能「筆下無一點塵俗氣」。黃庭堅對多讀書的強調,並非是為學問而學問,而主要有三層意思:其一在於認真學習、廣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東西,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加以創造和發展。

其二是作為一種學養的積累,以增加詩歌的內涵與意蘊,力去淺俗。其三在於主觀修養和性情的陶冶,培養一種以儒家基本精神為底蘊而又超脫流俗、獨具個性的氣質,為人「不俗」,才能寫出「出塵拔俗」之詩。黃庭堅最為著名的詩歌主張之一「點鐵成金」實際上也與他所強調的主觀修養有關。

他在《答洪駒父書》中說:「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這段話往往被認為是指翻用古人陳言,因此是提倡蹈襲剽竊。

事實上,黃庭堅借用了道家術語,用鐵比喻被陶冶的萬物即詩歌的素材,用金比喻點化後的成品即詩歌,靈丹則比喻詩人的主觀思想和精神修養,所以他的意思是說出色的詩人善於將外界的事物拿來為己所用,而關鍵在於有詩人的主觀思想和藝術修養作為統攝萬物的根本,有了這個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陳言,也能變舊為新。所以黃庭堅雖然有以故為新之意,但重點在於強調詩人主觀的思想修養和藝術修養。

在對詩歌傳統的選擇過程中,從北宋慶曆時期就被奉為道德和詩歌藝術典範的杜甫其人其詩,經過王安石和蘇軾的大力褒揚,此時進一步得到推尊。黃庭堅曾說:「老杜雖在流落顛沛,未嘗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陳時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

忠義之氣,感然而發。」(《潘子真詩話》引)「忠義之氣」與「善陳時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詩的現實主義精神,也可看出黃庭堅作詩並非不關注現實,事實上他早期的很多詩作充滿現實關懷和批判精神;隨著***的不斷增多,黃庭堅的詩歌觀念才有所改變,主張詩歌當吟詠情性,而「非強諫爭於庭,怨忿詬於道,怒鄰罵座之為也」。(《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後》)這一反對直刺現實的詩歌態度在政治形勢日趨嚴峻的北宋後期為江西詩人所普遍接受。

「句律精深」的評價則體現出黃庭堅對杜甫詩歌藝術的服膺。他對杜甫在煉字、造句、謀篇等方面的藝術特點以及杜詩的藝術境界都有許多細緻的分析,而在這些分析中往往見出他自身的審美追求和宋詩的時代精神,如他對杜詩「無一字無來處」、「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評價,實際上體現了他本人重讀書、提倡以故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詠深沉的審美境界的特點。

黃庭堅以其鮮明的詩學主張和體現宋詩美學風範的卓越詩歌成就而為詩壇所矚目,更由於他為後輩詩人提供了具體的創作門徑,使他們有詩法可循,黃庭堅因此受到眾多學詩者的擁戴。陳師道即盡焚舊作,轉學黃詩。而他的創作實績使他很快與黃庭堅一起成為這一詩派的核心。

黃庭堅詩歌在宋詩上有何地位

3樓:匿名使用者

黃庭堅論詩以「不俗」為高標,而要達到這種境界,他強調須多讀書,只有「胸中有萬卷書」,才能「筆下無一點塵俗氣」。黃庭堅對多讀書的強調,並非是為學問而學問,而主要有三層意思:其一在於認真學習、廣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東西,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加以創造和發展。

其二是作為一種學養的積累,以增加詩歌的內涵與意蘊,力去淺俗。其三在於主觀修養和性情的陶冶,培養一種以儒家基本精神為底蘊而又超脫流俗、獨具個性的氣質,為人「不俗」,才能寫出「出塵拔俗」之詩。黃庭堅最為著名的詩歌主張之一「點鐵成金」實際上也與他所強調的主觀修養有關。

他在《答洪駒父書》中說:「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這段話往往被認為是指翻用古人陳言,因此是提倡蹈襲剽竊。

事實上,黃庭堅借用了道家術語,用鐵比喻被陶冶的萬物即詩歌的素材,用金比喻點化後的成品即詩歌,靈丹則比喻詩人的主觀思想和精神修養,所以他的意思是說出色的詩人善於將外界的事物拿來為己所用,而關鍵在於有詩人的主觀思想和藝術修養作為統攝萬物的根本,有了這個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陳言,也能變舊為新。所以黃庭堅雖然有以故為新之意,但重點在於強調詩人主觀的思想修養和藝術修養

4樓:節海菡師茂

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快閣名聞天下,始於宋代大詩人黃庭堅的名詩《登快閣》。黃庭堅(1045—2023年),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江西詩派首領,在北宋詩壇上,與蘇軾齊名,世號「蘇黃」。黃庭堅任泰和知縣時,也常登閣遊憩,並於元豐五年(2023年)賦詩一首: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這就是膾炙人口的《登快閣》詩。此後,「閣名遂大著」。史載:「迨黃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名聞天下」。

快閣因有黃庭堅的題詩,吸引了許多達官名流和飽學之士前來遊覽題詠,歷經宋、元、明、清諸代不絕。

然而他的社會接觸面較之前輩詩人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都遠為狹小,長期的書齋生活與脫離現實的創作傾向使他只能選擇一條在書本知識與寫作技巧上爭勝的創作道路。他說:「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

」(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又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胡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答洪駒父書》)可以看出他的這種傾向。那麼怎樣取古人陳言點鐵成金呢?就是根據前人的詩意,加以變化形容,企圖推陳出新。

他稱這種作法是「脫胎換骨」,是「以俗為雅,以故為新」,是「以腐朽為神奇」。

宋朝詩人曾幾簡介,南宋詩人曾幾怎麼讀?

曾幾 j 1084 1166 字吉甫 志甫,自號茶山居士,諡號文清。南宋詩人。其先贛州 今江西贛縣 人,徙居河南府 今河南洛陽 歷任江西 浙西提刑 秘書少監 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其詩的特點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用奇字 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另外,其詩風格清淡,詞意明白,語言流爽...

北宋南宋不同時期的著名詩人有誰

南宋四大詩人 尤袤 楊萬里 范成大 陸游 又稱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南宋四大家 北宋 豪放派 歐陽修 王安石 蘇軾 蘇轍 辛棄疾婉約派 李煜 柳永 晏殊 歐陽修 秦觀 周邦彥 李清照 江湖詩派 戴復古和劉克莊 花間派 溫庭筠 韋莊 晚唐派 潘閬 魏野 林逋和以慧崇為代表的 九僧 拓展資料 雖然宋朝給我...

示兒是南宋詩人陸游寫的詩中作者感到悲傷的事情是什麼感到可以告慰的事情是什麼

悲傷的是 但悲不見九州同 告慰的是 王師北定中原日,陸游示兒詩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示兒 一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南宋陸游 示兒 原文為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