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平等博愛」,法國大革命的口號中「博愛」,和中國古代墨家的「兼愛」有何區別和相同

2021-03-25 01:19:02 字數 5408 閱讀 6868

1樓:匿名使用者

「自由、平等、博愛」這一系列的概念來自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直至啟蒙運動的資產階級崛起,其中囊括了人本主義、**教精神、理性主義等等一系列西方文化的核心。其中「博愛」的主要核心就來自於**教精神。

**教宣揚「神愛世人」,因而,世人也應當博愛世人,天下教徒皆是兄弟姐妹。在神的面前,每個人都是造物所生。因而在宗教意義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人,愛別人就好像愛自己的兄弟姐妹,這一切的**是神創造了人,既然大家都是神的造物,那麼大家都是「父」的兒女。

對於人的愛來自於神的教導,而並非因血緣等其他因素。

之前說過,墨家找不到方向去破除血緣社會下同心圓式的社會結構,因而轉而去尋求超人間的力量來證明自身「兼愛」合理性,因而有了「天志」「明鬼」等理論。

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墨家「兼愛」的根本不在於超人間的力量,或者說「天志」只是給自己理論披上了更能被接受的外衣。

「兼相愛」的根本目的在於「交相利」,前面說,墨家是脫離了血緣社會的人的集合,孟子批判墨子說「視人之父若視其父」,我們知道,維繫一個組織的最大保障是共同利益,而在古代社會,血緣親族天然就具有共同利益基礎,而墨家顯然不具備血緣力量,那麼尋求新的共同紐帶就成了必然,「兼愛」就是一個很好的紐帶,如果要理解這種紐帶,可以類比後世的「歃血為盟」,這種紐帶更類似於義氣之類的情感,從兼愛到相利,維繫起了一個穩定的聯盟~

博愛和兼愛各是那家思想?有何相同相通差異

2樓:xx花弄影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愛

墨子的兼愛,是不分親疏,無條件平等的愛.用佛教的話說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的愛,雖然墨家還不是宗教,但墨子的思想卻充滿了無比偉大的宗教情懷.

博愛,愛人如已,同樣是要以自我為中心的,但卻廣博的愛,超越了是非,但後來的**徒們的博愛卻沒有超越宗教本身,只愛**徒,別的宗教都被視為異端.所以美國人的民主,只有美國人能享有,美國人的愛只博給美國人,卻不能給苦難的伊拉克人.

古代政治哲學中的「博愛」與「兼愛」有什麼區別

3樓:勤奮的

兼愛說是墨子學說的一個核心,現代新墨家就此做了不少文章。他們將墨子的兼愛說與儒家的仁家說和**教的博愛說一一做了詳細的比較,提出墨家兼愛說的特質與勝義。現代新墨家在比較了儒、墨兩家之後認為,兼愛學說體現了墨家人文精神的普世關懷,並沒有像儒家那樣去追求絕對的道德目標,去脫離現實的功利世界,在內心的道德領域實現內聖的理想。

也就是說,墨家沒有把通過道德救世的情懷與現實對立起來。由此,現代新墨家批評說,「儒家和新儒家高喊出來的那種表面上充滿著普世關懷的道德熱忱的詞句裡,所包裹的正是與現實生活不相容的、保守主義的、過時的東西。」⑩ 在與**教的博愛比較中,現代新墨家強調二者雖有不少相通之處,如博愛、泛愛、平等地愛一切人,但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墨家的兼愛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現實性,而**教的博愛只以信仰為依據,愛的力量源自於上帝的仁慈,停留在抽象性的範圍內。在區別並在一定意義上排除了具有表面性的「家族相似性」的仁愛與博愛學說之後,他們進一步論證了墨家兼愛與現代社會和現代哲學意義上的「愛」的一致性,以及與中國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同步性。他們宣稱,「現代中國,正處在一個由農業化走向工業化、商業化的市場經濟的轉變時期,在這一社會變動與轉型之中要確立與此相應的價值觀念、法理原則和基本公德,又要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中去尋求相類似的觀念作為生長點,那麼可供選擇的只能是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這一平民觀念與倫理原則。」

博愛與兼愛的異同?

4樓:匿名使用者

墨子的兼愛,是不分親疏,無條件平等的愛.用佛教的話說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的愛,雖然墨家還不是宗教,但墨子的思想卻充滿了無比偉大的宗教情懷.

博愛,愛人如已,同樣是要以自我為中心的,但卻廣博的愛,超越了是非,但後來的**徒們的博愛卻沒有超越宗教本身,只愛**徒,別的宗教都被視為異端.所以美國人的民主,只有美國人能享有,美國人的愛只博給美國人,卻不能給苦難的伊拉克人. 墨子的"兼愛"指出君子之道.

西方的"博愛"是"愛人如己",不只是愛善良的義人,更甚至愛敵人

5樓:匿名使用者

博愛是一種特殊的愛,因為愛的物件是全人類,所以程度上絕對不會是象「愛情」的「愛」一樣!

博愛是要人與人之間有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那麼最基本的條件是「人人平等」、「有一顆熱忱的心」但是,博愛的「愛」是有程度限制的,因為這種愛因為範圍的廣泛,所以只能是一種「泛泛的愛」最簡單的對博愛的定義就是「對其他人有一種熱忱的心,去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的人」。

孔子的仁愛更注重道義,或者說對好人、值得對他(她)仁愛的人仁愛,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受統治者的接受和宣傳。而墨子的兼愛是對天下普普眾生而言的,不管好人、壞人都有對之有憐愛之心,所以不受統治者接受、宣揚。

6樓:匿名使用者

兼愛說是墨子學說的一個核心,現代新墨家就此做了不少文章。他們將墨子的兼愛說與儒家的仁家說和**教的博愛說一一做了詳細的比較,提出墨家兼愛說的特質與勝義。現代新墨家在比較了儒、墨兩家之後認為,兼愛學說體現了墨家人文精神的普世關懷,並沒有像儒家那樣去追求絕對的道德目標,去脫離現實的功利世界,在內心的道德領域實現內聖的理想。

也就是說,墨家沒有把通過道德救世的情懷與現實對立起來。由此,現代新墨家批評說,「儒家和新儒家高喊出來的那種表面上充滿著普世關懷的道德熱忱的詞句裡,所包裹的正是與現實生活不相容的、保守主義的、過時的東西。」⑩ 在與**教的博愛比較中,現代新墨家強調二者雖有不少相通之處,如博愛、泛愛、平等地愛一切人,但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墨家的兼愛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現實性,而**教的博愛只以信仰為依據,愛的力量源自於上帝的仁慈,停留在抽象性的範圍內。在區別並在一定意義上排除了具有表面性的「家族相似性」的仁愛與博愛學說之後,他們進一步論證了墨家兼愛與現代社會和現代哲學意義上的「愛」的一致性,以及與中國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同步性。他們宣稱,「現代中國,正處在一個由農業化走向工業化、商業化的市場經濟的轉變時期,在這一社會變動與轉型之中要確立與此相應的價值觀念、法理原則和基本公德,又要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中去尋求相類似的觀念作為生長點,那麼可供選擇的只能是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這一平民觀念與倫理原則。」

南京中山陵,有個博愛,這兩個字怎麼理解?

7樓:匿名使用者

「博愛」是孫中山政治學說的一個核心思想。孫中山把「博愛」、「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視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遠目標。

「博愛」是孫中山政治學說中的一個核心思想;他認為「博愛」是「人類寶筏,政治極則」

孫中山認為,「博愛」是「人類寶筏,政治極則」,是「吾人無窮之希望,最偉大之思想。」孫中山一生以天下為己任,以愛人類愛和平,愛國家和愛民族作為其奮鬥的理想和目標。他的「博愛」思想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世界多數民眾的共同追求。

他說:「欲泯除國界而進入大同,其道非易,必須人人尚道德,明公理……重人道,若能擴充其自由、平等、博愛之主義於世界人類,則大同盛軌,豈難致乎?」他以人道博愛的普遍形式來解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設想用推廣「博愛主義」,來實現「世界大同」,使全世界不同人類相互愛慕,共同發展。

可以說,這是孫中山畢生的政治追求。

孫中山根據西方社會政治學說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對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鑄,使其博愛思想更具有時代和世界的意識

「博愛」,按照中國傳統思想來解釋,即所謂仁。《孝經·三才章》說:「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

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曹植《當欲遊南山行》則謂:「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

」歐陽修在《乞出表》之二中則雲:「大仁博愛而無私。」韓愈的《原道》將博愛概括為「博愛之謂仁」。

何所謂仁?孫中山根據西方社會政治學說中的精粹——自由、平等、博愛,對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中的仁,即博愛思想加以糅合、陶鑄,賦予自己的解釋,使其博愛思想既帶有中國的傳統道德仁的涵義,又包含西方社會政治學說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內涵,使其更具有時代和世界的意識。孫中山說:

「據餘所見,仁之定義,誠如唐韓愈所云『博愛之謂仁』,敢雲適當。博愛雲者,為公愛而非私愛,即如『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與夫愛父母、妻子者有別。以其所愛之大,非婦人之仁可比,故謂之博愛。

能博愛,即可謂之仁。」又說:「仁之種類:

一、救世之仁;

二、救人之仁;

三、救國之仁。」「救世、救人、救國三者,其性質皆為博愛。」在晚年作三民主義講演時,孫中山又強調把三民主義口號和法國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加以比較,指出,「法國的自由和我們的民族主義相同,因為民族主義是提倡國家自由的。

平等和我們的民權主義相同,因為民權主義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權,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說民權是和平等相對待的。以外還有博愛的口號,這個名詞的原文是『兄弟』的意思,和中國『同胞』兩個字是一樣解法,普通譯成博愛,當中的道理,和我們的民生主義是相通的。因為我們的民生主義是圖四萬萬人幸福的,為四萬萬人謀幸福就是博愛。

」由此可見,孫中山的博愛觀是通過道德的感化,使人們在「互助」與「博愛」的精神啟導下,努力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貧富的差別,實現人類的和諧、幸福和大同。所以,博愛也可以解析為人與人、階級與階級、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相愛與互助。這是孫中山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與和諧作出的理論貢獻。

但是過去他的「博愛」思想曾被指責為「階級調和論」。其實,孫中山力圖以博愛思想建立的大同社會,作為一種社會理想,是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相通的,是值得後人學習、研究、繼承和發揚的精神財富。

8樓:匿名使用者

好多複製的啊

我的回答是「愛所有人!」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告訴你當時皇帝很博愛...

觀點:墨家的「兼愛」與**教的「博愛」區別在**

道家的博愛與儒家仁愛和墨家的兼愛有沒有明顯區別

10樓:暮靜雨

道家的博愛指的是對人寬泛的愛,包容的愛;儒家的仁愛是有差別的愛,不平等的愛;墨家的兼愛是沒有差別的愛,是平等的愛。

墨家兼愛與道家不愛(不愛所有人即是愛所有人)都是博愛有什麼差別

11樓:匿名使用者

lz..看下以下的區別就清楚了...關於墨家和道家: 一,墨家代表小生產者的利益,道家則代表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二,墨家的影響主要限於先秦(至少表面上如此),道家的影響則一直延續到今天,是中國僅次於儒家的第二大學派;

三,墨家提倡生產勞動,道家則是脫離生產勞動的;

四,墨家的影響主要限於下層社會,而道家在知識分子中有較大影響;

五,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愛"和"非攻」,但主要是通過和平方法和個人行動來阻止戰爭;而道家則主張清靜無為,並不反對戰爭,且對軍事思想有貢獻;

六,在哲學上,墨家主要貢獻是邏輯,而道家的長處則體現在直覺上;

七,兩家都對科技有貢獻,都主張節慾.

八,墨家是集體主義,道家則可以說是個人主義;

九,墨家主張」明鬼」,而道家則從鬼神的影響中跳了出來.十,墨家為達到目的往往不惜犧牲自己,而道家則把生命看得高於一切;

十一,墨家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全部成員只服從於」鉅子」一人,而道家則沒有嚴密的組織.

十二,墨家主張用賢能治國,道家則反對」尚賢」,主張無為政治.

法國大革命的弊端,法國大革命的弊端

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過於血腥,不分良莠主流貴族幾乎砍光,處於暴力失控狀態,民族主流尖端科技生產力遭到了不可挽回的重創,結束後,法國人口三倍於英國,生產力卻逐漸落後於英國,慢慢喪失了歐洲霸主地位。1.沒有統一的組織,黨派林立,互相紛爭,導致政局十分動盪.2.過於頻繁,流血衝突時有發生.3.由於法國資本...

法國大革命中第三階級的成員又誰,法國大革命的第三等級

官方教科書說法 包括資產階級,手工業者,農民等等。資產階級,農民,城市平民 法國大革命的第三等級 誰能講一下法國大革命中的 會議的內容還有第三階層的需求和情況 好評 採納 法國大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 當時法國有三個等級的矛盾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成為...

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思路分析 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794年7月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共經歷了5年曆程。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規模最大 範圍最廣的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還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正如列寧所說 它被稱為大革命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次革命給本階級 給它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