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中「長亭送別」的原文及翻譯分別是什麼

2021-03-24 22:04:05 字數 895 閱讀 6959

1樓:運長清芷蘭

[賞析]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斷之一。由鶯鶯主唱,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之一。這折戲沒有曲折複雜的戲劇情節,它以赴長亭途中、長亭別宴、長亭話別以及別後思情為序,展現了一卷情景交融的暮秋別離圖,主要通過19支曲子,集中刻畫了鶯鶯送別時深細而複雜的心緒,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感情細膩、純真而又充滿內心矛盾的少女形象。

鶯鶯的離愁別緒,反映了自由愛情與封建禮教的尖銳矛盾,表現了封建禮教對人性、人情的嚴重束縛和壓制。這折戲景物描寫與抒情、敘事融為一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烘托出人物複雜的感情和微妙的心理。曲詞雅俗相濟,自然而華美,修辭手法多樣,顯示了王實甫深厚的語言功力。

[名家點評]

賈仲明: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凌波仙》

王驥德:今無來者,後掩來哲,雖擅千古絕調。《新校注古本西廂記》

徐復祚:字字當行,言言本色,可謂南北之冠。《曲論》

金聖嘆:《西廂記》,必須盡一日一夜之力,一氣讀之者。一氣讀之者,總攬其起盡也。《西廂記》,必須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讀之。精切讀之者,細尋其膚寸也。《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法》

[名句]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此句一直被後人所稱道。

求 長亭送別(人教版) 課文原文及翻譯

2樓:何以安流年

長亭送別

原文(夫人、長老上,雲)今日送張生赴京,就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紅同上)(旦雲)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長亭送別的白話譯文(西廂記的)

《長亭送別》曲辭賞析《西廂記》西廂記長亭送別

這折戲的文采性首先表現在其包含有豐富的修辭技巧,因而劇作的語言修飾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全折運用了比喻 誇張 用典 對比 對偶 排比 反覆 疊音 設問等多種修辭方法。特別是巧用誇張,並與比喻 用典 對比等結合,因情隨物而設。例如,聽得道一聲 去也 鬆了金釧 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 昨宵今日,清減了小...

西廂記長亭送別的詩句,西廂記長亭送別的詩句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句千古傳誦。西廂記 中 長亭送別 的原文及翻譯分別是什麼?原文 長亭送別 元代 王實甫 夫人 長老上雲 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 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 小姐來到。旦 末 紅同上 旦雲 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

西廂記與牡丹亭比較,試比較《西廂記》 《牡丹亭》 《桃花扇》在愛情描寫上的異同

現實的愛情追求 西廂記 是一部現實主義劇作,在塑造女主人公崔鶯鶯時,作者王實甫用寫實主義的筆法,加以藝術的創造,給大家展現在舞臺上的是一個活脫脫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憂有個性。她情竇初開,渴望愛情,但又不肯輕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澀 她不滿包辦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