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的小報的內容,春節習俗手抄報內容

2021-03-23 16:12:04 字數 4726 閱讀 6133

1樓:三千三

1.春節的來歷。雖然這個內容老生常談,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可以普及一下這個知識。

2.本地過年的習俗以及習俗的來歷,最好全一點。讓大家對習以為常的過節習慣產生新鮮感。

3.其他地方的過節習俗,重點寫和你們地方不同的部分,相同的就不要寫了。多寫一些有趣的,跟吃喝玩樂有關的。

4.春節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家庭的防盜防火,飲食的控制,出門旅遊玩了需要注意的事項。這些比較實在,大家會比較認真看。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春節習俗

祭社(臘月廿三) 掃塵(廿三到除夕) 春聯(三十) 年畫(三十) 年夜飯(除夕夜)

守歲(除夕夜) 爆竹(除夕夜) 拜年(正月初一) 壓歲錢(正月初一) 回孃家(初

二、初三)

接財神(正月初五) 送窮(正月初六)

祭 灶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

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上天了。

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 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

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

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鉅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鬆米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在一週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

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春節習俗手抄報內容

3樓:心0若0止0水

手抄報可以選擇一些關於春節的小故事作為素材

1、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

「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可以過去呢?據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以驅除「年」獸;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3、傳說很早的時候,有一種小怪,每到過年的晚上,就喜歡挨家挨戶的摸正在睡覺的小孩的頭,可是隻要這個小怪碰過的孩子,過幾天就是瘋的瘋,傻得傻,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大人都得熬夜看著小孩,可那年年三十的晚上,一對老人守著一個孩子,但到三更時,他們實在熬不住了,便睡了,於是小怪就來到了這戶人家中,剛準備摸小孩頭,忽然從枕頭下閃出一道金光,將小怪趕了去,事後才發現原來枕頭下有幾枚銅錢,所以人們就養成了過年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4、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

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茶、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茶、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

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4樓:匿名使用者

一題目叫:春節的習俗

二內容:一、春節簡介: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二、春節吃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

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 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

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三、北方春節吃餃子

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

「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

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春節習俗日記,春節習俗的現代春節習俗

過年那些事兒 春節習俗民風。春節習俗的現代春節習俗 現在春節的習俗還有 貼春聯 貼窗花 掃塵 祭祖 貼年畫 吃年夜飯 倒貼 福 字 掛燈籠 除夕守歲 放鞭炮 迎財神 拜年 給壓歲錢 燈會 吃元宵等。現代習俗很多地方也有差異,貼春聯 守歲 吃團年飯 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

濰坊春節習俗,山東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新衣裡塞紅包。過年穿新衣是濰坊城區的年俗傳統之一。在春節裡,不僅要備年貨 買新花,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外,還會追求新的服飾。正月初一走出家門拜年,首先展示的就是那一身新行頭。古時候,這種習俗也寄託了勞動人民辟邪除災 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其實,新春穿新衣在春節是有講究的。不少濰坊人過年為了圖個吉利,選擇...

民族的春節習俗,56個民族的春節習俗

我國民族眾多,多達56個民族,自然春節習俗也不會少,下面就粗略的例舉幾個 1.瑤族 春節期間,新婚夫妻要到女方孃家拜年,在女家宴席上,妻子的父親唱山歌祝願女兒女婿恩愛和睦。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 鴨 魚 豬肉 豆腐 粉絲以及各種蔬菜。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