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儒家學派的老師會教出兩個法家學派的學生

2021-03-22 22:48:49 字數 3357 閱讀 4789

1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可以推動一個到來禮治和素養

儒家的思想和主張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

「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其他人要博愛,「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父母在,不遠遊。」,「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尊重知識,「朝聞道,夕死可矣。

」,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提倡人要到達溫、良、恭、儉、讓的道德境界。

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自由民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全盤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壠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但是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複雜,封建皇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和講華夷之辨。

-----------------------

而法家我覺得更適合行軍和一個國家的建立,但是成型之後,還是需要儒家思想做管理的。

法家的思想簡略介紹如下:

反對禮制

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的所有權。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淺顯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

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意思是說,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麼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

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個作用是「興功懼暴」,即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併戰爭的勝利。

「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說過,商人日夜兼程,趕千里路也不覺得遠,是因為利益在前邊吸引他。打漁的人不怕危險,逆流而航行,百里之遠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漁的利益。

有了這種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結論:「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商鞅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

韓非則更進一步發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術」「勢」結合的治國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時,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法家思想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區別,最大的就是法家極力主張君主集權,而且是絕對的。這點應該注意。法家其他的思想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借鑑、利用。由柳洪平建立。

2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孔子十七歲時,魯國有位孟僖子,他屬"三桓"之一,政治地位僅次於季平子,是魯國第三號人物。這一年是魯昭公七年(前535年),孟僖子陪同魯昭公出訪楚國,途經鄭國抵楚,在引導魯昭公參加對方歡迎儀式時,因為不懂禮節而出醜,孟僖子為此慚愧之極,歸國後便到處向人求教,曾向青年孔子問禮,孟僖子從此十分敬佩孔子的學問。

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孔子三十四歲。孟僖子在臨終前,將他的兩個兒子叫到床前,長子仲孫何忌快三十歲了,次子南宮适也已十幾歲了。孟僖子向他們講述禮的重要,講述自己不知禮所得到的教訓,又講述了孔子的家世。

他說:"聽說我們魯國出了個通達明禮、學問淵博的人,他就是孔丘。我告訴你們,他是聖人商湯的後代,他的祖先弗父何有功於宋國,弗父何的曾孫正考父曾輔佐過宋戴公、武公、宣公三個國君。

他們雖然地位很高,但謙虛謹慎,可見孔丘的祖先有謙恭的美德。當年我們魯國臧孫紇說過: 祖先有美德,其後世必定出現聰明通達的人。

現在孔丘年紀才三十多就已經知道許多學問,懂得許多禮節,他就是今天的聖人吧!我死後,你們要拜他為師,向他學禮。"孟僖子的這一番話對於研究孔子生平很有價值。

首先這段話證明孔子作為"聖人之後"已經得到當時魯國貴族的普遍承認,同時也可看出孔子在三十四歲後,他所創辦的私學在魯國已有很大的名聲,連魯國的貴族也將自己的子弟交給孔子教育。另一方面,孔子之所以辦學成名,也是因為他看到魯國貴族在當時需要自己出來重新恢復禮樂文明。從此,孟僖子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都做了孔子的**。

1、在春秋時期,為什麼儒家思想不被君王所用,而法家思想則可以?2、說說你對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認識

3樓:彼岸的暗夜

春秋時期,戰亂連綿,各國爭霸,實力決定一切。

儒家的仁義不符合通統治需求,法家的嚴刑峻法利於統治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研究國家治理方式的學派,提出了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思想。它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戰國時期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

4樓:匿名使用者

各諸侯國爭霸需要的是「強力」,而法家思想恰恰滿足了這一要求,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所以被採納並獲得了成功。而儒家思想主張仁政、反對殺伐,與當時各諸侯的需要格格不入,所以不被採納。

5樓:風吹雪

法家比較功利,而且見效快,但是儒家比較的中庸,對於管理方面還行,但是對於發展階段有些保守。

三星的手機為什麼兩個商標,三星為什麼有兩個標誌?

由於市場存在山寨機 水貨 克隆機 翻新機等,通過刷機等手段可以更改手機imei號,因此單憑串號 軟體檢測 imei號 手機產地等是無法準確鑑別手機真偽 是否為 行貨的。如果要鑑別手機是否為 行貨的話,請帶好購機發票 包修卡和機器,到就近的服務中心,諮詢服務中心人員機器在包修範圍之內如果出現效能性故障...

為什麼平面平行於兩個向量,這兩個向量的向量的法向量就是平面的法向量

你說的不嚴謹。一個平面平行於兩個互相不平行的向量,與這兩個向量都垂直的向量是平面的法向量。這在立體幾何裡面是基本定理。你可以理解為這三個向量組成直角座標系。為什麼兩平面互相平行,他們的法向量的向量積不等於零?兩個向量垂直,向量積等於0,兩個平面平行,則他們的法向量也平行,不是垂直。當然向量積不是0 ...

為什麼兩個女的手拉手就很正常,兩個男就會被誤認為是在

女生比較親近拉手顯的很正常,而男生向來比較活潑開朗,愛玩,所以男生手拉手就有點感覺不正常啦!因為女生的感情比較細膩 男生的感情通常是比較 粗獷 所以就有了 小女生和大男生這樣一個說法了 為什麼兩個女生手拉手象徵著友誼,而兩個男生手拉手就象徵著 在學校裡,很多男生之間 女生之間結伴而行,手拉手,肩碰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