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爭的好處有哪些,中國古代戰爭都有哪些?

2021-03-22 01:44:31 字數 5584 閱讀 5999

1樓:匿名使用者

就我們這個民族而言,戰

爭,首先的好處就是促進國家的統一,不論發起者是否有這個主觀目的。比如,春秋戰國爭霸時代,起初各國發動戰爭的目的多種多樣,但是沒有幾個有那麼遠的目標,是瞄著統一去的。但是隨著戰爭的加劇,客觀上造成了人民渴求統一,迴歸和平的社會需求,並逐漸引導著各國往建立統一王朝的方向前進。

再追溯到更早的傳說時期,各個部落之間也是通過部落之間的戰爭這種主要手段,逐漸地由大部落兼併小部落,強部落吞併弱部落(想想黃帝蚩尤之戰吧),最終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華夏人民。至於統一的好處,我想不用我多說,你即使說不出來應該心裡也清楚的,不再贅言。

第二,就是促進民族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的多民族國家,就是通過民族融合而產生的。而民族融合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戰爭。

以中國古代漢族和北方草原民族為例,無論雙方在戰場上打得多慘烈,雙方互相有多仇視,最終的結果都是民族間的大融合,只有極少數的一部分是你死我活,至死方休的結果,這點要闡述明白十分麻煩,但這是事實,我想有很多資料可以證明。

第三,對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比如諸多冷兵器的發明,改良,都是因為戰爭的需要而產生的,否則中國古代就會一直使用石斧,石矛作為常規**,而不會出現象唐刀,諸葛弩等彙集時代科技精華於一身的先進**,也不會有《孫子兵法》等千古奇書。再有樓上那位朋友提到的曹操的例子,也很好地說明了戰爭對生產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

再以春秋戰國為例,奴隸主貴族與新興的地主階級的矛盾,最終以戰爭的方式來解決。雖然粗暴,但是簡單有效。其結果就是我國步入封建時代。

其他諸如對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客觀上促進了社會和社會群體的優勝劣汰等等,戰爭的好處有很多,當然壞處也不少。對於今天的我們,當然和平最珍貴。但是看待過去的問題,就應該以歷史,客觀,辨證的眼光去看,就象你說的,「凡事有利也有弊」。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2樓:清風曳楊柳

推進民族融合,促進朝代更替,緩和階級矛盾,在另一側面刺激了古代科學的發展。

3樓:童無忌

推進民族融合

減少人口增長

客觀刺激科技發展

促進文化交流

緩和階級矛盾

6.推動農業發展

戰爭是一種集體和有組織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為,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廣義來說,並 不是隻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等少數生物都有戰爭行為。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鬥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決辦法。

也可以解釋為使用暴力手段對秩序的破壞與維護、崩潰與重建。

4樓:藍衫

促進國家統一;加速民族融合;導致生產技術和理論的創新,比如三國時期曹操大力發展屯田,就是因為人口狗少從而使用的一種充分利用勞動力的方法

5樓:匿名使用者

阻止了人口的過快增長,推進了冶金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國家統一的步伐,並推進了科技的發展.

6樓:風生秋霜

對於中國這bai個特殊的du民族來說,古代zhi的中國大部分的戰爭不是dao內戰就是防禦

回戰,中華答民族從真正融合到一起到新中國建立的漫長歲月裡,中國的戰爭的好處就是讓中國很少面對戰爭,秦始皇偉中國換來了統一,漢武帝偉中國換來了數十年的和平,隋文帝一統混亂中華,唐太宗更是以戰爭換來中華民族千年來的美譽,等等,中國在戰爭中失去的太多,但是作為不可避免的歷史行為,戰爭也給中國帶來了太多

7樓:濟南的清真寺

推進民族融合 ,減少人口增長

8樓:項佳海

促進國家統一;推進民族融合

中國古代戰爭都有哪些?

9樓:你好嘛

1、秦始皇滅六國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

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2、秦末農民戰爭

秦末農民戰爭又稱秦末農民起義,是中國大陸對秦朝末年群雄並起的稱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

3、東漢統一戰爭

東漢統一戰爭是指東漢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劉秀削平關東、關中、隴右、蜀中等地的割據勢力,再次完成統一全國大業的戰爭。

4、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

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5、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10樓:卡丁之神

逐鹿之戰,牧野之戰,城濮之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楚漢之爭,漢匈漠北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 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宋遼戰爭宋金戰爭,抗元戰爭,靖難之役,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美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12樓:匿名使用者

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中越,中蘇等

13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之戰,博望坡之戰,草船借箭,官渡之戰,華容道之戰。

萬里長城在古代戰爭中起什麼作用?

14樓:對方考慮看過

萬里長城的作用是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長城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

據2023年國家文物局釋出資料,歷代長城總長為21196.18千米;國家文物局曾於2023年公佈明長城調查資料,中國明長城總長為8851.8千米。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故宮,泰山,兵馬俑同為我國的第一批世界遺產,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2023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5樓:浮雲

防禦北方遊牧部落的。主要是匈奴的部隊

記得采納啊

中國古代戰爭的原因結果歷史意義3000字

16樓: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在泓水發生了一場規模雖不很大,但是在中國古代戰爭發展史上意義卻很大的戰爭。這場宋、楚兩國之間的戰爭,史稱「泓水之戰」,宋襄公也因這場戰爭而成了名人。   十一月初一,楚軍進至泓水南岸,並開始渡河,這時宋軍已佈列好陣勢。

宋大司馬公孫固鑑於楚宋兩軍眾寡懸殊,但宋軍已佔有先機之利的情況,建議乘楚軍渡河過半時予以打擊,宋襄公斷然拒絕。楚軍全部渡過泓水後開始佈列陣勢,這時公孫固又勸宋襄公乘楚軍列陣未畢、行列未定之際發動攻擊,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軍佈陣完畢,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宋襄公這才擊鼓向楚軍進攻。

戰爭的結果是人所盡知的,宋軍受到重創,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嚴重的箭傷,連其禁衛軍(門官)也悉數被楚軍所殲滅。   而這場戰爭的意義不在於表明宋襄公指揮有錯誤,或他本人智力有缺陷。因為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的所作所為,其實並非他本人心血來潮、視戰爭如兒戲,而是他努力保持君子尊嚴的舉動,恪守戰爭當受道德規則約束的選擇。

這場戰爭的標誌作用是,自西周初建,到春秋末期,兵家所奉行「仁義之兵」,提倡「成列而鼓」的「正道」,被「不講信義」且又實力強大的楚軍徹底擊碎了。   周王朝建立之後,充滿詭道權謀思想的「太公陰符」,並沒有成為軍事的主導思想,而是「治兵以禮」。同時代的《司馬法》與其說是兵書不如說是禮書,其中強調的「軍禮」是,用兵應該「正而不詐」,即必須做到「成列而鼓,不相詐」,「逐奔不遠,縱綏不及」,戰爭的程度與範圍應該受到必要的限制,不允許無節制地使用暴力。

  宋襄公所堅持強調的,「君子不重傷」(不再傷害受傷的敵人);「不禽二毛」(不捕捉頭髮花白的敵軍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敵人於險隘取勝);「不鼓不成列」(不主動攻擊尚未列好陣勢的敵人),都是對《司馬法》作戰原則的堅持。   如果在中國破壞了有限戰爭規則的是被中原各國視為「蠻夷」的楚國,那麼在歐洲破壞有限戰爭規則的就是大革命之後的法國。   在泓水之戰後中國誕生了一位舉世公認的戰略家,他就是提倡「兵者詭道」,主張「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的孫武。

在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十三篇中,戰爭已經不允許有任何溫情,只要能達到消滅敵人、儲存自己的目的,戰爭的手段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於是乎「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是正當途徑,「墮其城,毀其國」是應有做法,「掠於饒野」、「掠鄉分眾」是可行舉措。雖然兵不血刃是任何一個軍事統帥的希望,而在孫武的時代「不戰而屈人之兵」,只能是遙遠的理想。   在戰國時代的將領都將「兵不厭詐」奉行為指導作戰的最高原則,其客觀效果,往往是在取得戰爭勝利的同時,也促使戰爭手段變得越來越殘酷,戰爭破壞程度越來越駭人。

所謂「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秦將白起在長平一戰後坑殺趙國降卒40萬,就是戰爭已經變成了只求目的不講手段的例證。   在歐洲,拿破崙戰爭結束後。

一代戰略學大師卡爾·馮·克勞塞維茨以拿破崙戰爭為經驗,寫出了著名的傳世之作《戰爭論》。這部和《孫子兵法》一樣誕生於戰亂背景下的軍事著作,同樣把戰爭暴力推進到最大限度,並以戰勝和消滅敵人的軍隊作為核心目標。這種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原則的作戰思想,一直到20世紀的上半葉都在發揮著主導作用,並在世紀初的兩次大戰中把**演義到了極致。

  在中國,到了結束戰亂統一後的漢朝。軍事思想家再次對戰爭的目的和手段進行了反思,這一點在兩漢時期惟一一部流傳至今的完整兵學著作《三略》中有集中的反映。在戰爭目的論方面,所強調的是「誅暴討不義」;在對待「戰勝」與「國安」關係上,它既重視如何爭取「勝可全」,更重視如何實現「天下寧」;思想上又回到了崇尚「仁義」和「禮樂」,提倡施「仁義」之澤於萬民:

「澤及於民,則賢人歸之;澤及昆蟲,則聖人歸之。賢人所歸,則其國強;聖人所歸,則六合同。」同時《淮南子》中也有這樣的感嘆:

「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於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   http://military.

中華軍事網,上邊有許多中國古代戰爭史的資料與**   秦 朝   漢 朝   唐 朝   宋 朝   元 朝   明 朝   清 朝

中國古代刑罰有哪些,中國古代有哪些刑罰

刑事處罰是指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根據我國 刑法 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 罰金 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中國古代的刑罰有多少種 1.凌遲 俗稱 千抄刀萬剮 這是我襲國封建社...

中國古代文字都有哪些中國古代字型有哪些?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以上的 甲金篆隸草楷行 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其餘少數名族的字就不表了。古文 陶文 甲骨文 金文 石鼓文籀文 鳥蟲書 篆書 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草書 漆書 書法 飛白書 中國古代文...

中國古代武術有哪些,中國古代有哪些武術名人是真實存在的?

中國武術主要內容包括搏擊技巧 格鬥手法 攻防策略和 使用等技術。套路運動有拳術 刀 槍 劍 棍等。武術門派眾多是由於南北地理 氣候 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氣候嚴寒造成北派拳術氣勢雄勁,大開大合。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矮小,拳術也比較細膩。諺語也有 南拳北腿 之說。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例...